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冠疫情对江苏经济的影响与对策2020 年,江苏将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但突发的新冠疫情对江苏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加大了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难度,需要科学分析和研判新冠疫情对江苏经济的影响,及早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以积极主动的担当和作为推动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新冠疫情对江苏经济的影响总体上来看,截至目前,尽管新冠疫情对江苏国民经济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造成了全面冲击,但这种冲击在三大产业存在明显差异。2019 年,江苏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31:44.43:51.25,新冠疫情对餐饮住宿、实体零售
2、、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业的负面影响较大,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的调查显示,2020 年 1 月下旬到 2 月上旬全省餐饮业损失约为 350 亿元。作为经济支柱的制造业正由“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新冠疫情的冲击主要在短期,且随着全省复工面的不断扩大,这种冲击有望很快得到根本缓解。农业方面,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导致春耕农事活动受到影响,当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已将影响降低。因此,江苏经济依然有较大可能在重压之下尽快恢复。新冠疫情对生产领域的影响。截至目前,新冠疫情已经对江苏的劳动力、原材料、资金等生产要素供给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冲击,并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秩序。第一,企业复工延期,工人短
3、缺。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2020 年截至 2 月 19 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数 35969 家,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17.7%;复工面 79%;复工人数 404 万人,占正常用工数的 59%。相比之下,受返岗工人不足、交通物流不畅、产业链配套难等影响,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度较慢,且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要慢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苏北地区工业及苏南地区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言,长期生产停滞可能导致产业链转移或替代风险。第二,企业原材料存在缺口,甚至是供应中断。上下游企业的复工率与生产水平恢复程度不一,将导致原料采购与供给出现不匹配的问题。如果中游企业生产力不足,很容易出现上游
4、企业半成品囤积、下游企业原料短缺的现象。对于食品加工等企业而言,由于新鲜果蔬肉蛋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的时效性较强,原料长期囤积致使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并存。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联盟对新冠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生产状态的调研显示,有近 70%的轻工业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问题。第三,订单执行受阻,企业生产资金回笼困难。大量中小微企业本身经营就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新冠疫情之下除了要面对仓储、租金、人员工资等成本费用,还需加大消毒维护、检疫防控等资金投入。根据清华北大联合调查数据,34%的中小企业只能维持 1 个月,33.1%的中小企业可维持 2 个月。受新冠疫情影响导致的资金压力,将使得企业无力承接新订单,遭遇财
5、务困境乃至破产。第四,新冠疫情影响农作物春耕播种。作为农业大省,2019 年江苏粮食总产量370.62 公斤,比上年增长 1.3%;油菜总产量 50.5 万吨,增长 10.4%。去冬今春气温偏高,小麦、油菜等大田作物生长进程提前,但新冠疫情导致劳动力、农机作业服务和种子农药等农资供应不足,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春耕农事活动难以正常进行。新冠疫情对流通领域的影响。新冠疫情导致产品跨区流通困难乃至产业链断裂危机。第一,新冠疫情限制人员和产品省内外顺利流通。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2 月 18 日,江苏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累计发送旅客34554 万人次,同比下降 56.9%。江苏
6、从 2020 年 1 月 27 日起暂停所有进出江苏的省际班线客运和省际包车客运。春节后,随着新冠疫情逐渐升级,全省交通封闭已下探至村庄级别,导致工业企业零部件以及中小型养殖户农产品无法跨区域流通。情况目前逐步开始趋于缓解。第二,企业供应链运转不畅,流通速度和效率下降,甚至有局部中断的风险。截至 2020 年 2 月 14 日,江苏对公路、水路、铁路、航空交通运输系统设立1576 个检查站,在防止新冠疫情传播的同时,也对产品沿供应链流通的速度造成了影响,延误下游产品生产进度,加剧产销脱节。产品流通困难或在途时间被迫延长,导致运输成本上涨和订单违约率上升。不过,这种状况正在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自
7、 2020 年 2 月 19 日起,江蘇交通部门正在根据疫情态势逐步恢复生产秩序,按照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个等级,对全省不同风险地区采取差异化的交通防控措施。新冠疫情对消费领域的影响。新冠疫情对消费领域的影响将集中在短期消费下降、长期消费反弹和消费结构变化三个方面。第一,短期内消费者收入降低,消费需求下降。针对新冠疫情带来的资金压力,大量企业采用薪酬调整、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甚至裁员等作为应对方式,这直接导致消费者收入减少。根据清华北大联合调查数据,28.47%的中小企业预计 2020 年营业收入可能下降 20%50%,员工收入势必随之下降。考虑到新冠疫情形势在总体趋缓后,仍存在一定的防控风
8、险,这将继续延缓部分消费需求,且降低消费者预期收入。第二,长期来看消费需求将出现反弹。随着新冠疫情形势好转,生产供应恢复有序流通,消费者对公共场所恐慌情绪消除,新冠疫情前期受抑制的餐饮住宿、实体零售、旅游等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有望从第二季度起迎来反弹。以餐饮业为例,全省约 95%的餐饮企业休市停业,目前只有不到 5%的企业提供外卖服务,其他都处于闭门状态。在新冠疫情根本缓解后,预计餐饮业需求能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第三,新冠疫情带来的消费习惯改变将触发新生业态。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避免人员聚集是最佳应对办法,故传统的农贸市场交易、教室集中学习、写字楼办公等场景将发生变化。
9、目前,江苏已开始试水三大新业态来缓解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无接触生鲜蔬菜配送、线上教学和云办公。例如,苏宁已着手布局无人配送领域,江苏多地利用智慧校园软件、腾讯课堂等多个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华为软件为江苏企业提供 6 个月远程办公平台使用权限等。应对新冠疫情的对策建议坚持宏观引导,促进政策帮扶精准化。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冠疫情以来企业停工停产的经济损失,应坚决推进防疫和生产两手抓,引导和帮助企业迅速适应新形势。第一,对企业给予财政和金融支持。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免、减、缓三项措施的基础上,地方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大针对企业代缴社保费、住房公积金的帮扶措施,考虑
10、暂缓缴纳或暂时返还用于工资支付,缓解企业人力成本压力。各类金融机构要通过增加信贷供给的方式为企业补充流动性,探索通过商业保险的方式帮助企业应对风险,形成企业、政府、银行、商业保险公司等多方参与的风险共担机制。鉴于复工后可能出现一定范围的新冠疫情反弹,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新冠疫情信息监测,对其可能带来的影响范围与严重程度进行动态跟踪、分析和研判,努力做好精准防控,并适当弹性调整企业帮扶政策。第二,对帮扶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设立省市两级专项工作组,省级专项工作组负责中央和国务院、省政府和职能部门帮扶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督促;市级专项工作组负责设区市政府及职能部门帮扶政策的检查和督促,同时协
11、助省级专项工作组进行检查和监督。专项工作组的任务是负责检查和督促鼓励企业复工复产的各项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根据帮扶政策落实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适时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积极沟通协调,加快供求对接便捷化。迅速复原受损供应链和产业链已成当务之急,鉴于省内交通有限制、省际交通尚未完全放开,江苏应着力加大沟通和协调力度,做到省内供应链基本畅通、省外供应链稳步恢复,避免企业存货囤积与无货可供现象,促进资金快速回流。第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鼓励企业复工复产。江苏可在市际、省际建立相关信息共享平台,为企业寻找上游供货商和下游买家提供便利,弥补原材料缺口。针对城乡居民农副产品
12、消费和春季农业生产物资供应等集中性需求,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统一发布供求信息,提高企业对接效率。鉴于江苏省内区域经济本身存在较为明显的梯度差距,可结合各地区经济优势修复断裂的产业链,促进省内省际形成新的供应链。第二,保障物流服务供给,确保原材料和产品顺利完成省内省际流通。参考工业企业复工政策措施,优先协调省内交通要道全面畅通,为物流运输企业复工提供便捷条件。补充缺失的物流服务,保证产品在省内和省际的小产业链上循环流通。针对一些中小微企业由于经营困难可能出现的倒闭和转行问题,引导和鼓励通过新设企业的方式增加物流服务供给,江苏金融机构可通过开展并购贷款等业务,支持物流企业与产业链核心企业以资产重
13、组、协作联盟等形式,新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稳定企业物流服务能力。完善防控体系,保障生产运行正常化。第一,探索多元化防控费用分摊机制。为有效预防企业复工复产后的新冠疫情反弹风险,及时解决企业和员工的后顾之忧,在对企业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建议由各级政府牵头,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联盟)、企业、员工四方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分摊受新冠疫情影响企业员工的隔离观察、诊疗治疗、防控物资购买等直接费用。第二,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设立疫情防控专项基金,夯实防控物资资金保障。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加大省内省外、国内国际防控物资采购力度,及时填补江苏疫情防控物资缺口,做好医院、重要公共场所、重点单位和企业防控物资的应急
14、需求储备,形成疫情防控产品储备的常态化。重视国有企业在疫情防控体系中的作用,鼓励其根据需要调配部分资源用于防控物资生产,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加速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发展数字化。第一,推进农业信息化。积极探索和实践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借助“互联网+”,搭建农产品进城,农业生产物资和工业消费品下乡的高效通道,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第二,加快制造业智能化。依托良好的发展基础,瞄准江苏制造业优势领域,全面提高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立体式多元
15、化挖掘市场需求。在生产环节,尽快淘汰落后产能,加速摆脱传统人力和手工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努力推进和实施无人化、智能化的整体方案,提升企业生产安全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第三,提速服务业数字化。深入剖析新冠疫情期间催生的新产品和新业态,重视和挖掘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高层次生活性需求和生产性需求,积极培育服务业企业的科技创新、產品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同时,主动把握发展趋势,积极拓展线上服务,加强对原有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商业模式等变革创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自身发展赋能。增强风险意识,实现危机应对高效化。第一,树立经济风险意识。高度重视江苏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多种风险和挑战
16、交织的现实,政府部门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可预期与不可预期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牢固树立防患于未然的风险意识。着力加强经济风险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研究,做到短期有应对之策,中长期有重大政策谋划,确保具有足够迅速高效的反应和应对机制。此外,建议依托政府研究部门、省级智库、在苏科研院所、高校、社会咨询机构等,引导和支持其开展相关研究及政策咨询,着力突出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助力江苏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第二,培训防控专业人才。当前,借助江苏科技人才资源优势,通过专业人员交流、在线培训、案例视频教学等多种方式,加大新冠疫情防控的专业技术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一批
17、专业技术人才和骨干管理人才,有效覆盖全省县级行政区域,以强有力的专业人才队伍支撑保障全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及时遏制复工复产后可能出现的新冠疫情反弹,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第三,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充分发挥江苏科技、人才与产业优势,发挥全省两院院士的科技领军作用,结合自身专业优势,针对经济运行、行业发展、疫情防控、药物研发、医疗装备、检测设备及技术、信息运用等领域提出科研攻关项目申请,由省委、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论证和立项,提升江苏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度,做好各项风险防控,提升创新创业水平,推进江苏经济健康发展。(杨向阳、童馨乐、佴逸潇:南京财经大学;徐虹: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责任编辑:张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