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习作5苏教版(2019)在短暂的四十分钟习作指导课上,能让学生的眼睛时时闪烁着求知的异彩,让学生的思维如闪电般敏捷,让学生的话语连珠行如流水。那么,我们作为执教者就是最幸福的人了。回首这堂给动物设计名片,感受颇多。给听课教师带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启发、触动与思索。一、创设情景、激活了兴趣。让写作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是我们的习作初衷。故以为动物设计名片参加四年一次的盛会为切入点,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这一环节,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为学生乐意表达创
2、设了一个美好的情境。通过教者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思维,倡导学生敢说、愿说、多说、会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二、积累是基础,点化是关键。对于低中学段的小学生来说,写作方法和写作能力的获得,起初多数是通过选择性模仿实现的。小学生必须通过学习,从成人、书本上获得表情达意的语言模式和写作方法,并将这些储存在大脑里,当提笔时。其中的某些语言模式和写作方法就会自然地涌向笔端。胡老师乌龟的课件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一些习作方法尽量运用到自己的观察和表述当中,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拓宽写作思路;激活已有的语言
3、储备,进行表达陈述。这堂习作指导中注重通过“录像引发仔细观察相互交流有序表达习作延伸”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出内心真情,用现场观看到的乌龟动作及外形让学生自由描述,唤起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回忆并急于表达,打开学生思绪之门。我们常常谈到的授之以“渔”,不授之以鱼。到底什么是渔?我想这篇习作告诉我们,学生生活中积累其实不少,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积累生动的表达出来。有了内容,这时,胡老师把学生课堂上出现的优美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动笔写之前出示词语库,学生习作的热情被激活,才有了顺畅的表达。因为说话是写话的先导和基础,在已有口语能力的基础上学习书面语言。使学生
4、从说到写,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围绕我们“本色作文”的研究课题,将“看说写”紧密的结合起来,使之互相渗透,交错训练把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使“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三、借助情境,点拨写作技巧。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描述的能力。只有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点拨写作技巧,才能真正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习作轨道上来。将习作的入门点指点给孩子们,让学生领悟到习作表达的方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自己的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的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自己捕鱼,才能真正捕到自己的鱼。这堂课中在第一次名片的出现时特意把顺序打乱、描写不具体,旨在让学生明白习作中的无序、不
5、具体是一个致命要害,且唤起学生的自主表达欲,急于帮乌龟修改名片。在修改过程中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逐一清晰。“补充句式”重在引导学会抓住特点;第二张名片与第一张名片对比旨在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说具体,表真情。纵观整个指导过程,可以看出教师着力点始终放在在激发兴趣、自由表达、点拨技巧上。既突出了习作过程的趣味性,又充分体现了习作指导的有效性。四、学生参与面广,抓住了课堂生成。这堂课,学生的参与面广,这与胡老师上课的形式多样有关。其一学生对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对老师创设计的情境更是兴趣盎然。每人课前自制了小卡片,形状各异、精美无比、百花齐放。其二老师的教学机制也让学生充满兴趣。在动手写之前的组
6、织交流过程中,本打算是同桌互说,课堂上发现有几个同学是说同一种动物,老师紧抓课堂生成做文章,这几个学生交流为课堂锦上添花。同时,这堂习作课也不例外地给了我们不少思考与触动。一、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评价语言不够广。1、学生说话时,其他学生要有听的要求。2、评价语言太单一,评价语要有方向性。要有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的效果。二、课堂上出现了隐性束缚,限制学生思维。1、课堂上开放的程度不够。让学生自主发现名片中出现的方向是正确的,可放手不够。第一张名片中还须指出没有动物名称及生活习性。这样所有的问题由学生发现,不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更能体现自主性。2、师评作文要转化为互评、合作评析作文会更具有开放性。总之,只有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习作的热情,才能写出有个性的习作。要让孩子们逐渐明白,习作是和我们身边的事物密不可分的,许多素材往往都来源于生活。只有用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有心地描绘生活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