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漳州市2020届高三政治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1. 由于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口罩需求激增,作为口罩的核心材料熔喷布供应紧张。为解决口罩产业链上熔喷布等原料供不应求的问题,我国相关部门推动相似技术工艺企业转产供应口罩用料,但在短期内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不考虑其它因素,下列能正确反映熔喷布市场供求变化趋势的图示是(图中S表示供给,D表示需求)(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口罩需求激增,意味着熔喷布激增。我国相关部门推动相似技术工艺企业转产供应口罩用料,意味着熔喷布供给增加。在短期内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意味着供不应求,价格上涨。A:A图显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意味着需求
2、增加,但供给曲线未发生变动,意味着供给不变,A不符合题意。B:B图显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意味着需求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意味着供给增加,但需求增幅远大于供给增幅,供不应求,价格上涨,B符合题意。C:C图显示,需求曲线未发生变动,意味着供给不变,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意味着供给增加,价格下降,C不符合题意。D:D图显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意味着需求增加,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意味着供给减少,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点睛】解答曲线类试题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结合文字背景,明确曲线呈现的原因,以及曲线表达的主旨。第二步,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复合型曲线
3、可以拆分为单曲线,明确曲线表达的经济信息。第三步,对比文字信息、曲线信息和题肢选项,找出正确答案。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第二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的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不列对“第三次分配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能弥补政府调节机制的不足,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能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能克服市场调节弊端,强化道德在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收入分配的创新形式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的影响下,社会
4、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这说明第三次分配能弥补政府调节机制的不足,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能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符合题意。:市场调节弊端是市场本身固有的,不能克服,而且道德在分配中不能起基础作用,错误。:“第三次分配作用”可以完善分配制度,但不能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而且也不是我国收入分配的创新形式,排除。故本题选A。3. 2020年4月15日,福州市启动“惠聚榕城消费季”活动,分期发放总额1.5亿元的消费券,促进消费回补回暖。消费券使用范围覆盖福州市行政区内的线下全行业实体商家,包括餐饮、商超便利、休闲娱乐等消费场所。对发放消费券
5、的经济效应推导正确的是( )消费意愿增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消费支出增多消费成本下降产品服务价格上升中小企业复苏A. B. C. D. 【答案】D【解析】 【分析】 【详解】 :发放消费券,能促使消费意愿增强,排首位。 :消费意愿增强,会使得消费支出增多,排第二位。 :消费支出增多,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使得中小企业复苏,排第三位。 :发放消费券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排尾位。 :发放消费券与消费成本的变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发放消费券,不一定会使得产品服务价格上升,排除。 因此正确的排序为: 故本题选D。 【点睛】 推导排序选择题一般由题干(题目要求)、备选内容和备选项(内容组合)
6、三部分构成。其特点是要求学生把一些事件、现象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答案。此类题型可以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最常用的方法:“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尾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备选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7、。 4. 2019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1.54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3.4%。其中,出口17.23万忆元,增长5%才进口14.31万亿元,增长1.6%。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背景下。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能实现逆势稳步提升的原因可能是( )世界各国主东与我国建立自由贸易关系我国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培育经济新优势我国有广阔的市场优势和巨大的内需潜力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并不是世界各国都能主动与我国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不符合事实,排除。:材料阐释的是贸易,而不是阐释对外投资,排除。: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外贸增长奠定了坚
8、实的基础,我国有广阔的市场优势和巨大的内需潜力,能促进出口贸易,符合题意。: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能促使进出口贸易良性发展,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5. 陕西省石泉县结合党中央有关政策要求,坚持严管有“尺度”、厚爱有“温度”。对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大力推行干部“回炉锻造”机制;对因大胆履职、先行先试、缺乏经验而出现偏差失误的干部合理容错,充分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此举旨在( )提升基层自治成效,增强干部争先创优活力健全干部容错机制,支持干部敢作为不避责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升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疏通干部进退机制,倒逼干部主动担当作为.A. B. C. D. 【答案】C【解析】
9、分析】 【详解】 :材料并不是阐释基层自治,排除。 :对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大力推行干部“回炉锻造”机制;对因大胆履职、先行先试、缺乏经验而出现偏差失误的干部合理容错,充分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这有利于健全干部容错机制,支持干部敢作为不避责,也有利于疏通干部进退机制,倒逼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是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认可和接受,材料中的做法不涉及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排除。 故本题选C。 6.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厦的20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编人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形成相对固定的梯形联系网络,同时开创实体+网上+掌上”代表联系群众方式,实现代表联系群众24小时“不打烊”。
10、此举( )保障人民样众依法行使决策权,推动决策科学民主化创新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履职,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人大代表和群众间积极“搭桥铺路”,畅通联系渠道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公民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在决策机关,错误。:材料中的“代表联系群众方式”并不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而且材料也不是阐释民主监督,排除。:形成相对固定的梯形联系网络,同时开创实体+网上+掌上”代表联系群众方式,实现代表联系群众24小时“不打烊”,这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履职,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也是在人大代表和群众间积极“搭桥铺路”,畅通联系渠道,符合题意
11、。故本题选D。【点睛】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这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注意:不能见到代表联系群众就断定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7. 20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首次提出“风险社会”理论。如今,理论已成现实。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安全事故、疫病爆发、网络安全以及核威胁等,塑造出复杂的风险社会。面对“风险社会”,我国应( )注重应急机制创新,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建国际关系的规则体系,为国家间互动提供准绳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消除各种潜
12、在的全球性风险A. B. C. D. 【答案】A【解析】 【分析】 【详解】 :面对“风险社会”,我国应注重应急机制创新,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也需要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题意。 :“重建国际关系的规则体系,为国家间互动提供准绳”属于国际事务,不属于我国的职责和义务,同时,该说法也不恰当,排除。 :“消除各种潜在的全球性风险”一是说法过于绝对,二是这也不是我国的义务,属于国际问题,排除。 故本题选A。 8. 敦煌研究院作为敦煌莫高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博管理机构,率先在国内文博界开展文物数字化工作,完成对敦煌石窟的数据采集和三维重建,运用新媒体平台讲好“敦
13、煌故事”,使敦煌文化艺术走出洞窟“活”起来。这表明利用数字技术( )实现了敦煌文化內涵的创造性转化让敦煌文化艺术既受保护又获新生创新了敦煌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方式推动了敦煌文化艺术传播途径的变革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数字技术属于手段问题,不能实现文化內涵的变化,排除。:文物数字化工作,完成对敦煌石窟的数据采集和三维重建,运用新媒体平台讲好“敦煌故事”,使敦煌文化艺术走出洞窟“活”起来,这表明利用数字技术让敦煌文化艺术既受保护又获新生,也创新了敦煌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方式,符合题意。:数字技术属于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文化传播途径,错误。故本题选C。9.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的
14、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旧址,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旧址完整、真实地保存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与中央苏区联络的历史信息,是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的历史见证。国家重视保护革命文化遗产主要是为了( )弘扬崇高精神,凝聚人民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开发红色旅游,挖掘经济价值重温历史记忆,回归传统文化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国家重视保护革命文化遗产主要是为了传承
15、红色基因,弘扬崇高精神,凝聚人民力量,坚定文化自信,符合题意。:国家重视保护革命文化遗产是注重社会效益,不是为了挖掘经济价值,不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回归传统文化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10. “春色入垂杨,烟波涨南浦。落日动离魂,江花泣微雨。”春色垂杨,微雨江南,在常人眼里,或为“最是一年好风景”而在离人心态,却是江花带泪,竟是满目凄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江花、落日”是因“离魂”才呈现出来落日离魂、江花带泪体现了诗人的创造性主体的心灵是建构起不同审美情景的基源两种认识都是主体心灵对现实境况的反映A. B. C. D. 【答案】C【解析】 【分析】 【详解】 :春色垂杨,微雨
16、江南,在常人眼里,或为“最是一年好风景”,而在离人心态,却是江花带泪,竟是满目凄凉。这说明诗词的创作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体现了诗人的主动创造性,符合题意。 :“江花、落日”属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因“离魂”才呈现出来,错误。 :实践是建构起不同审美情景的基源,而主体的心灵只有影响作用,错误。 故本题选C。 11.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因灾难而自省、自新,浴火重生,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基因。认真吸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把经济社会发展重启键按成进步键,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大逻辑。把重启键按成进步键必须( )辩证看待灾难,
17、在对立统一中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坚持以时俱进,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量的积累,为促进经济社会质的飞跃创造条件坚持辩证否定,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进行创新发展A. B. C. D. 【答案】B【解析】 【分析】 【详解】 :“认真吸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把经济社会发展重启键按成进步键,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大逻辑”,把重启键按成进步键,需要辩证看待灾难,在对立统一中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需要坚持辩证否定,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进行创新发展,符合题意。 :应该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 :材料未涉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也就未体现重视量的积累,
18、为促进经济社会质的飞跃创造条件,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 1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发展的状态):(1)量变是事物的增减和场所得变迁,是一种渐进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
19、,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3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 12. 漫画图的哲学寓意是( )要坚信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勿盲目跟从办事情要着眼整体,寻求最优目标脚踏实地勇于探索,不可好高骛远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错误。:漫画中的主人公没有盲目跟从其他人,从而避开陷阱,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符合题意。:漫
20、画的寓意不是办事情要着眼整体,寻求最优目标,排除。:漫画中其他人想走捷径,结果无法避开陷阱,启示我们要脚踏实地勇于探索,不可好高骛远,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
21、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新基建,推动产业升级。新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加速新基建落地的必要性。腾讯联合各方推出的防疫健康码,覆盖9亿用户,使用人次超过25亿,在线网课支撑全国超过1亿学生远程学习这些都离不开新基建里的底层肢术支撑。新基建同样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快转型。C919大客机制造商使
22、用人工智能辅助检测系统检测飞机核心部件,自动化水平更高,成本更低,而且还可以检测出人眼无法发现的细微缺陷。新基建也将促使各行各业涌现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成果。产业互联网是新基建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例如5G的普及有望使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领域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通过提升现有新型基础设施的覆盖、产业数字化的深度,将推动产业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加快推进新基建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答案】提供底层技术支撑,推动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提高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质量优势。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经济竞争实力。推动新技术与
23、产业深度融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解析】【分析】本题以新基建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新基建推进情况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加快推进新基建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考生可以从创新发展、新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劳动生产率、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分析作答。【点睛】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以“的意义”的形式呈现。考生应简要分析试题设问指向的理论依据,即知识要点可简写,或不写,“
24、意义”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推动、增强、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湖北是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疫情对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一些已经脱贫的人口又面临着返贫的风险。党中央对湖北的脱贫攻坚工作做了决策部署,国务院提出了多方面的支持举措。在资金支持方面,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给湖
25、北增加了8亿元的倾斜支持。在劳务协作方面,组织广东、江苏、浙江等6省份给湖北开展“6+1的劳务协作行动,帮助湖北的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4月10日,已经有32.31万湖北贫困劳动力到省外务工,其中通过跨省点对点的方式,输送贫困劳动力3.31万人。在消费扶贫方面,认定湖北扶贫产品498个,总商品价值75.65亿元,组织广东等省专项采购湖北的茶叶、小龙虾等特色产品,成效显著。展望不远的未来,到2020年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将得到更为有力的验证。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
26、分析国家全力支持湖北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答案】党在脱贫攻坚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重视解决群众的脱贫问题,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解析】 【分析】 本题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脱贫攻坚举措及成果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全力支
27、持湖北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设问的关键词是“制度优势”,考生首先联系党的领导,然后联系人民当家作主、民主集中制等制度优势,并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党的领导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党在脱贫攻坚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人民当家作主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重视解决群众的脱贫问题,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民主集中制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点睛】 本题属于
28、“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时,深刻闲释了“西迁精神”的核心和精髓:“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习
29、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20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并孕育和形成了“西迁精神”。这一精神同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并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中注入了新的元素。党中央作出交大西迁的战略决策后,在物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仅仅一年,一所高等学府就在渭河之滨平地而建。交大70%以上的教师、80%以上的学生,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大西北,扎根黄土而奋斗,把西安交大建设成了屹立西北的一
30、流学府。西迁过程中,没有中断任何教学,也没有迟滞一届招生,所有师生在简陋的校园里迅速开展教学科研,这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而留守上海的师生,同样在“西迁精神”的激励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成为闻名世界的一流大学。这体现了一代代交大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1)“西迁精神”推动了交大成功西迁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弘扬“西迁精神”对培育时代新入的积极作用。(3)一代代交大人用劳动和奉献创造了中国高教更上的奇迹。请你就青年学子在未来的就业创业中践行“
31、西迁精神”提两条建议。【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西迁精神”在交大西迁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西迁精神”激励交大师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了交大跨越式发展。(2)“西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为时代新人的成长提供精神动力。“西迁精神”作为优秀文化,有利于丰富时代新入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时代新人的全面发展。弘扬“西迁精神”有利于时代新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3)答案示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响应国家
32、号召,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提高技能和素质,创造卓越人生:在克服困难与战胜挫折中增强能力和信心;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解析】【分析】本题以“西迁精神”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西迁精神”的形成、核心、精髓以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作用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组织三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加以说明。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实践的决定作用、认识的反
33、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实践的决定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西迁精神”在交大西迁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认识的反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西迁精神”激励交大师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了交大跨越式发展。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弘扬“西迁精神”对培育时代新入的积极作用。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
34、答题的角度主要有: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优秀文化的作用、培养时代新人。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西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为时代新人的成长提供精神动力。优秀文化的作用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西迁精神”作为优秀文化,有利于丰富时代新入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时代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新人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弘扬“西迁精神”有利于时代新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就青年学子在未来的就业创业中践行“西迁精神”提
35、两条建议。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结合考生身份,考生可从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上分析作答。【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本题知识角度已经给出)。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第(2)问,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以“的积极作用”的形式呈现。考生应简要分析试题设问指向的理论依据,即知识要点可简写,或不写,“意义”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推动、增强、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第(3)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