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建筑的特征【重点知识能力提升】一、阅读与拓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中国建筑的“文法”梁思成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
2、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构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
3、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做“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
4、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
5、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1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B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C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D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2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屋顶
6、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B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3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B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
7、,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C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D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4本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多种“文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 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 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
8、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 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 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更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
9、实是一种文化选择。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 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 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 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 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
10、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 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 即便建筑, 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 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纵观世界历史, 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 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 只能是为神而非为人服务的。 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
11、 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
12、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C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D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D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7根据原文内容,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B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以创建“宜居宜养宜游”为目标的“森林小镇”,是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区别于农业小镇、科技小镇、互联网小镇、创新小镇,它有一个让人更加充满想象力,诗意、美丽、富有亲和力的名称,是一个让
14、我们人类更加向往和追求的地方,更具有包容性,更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据了解,我国“森林小镇”或者生态价值最好的地市集中在南北“四十八”地区,北部包括黑吉辽、内蒙地区,南边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福建、两广、云贵川等省份。这些地区除了森林资源与水资源丰富外,还具有海拔错落有致的特点,更适宜成为“森林小镇”先行先试的试点地区。专家一致认为,建设“森林小镇”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在盘活现有森林资源存量的同时,扩大森林资源的增量。我国目前人均森林面积只是世界的1/4,保护好森林资源就是在守护金山银山。建设“森林小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中央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在组织
15、领导和支持政策中提出两条支持渠道: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当然,“森林小镇”建设光靠政府投入不行,还需创新投融资模式。在森林小镇的建设方面,应该发挥多种机制的作用,不仅要吸引开发银行政策性资金的介入,还要搭建更多的平台,吸引各类资金进入,形成共建模式,更有利于特色小镇发展。2012年-2017年中国森林旅游游客数量及创造社会综合产值统计(摘编自中国森林小镇研究报告(2017)材料二: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特色文化是森林小镇的“灵魂”。但学者们在调研中发现,各地特色小镇在建设热潮中形成了“一拥而上”“
16、遍地开花”的快速发展态势,出现了“千镇一面、缺乏特色”的现象。而作为特色小镇一部分的森林小镇,同样也面临着小镇特色产业不鲜明的问题。现有森林小镇缺乏对文化的开发,或开发尚不到位。一方面,小镇文化挖掘没有充分联系历史人物与历史背景,没有以当地历史文化为依托,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导致小镇无特色文化或特色文化不鲜明,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小镇特色的表现力尚有待加强。一些小镇的文化主要集中体现在建筑遗址上,未能充分拓展到饮食、风俗等日常近距离体验领域,从而难以形成紧密的多层次文化氛围。调研中,学者们还发现一个更加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目前森林小镇建设与林场改革结合度不够。首先,在林
17、场改革中,国有林场需要对“办社会”职能进行剥离,场办学校、场办医务室和承担的其他社区功能逐步从林场中剥离出来,绝大部分要移交给当地政府承办和管理,人员要进行建制划转,场内事业编制需要进行缩减。如何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促使他们再就业成为林场改革过程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另外,建设用地问题由于牵扯面广,矛盾不容易解决,已成为制约林区以及森林小镇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摘编自新浪财经森林特色小镇之争:不仅有高颜值,还要有高业绩)材料三: 到2020年惠州将建设26个省级森林小镇。每到傍晚时分,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的瑶蓝森林公园里,就会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这里悠闲地散步游憩。公园里树木葱葱,“啾啾”的鸟鸣声
18、,让这里增添了一份寂静。位于惠州市龙门县北部的蓝田瑶族乡,山清水秀,葱葱郁郁。瑶蓝森林公园、石马山森林公园、蓝田文化广场、乌妮夫滨河公园在这个偏僻的乡镇,处处是公园。跟城市里的公园不同的是,这些农村里的公园最大的特点,便是浓浓的绿意。去年9月,蓝田瑶族乡成功创建了“广东省森林小镇”,成为惠州首批省级森林小镇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86.07%、全乡有古树群落7个、绿化覆盖率达到40.8%、公园绿地19.2公顷、人均绿地面积为38.4m2如今的蓝田瑶族乡,处处都被绿色包围着。“生态环境秀丽、人文景观优美、乡村风貌整洁、乡土文化厚重、可憩可游、美丽宜居”这是外界对该乡镇的评价。 (摘编自南方日报)8下
19、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森林小镇属于特色小镇的一类,不过它又与其他类型的特色小镇不同,它更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B我国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森林面积只占世界的25%,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重保护森林资源。C森林小镇的“灵魂”是特色文化。如果不能充分挖掘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那么这一森林小镇就可能难以开发成功。D森林覆盖率高、人文景观优美、乡土文化厚重等条件,是惠州蓝田瑶族乡成功创建森林小镇的重要因素。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12年至2017年,我国森林旅游游客量翻了一番,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增加到原来的两倍以上。B材料一主要
20、介绍了促进森林小镇发展的措施,材料二主要介绍森林小镇目前遇到的问题,二者都很客观理性。C材料三用惠州瑶族乡的例子,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开发成功的森林小镇的状况,但语言的主观色彩过浓,不符合新闻的客观性要求。D三则材料有的是政府研究报告,有的是网络新闻,有的是传统报刊报道,三者都关注同一话题,可见森林小镇已引起广泛关注。10如何促进中国森林小镇的发展,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二、语言综合运用11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房屋当然是建筑,但纪念柱、方尖碑、巨石圈栏等等,也都是建筑。通常,建筑具有_。对于这两个方面的要求,_,如一般的居
21、住建筑、生产建筑、医疗建筑等;_,如典礼性、宗教性、纪念性建筑;有的则两者相伯仲,既有实用性,又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如博物馆、美术馆、剧场等建筑。12根据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西关大屋”的建筑特点。要求:每点内容后用分号标示;连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西关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民居建筑。大屋外墙用水磨青砖砌建。门廊是西关大屋的最大特色,它由矮脚吊扇门、趟栊和硬木大门组成。临街为矮脚吊扇门;矮门之后是趟栊,由1315条直径为八厘米粗的圆木横架而成;趟栊之后是厚约八厘米的大门,用料多为坚实的坤甸或樟木。过了门廊,正中依次为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二房,厅与厅之
22、间有小天井分隔。厅堂左右两侧是由两条挂廊隔开的书房、客房等。大屋厅房的这一布局,是典型的三间两廊、左右对称结构。大屋两侧还各有一条青云巷,用以通风、采光、排水等。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建筑的瑰宝。 13观察下面丰子恺的漫画建筑的起源,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并写出两点启示。 不问耕耘,何求收获?题目就是这些了,你都做对了吗?去对下答案吧。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D项,“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
23、果格外强烈”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原文中强调的是“檐下的艺术效果”,题干中只是说“艺术效果”,偷换概念。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说法不准确,原文“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可知“瓦脊、脊吻、重脊、脊兽”,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言外之意还有一些不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3【答案】D【解析】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中,A项,“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过于绝对化,其中的“都是”“一个庭院”与原文意思不符合。原文的意思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既可以是一个庭院,还可以是“或若干相连的院落”。B项,中原文“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和“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是因果关系而非并列关系。C项,“无一不是同一结构”表述有误,原文是“如厢耳、廊庑、院门、围
25、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文中只是强调都有院落,并未说院落是“同一结构”。4【答案】梁架做法(斗拱组合法)瓦作做法、彩画作做法(青绿点金法)院落组织法。【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本题作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法”,从原文中找到与中国建筑的多种“文法”相关的语段进行分析概括。如文章第一段“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可概括为梁架做
26、法;文章第二段“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作“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做作法”和“瓦作做法”等。”可概括为瓦作做法和彩画做作法。其次要抓住文章中关键语句,如第四段中“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然后列举了四种文法,但是对“石作做法”和“小木作做法”没在文章中进行论述;之前和之后的“斗拱”“空间处理”都分别作了阐述。但没总结出名称。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
27、答案。A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原文第一段“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可见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C项,“轻观赏价值”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D项,“故”字强加因果,原文是“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 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 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8、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常用论证方法有: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D项,“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结合“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等分析,文章并不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选项内容,找准原文区间,然后仔细比对,看是否有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目的复句等复句关系不成立的情况,看“结论”能否由“原因”“条件”推出,看选项中趋势预测是否合理。注意提防因果
29、倒置、推不出、条件不充分等常见错误。A项,“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原文说“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可见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而不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我国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说法错误,原文是“南北四十八地区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这里扩大范围了。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
30、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材料三语言的主观色彩过浓,不符合新闻的客观性要求”说法错误,材料三的语言与材料一、二相比,略显优美,但也不乏客观的数据、理性的分析,整体语言风格还是客观平实的,不能说它违背了新闻的客观性要求。10【答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靠中央财政支持,也要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强对文化的开发:挖掘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强小镇特色的表现力;增强森林小镇建设与林场改革结合度:妥善安置下岗职工,解决建
31、设用地矛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在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如何促进中国森林小镇的发展。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在文章的材料一和材料二,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建设森林小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中央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当然,森林小镇建设光靠政府投入不行,还需创新投融资模式”“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特色文化是森林小镇的灵魂”“现有森林小镇缺乏对文化的开发,或开发尚不到位。一方面,小镇文
32、化挖掘没有充分联系历史人物与历史背景,没有以当地历史文化为依托,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导致小镇无特色文化或特色文化不鲜明,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小镇特色的表现力尚有待加强。一些小镇的文化主要集中体现在建筑遗址上,未能充分拓展到饮食、风俗等日常近距离体验领域,从而难以形成紧密的多层次文化氛围”“调研中,学者们还发现一个更加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目前森林小镇建设与林场改革结合度不够”“人员要进行建制划转,场内事业编制需要进行缩减。如何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促使他们再就业成为林场改革过程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建设用地问题由于牵扯面广,矛盾不容易解决,已成为制约林区以及森林小镇建设和发展的
33、重要因素之一”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说明如何促进中国森林小镇的发展。11【答案】实用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要求;有的实用性占主导地位;有的艺术性占主导地位。 【解析】通读整个语段,可知语段在谈建筑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根据第一空前面的内容可以确定“建筑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要求”,根据23句后的内容应填实用性或艺术性占主导地位。12【答案】水磨青砖砌墙;矮脚吊扇门、趟栊和硬木大门组成门廊;小天井隔成三间两廊、左右对称的布局;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文段内容,然后划分层次筛选重点语句进行概括。以句号为标准,本题所给文段由五句话组
34、成,第一层是总述;第二层说的是外墙,关键信息是“水磨青砖砌墙”;第三层说的是门廊,关键信息是“由矮脚吊扇门、趟栊和硬木大门组成”;第四层说的是厅堂,关键信息是“是典型的三间两廊、左右对称结构”;第五层说的是巷子,关键信息是“大屋两侧还各有一条青云巷”。题干要求概括出西关大屋的“建筑特点”,考生依据第二层到第五层的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即可。13【答案】示例:内容:一个孩子正在专心地搭积木,他垒出了一个门,旁边是散落的积木。启示:解放孩子的双手,还给孩子发展个性的空间;培养创造性,要从小做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考查漫画的理解,解答此类问题,应当先对图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关注图画细节。解答图片赏析题,除了要注意画面细节,还要细心审清题目的要求,抓住题眼,确立重点。要根据题干的指令要求和题目所给的条件以及图中所示的内容去找答案,不能抛开题中的条件、图形和作者意图,只凭自己的想当然。首先抓住漫画的题目“建筑的起源”理解漫画内容,然后观察细节:一个孩子正在专心地搭积木。据此可知,漫画的含义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审题时注意,本题是两问,说明漫画的内容,要本着对画面的描述,要形象、有细节。写启示,是在理解漫画的基础上表达我们所受到的启发和教育。据此表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