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7动手做做看人教版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小故事,科学家朗万志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再装满水的杯子中再放进金鱼谁不会流出来”,小姑娘伊琳娜不相信就动手做做看,结果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的道理。教学这篇文章是,我完全坚持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质疑,梳理出了三个问题:课文中写的主人公是谁?他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带着三个问题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合作讨论,因为本文浅显易懂,又是孩子愿意读的故事,所以,孩子们都热烈地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很顺利的三个问题就解决了。然后我让学生把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嘿,真不知
2、道他们的本事还真不小,竟然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总结得那么准确。这么顺利的课,我还是第一次上到,真有一种成就感。我表扬他们:课文的内容你们这么快就读懂了,那么,你有收获了吗?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我又让孩子读书。他们有的说:“我知道了科学家说的话也可能有错误,我们要动手做做看,看看他说的是不是正确。”“我知道了不能轻信别人的话,一定要亲手做一做才知道对不对。我想到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八个字,就把它们写在黑板上,让孩子说说记记。为了让学生明白朗志万的话,我创设了一个引发思考的情境(我扮演伊琳娜):您是一个堂堂的大科学家怎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哄骗我们小孩子呢?孩子们马上就办演出郎志万“我
3、不是哄骗你们,而是要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自己动手做做看,才会知道是否正确。”为了引导孩子们学习伊琳娜我让他们讨论:“你认为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有的孩子说她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有的说伊琳娜不随便相信科学家,敢和科学家对质。有的说她是个爱动手做做看,善于实践的人。我给他们留了个课外实践问题:一个鸡蛋放到醋里,但可就没啦,这是为什么?学生都瞪大了眼睛,露出了质疑的目光:老师,你也说的是假的吧?我知道,他们肯定都会自己亲手做一做,我等待着结果的到来,让孩子猛地勇于实践的精神得到培养。最后全班一起分角色读课文,小组里在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了,我拿书上合作伙伴的话问孩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吗?她会对朗志万说什么?”一个孩子说:“她会说,朗志万先生,我懂得了不要都相信科学家的话,要相信自己亲手做的。”有一个孩子说:“她会说,谢谢您,朗志万先生,你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左后问孩子说:“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教室里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有只小手举起来,“我知道了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要动手做做看。”那你就把它用到你的生活实践中去吧,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科学家、老师,就连父母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又是需要验证。整节课在边问边读边演中就完成了,我感觉,这才是“以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