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梦游天姥吟留别 核心素养练习 一、核心素养聚焦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瀛洲(yng) 天姥(m) 剡溪(shn) 渌水(l)B荡漾(yng) 栖隐(q) 倚石(q) 已暝(mng)C澹澹(dn) 天台(ti) 觉时(ju) 訇然(hng)D岩扉(fi) 魂悸(j) 青冥(mng) 长嗟(ji)【答案】B【解析】“倚”读y。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B.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于是D.恍惊起而长嗟 恍:恍然,猛
2、然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天黑、夜晚【答案】C【解析】因:依据。3下面给出的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脚著谢公屐 B水澹澹兮生烟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D惟觉时之枕席【答案】C【解析】“列”通“裂”。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B.忽魂悸以魄动(因惊惧而心跳)失向来之烟霞(原来)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 渌水荡漾清猿啼(凄清)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答案】D【解析】暝:昏暗。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云青青兮欲雨 B.栗深林兮惊层巅C.越人语天姥 D.虎鼓瑟
3、兮鸾回车【答案】B【解析】B项,为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6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答案】D【解析】D没有使用夸张,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将古来万事比作东流水。A.“四万八千丈”夸张地写天台之高。B.“千岩万转”夸张地写出了天姥山的山路曲折。C.“一夜飞度”夸张地写出心情的急迫。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
4、_?”(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_”,令人叹为观止。(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6)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是“_,_”。在诗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7)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答案】(1)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5、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4)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5)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6)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7)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解析】注意正确书写。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
6、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惟觉时之枕席惟:独、只。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安:怎么。C.恍惊起而长嗟 而:表顺承。D.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有的人。【答案】D【解析】或:有时。(2)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各句运用的手法与此法不相同的一句是()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答案】D【解析】“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是衬托,其余都运用了衬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
8、有意仿效之。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答案】D【解析】没有“颓废”,没有“消沉”。(4)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五岳等山川,有何用意?【答案】(1)首先以“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托天姥山的可睹、可寻,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2)诗人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天台山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入云,五岳、赤城相形见绌,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的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种
9、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世界。【解析】分析时,要联系写“瀛洲、五岳” 等山川的内容,找出其特点,与天姥山进行比对,看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天姥山的哪些特点。如文中“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联系下文“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是以瀛洲的难求对照衬托出天姥山的“或可睹”;文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台本身就高,但面对天姥山却要拜倒在脚下,这是用的夸张和衬托手法,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二、学业质量测评基础练: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五岳剡溪渌水荡漾青云梯B层颠列缺丘栾石扉水澹澹C倚石青冥訇然魂悸忽已瞑D长嗟浩荡霹雳崩崔谢
10、公屐【答案】A【解析】B项,颠巅,栾峦。C项,瞑暝。D项,崔摧。2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给语文老师赠送对联,下面最恰当的一副是(4分)()A杏林分种逢春茂桔井挹泉滋蕙香B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C书味本长宜细索砚田可种勿抛荒D杏坛文章传承远楼观道德浸润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送给医生的,“杏林”“桔井”分别出自“虎踞杏林”“龙蟠桔井”的故事,皆用于医生,最好是中医;B.对联常见于古琴古筝,也见于农村戏台;C.适合老师送给学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均为有时。B项依据/沿袭,接续。C项暂且,姑且/并且
11、。D项比/自,从。4从语言连贯和修辞运用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譬如花,则 。A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B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C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D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性和修辞的运用。题中将唐诗、宋诗比作花,根据花的内涵、意蕴判断“芍药海棠”是“浓花繁枝”,“寒梅秋菊”是“幽韵冷香”。再根据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及宋诗“以意胜,故瘦劲”的特点,可选A项。5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语句,正确
12、的一组是( ) 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以韵胜, ;宋诗以意胜,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政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浓华繁采;宋诗如寒海秋菊,自留冷香。唐诗 ;宋诗 。譬诸游山水,唐诗则 ;宋诗则 。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 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 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 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 如埃荔枝,一颗人口,则甘芳盈颊 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A BC D【答案】B【解析】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
13、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6请在横线上填写句子,与画波浪线的部分构成排比句,使上下文连贯、流畅。李白的人格魅力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志气、豪气、骨气。也就是_,“输肝剖胆效英才”的积极奋进精神;_。总之,李白的志气,是他生活的底气;_;骨气,是他生活的气概。这三种气质构成了李白的人格魅力。【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信不疑精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果敢叛逆精神豪气 是他生活的风度【解析】注意引用诗句与所写内容的一致性。综合练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古风(第十九首)李白西上莲花山,迢
14、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注】明星:华山仙女。卫叔卿:仙人。胡兵:指安禄山的军队。(1)从表现手法看,这首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何相同之处?【答案】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浪漫主义艺术手法。【解析】本诗和梦游天姆吟留别都有描写了诗人游身于仙境的内容,再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所用手法,答案不难得出。(2)从抒情主人公的角度看,这首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何不同?【答案】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鄙视黑暗的现实世界、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塑造了一个与官场决裂、高蹈
15、出世的诗人形象。而古风(第十九首)则表现了诗人出世和入世的矛盾思想,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形象。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内在品质。梦游天姥吟留别关注最后一句,本诗关注最后两句。(3)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比较,说说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流露了自己因愤世嫉俗而对超越现实的仙境的追求。这种逃避现实的思想实质上是源于对现实的关怀,所以在这首诗中当他目睹安史之乱生灵涂炭时,又从遗世独立的幻想中回到了严酷的现实,表现出对叛军的切齿痛恨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可以说,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了诗人对远离现实的“仙境”的向往,而古风(第十九首
16、)则是向现实的回归。(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两首诗虽都有对仙境生活的描写,都写了寻仙访道、追求解脱的幻想,但当他面对现实时,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表明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及时行乐的思想以及对“仙境”的向往;本诗“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写”安史之乱带来了国家局面的极大变化,也在李白的心头掀起了巨大波澜。还能继续消极遁世吗?这首诗,正好反映出李白此时的思想矛盾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抒发了对人民的同情,对乱军的痛恨。8.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17、,只有敬亭山。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李白的这两首诗歌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诗歌主旨,其中独坐敬亭山运用了 手法,梦游天姥吟留别则运用了 手法。【答案】拟人 比喻/夸张/借代【解析】梦游天姥吟留别行文较长,所用手法较多。(2)这两首诗歌的主旨有何不同?【答案】独坐敬亭山描写山与人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悠闲恬适(答“孤寂”亦可)的心情。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展现了诗人蔑视权贵、坚守气节的高傲。【解析】鉴赏作者的情感要做好下列几步,(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
18、;(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赠李白杜 甫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注)天宝四载(745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同游齐赵。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李白好神仙之学,曾入道炼丹。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用借代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
19、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B首句还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杜甫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C“愧”字照应了“未就”,说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D作者用“葛洪”的典故对李白提出勉励,希望他能隐居求道、忘怀世事得失。E. 此诗简洁、概括,遗貌取神,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答案】AD【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0、。题中A项考核手法,C项考核炼字,BDE项考核句子含义和情感。其中A项,“借代 手法”错,应是比喻手法;D项,用典意义分析错误,仅仅表现了李白修道的不成功。(2)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答案】(1)漫游漂泊者。杜诗中以“尚飘蓬”一语概括李白漫游漂泊的形象,与诗中向往天姥山的梦中游兴、梦醒后的别离漂泊形象是一致的。(2)寻道求仙者。于“未就丹砂愧葛洪”,可见其热心求道、喜欢炼丹的形象,与梦诗中梦游仙境、访仙名山的形象相同。(3)愤世嫉俗者。杜诗中描写了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在“痛饮狂歌”“飞扬跋扈”佯狂状态中消磨志气、空空度日的
21、愤世嫉俗者形象,与梦诗中“安能摧眉折腰,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世嫉俗的自我十分相似。【解析】此题考核赏析诗歌的形象的能力,注意根据文中对人物行为的表述分析性格,根据诗中的“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 扬跋扈”和梦诗中“向往天姥山的梦中游兴、梦醒后的别离漂泊”“梦游仙境、访仙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使我不得开心颜” 概括“漫游漂泊”“寻道求仙”“愤世嫉俗”的形象的特征。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赠裴十四李白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注:裴十四,李白的友人,即将离李白而西去,李白写诗
22、相赠。裴叔则:即晋朝的裴楷,尝任中书令,仪容俊伟,“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1)分析诗人笔下裴十四的形象特点。【答案】裴十四就像晋代的裴叔则一样,仪容俊伟、光彩照人;他的襟怀似奔腾的黄河水一样宽阔宏大;在庸俗黑暗的社会里,裴十四高贵脱俗、知音难觅。【解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水从西部飞流直下流向中原,一泻万里,奔流入东海。此诗以奔腾的黄河水,象征裴十四宽阔宏大的襟怀。“千金难买一顾”,表现郑子瞀不贪贵乐利的品格;高比南山的金银,定然也难买裴十四的一顾,运用郑子瞀的典故,是为了盛赞裴十四的高贵品格。在那险恶的政治环境里,襟怀豪迈的裴十四不肯摧眉
23、折腰,不肯为富贵而忘义;在“众人皆醉”的庸俗的黑暗社会里,裴十四难觅知音,“徘徊六合无相知”句,揭示了品格磊落的人不容于世的生活真实。结尾“飘若浮云且西去”,写裴十四即将西去,行踪飘忽不定,点到赠别上;以飘若浮云状其人,也为裴十四涂上了灵异脱俗的光彩,与全诗诗意相吻合。(2)杜甫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试结合本诗分析杜甫这样评价的缘由。【答案】第一句妙用借代、比喻,裴十四的俊伟形象如在眼前;第二句运用夸张手法,气势恢宏,境界阔大;第三句写险恶的政治环境里裴十四的品节,即使金高南山也难能让他一顾,想象奇特;最后一句“飘若浮云”状写裴十四,表现其飘逸脱俗的气质,吻合整首诗的脱俗风格。【解析】本题其实是答李白诗歌特色的。李白诗歌的特色主要有: 一、讴歌理想,抒发悲愤。二、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三、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三、李白在艺术手法上善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敢于大胆的夸张与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