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讲 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2-下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第12题。-3-1.我国人口流动比例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是()A.广东省B.河南省C.天津市D.贵州省2.我国人口移出数量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是()A.河南省B.广东省C.四川省D.安徽省CA-4-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第35题。3.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
2、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A-5-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较好A.B.C.D.5.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CD-6-一二三一、人口增长例1(2017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一二三(1)该国可能是()A.中国B.
3、美国C.印度D.俄罗斯(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CB-8-一二三解析:读图可知,该国人口50年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基本不变,维持在18%左右,世界人口数量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2050年的90亿,得出该国人口数量由2000年的约10.8亿增长到2050年的约16.2亿。第(1)题,2000年我国人口约为12.67亿,排除A项。美国和俄罗斯人口相对数量较少,排除B、D两项。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数量与之相符,C项正确。第(2)题,该国人口50年占世界人
4、口的比重基本不变,说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根据题干提示,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则印度的人口数量也同步增长,老龄化人口数量逐渐增加。目前,原始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仅存在于个别国家的一些原始部落,排除A项。-9-一二三归纳提升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0-一二三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图所示。-11-一二三3.人口增长的计算(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年出生人口-当年死亡人口)/当年总人口。(2)人口增长率
5、=(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3)人口总增长量=自然增长量+机械增长量。(4)n年后的人口数=人口基数(1+自然增长率)n。(n为经过的年数)(5)人口总负担系数=被抚养人口总数/1564岁人口总数。被抚养人口指014岁和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12-一二三4.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2013年我国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即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6年1月1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至此,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总和生育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间生育的子
6、女数)低位徘徊;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劳动人口短缺带来人工成本的急剧上升;变少的劳动力抚养变多的老人,养老金不断透支等。-13-一二三二、人口迁移例2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一二三(1)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劳动力价格降低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人均产值减少(2)该县可能位于我国()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AD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分析,2010年比2000年该县外出半年以上总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长,意味着该县从事农
7、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因此劳动力紧张,价格有所提高;人均生产规模扩大;占总人口比例降低;人均产值增加。综上所述,A项正确。第(2)题,该县人口大规模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川渝地区经济最落后,因此选D项。-15-一二三归纳提升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是各种拉力和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16-一二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
8、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美国老年人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这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年轻人从东北部老工业区向西部、南部迁移,主要是考虑就业等社会经济因素。-17-一二三-18-一二三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的角度和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
9、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民工流为例: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流出地区人口压力;增加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剧流入地区(城市)交通、住房、就业压力;导致人口流出地区土地撂荒,出现留守儿童、留守家庭现象。-19-一二三三、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例3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0-一二三(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纬度 河流 降水 地形A.B.C.D.(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
10、陆交通枢纽DD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平原地区和河流沿岸地区人口密度大,因此影响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河流、地形。第(2)题,由区域定位可判断甲地形成的特大城市为成都,乙地形成的特大城市为重庆。相对于甲地而言,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位于河流的汇合处,水陆交通便利。-21-一二三-22-一二三-23-一二三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注:横轴表示的是各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24-(2016江苏卷改编)(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近年来老钢铁
11、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25-26-(1)概括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及其他地理原因。(10分)(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8分)-27-答案:(1)气候条件: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其他条件: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得分要点:(1)气温较高,2分;降水少,晴天多或光照充足,2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各2分。(2)从答案给出的5个要点中任意答出4点,即可得8分,注意要表述准确完整,如促进产业发展要列举出具体产业。解析:第(1)题,从气温和光照来分析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结合图文材料从交通、环境、旅游资源等角度归纳作为养老目的地的其他条件。第(2)题,从经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消费)、社会(文化交流)、生态等角度分析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