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传承教学探索与实践.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753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传承教学探索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传承教学探索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传承教学探索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传承教学探索与实践.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传承教学探索与实践.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传承教学探索与实践摘 要 徐州,古称彭城,有着 6000 多年的历史、2500 多年的建成史,有着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特色地域资源可以开发成美育课程资源。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开发系列汉文化美育资源课程、评价体系,创新美术学科的教学实践,整合汉文化艺术资源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美育教育树立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承离不开教育,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自信,探索出非遗保护项目进学校新思路,强化成果承载的美育的重要功能。关键词 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传承教学一、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背景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传承教学探索与实践是源于:(一)

2、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 号)关于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建设的要求,我们结合徐州地域特色汉文化进行的美育资源传承教学探索与实践。(二)实现国家关于学生发展中美育的要求,改变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的现状,利用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应用促进美育教育的发展。本文是以徐州市开发区中学美育课程资源开发为例,分析以徐州汉文化特色地方资源进行的美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学生发展角度探索徐州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而取得的一些教学成果及经验。二、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成果在通过教学内容、方式变革等方面完成了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美育

3、课程内容的建设,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一)开发系列汉文化美术资源课程、评价体系,创新美术学科的教学实践1.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在徐州地区 10 与所学校中推广使用。另有三本校本课程教材汉代陶塑动物汉狗茅村汉画也在教学中正常使用;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的汉陶动物创意汉画,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的设计,较好地诠释了教学的过程。教材重视科学性,语言采用谈话形式,力求简明直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使学生想学、爱学、易学并学会。2.这套基于汉文化背景的特色地方课程资源整合的校本教材,立足点就在于课程的设计。通过课程设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把课堂转变成学堂,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能动

4、性的驱动下学习。3.伴随着教学实践方式的改变,我们的评价体系也随之建立,以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保证了汉文化特色课程资源的应用和实践的可控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自我发展得到保证。汉文化美术课程资源的研究及应用满足美育中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要求。4.馆校合作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亲近经典的机会,这种学校和社会资源場馆合作的方式,使得社会资源跟学校教育完美对接。(二)整合汉文化美育教育资源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加强美育教育树立文化自信从 2003 年启动开始,到 2013 年完成,学校的美育课程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被徐州市教育局评选为徐州市陶艺特色学校。教师也在

5、课程的开发中获得了专业的成长。学生通过对特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不但增强了美术学科的专业技能,又提高了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三)探索出非遗保护项目进学校的新思路,强化成果承载的美育的重要功能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媒介;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了解、继承和发展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会在他们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2.通过徐州汉文化的大背景,让学生们置身于其中,去倾听、感受、甚至触摸汉代文化艺术之精美,激活及培养了学生文化自觉。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汉文化熏陶、这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最终也实现了美育对人的

6、情感和心灵升华的功能。三、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成效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传承教学探索与实践案例主要解决了以下三个教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育的教育成果。(一)汉文化美术课程资源传承教学的研究及应用成果主要解决了三个教学问题:问题一:践行国家三级课程要求,解决汉文化特色美育课程研发、实践问题。问题二: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方式,解决学校美育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问题三:探索非遗保护的新模式,整合教育的社会资源,促进文化自信。(二)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和措施:1.针对问题一采取汉文化美育课程开发及评价措施,直接实现了美育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要求。汉陶动物创意汉画从三

7、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文化情境,相当于课堂的导入部分,是审美及情意的目标;学识心得是教师学识水平及自我鞭策的知识库;教材重视科学性、语言采用谈话形式,力求简明直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使学生想学、爱学、易学并学会,确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有效把课堂转变成学堂,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能动性的驱动下学习。以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可以促使评价对象进行自我反思、重新审视并用于检验和规范教学的行为、过程和结果,保证了汉文化特色课程资源的应用和实践的可控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自我发展得到保证。2.针对问题二实施地域特色汉文化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实践的创新,采取了课堂教学、实地(

8、博物馆、汉画像石馆、兵马俑博物馆、汉墓等)参观学习、主题写生活动(汉墓写生、汉画像石馆现场写生、创意汉画大型写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馆校合作把传统课堂演化成学堂。3.针对问题三,由于时代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文化形态在渐渐远离我们生活。脱胎于汉代模具技艺的泥模,是以前民间孩子的玩具,刻画的都是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闵凡思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泥模造型手法表现生活,把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结合起来,利用有特色的、丰富创新的教学形式和举措,凸显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使学生审美素养得到提升,使特色校园文化在美育中的作用得以实现。四、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开发

9、创新点(一)教学实践方式、教学评价的创新促进了美育的发展1.通过教学方式的革新及汉文化教学内容的整合、让学生融入社会实践中去,突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的禁锢模式,扩大学生创新实践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2.评价体系也随之建立,保证了汉文化特色课程资源的应用和实践的可控性,从而使教学效果与学生自我发展得到保障。(二)校馆合作方式创新,盘活汉文化特色社会美术资源与教育整合馆校合作使汉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传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美术展览等,同时也促使教育和公共艺术资源联姻。(三)优秀民族文化、艺术传承教育落到实处,拓展美育内涵、推动学生发展汉陶、汉画像石美术特色资源的开发使徐州市开发区中学

10、被徐州市教育局评选为陶艺特色课程学校,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具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闵凡思老师在学校成立了非遗工作室,进行非遗传承的教学活动。五、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开发应用成效(一)成果检验证明我们的应用效果,成果丰硕、颇见成效1.取得了丰硕成果:2003 年、2013 年获得省级立项课题 2 项;2015 年为了加强成果的成效又申請立项了一项省级课题;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及获奖论文 15 篇;获得国家教育部、省、市级优质、录像课、基本功奖项 10 次;闵凡思被评为省首届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和市第七期拔尖人才;教学成果获得 2017 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二等奖;2018 年徐州汉陶泥玩具

11、艺术实践工作坊获得徐州市、江苏省艺术展演特等奖;2019 年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举办的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获得全国一等奖。2.应用成效显著:学校被徐州市教育局评为陶艺特色课程基地;教师获得了省、市级各类荣誉称号 7 次,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1 人;学生在新教学实践方式下,对于课程的学习有了更多的自主性,既陶冶了情操,又发展了自我。(二)我们的成果辐射面广,社会影响力大,业内专家、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宣传1.辐射面广:本成果受到省内外兄弟学校的关注,接待了国培班及其他地区学校的参观、交流;徐州市有近十所学校进行了应用和实践。2.社会影响大:我们的成果被国家级美术教育专家、教育厅、文化厅领导的高度评价;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民众关注度。这只是我们在美育创新改革中利用地域特色汉文化资源进行的美育教学资源开发的一些做法,希望我们一如既往地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为美育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作者简介闵凡思,男,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徐州市第七期拔尖人才、汉之陶品牌创始人。作者单位徐州市开发区中学(编辑:李博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