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言虚词最新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本考点题型较为稳定,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中重点的文言虚词也会作为得分点。考查重点是常见的18个虚词:何、而、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重点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辨别文言虚词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考查形式仍旧为文本和课本相结合,考查阅读材料以外的例句几乎全出自高中教材。考查内容为分析和辨析虚词用法和意义异同。(2010山东高考)(阅读文本见文言实词中的“真题起跑线”)。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遂言甫于朝当其欣于所遇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以勇气闻于诸侯D听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正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难度较大。A项,前句中的“之”是代词,代指“八阵图”;后句中的“之”,出自劝学,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前句中的“于”是介词,为“向”义;后句中的“于”出自兰亭集序,也是介词,为“对”义。词性相同,而意义不同。C项,前后两句中的“以”都是介词,都为“凭借”义,后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D项,前句中的“其”为代词,“他”义,代指申甫;后句中的“其”出自师说,为语气副词,表示“大概、也许”。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