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3届高三一轮单元检测(人民版历史必修2)(含解析):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 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 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A B C D
2、22008年某国新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说:“它是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符合该评价的历史事实是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中国的改革开放 D、罗斯福新政3小明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了梳理,整理成以下表格。他采取的学习方法是( )。 史 实历史推论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联结通道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爆发苏联工人成为西方工人羡慕的对象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上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化趋势加强图表法 分析法 比较法 推理法 A. B.
3、C. D. 4 “乃是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材料中省略号部分所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英国建立福利国家 D罗斯福新政5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6(2011年4月海口调研20题)普京在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从1924至1953年国家有了根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诚然,农民没有了,而我们大家都清楚记得有农业问题,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排着长队购买食物等等。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请问“对农村没有起任
4、何积极的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苏联农业设备和经营方式落后 D苏联农业发展的起点比较低7(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14题)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评析是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文明汇合交融 B造纸术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C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经济迅速恢复 D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8(2011年12月菏泽质检9题)
5、列宁主张“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俄(联)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9与赫鲁晓夫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突出特点是A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B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C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D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10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
6、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11(2011年4月北京丰台区一模22题)下表反映苏俄和苏联农业发展情况,对表内信息解释不准确的表述是( ) 年份项目1913192119231925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A连年战争给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B新经济政策使农民与市场发生了联系C新经济政策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D新经济政策兼顾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12(2011年1月三明市三校联考20题)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
7、策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A B C D13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是( )A.1922年苏联的成立 B.1924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 D.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4(2011年10月江西师大附中月考21题)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A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
8、方国家 B发动革命以推翻沙皇政权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5俄国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A片面发展重工业B忽视民主与法制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
9、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5)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2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6分)(6)中苏改革出现
10、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2分)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材料二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电影列宁在:1918)台词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野兽”和“暴徒”分别指什么?(2)据材料一、二,指出苏俄面面临的严峻形势。(3)面对严峻形势,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采取了怎样的对策?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本题主要反映的是苏俄建立后,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来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农业集体化政策是1928年;
11、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故选A。2A解析:注意题中的限定条件: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A项提出于1921年,B项提出于1918年,属于排斥市场的政策,可直接排除;C项开始于1978年底,D项始于1933年。由于“第一次”的限制,故正确答案为A项。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学方法,体现了新课程强调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以及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题目采用了列表的形式体现了列表法。通过列出史实分析推理出历史结论体现了分析法、推理法;通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苏联工人的比较体现了比较法;故皆正确。4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
12、史实1921年俄国为了渡过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在落后的小农国家通过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创新。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5B解析:注意宣传画中“保卫莫斯科”的字样,这是莫斯科保卫战时期,二战期间,苏联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了。苏联建设没有对外资本的依赖,因为二战的爆发,苏联没有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没有融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不大。6B解析:考查农业集体化的影响。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服务的,牺牲农业来支持工业的发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的发展,而且损害了农民的利益。7C8D9C解析
13、: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改革从经济开始、以政治为重点,对政治、经济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0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项。11C解析: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可知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与土地分配没有关系,选择C项。但题干要求对表内信息的解释,BD两项虽然正确但好像与题干表格也没有联系,请指正。12D13D解析:回顾课本知识即可。14D解析:据题干提供
14、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列宁主张在革命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5C解析:僵化的斯大林体制造成了苏联社会缺乏活力,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二、非选择题16(4)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戈尔巴乔夫。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6)略。17(1)帝国主义国家、苏俄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势力。(2)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物质严重匮乏。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3)对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用:它适应了战时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