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情感目标: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师”之概念,大体是
2、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
3、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方法】通过小村庄前后情景的对比,揭示要爱护环境的道理。【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还记得那个小村庄吗?再一次回到这个小村庄以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故事里的词语。1. 出示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2. 抽读二、初读(自由读课文)1. 标出自然段2. 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一)原来的村庄是什么样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1. 村庄给你的印象是怎么样?2. 品读句子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
4、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1)品读,读出小村庄的美丽。教师相机板书:美丽、森林、河水、天空、空气。(2)闭上眼睛想象:这么美丽的除了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外,还会有什么?(青草、小鱼、蓝天、白云等等)(3)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林,呼吸到了清新甜润的空气。(二)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1. 就是这样美丽的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生1: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冲走了。生2:小村庄最后什么都没有了。2. 如此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三)小村庄消失的原因1. 如此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没有了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读2-4自然段,然后和组内的同学说一
5、说,最后形成本组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2. 品读2-4自然段(汇报交流)(1)村民是怎么对待这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的?“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人们想砍树就去砍了,很随便。)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拎”:a)抓住了 “拎”字,你能给它换个词吗?(“拿、抓、捡”等)b)这么多词都可以,为什么偏偏作者要用一个“拎”呢?c)“拎”起斧头更能说明村民想都不想就去了。. “谁谁”:你能给这些“谁”取名字吗?(指导品读,加深体会:不论是谁都可以上山砍树,而且砍树的数量不限)a)师:村东头的王叔要建房,生:他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
6、下来。b) 师:隔壁的张大伯想造犁,生:他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c) 师:老李头的小儿子结婚要做家具,生:他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一棵一棵”:指名读(师:是啊,抓住重点的词语去理解句子,进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我们品读句子的一种好方法,你这“一棵一棵”仿佛砍在老师的心上!)(2)村民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了“砍掉了许多树”或者“多”,从哪里看出来?“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大量”这“各式各样”的工具和“
7、应有尽有”的家具都是些什么呢?这么多的东西,谁来读一读?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和柴烟,还会变成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变成了木桥、小船等等)让我们最后来读读这个句子吧!齐读(3)大量的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大量的树木被村民手中锋利的斧头砍伐,山坡变成了什么样子?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指名读,生评:你觉得他什么地方读得最好?从两个“不断”中你体会到什么?“树木随着时间不停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停地扩大”。师:一年年,一代代,小村庄里的变化就只有这些吗?(不是)从哪看出来?(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呢?孩子们,从这六个小点儿里我们
8、望过去,再望过去,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比原来村庄的美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树木不再郁郁葱葱,变得越来越少;河水不再是清澈见底,变得混浊乌黑;天空不再湛蓝深远,变成茫茫一片;空气不再清新甜润,不断被污染教师相机擦去黑板上的板书:森林、河水、天空、空气、美丽)师:在人们不断挥舞手中的斧头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山坡上的土地不再有绿色的树木做衣裳,裸露的土地无情地吞噬曾经茂密的森林。(4)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那个雨水奇多的八月,灾难降临到了这个小村庄。“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问:
9、“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你能把“没喘气的大雨”读出来吗?大雨接连不断地下,一刻也没停。 “下了五天五夜”读了这些词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可能回答:人们呼救的,婴儿啼哭的,洪水冲击的咆哮声)(5)一场洪水过后,小村庄怎么啦?“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什么呢?(出示:_没有了,_没有了,_没有了的句式,指名说)(从课内的到课外的)师: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没有了),什么都_(没有了)。学到这里,孩子们,你们的心情是怎样呢?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最后一段。是啊,我们感到心情沉重的同时也会感到惋惜,假如你遇到灾后余生的小村庄的人们,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请以下面的格式写写你的感受:假如我遇到灾后余生的小村庄的人们,我会对他们说:_。全班交流。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