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4槐乡的孩子(2)2019人教版新课标 升入三年级后,我觉得似乎在一夜间,那些原本熟悉的小家伙竟然变得陌生了。这一切应该归结为两个字长大。他们的成长给我带来了必然的烦恼,当然也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就拿教学槐乡的孩子一课来说吧!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孩子纯朴、节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劳动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劳动的快乐。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我将用一节课完成教学。怎样才能使这节课的每一分钟都有价值呢?思索之后,我决定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略读课文的要求,在主动参与的同时,逐步掌握
2、此类课文的学习方法,达到教师完全放手的目的。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在这个基础上再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用笔标注一下。这一环节学生们书读得格外认真,不时用笔写着什么,为接下来的汇报打下了基础。汇报时学生的热情分外高涨,你问我答,相映成趣,而“槐米”等几个为数不多的难理解的词句,竟也在七嘴八舌的补充中弄了个明明白白。我窃喜,以后还用这种方法。那些好动的小淘气为了展示自己,竟也乖乖地坐下来,拿起笔,走进了文本,不知不觉中已融入到文本中去了。呵呵,以前怎么没发现呢! 因为是略读课文,我只给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和我们
3、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都能说出他们采摘槐米自己挣钱交学费。然后围绕这一问题层层剥茧,逐渐深入使学生了解1、采槐米很辛苦。但他们有吃苦耐劳自立的精神。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找出相关的语言和表示动作的词语,并且这种感受再朗读中得以升华。2、孩子们以苦为乐,劳作了一整天,唱着欢乐的歌满载而归。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体会到槐乡孩子的心情以及喜悦。从而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槐乡孩子的自立、懂事。 整节课下来感觉特别顺,有水到渠成的感觉。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长大了,不用处处搀扶了,说多了也许会束缚住他们驰骋的思想。老师完全可以在充分了解文本意图的基础上,指引他们,放手让他们去读、去说、去悟。当然,这样做占用的时间要比平常多一些,但是我想“磨刀不费砍柴工”长此以往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定会大大提高。同时我也深知这一切必将落实在踏实阅读的基础上,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一、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二、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助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三、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质疑,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空间,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