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时期:秦汉时代的赋税,大致包括了三部分:田赋、人头税 (口赋、算赋)和徭役。(1)田赋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取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一半以上作为田赋。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2)人头税秦朝:向人民征索极重的口赋。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财产税,赋钱很重,农民创造的财富最终还是流入统治阶级的手中。 (3)徭役: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3种。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1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
2、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2年。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1年。 2隋唐时期(1)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2)唐朝租庸调制A内容: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B基础: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特别提醒】以庸代役,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着从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转变,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两税法A原因: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B内容: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支
3、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特别提醒】两税法是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和进步。3宋朝时期(1)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宋朝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 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可谓役上加役、役外加役。(2)因为徭役扰民严重,北宋中期王安石提倡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4元朝时期: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叫“丁税”“地税”,在南方叫“夏税”“秋粮”。但是,
4、元朝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5明朝(1)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2)一条鞭法背景:随着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万历初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内容: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岀一部分统一雇人。地位:一条鞭法上承唐朝两税法,下启清朝“摊丁入亩”,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特别提醒】“一条鞭法”适应了明中叶以来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
5、抑制了豪强的势力,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由于大地主的反对,“一条鞭法”实行不久就被废止,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下来。6清朝摊丁入亩(1)实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2)影响: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 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特别提醒】摊丁入亩的实行,标志着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被废除,表明封建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相对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隐匿人口的现象减少,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农民有较大的人
6、身自由,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赋税征收,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1)含义: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2)历程出现: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就要被征税,这意味着关税的出现要远远早于海关机构的诞生。关税制度的发展A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B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中,收回关税自主权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
7、。C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这个税则及其实施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D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2个人所得税(1)含义: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税。(2)历程我国的个人
8、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一个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3)作用: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1简述秦汉时期赋役制度的内容。提示:秦汉时代的赋税,大致包括了三部分:田赋、人头税 (口赋、算赋)和徭役。2简述租庸调制的内容。提示:租庸调
9、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3简述两税法实行的原因和内容。提示:(1)原因: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2)内容: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4简述一条鞭法的背景、内容和地位。提示:(1)背景:随着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万历初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2)内容: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政府
10、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岀一部分统一雇人。(3)地位:一条鞭法上承唐朝两税法,下启清朝“摊丁入亩”,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5简述摊丁入亩的内容和影响。提示:(1)内容: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2)影响: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 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6简述中国关税制度发展的历程。提示: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就要被征税,这意味着关税的出现要远远早于海关机构的诞生。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完
11、全的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7简述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发展的历程。提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一个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1980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主题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史料一唐代租庸调制,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抽出余
12、暇,为国家义务服役;农业社会里的家庭工业,最重要的是织丝织麻,国家征收他一部分的赢余,也不为病。租庸调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此制的最高用意,在为民制产,在使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于是对政府征收此轻微的税额,将会觉得易于负担,不感痛苦。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史料二在我国古代,关税征收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满足皇室财政的需要,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无论是税率的制定,还是租税范围的划定,都随统治者的意志而定19世纪下半叶中国保护关税思想的出现,则是迫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外部压力,当时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已无任何主动权可言。于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开始
13、学习西方先进的关税思想,提出了轻出口、重进口的保护关税政策,以抵抗西方列强对中国市场的摧残,保护民族工商业,改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摘编自栗小芳中西关税思想的演进与比较分析思考(1)(史料实证)根据史料一,分别说明“租”“庸”“调”的内容,并评价租庸调制。提示:内容:“租”即缴纳粮食,“庸”即义务服役,“调”即征收丝麻等。评价:赋役制度项目明确具体,适应农业社会的社会经济状况;“为民制产”的用意,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的赋役压力,符合儒家的思想主张。(2)(历史解释)根据史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至近代关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对近代的影响。提示:变化:古代时期,具有随意性;19世纪下半叶
14、以后,学习西方的关税思想,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影响: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族工业,提高了政府税收,抵抗了列强的经济侵略。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分类(1)以征税标准为依据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人头税”,即丁税。如明朝及以前的赋税制度。以土地和财产(田亩)为主要征税依据:土地税,即田租。如初税亩、唐两税法以后的赋税制度。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户税”(调)。如北魏至唐朝的“调”。另外,还有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以及其他杂税。(2)以征收形式为依据征收实物税的赋税制度:明朝一条鞭法之前的赋税制度。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北宋募役法、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的趋势(1)征税标准由以人
15、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2)赋税形式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4)税种由繁杂逐渐演变为简化(以一条鞭法为标志)。(5)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6)国家重农抑商,对商品征收重税。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的原因(1)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3)稳定国家财政,调整政策。4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的影响(1)赋税制度是调整国家、
16、地主和农民的利益,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赋税制度的宗旨是保证国家财政,维护政治统治。(3)赋税制度的变革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1西汉王朝建立不久,朝廷将田赋从秦时“泰半之赋”减至十五税一,之后又减至三十税一,甚至一度“除田之租税”。汉初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的主要原因是(D)A农民生活极贫困 B汉初财政较宽裕C统治者开明政策 D鉴于秦灭亡教训解析:材料所述为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在于吸取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D符合题意;A与主要原因的要求不符;B与史实不符;C与主要原因的要求不符。2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
17、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D)A“调”是指缴纳一定量的谷物B“租”是指缴纳一定量的绢和布C“庸”是指缴纳一定的银子代役D在租庸调制下农民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保证解析:租庸调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选项符合题意。租即田租,每年要缴纳一定数量的谷物,A选项错误。调指的每年定期缴纳一定的绢布等,B选项错误。庸则是力役,百姓定期向官府服力役,C选项排除。3唐朝实行租庸调制,要求成年男子: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定量的绢和布、不去服徭役的纳绢和布代役。1581年,明朝张居正改革: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
18、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雍正帝时,则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反映了(C)A纳税个体的扩大 B人民负担的减轻C征税依据的变化 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实行租庸调制,缴纳的赋役种类有租、庸、调三种;明朝时期实行“一条鞭法”,按人丁和田亩收税;清朝时期实行“摊丁入亩”,仅按照土地田亩数量征税。这一变化体现的正是征税依据的变化,因此C选项正确。依据材料“明朝张居正改革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雍正帝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赋役征收
19、标准从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按田亩纳税,使无地农民在法律上不再纳税,纳税个体规模减小,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人民负担的减轻的结论;D选项内容并非材料主旨,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选项。4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 088 000库平银,关税21 989 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B)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C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90年代初期”“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等,可知题干所
20、示时期,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项不能够体现题干“当时中国”;C项明显不符合史实;D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故正确答案选B。5据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统计,1753年清政府国库收入的74%来自田赋,而1908年田赋只占35%。同时期国内贸易的税收和关税收入占比大幅度提升。税收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晚清(A)A自然经济趋向解体 B民族工业成就巨大C延续重农抑商政策 D逐步恢复关税主权解析:根据材料“1753年清政府国库收入的74%来自田赋,而1908年田赋只占35%。同时期国内贸易的税收和关税收入占比大幅度提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晚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税在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上升,
21、这同时也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A选项符合题意。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选项排除。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选项排除。D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6南京国民政府关税自主谈判后,中国关税收入和关税收入在中央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有了明显增加。这表明关税自主(A)A有助于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B是中国人民捍卫经济主权的终结C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摆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和外国进行关税自主谈判之后,中国关税收入及其在中央财政总收入中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可知关税自主有利于中国经济、财政的稳定和发展,A选项正确。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只是中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一步,远不是其终结,B选项错误。国家财政收入和关税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的改善,C选项错误。1929年前后,国民政府关税自主权提高,但远没有摆脱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D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