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832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15年高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冲刺 地理专题复习讲练: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七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命题趋势探秘】命题规律考查内容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考查热度考查题型选择题与综合题选择题与综合题所占分值48分410分命题趋势1. 与典型实例(如与实际生活相关某一种岩石)结合,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2. 结合实例,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与工农业生产活动相结合,考查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频考点聚焦】考点1地壳物质循环【基础知识梳理】1. 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1)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 而成。岩浆喷出地表和侵入地壳所形成的岩石种类分别是 、 ,常见的岩石名称分别是 、 。(2)沉

2、积岩: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后,经 作用而成。(3)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地下深处 、 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2. 物质循环过程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 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浆岩、变质岩、已生成的沉积岩 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岩 重熔再生作用岩浆参考答案冷却凝固 喷出型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 玄武岩 花岗岩 固结成岩 高温 高压 岩浆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各类岩石【核心考点讲练】 1. 三大类岩石 岩石由矿物组成,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类: (1)岩浆岩: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

3、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其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型岩浆岩(如玄武岩、安山岩)。侵入岩是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质地硬密,可用作建材,花岗岩便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喷出岩是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由于地表温度低,岩浆冷却速度快致使岩浆中一些气体来不及逸出,所以喷出岩多有气孔构造(最典型的为浮石);岩浆喷出地表后会向低处流动,流动过程中冷凝成岩,会形成流纹构造(流纹岩便因此而得名)。作为工业生产原料的多种金属矿就属于岩浆岩。 (2)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

4、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如石灰岩、砂岩、页岩)。沉积岩层中往往有化石,煤、石油都存在于沉积岩层当中。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3)变质岩: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2. 三大岩石及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典例1】 (2013上海卷)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

5、图回答(1)(2)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 B C D解析:(1)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大理岩。过程代表变质作用,则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2)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边界张裂处喷发形成海岭。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形成。图中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答案:(1)C (2)C【典例2】(2011全国卷) 读下图,完成下题。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6、)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地表经外力作用后形成沉积岩。答案:C【技巧点拨】地壳物质循环的环节判断:在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相互转化模式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岩(喷出岩或侵入岩),三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另外二者为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外力作用指向的必为沉积岩,变质作用(内力作用)指向的则为变质岩。考点2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基础知识梳理】 1. 内、外力作用地质营力作用按照 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主要是由地球内能释放而引起的,而 则主要是由地球以外的 和重力能等引起的。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 ,差异加大;外力作用

7、则 ,使地表差异减小。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岩浆活动:岩浆只有 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2)地壳运动分类(按运动方向): 和垂直运动。地质构造与地貌a褶皱高山和谷地b断层:地垒 地堑 地震地震是 急剧释放的表现,引起地壳震动,可以改变地表形态。(3)变质作用: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 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在 条件下,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3.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总体表现: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 决定着物质迁移的方向。(2)主要类型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使岩石发生 ,

8、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侵蚀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 。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等将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为 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沉积作用被风、流水、冰川、海水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 的过程。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经过一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作用,进而使沉积物固结变硬,形成 。参考答案能量来源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高低不平 削高填低 喷出地表 水平运动 块状山地 凹陷地带 地球内部能量 岩浆活动 高温高压 重力 崩解或破碎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沉积、堆积 岩石(沉积岩)【核心

9、考点讲练】 1. 内力作用与地貌 (1)地壳运动与地貌地壳运动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二者关系如下表所示: 形式 项目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影响对岩层的影响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发生弯曲使地壳抬升或下沉对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举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台湾海峡的形成相互关系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常见的地质构造如下表所示:构

10、造名称判断标准岩层形态未经受外力作用的地表形态经受外力作用后的地表形态(地形倒置)与人类生产的关系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储气构造,天然拱形打隧道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岩层断裂,且发生相对位移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地垒):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3)板块学说板块学说的基本论点: 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11、、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板块的边界类型:(4)山岳的类型及形成,如下表:类型概念规模实例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规模有大有小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系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分布广泛,规模大小不一华山、庐山、泰山火山地下深处的岩浆沿地壳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冷却凝固形成规模大小不一日本的富士山、我国长白山主峰2. 外力作用与地貌(1)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

12、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风化地貌分布较普遍(例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a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例如:雅丹地貌)。b流水侵蚀。物理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主要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化学侵蚀(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一般为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的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地区(例如:桂林山水)。c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

13、等。分布地区为冰川分布的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例如:挪威峡湾)。沉积作用:a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分布地区为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b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冲积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分布在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c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主要分布在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2)河流地貌河流侵蚀地貌a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流侵蚀的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侵蚀类型溯源侵蚀下蚀侧

14、蚀概念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对河流的影响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特别强调伸长加深展宽b河谷的形成:河谷形成阶段初期中期成熟期主要侵蚀方式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流下切侵蚀减弱,侧蚀增强以侧蚀为主河谷形态特征河谷横剖面呈“V”字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出现连续河湾河谷横剖面呈槽型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a洪积冲积扇发育于山前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

15、砾石和泥沙。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颗粒由扇顶到扇缘越来越小。b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c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典例1】(2011广东卷)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

16、、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甲处岩层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答案:B【技巧点拨】褶皱(背斜、向斜)与断层的判读方法及实践意义 (1)判读方法: 从形态上看,褶皱(背斜和向斜)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但是岩层都是连续的。背斜部分岩层向上拱起,向斜部分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新老关系来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断层则为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2)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典例2】(201

17、3浙江卷) 图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解析:本题通过景观素描图与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考查河流的沉积与侵蚀作用。结合材料和图可知处于凹岸的流速大于处于凸岸的的流速。图中甲为凹岸,流速大于位于凸岸处的乙,甲以流水侵蚀为主,需要建水利设施(防洪堤),乙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水域较浅,不利于修建港口。 答案:D。【技巧点拨】河流凹岸、凸岸的判读技巧(1)怎样理解河

18、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2)结合“凹凸”二字理解凹岸和凸岸下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形态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专题热点集训7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45分钟)一、选择题1. (2012浙江卷)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D球状

19、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2.(2012上海卷)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A表面有大量气孔 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C含有动植物化石 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2013上海卷) 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34题。3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4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5.(2012山东卷)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2010重庆卷)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67题。6. 图中高速公路隧道

20、穿过(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7. 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A页岩 B板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2014北京卷)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第89题。8. 该河谷( )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9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2014重庆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2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下图,完成1012题。10图2中

21、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11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2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12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二、综合题13.(2011上海卷) 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

22、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以字母指代地层)(3)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4)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5)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内力作用表现: 外力作用表现:14(2012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图中地、地的地貌分别为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

23、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专题热点集训7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参考答案与解析1. C 本题考查旅游地理。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也就是石灰岩,故C项正确。火山地貌的岩石构成包括变质岩、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故A项错误。丹霞地貌以砂岩和砾岩为主,流纹岩是火山喷出岩,故B项错误。球状风化石一般为侵入岩,砂岩是一种沉积岩,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2. D 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特征。变质岩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片理构造,矿物颗粒定向排列,故D项正确。表面有大量气孔的一般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故A项错误。具有明显层理构造和含有动植物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故B项、C项均错误。综

24、上所述,本题选D。3. B 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可以形成山岭。材料指明图中所示为向斜山,据图中等高线可知,XY一线两侧地势较低,表明XY一线两侧侵蚀较严重;向斜山沿XY一线延伸,表明XY一线不易被侵蚀,应为向斜槽部。从X-Y的正面,X一侧来观察M处的岩层,M处的岩层坡向应该朝向向斜槽部XY一线处,故选B。4. A XY一线为向斜槽部延伸方向,从XY一线侧面看,岩层呈水平状延伸,故选A。5D 本组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的知识。由图可知褶皱形成后,沉积岩的背斜顶部受侵蚀,部分岩层被侵蚀掉,又因为花岗岩侵入沉积岩,可知侵入作用发生在沉积岩形成之后,故图中甲层褶皱后依次发生侵蚀作用、沉积

25、作用和岩浆侵入,故选D。6. D 由图可知,高速公路隧道穿过地区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虽然背斜顶部受到侵蚀,但海拔高于两侧,为山地。所以高速公路隧道穿过的是背斜山,故选D。7. C 石芽、溶洞等地貌多是流水的侵蚀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典型景观,石灰岩分布地区易出现这类地貌,故选C。8A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侵蚀作用。A项,读图可知,岩层原来应该和岩层下部的页岩为同一岩层,所以岩层比岩层形成的时代早,故A正确。B项,图中洪水过程之后,岩层有一定的侵蚀,而岩层的侵蚀较少,故岩层比岩层易遭侵蚀,故B项错误。C项,图中岩层未发生弯曲,不存在向斜构造,故C项错误。D项,图示河谷底部断层发育,地质条件不稳定,容

26、易漏水,不适合修建水库,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9D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由图可知,水位上升时,即流量增大,此时河流搬运作用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流含沙量增大,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减少;经过本次洪水,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故选D。10B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堆积。图中砾石滩主要是流水堆积形成的。由于水流的惯性作用,河流往往出现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现象。河源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堆积较少;河流入海口地区主要形成三角洲,三角洲泥沙颗粒一般较小。所以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凸岸,故选B。11. C 本题主要考查侵蚀作用。图中砾石变圆主是因为流水侵蚀和流水中砂、砾石之间

27、彼此的摩擦使砾石的表面逐渐失去棱角形成的。C项,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使岩块失去棱角,从而逐渐变得圆滑的结果。因此其作用与图中砾石变得圆滑的作用相似,故C项正确。A项,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溶洞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沉积在洞底形成石笋,与砾石变圆的作用差异较大,故A项错误。B项,冰斗是由于洼地内积雪成冰,周围基岩受到寒冻风化和冰川的磨蚀、刨蚀而成。冰川作用形成的砾石棱角鲜明,与砾石变圆作用差异较大,故B项错误。D项,花岗岩风化球主

28、要与其岩性(岩石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风化作用相关,与砾石变圆的作用差异较大,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12D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侵蚀与堆积。从图中可以看出,直径为9cm左右的砾石最多,较大和较小的砾石较少,因此其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D,故选D。13(1)O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2)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3)H、I、J、K地层缺失。(4)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5)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任答两点即可)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1)由题干和地层剖面示意图可知

29、,C层为砂岩,河湖沉积的产物,C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而层为石灰岩,F层为砂岩,G层为页岩,层为深海沉积,F层为河湖沉积,陆地环境,G层为浅海沉积,由此可判断该地从E层到G层海平面变化为,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F层为陆地沉积环境,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G层为浅海沉积环境。(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岩层在K地层之前的都发生倾斜变形,而地层之后都呈水平状态,由此可以判断该地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地层形成以前。(3)M断层左右两侧,如果没有缺失,应该是一一对应的,由C地层开始比较可知,左侧缺失有H、I、J、K等地层。(4)断层M形成,使O地层发生断层,由此可以判断O地层形成之后,才发生的断

30、层。(5)由图及材料可知,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表现有地壳升降运动,褶皱使岩层发生变形,断层使岩层发生错位;外力作用表现有岩层沉积,有岩层受侵蚀变薄甚至缺失,即沉积作用、侵蚀作用。14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解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和调用知识阐述地理事象的能力。由图可知,点苍山、洱海属于断层形成的地垒和地堑。A地为断块山,B地为洪积冲积平原;断块山是岩层受内力作用断裂,岩块相对上升形成的;B地在相对较低区域,岩块下降,并受流水冲积作用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注意阐述其详细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