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5.87KB ,
资源ID:101365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136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成语故事 苏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成语故事 苏教版.docx

1、自相矛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掌握重点词语在意思。3流利朗读并背诵课文。(二)过程和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样方式的朗读,熟读课文。2、通过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自相矛盾让学生明白脱离实际地夸大某种东西的长处,往往会闹出笑话的道理。2、画蛇添足告诉我们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适当。教学重点:通过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脱离实际地夸大某种东西的长处,往往会闹出笑话的道理。教学过程(一)、看图猜成语,激发兴趣。1、同学们

2、,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相信你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成语,其中有些来自于神话故事,有些来自于历史故事,还有些来自于寓言故事。你能根据下列图片猜出分别是什么成语吗?2、这些成语都出自寓言故事,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吗?3、板书课题,认识“矛”和“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明确学习目标,回顾学法。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2、回顾学法,谁来说一说怎样学习文言文寓言效果会好一些呢?读。读正确,读流利; 译。结合注释,读懂文本意 思; 悟。明白文中道理; 、背。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三)、指导朗读课文1、 全体学生自由读文(读文要求:一句一句地读,把音读准。)2、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请

3、学生边听边划出节奏,标出重读之处。3、课件出示朗读提示,指名读课文4、范读课文,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5、齐读课文,小结朗读情况。(四)、再读课文,尝试翻译文言文。1、学生结合注释,尝试翻译文言文。2、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翻译文言文3、逐句翻译文言文(课件逐句出示文言文)4、指名说说全文的意思。5、课件出示译文,学生齐读。(五)、自主探究,悟出文中道理。1、楚人是怎样夸矛和盾的?请用书中的话说一说。楚人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他说的话应该是怎样的语气?2、听了楚人的一番夸耀,旁人又是怎么说的呢?3、听了旁人的质问,那个楚人有什么反应呢?4、面对旁人的质问,他为什么答不上话来呢?

4、如果真用他的矛去戳他的盾,结果会怎样?戳不穿说明 盾坚固矛不锋利 戳得穿说明 矛锋利盾不坚固 (楚人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这也是他的可笑之处。)5、请说说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6、通过学习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自相矛盾。)三、诵读背诵,加深理解。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

5、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1、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自相矛盾的情 况吗?举个例子说说。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3)、昨夜,校园里漆黑一片,只有李老师办公室灯火通明。 (4)、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 (5)、我的家庭作业全都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2、请用“自相矛盾”造句。3、作者介绍:韩非子书名。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共五十五篇,二十卷。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主张。重要的有孤愤、解老、喻老、难势、问田、定法、五蠹、显学等篇。有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和今人梁启雄韩非子浅释等注解本。“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

7、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4、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五、作业:1、把“自相矛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与家人分享。2、课外阅读二至三个文言版寓言成语故事。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