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6 页)2017 年秋期七校第二次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荀子把儒家经典的职能进行了分工。诗说的是其心意;书说的是其政事;礼说的是其行为;乐说的是 其和谐心情;春秋说的是其微言大义。故 B 是正确答案。2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凡遵行吾天父意旨者,一切老的都是我的母亲,一切少的就是我兄弟。”,这体现无差别无等级的爱。结 合所学,墨家主张兼爱,观点相似。故选 D 3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根据材料“类似墨家思想”,“也受道家的影响”
2、等可知,儒家的“大同”思想有博采众家之长的特点,故选 B。4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最有影响”不等于 都是肯定,因为从材料中提到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 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依据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可以判断中华文化 史的作者是否定董仲舒“三纲五常”学说的。而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独 尊儒术”、“大一统”均与题干不合,故选 D。5 B 试题分析:材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理学家们在批判中接受了佛教的价值 观念,儒佛互补,直至佛教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B 项正确。佛教传入中 国后,中国本土化趋向虽明显
3、,但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A 项错误;C 项材料不能体现;儒学正统地位在这一时期并未发生动摇,D 项错误。6 C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从“五经”到“四书”,是中国文化、典籍和精神权威的一次重大变化”反 映的是孟子地位的变化,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上升是这一变化的实质而非原因,故 A 项错误;B 项表述错误;程朱理学在形成中重新评估了孟子在儒家学统中的贡 献,随着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孟子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故 C 正确;南宋朱 熹把四书作为儒家经典,并对之加以注解写成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 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对孟子地位上升有影响,但并非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7 C 试题分析
4、:本题考查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董仲舒 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而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则进 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故 ACD 错误。“灭人欲”即宗教中所倡导的禁欲主义,故 答案为 C 8 C 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6 页)试题分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要论证顾炎武“提出了以制度保障民主的宝贵近代思想”。A 项 主要体现了顾炎武的君臣平等思想,与题意不符;B 项主张国家政权是为民众服 务而建立的,为民众服务,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但 与题意不符;C 项认为学校不仅是养士的地方,还要让“治天下之法具”都出于
5、学 校。天下的大是大非,不是天子说了算,而是“公其是非于学校”两者的意见相冲 突时,以学校的意见为准,与题意相符;D 项是孔子的言论,与题意不符。9 D 试题分析:材料大意是说,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尊重“群心”(民意),百姓认为“之所是”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非”,百姓认为“之所非”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 为是”,故 D 项符合材料本意。10D 试题分析:略 11D 试题分析:由“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可知导致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在于社会文化,这样的社会文化重视科举、重视社会等级,而不是重视人伦,更不是中国人缺乏逻辑推论思维,D 项题意没有
6、反映,故选 C。12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汉字与书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题干中看不出来,故排除,选 A 项 13A 试题分析:从文学形式和特点方面分析,元曲可庄可谐,可雅可俗,抒情叙述都可,生动活 泼。诗经以四言为主。汉赋辞藻华美、散文和韵文并用。唐诗讲究严格的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分析材料,长短句并用,通俗易懂,最符合元曲,答案为 A。14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绘画艺术。宋代理学提倡“格物致知”,要求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细致 观察而探求其中的“理”,这与材料中“以物观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追求细节的 真实性”相符,A 项正确;此绘画作品与世俗化无直接关系,B 项错
7、误;材料中的 绘画是写实性的,C 项错误;D 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错误。15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依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代代国家统一、政治稳 定、经济繁荣,使赋的创作走向全身;唐诗的繁盛与国家强盛、统治者开明的政 策相关;南宋时期的社会变迁、国运式微的影响,词中增添了感伤的情绪;为适 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尤其是为满足广大市民阶层的日益强烈的文化需求,明 清时期小说兴盛,所以应选 D。16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源。材料表明魏源用中国传统的观念和思想比附西方,这说明其 没有摆脱传统士大夫的本色,故选 A;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 与魏源思想不符;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第
8、 3 页(共 6 页)D 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17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他一方面为政治制 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可知其要变革传统政治制度,从题干中“小心翼翼地转向传 统观念求助”“难以摆脱封建羁绊”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康有为托古改 制的特点,故 C 正确;ABD 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8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A B D 三项中的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化程度加深、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都属于中国社 会的变化和转型的具体表现,故 C 正确。19D 试题分析:本题为选非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9、和学生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新文化运动主张全面 否定旧有的封建文化与道德,要求破除一切传统,故其一概而论本身就具有反民 主、反科学的倾向。根据题干所给选项,D 项主张欧化与国粹兼重,没有彻底反 对传统。其他三项都是新文化运动“破旧迎新”的要求。20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表格中空缺的部分之前的内容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的背景,结合空缺的 部分之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所学可知,空缺的部分应是鸦片战争之后新思想的 萌发,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故 C 正确。题干涉及 的是列强的侵华史实,与洪秀全创教史无关;B 项是 19 世纪末,在第二次鸦片 战争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 错误。洋务
10、运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与题 干时间不符,故 D 错误。21C 试题分析:严复认为斯宾塞的社会改革理论与中国传统的治国理念有相通之处,这体现出严 复希望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近代化的因素,故 C 项正确。A 项与材料无关;B、D 两项与材料不符。22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根据材料,近代的思想家如康有为、陈独秀,都 将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主张“抑中扬西”。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写意,西方绘画注重写实。倡导国画革新,实际上是寻求西化的反映。以当时的视角来 看,“西化”近乎是“现代化”的同义词。A 项“主流”一词夸大事实;C 项,康、陈 的主张不代表整个传统艺术的必然衰落;D
11、项与国画革新的诉求不符。23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 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可知梁启超主要批判当时 民族意识淡 薄。B C D 与题意无关,24D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高举的民族精神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为四万万人 效忠”和所学史实说明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孙中山先生强调的“忠”并不是对君 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第 4 页(共 6 页)王的愚忠,而是号召中国民众要忠于祖国,爱我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强调的是要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自强的民族意识。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25B 试题解析:1939 年毛泽东提出
12、“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依 据是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约;A C D 都不符合 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26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成果。真理标准大讨论打破了人们的教条主义和个人 崇拜主义,使人们重新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故是人们的“大 觉醒”。A、B、C 三项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出现的史实。27B 试题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可知:我国的高考录取率到 2011 年达到较高比例,经过了三四十 年,A 项中的“短时期”与材料不符;表格中 1984 年和 1988 年的高考录取率对比可知,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不一致;故 B 项
13、错误;表格反映我国高考录取率呈上升趋势,没有体现曲折,故 C 项错误;从 1977 年到 2011 年我国高考录取率比例可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故 B 项正确。28C 试题分析:AB 两项中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均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与题目中的信息“理性”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 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 反对教权主义和倡导理性主义的思想,故 C 项的表述正确;D 项中的“进化论”有 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与题目中的信息“他们相信宇宙是上帝按 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不符,故排除 29
14、D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侧重于对人类社会和人际关系的研究而不重视对自然界的研 究,故 A 和 B 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与重视对人的道德品质的研究不符,故 C 错误。30A 试题分析: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认为政府如果不能代表公意,人民有权推翻它。故答案 选 A。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 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B C D 三项。31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根据题干信息“从单纯的信仰压倒一切,逐步过渡到由人 自己去认识外界”等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肯定了人的 价值和尊严,这种变化源于文艺复兴,
15、故 C 正确。32.D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认为自由并非放任,是一种责任,结合启蒙运动理性科学的精神,选 D 33.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宗教观念与科学的关系。材料反映的是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自然运行 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第 5 页(共 6 页)的法则,而这个法则后来演变为自然规律。这说明某些宗教观念对科学发展有益,故选 C。A 与材料意思相反;材料没有提及启蒙运动,排除 B;并不是所有的宗 教观念都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做了准备,D 项说法错误。34.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根据材料信息“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我们的虔诚和得 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可知,路德认为只要虔诚信仰便可得救
16、,故选 BA D 与题意不符;C 项材料无法体现。35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信息“新教徒愿意吃得好,而天主教徒则求睡得安稳,”和所学知识可知,新教徒追求现实生活中的世俗享受,同时又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益,所以有利 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A 正确。B C D 表述错误。36A 试题分析: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但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 认识的避难所,又阻碍了物理学的发展,它的影响有得也有失,故 A 正确。37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对论在 20 世纪初提出,而此时工业革命 已经开展;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这是相对论的内容;辐射是由具有能量
17、的量子来实现的是量子论的影响。38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典力学。根据材料“幸福的科学童年”“我要演示世界体系的框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科学家是牛顿,他的世界体系框架就是运动三大定律和 万有引力定律,即经典力学体系的内容。A 项表述符合题意;B C D 三项表述都 不符合题意,均排除。39C 试题分析:A 材料说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该学派受到了进化论的影响,故 A 项错误 B 结 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罗斯福新政以后,19 世纪中后期还 没有出现。C 该派认为不应帮助穷人,应鼓励自由竞争、追求财富,由此可以推 断其认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策,所以 C 项正确。D 项与题
18、中材料不符合,可排 除。40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根据题干材料中“它不受传统理论的 束缚,完全听命于写作的自然节奏或作家的随心所欲,带有浓重的主观主义 色彩”信息可知,它代表现代主义文学。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选 B。41(12 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提取材料信息,然后结合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的线索,如为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等,联系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说明材料信息,注意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第 6 页(共 6 页)答案:信息:儒家思想源远流长。(2 分)说明:儒家很多思想观点适应了统
19、治阶级的需要;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儒家思想垄断了教育和考试,有利于儒学的延续和发展;儒家思想关注民生,主张推行“仁政”,广大人民群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接受;儒家思想春秋时期产生、战国时期壮大、汉代官方化、宋明时期哲理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10 分)42(15 分)答案:(1)由来:复兴希腊、罗马文化。(2 分)理解: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2 分)(2)原因:天主教会对德意志人民的剥削和压榨;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德意志贵族试图 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6 分)(3)要求: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摆脱天主教会压迫;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3 分)特点:抛开宗教
20、外衣,宣传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2 分)43(13 分)(1)背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 自然科学的兴起;中国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任意 4 点,得 4 分)(2)“五四”以前,站在旧文化的立场上批评或赞赏西方新文化,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五四”以后,用西方新文化批评或赞 赏旧文化,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5 分)(3)特点: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经历了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到思想文 化学习的历程,有明显阶段性;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学习的范围和参与 的阶层众多,具有广泛性。(任 3 点,得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