1、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30分)一、语言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滞笨 殉职(xn) 正襟危坐(jn) 哑口无言B. 诓骗 喟叹(wi) 万籁俱寂(li) 汗流夹背C. 契约 愧怍(ku) 拈轻怕重(nin) 悲天悯人D. 甬道 鹰隼(sn) 入不敷出(f) 功名利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及字形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B项,“喟叹”的“喟”读ku;“万籁俱寂”
2、的“籁”应读“li”;“汗流夹背”应为“汗流浃背”。故选B。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人类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 ,从人类命运 的视角调整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在全球化的新阶段 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A. 构建 无所不为 息息相关 确保B. 构造 为所欲为 休戚与共 确立C. 构造 无所不为 息息相关 确立D. 构建 为所欲为 休戚与共 确保【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
3、构造”:建造。语段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抽象事物,故第一个空应选“构建”。删除B项、C项。“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针对语段中的“国际霸权主义”,故第二个空应选“为所欲为”。删除A项。“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语境强调“人类命运”共同承受祸福,故第三空选“休戚与共”最好。“确保”:确实地保持或保证。“确立”:稳固地建立或树立。后面是“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用“确保”。故选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3月22日,在福建举行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共
4、同探讨数字中国的建设经验,嘉宾认为,数字中国建设将加速全球数字化。B. 王泽山院士在火炮方面的科研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获得了2018年国家科技最高奖,几个研究院的朋友打电话表示祝贺。C. 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宗旨,目的是集中地向社会公众传播国家安全方面的知识,让社会公众懂得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职责。D. 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
5、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A项,成分残缺,“加速”后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全球数字化”后加上“进程”。B项,表意不明,“几个研究院的朋友”存在歧义,应改为“研究院的几个朋友”。C项,结构混乱,“设立的宗旨”与“目的是”形成杂糅。应删除“目的”。D项没有语病。故选D。【点睛】主语残缺的三种类型: 1、偷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例如: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改为:“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
6、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例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主语因介词结构的掩盖而残缺了。 3、滥用使动句式导致主语残缺。例如:通过丰富的实践,使他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去掉“通过”或“使”。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B.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
7、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B项,句中的句号使用错误,前三个句子是并列关系,中间用使用逗号。故选B。二、论述类文本(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各题。小区里的陌生人社会小区是中国城市最小的行政区划,像村庄对于农村一样,但小区因普遍的陌生感而未像村庄那样成为一个怀念与寻根的思想空间,小区居民甚至有意淡化它的祖居地意义。很多人在小区里出生、成长,获得情感、理性和审美需求,但这个小空间的日常生活在现代思想里是一块空白,刚出现就消失,不会被文字捕捉,也就不
8、会成为历史经验。小区的日常生活在国家视野下是微小的,但微小不是簡单,它们处在政治文化的深层,属于历史中的长时段领域,与个体感受和心理密切相关。国家意志出现在各处的宣传栏里,个体生存压力催生的冒失行为不断占据它的领地。公共政策在实践中会遇到困境,即政策对于本意的背叛。小区中部空地要重新规划,去掉路面,刨坑栽树。施工前,居民与施工方产生对抗。这是政治意志在小区里的状况,其中有底层政治文化的特点。小区内部的社会力量是分散的,分散状态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而且有一种说不清的力量保护着陌生感不受干扰。熟人见面时的简短沟通不只是肤浅的语言交换,而是两种道德观或知识结构的碰撞。陌生人的相遇在这个机制之外
9、,他们有保持沉默的责任,对于美的东西要沉默,对于恶的东西也要沉默。这种品质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因其能给予制度改革以最大的宽容,并以个体牺牲以及牺牲后的忍耐化解社会不公引起的破坏性冲突,但它也加深了小空间里的陌生感。围观经常在小区出现,围观出现的地方意味着公共意识的稀缺。小区北侧有一家饭店,因违规用地,政府派来拆迁队,一个围观现场迅速出现。一部分人是小区居民,他们属于利害方,自己也有违建情况,在观看时判断政策的力度,并决定怎么办。一部分人是废品收购群体,二十余辆三轮车停在周围,车上的小喇叭暂时安静下来。另一部分是路人,他们挤在人群中等待着让人惊奇的意外。围观像个游荡的精灵,哪里有好奇哪里就有它,它
10、来得快,消失得也快,转眼无影无踪,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他们以观赏者的身份出现,以陌生人的身份离去。小区在统一国家的荫护下平安无事,人来人往,一双双眼睛不断地观察、反思、沉默,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模式,个体知识变得复杂,尽管相互之间有相似性,却没有沟通的可能。它们各自躲在一处,从萌生到无限复杂,最后随着人的死去而彻底消失。情感的隔离强化了保持陌生的愿望,陌生感因现代人口的流动性而更加深刻。一群住在一起的人不能形成一个具有沟通性的情感共同体,却形成了一个陌生人社会。在广阔的地域里,陌生人社会的概念并不存在,因为地域越广阔,陌生状态就越自然,对于一个小空间却不正常,一旦失去国家的荫护,它将是一堆碎片。
11、陌生感使个人将生活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家庭,家庭过度占据私人空间,并造就了封闭的家庭知识。这类知识有多重结构,包含理性和情感因素,以及道德和审美因素,它有时会遵守法律,有时会隐秘地对抗法律,它在历史之内,又在历史之外。同时,陌生是拒绝关联性的公共状态,公共道德感的脆弱,道德评价的集体场景消失,个体的自我认同感更加坚定,也更加固执,以至于拒绝外来观点,在人群中孤独地生活。在小区广场上锻炼的人身处公共空间,却缩在个体心理世界里,在那里闲聊的人表面上身处公共空间,但他们话语分散,没有主题,偶尔沉浸于谣传中,他们是在消解无聊,而不是享受现代公共生活。社区意识在这里生长缓慢,甚至不会成形。社区意识是个体之间
12、源于制度或情感的共生关系,小区里存在这种关系,却被人忽视。这种忽视不是有意的,而是无意的,正是这种无意性决定了社区意识以及小区自治的困境。在小区里经商的人定期纳税,税款进入公共财政,又分配至小区旁边的事业单位。在这里工作的人以为自己受国家供养,而不是身边的某群人,更不是某个人。这本来是隐秘的委托关系,有人缴税,有人履行公职,确保社会正常运行,但他们相互陌生,隐秘的委托关系受到冷落,关于公共权力的契约流于无形。5. 下列关于“小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小区是中国城市最小的行政区划。B. 人们在小区里出生、成长,获得情感、理性和审美需求,但这些不会成为人们日后永久的记忆。C. 小区居民因陌
13、生感而淡化小区的祖居意义,以后也不会把它当作怀念和寻根的理想空间。D. 小区的日常生活与个体感受和心理密切相关,这种底层政治文化不会与国家意志相冲突。6. 造成小区陌生的因素不正确的一项( )A. 小区内部的社会力量是分散的。B. 国家的庇护。C. 缺乏沟通和现代人口的流动性。D. 公共意识的稀缺。7. 小区陌生感会带来后果,下列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 )A. 个人将生活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家庭,家庭过度占据私人空间,并造就了封闭的家庭知识,这种知识有时隐秘对抗法律。B. 公共道德感的脆弱,道德评价的集体场景消失,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加强,彼此间缺乏公共关联。C. 社区意识生长缓慢,甚至不会成形,社区治
14、理出现困境。D. 公共权力的契约精神不会受到影响。【答案】5. D 6. B 7. D【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概念含义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对概念的把握要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D项,“这种底层政治文化不会与国家意志相冲突”理解错误,文中“国家意志出现在各处的宣传栏里”“施工前,居民与施工方产生对抗”这是小区里底层文化与国家意志的冲突;每一个家庭中,家庭知识“有时会隐秘地对抗法律”。这也属于底层文化与国家意志的冲突。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
15、,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造成小区陌生的因素有很多,但都不是“国家的庇护”。因为“小区在统一国家的荫护下平安无事”“ 一旦失去国家的荫护,它将是一堆碎片”。故选B。【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先要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再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最后通过文中不同观点态度的比较,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D项,“契约精神不会受到影响”分析错
16、误,由于“社区意识生长缓慢”“委托关系隐秘”,权利义务关系主体间“相互陌生”导致“关于公共权力的契约流于无形”。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如何审题?(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
17、。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或者全文。(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三、文言文(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陶元淳,康熙中举博学鸿词科,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
18、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 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 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
19、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注】戆(zhung):愚直。相率:百姓纷纷。发审:交付审讯。鞫:审讯。定谳:定罪。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罢无益之费 罢:免除B. 授广东昌化知县 授:被任命C. 灰任事之心 灰:灰心D. 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 全:保全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县隶琼州与黎为界 / 旧设土舍 / 制其出入 / 吏得因缘为奸 / 元淳立撤去B. 县隶琼州 / 与黎为界 / 旧设土舍 / 制其出入 / 吏得因缘为奸 / 元淳立撤去C. 县隶琼州与黎 / 为界
20、旧设 / 土舍制其出入 / 吏得因缘为奸 / 元淳立撤去D. 县隶琼州与黎为界 / 旧设土舍 / 制其出入 / 吏得因缘 / 为奸 / 元淳立撤去10.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元淳早年学业优异,考中博学鸿词科。后来又中进士,在廷对时,提出均赋税,减浮粮,免除无用之费等主张,深有见地。B. 陶元淳在广东任职时,体恤民情,革除杂税,鼓励百姓以耕织为业,厘定法律,一切以百姓为上,使原本贫乏之地人口渐渐繁衍增多。C. 陶元淳为官正直刚毅,公正无私。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他绝不畏惧回避豪强,怒斥藐视乱法者,最终对违法者完全按法律定罪。D. 总督想在对官员进行三年政绩考核时趁机罢免
21、元淳,巡抚萧永藻刚被任命,认为刚上任罢免正直官员不妥,替元淳在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11. 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答案】8. C 9. B 10. A 11. 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亲切温暖如一家人。【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学生应明确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具体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义。C项,“灰任事之心”中“灰”意思是“使灰(心)”。
22、故选C。【9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土舍,限制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句中,“与黎为界”说的是“县”即昌化县,与黎族交界。语意完整独立,中间不能断开,前后需要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ACD三项。B项断句正确。故选B。【10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
23、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考中博学鸿词科”分析错误,原文是“举博学鸿词科,以疾不与试”,即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在此基础上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和特殊句式有:旧,原来;蕃,增多;时,常常;“步行阁里间”状语后置句。【点睛】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24、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
25、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朝廷策对中,他论述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较重,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的费用。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很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康熙三十三年,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到官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赋上。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土舍,限制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统一了测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法令制度,黎人对此感觉很方便。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
26、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亲切温暖如一家人。琼州地处海外,军中将领大多骄横,崖州尤其严重。元淳曾经代理崖州事务,守备黄镇中用酷刑杀人,游击余虎却放纵不管;而且贪婪,要求黎人进献财物。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总督石琳下令琼州总兵会同审讯陶元淳,元淳在申述的文书中说:“私人的告发不应该交付审讯,守备的大臣不应侵犯地方官的职守,(你们这样做)必将会压制执法的正气,让办事的人灰心。我应当放弃官职来保全政体,而不能屈服于武臣,让州县蒙羞。”当初审讯这场官司时黄镇中命令甲士一百多人佩刀闯入崖州官署,元淳按着桌案怒叱道:“我奉命治
27、理崖州事务,守备竟敢命令甲士劫持,这是藐视国法。”黄镇中的气焰被震慑下去,急忙命令甲士撤去,最终审判定罪,依法判处黄镇中、余虎有罪。崖州人因此说:“崖州虽有余虎,却敌不过陶公一怒。”总督最终因为元淳性情倔强,就以不认真考查,审理不合实情为由将其治罪,恰好赶上大赦而被免罪。总督又想在对官员进行三年政绩考核时趁机罢免他,巡抚萧永藻刚被任命,说道:“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史,(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替元淳在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第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文学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文/沫沫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
28、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个非常可怕,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在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一个概念出来,大家纷纷去跟风。说话也是一样,有些人,说话只有炫耀和抱怨,却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这个是越来越明显了,因为他们的心难以沉静下来。所以,有些话越说越累人,越说越不想开口,有些人见了不如不见。但是,也有些话,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却一直记得。几年前,一位友人曾对我说:“我去了七次凤凰,将来老了,我还愿意穿一件红衣裳坐在沱江边喝一杯自己亲手煮的奶茶。”她说到冬天,凤凰的人很少,她在吊脚楼上吃火锅,漫天的雪飘飘扬扬,红灯笼,热气与雾气缭绕这样的细节,有审美的成分,我一直记得。对生活的热
29、爱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说实话,因为这样的细节深深打动和影响了我,凤凰是我独自旅行的第一站,慢慢走,一路下去,看过无数的风景,人也越走越开阔。好多年过去,行走游历的生活方式,成就了我某些小小的骄傲。当你被某个惬意的美景吸引,你会发现更多的美存在;从此你的人生字典里,频繁出现惊叹与感激。现在,太多的人会说,我去了哪些地方,花了多少钱,用什么相机拍了什么照片但是,他们一个细节都讲不出来,他们说的你一句也记不住,因为没有真正的热爱。我真的喜欢别人跟我分享一些真正能打动人的细节。我还记得这样的一个细节,几年前友人提到的某次下午茶。女主人住在一套只有七十平方米的旧房子里,却打理着一个漂亮的花草露台。夏天
30、的黄昏,她穿着一件宽松布裙,把冰镇西瓜挖空装上凉面端出来,浇上芝麻酱,泡一壶绿茶,友人形容她端着西瓜凉面走向露台时的情景,“香风习习”,“夏天有蝉鸣”。这样有创意的漂亮的场景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创意无穷,一碗凉面都可以不一样。我记得最悲伤的一个细节是三年前一位朋友讲的。那段时间,她妈妈刚去世不久,她说:“昨天,我开着车子走在深南大道上,儿子坐在车后,开着开着,我突然控制不了情绪,只得把车停在路边,趴在方向盘上泣不成声。儿子在身后怯怯地问,妈妈,怎么了?我静静地说,我想我妈妈了”这个细节让电脑这头的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友人后来对我说:“趁父母在时,好好对待他们吧。”那天下班,我就
31、回了父母家,陪他们吃了一顿漫长的晚餐,慢慢吃慢慢聊,感恩着我的拥有在一个多人饭局上,听某位男士聊起自己刚上大学的女儿,他说暑假时,他每天最快乐的事是陪着女儿看一档很青春的电视节目,当时播放的好像是什么中国好声音。房间开着空调,父女俩坐在地板上吃着瓜子评头论足。看到歌手的绝佳表现,父女俩一起欢呼,为他们喝彩。他觉得很满足很特别很惬意。假期结束,女儿要回上海,他第一次有一种浓浓的离别伤感,不敢去送别,而是让孩子妈妈去送说起这段话时,他的眼睛湿润了。这些细节我一直记得住,父亲的深情,有时旁人看着,也是感动的。今生今世父女母子的缘分,在一起就是那么几年,当好好珍惜。这个世界再怎么喧嚣浮躁动荡变迁,不知
32、珍惜,可还是有简洁纯粹的爱和无可替代的真情存在。请相信点什么。保持某种天真,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本文有删改)12. 第段交代了哪两个原因造成人们正在从生活中删除细节。13. 分析第段,你认为作者对所要讲出的“细节”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14. 阅读第段,分别概括出打动“我”的细节及原因。15. 结合首尾段,谈谈你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答案】12. (1)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在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2)有些人心难以沉静下来,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 13. 懂得热爱生活;懂得欣赏生活;对生活有创意。 14. 细节:友人描述凤凰的冬日美景;原因:对生活的热爱。细节:下午茶女主
33、人端出创意西瓜凉面;原因:有创意的生活。细节:想念妈妈车停路边泣不成声;原因:对父母的真情。细节:友人深情回忆陪女儿看青春电视节目;原因:父亲对女儿的深情。 15. 文章首段分析现在很多人记不住细节的原因,最后一段呼吁人们热爱生活,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在结构上收尾呼应,说理圆合;在内容上,突出主题,即倡导人们热爱生活,懂得欣赏生活的细节,这样人生就会有更多的惊喜,从而感激自然与生活的馈赠。【解析】【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能力。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
34、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言语理解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能力。文章第段分析了造成人们正在从生活中删除细节的原因:从社会大环境来看,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在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从个人因素来看,有些人,说话只有炫耀和抱怨,心难以沉静下来,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13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结构思路等角度分析判断。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注意结合语境。文章第段作者借一位友人描述自己的生活细节,对所要讲出的“细节”提出了具
35、体的要求:要懂得热爱生活,对生活的热爱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懂得欣赏生活,“当你被某个惬意的美景吸引,你会发现更多的美存在。”“才会有惊叹与感激。”对生活有创意,只有对生活热爱,才会有创意的生活。如“她在吊脚楼上吃火锅,漫天的雪飘飘扬扬,红灯笼,热气与雾气缭绕。”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言语理解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能力。文章描写了一些打动人的生活
36、细节,从中可以分析出打动人的理由。如:第段,“下午茶女主人端出创意西瓜凉面”这一细节,这一细节打动人的原因在于,这位女主人,懂得热爱生活、欣赏生活,从而有创意地生活。第段,“一位女性,因想念妈妈车停路边泣不成声”,这一细节打动人的地方是她对父母的真情,因为人人皆有父母,这种情感是相通的。第段,“友人深情回忆陪女儿看青春电视节目”,这一细节打动人的原因是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深情。“看到歌手的绝佳表现,父女俩一起欢呼,为他们喝彩。他觉得很满足很特别很惬意。”对这一细节,这位父亲也许会终生难忘。【15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结构分析、主
37、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本题考查分析首尾段来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文章首段分析现在很多人记不住细节的原因,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最后一段呼吁人们热爱生活,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保持某种天真,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在结构上收尾呼应,说理圆合,从人们删掉细节开头,到描述一系列打动人的细节,最后倡导人们爱生活;在内容上,突出主题,即倡导人们热爱生活,懂得欣赏生活的细节,这样人生就会有更多的惊喜,从而感激自然与生活的馈赠。文中描述的那些细节,在结尾处都有了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要懂得热爱生活,欣赏生活,才能收获惊喜。【点睛】信
38、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五、语言运用(12分)根据要求完成各题。16.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本周学校开展了以“古诗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丰富活动形式,小组拟开展不同的活动,依据示例,请你拟出3项不同的活动形式。示例:给李清照的渔家傲谱
39、曲【答案】给诗词配画、改编舞台剧、组织诗朗诵、给诗词编舞【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形式的能力。需围绕活动主题,仿照例句,结合平时学校经常开展的活动来设计,合理即可。本题活动的主题是“古诗漫步”,活动将围绕“古诗”展开。根据例句的特点,拟出的活动,有诗词作者,有诗词名词,有具体的活动内容。可以拟出以下活动形式: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编舞;给王维的山居秋暝绘画;朗诵白居易的琵琶行。17.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本周学校开展了以“古诗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诗词之美,往往就在于它可以用三言两语描绘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
40、构造出一个特殊的意境。细细品读下面蒹葭这首诗,抓住诗中景物的特征,发挥想象,将这首诗前两句的画面与意境表现出来,并谈谈作用。答题要求:描绘怎样的画面和意境并谈谈意境描绘的作用。不少于200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答案】示例:这首诗前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惆怅感情的流露。 通过这一画面,给我们创造出一种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使诗的意境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从而与诗中主人公苦苦追寻却可望而不可即的迷茫、惆怅的心情有机地融汇在一起,可谓借景起兴,托物兴感。读者可以从这
41、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等等,这样,诗歌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中对诗歌画面意境的赏析能力。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题目。学生在理解诗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或情感体验,抓住诗中景物的特征,发挥想象,写出画面和意境,并简要分析其作用即可。本题要写出这些方面:前两句描写什么画面?构造什么意境?这一意境有什么作用?同时,要注意字数要求。示例:这首诗前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惆怅感情的流露。 通过这一画面
42、,给我们创造出一种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使诗的意境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从而与诗中主人公苦苦追寻却可望而不可即的迷茫、惆怅的心情有机地融汇在一起,可谓借景起兴,托物兴感。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等等,这样,诗歌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六、作文(5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落幕,冠军是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雷海为是一个平凡的外卖小哥,一天送餐五十多单,自己的三餐进食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但他就是再忙再累,也会随身携带一本唐诗三百首,等餐的时候看
43、上一首,外卖送到时就背会了。文化程度不高的外卖小哥与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这种连接实在是不搭,但雷海为却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就算生活再忙碌辛苦,也阻挡不了他追求文化和精神的脚步。即使身陷沟渠,也要仰望星空。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答案】【例文】人活着,一定要有追求一个人的生命有长有短,一个人的生活有甜有酸,一个人的爱情有深有浅,一个人的快乐有浓有淡。但是,人生想要活的真实,对现在的环境来说真是一种挑战。生活中每一个真实的场景以及力求真实生活的实践,或多或少都会令我们不由自主地萌生一种源自生命本能的感动。心灵也会常常因此而获
44、得一次洗涤,精神由此得到一次呼吸,思想为此进行一番梳理。红尘若网,俗缘难了,我们越活越觉得无以自拔;名利交织,物欲横流,我们越走越感到负担加重。在世俗的浮躁和喧嚣中,我们便身不由己地学会了一些应付的技巧和本领:看似傲岸实则在掩饰自卑,语言强硬往往遮盖了心虚,自以为是,其实是脆弱的意志不堪一击,唯唯诺诺或者正在你的背后预谋了致命的陷阱。于是我们看见善良的心被日渐冷漠的甲胄禁锢,于是我们目睹美好的爱情在金钱和权欲的面前横尸荒野,于是我们面对别人的问候和微笑却难以把握其真实的含义。生命的成长本来就是这样单纯和平凡,只是我们自己把它弄得过于复杂了。一个人从一出生就如乘上一列匀速行进的列车,到死之前不会
45、有一个站台让你可以歇足或者一条弯路让你可以延长自身的生命,我们唯一可以和生命的长度抗恒的就是尽力地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我们应该有能力使自己的生命丰富一些,这种丰富也许沉重,但它是真实的,真实就是一种经历,经历构成了生命。虽然人们越活的接近真实就越感到步履维艰,这或者正是自然的生命和文明的人性之间必不可少的一种较量,强者或弱者,犹如饮水,冷暖自知。生活是枯燥乏味的,生活是充满痛苦和忧伤的,它交织着失败和成功、可怕的令人忧郁和阴森,生活更是一首充满强烈伤情的悲歌。感受生活就像做恶梦那样可怕,人人都想逃避现实,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寻找自己心目中的那个美好的境界。生活在幸福之中的人赞美生活是如此的
46、美好,生活在痛苦之中的人指责生活是如此的不公。或许当一个人生活在幸福之中不会意识到他就生活在幸福的海洋里,或许他没有想过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了什么,因为他被生活的美好所陶醉。只有生活在痛苦之中的人才能感慨良深,只能怨天由人,才能道出“人活着为了什么”这样一个莫名其妙地问题。对于许许多多的人可能看到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确,人活着为了什么?生活给了我们启示: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命运给我们安排了一切,我们将有自己的轨迹,人生给了我们一条坎坷不平的小路,在这路上充满了许许多多出乎意料的挫折,也许应该是谁也琢磨不透的一个个挫折,或许人活着就要像梅花那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秀丽”。人
47、活着不容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花有重开日,人无少年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都说明我们在走向死亡。人不能碌碌无为地度过这一生,虽然人都很平凡,但是我们有了追求,有了奋斗的方向,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我们还会担心我们大家作为一个平凡的人,站在同样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出不平凡的业绩来吗?人,活着就要有追求,有了追求就要努力奋斗,只有努力奋斗,只有自己去拼搏才能创造自己人生的价值,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奋斗并且是有目的的、高效率的,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那么成功一定不会太遥远,到那时,你也许会对“人,活着为了什么?”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成功与失败中感悟,在信仰与做人中成就。【解
48、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只要符合材料的内容含义,选好一个角度立意即可。【审题】本题材料说的是外卖小哥雷海为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冠军。虽然他文化程度不高,生活艰辛,也没有阻挡他对诗歌的热爱,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可以据此立意。立意角度:人要有精神追求。有梦想的人生最幸福。追求,让人生更精彩。素材准备: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华兹华斯2.占有不能带来幸福,人只有在不断地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 赵鑫珊3.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4.
49、有谁没有梦想,有谁不愿爬上梦想峰巅?可又有几人梦圆,又有几人的梦想不被残酷的现实压成粉末,随风飘远?没有梦想,我们的心灵是残缺的;梦想断了,无异于幻想,只能编织一段伤心的记忆。所以梦想的高度,须你抬头可见,然后执着地攀登;梦想的距离,不要超出视角,然后努力地靠近。 5.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 结构设想: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适合于写成议论文。首先根据立意给文字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如:追求,让人生更精彩。作文开头可以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论点进行论
50、证。选材要有典型性,本题的选择侧重于“人要有精神追求”这一方面,如果选“追求成功”这一类的素材,就不够典型。论据可以把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结合起来。文章可以采取散文化结构方式,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典型的立论式文章结构。文章中,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以一个有志青年的身份谈人生追求。最后,总结全文。【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题关键句“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题就可以先明确观点,接着阐述原因的角度行文。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