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645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版块 第一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七)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主旨解读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建立一个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进行了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以改革开放为基本国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攀升。线索一:19491956年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时期,可分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年)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31956年)。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线索二: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主要历史事件有

2、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1971年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线索三:1978年至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等。线索1曲折探索从半统制半市场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理清发展线索时期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就

3、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建设(1)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2)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1)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1)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

4、进的工业国(2)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2.“左”倾泛滥严重失误(1)表现: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3)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3.“八字”方针调整恢复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深化历史理解1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

5、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革命性质来看三大改造前是过渡时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从经济基础来看三大改造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

6、有制从生产关系来看三大改造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3中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一五”计划,立足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思想。选择这一战略,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有其自身的历史根源和现实依据。(1)有其历史渊源中国走向现代化,是鸦片战争后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梦想和追求,也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主旋律。从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再到民族资产

7、阶级发展民族工业的举措,说明发展大工业生产,改变中国经济的落后状况,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条主线。“一五”计划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正是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是新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新中国的经济是从旧中国那里接过来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没有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到了1952年年底,尽管国民经济经过三年时间得到相当的恢复,但是现代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还只占43.1%,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的产值只占35.5%。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十分落后和经济总量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重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非凡。因此,要想大力发展轻工业,要使工业给农业以

8、更大的支持,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迫切需要,就必须优先建立和发展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机械制造、能源交通等重工业。(3)是依靠和学习苏联发展自己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之时,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对立的时期。当时中国出于经济建设、外交便利及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也必然趋向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此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本身就对我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示范效应。(4)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需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在政治上孤立新中国,在经济和技术上封锁新中国,致使新中国无法通过正常的国际经济交往向资

9、本主义国家学习并取得援助。朝鲜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公开武装对抗。在这种严峻险恶的国际环境下,新中国必须尽快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摆脱对外部的依赖,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和国防上的现代化。真题例证1(2018江苏高考)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发放时间每人每月定量出处1954年7月开始1.5斤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未予说明1斤北京粮食工作1957年11月17日开始1.5斤中国商业四十年1957年12月1日之前1斤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1957年12月1日之后1.5斤据此可知,

10、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解析:选C在历史资料中,档案馆藏的原始文件是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最高,故C项正确;展览的文字介绍是经过了加工处理的,并不完全真实可信,故A项错误;材料中关于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一份明确了时间,另一份并无时间说明,且两部著作中“每人每月定量”的数额并不相同,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的北京市档案馆藏的原始文件说明曾发放“高脑油”,且有经济著作等作为佐证,说明当时这一政策实行过,故D项错误。2.(2016江苏高考)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

11、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解析:选D“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此时工业化远未实现,故排除A项;“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未重视环保问题,故排除B项;C项不符合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基础薄弱、底子薄的史实,排除;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一五”计划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积极性,故D项正确。聚焦命题热点1下表为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时段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际产量%合计正税附加合计其中

12、:正税经济恢复时期3 806.05494.54443.8850.6613.0011.70“一五”时期8 017.80933.21847.4585.7611.6010.60“二五”时期6 983.20833.32745.6687.6611.9010.70196319655 004.50374.02333.4240.607.506.70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A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B“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需要农业支持C“二五”时期农业发展使实征农业税有一定提高D19631965年农业实产量下降反映国民经济混乱解析:选B在“一五”期间中国实征农业税较经济恢复时期呈现上升

13、状态,故A项错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期间农业税的增加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故B项正确;“二五”时期是19581962年,此时出现了建国以来经济最困难时期,C项说法错误;19631965年,逐步纠正农业“左”的错误,国民经济开始恢复,故D项错误。2“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以下关于上述材料中工业建设总体布局设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力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的快速发展B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局面C充分利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D布局完全没有

14、考虑进行老工业基地的建设解析:选A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发展,与材料中“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相符,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充分利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与材料中“东北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不符,故C项错误;完全没有考虑进行老工业基地建设与材料中“基本完成东北工业基地建设”不符,故D项错误。3.如图是我国建国初期发行的股票凭证。这一股票发行说明()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B正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酝酿解析:选B根据图片中的“公私合营股票”信息及时间信息1956年,可知反映的是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故B项正确,A项错误;图片无法反映经济结构,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于1992年,故D项错误。4.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农村棉花种植获得大丰收B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C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D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解析:选C漫画中有1958年棉产7 000万担的信息,明显与事实不符,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时间是1953年至1956年,故B项错误;1958年掀起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盛行,漫画的内容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故C项正确;漫画内容明显与事实不符,不是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表现,故D项错误。5

16、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 08358050356619591 48386761649719601 6371 090547457A.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失衡趋势B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形成C“一五”计划重工业成就突出D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的表格看出:从1957年到1960年,重工业产值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至1960年重工业产值占比远超轻工业和农林牧渔业,故A项正确;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形成是在

17、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时间是在19531957年,而题目中的时间点是在19571960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是在1962年开始,在1965年基本完成,故D项错误。线索2强国之梦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清发展线索时期发展历程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2)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3)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

18、责任制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国有企业改革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幅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过程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2)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

19、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至今)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过程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2)作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2.对外开放的深入(1)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2)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深化历史理解1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经济结构(

20、1)过渡时期经济类型:国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集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其余经济仍占很大比重,并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其趋势是最终被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类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3)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类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其他经济为辅助,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服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形成竞争格局。2新中国成立以来经

21、济体制的转变时间具体表现原因核心内容结果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对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国外经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政企分开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

22、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党中央对国情的充分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把企业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3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1)第一次变革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2)第二次变革农业合作化国家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3)第三次变革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但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4)第四次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之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

23、,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虽然一度促进了农业发展,但这并不代表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真题例证1(2017江苏高考)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解析:选B材料中“外贸垄断体制”“产品质量低”“出口亏损”的问题主要与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有关,企业没有自主权,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的建议应该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故B项正确;股份制改革是1992年之后推出的措施,故A

24、项错误;1981年世界贸易组织尚未成立,故C项错误;经济特区此时已经设立,故D项错误。2(2014江苏高考)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解析:选D材料“农民远非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说明材料反映的是农民主动实施的某种制度。由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自主地闯

25、出了一条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路子,故D项正确;A、B、C三项中农民均是“制度的被动接受者”,均不符合题意。3(2013江苏高考)如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解析:选C本题考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材料中“甲线段”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所以答案是C项。A项错误,这是改革开放前的经济体制;B项不符合题意,这是经济措施而不是经济理论;D

26、项与材料主题无关。聚焦命题热点1经济学家舒尔茨有一句名言:“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中共从1982年连续三年出现了粮食的超速增长,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终于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A农村合作社的深入开展B人民公社运动的推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D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解析:选C农村合作社的深入开展是在三大改造时期,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运动的推动是在1958年,故B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使得粮食产量大增,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故C项正确;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是在20世纪50年代,故D项错误。2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

27、国明镜周刊一位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此观点主要基于当时的中国()A国企改革缺乏政策保障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城市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D工业发展与世界相脱节解析:选D1985年成立的上海大众汽车厂属于中外合资企业,并不是国营企业,故A项错误;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因此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故B项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记者认为大众汽车厂“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

28、”主要是因为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之前很长时间中国工业生产与世界隔绝,在技术、管理、效率、体制环境等方面与世界脱节,故D项正确。3下列某城市人口变化示意材料紧扣研究性学习主题。据此推断,该研究主题应是()A经济特区发展迅速B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解析:选A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与材料中“某城市人口变化”相符,故A项正确。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与材料中“19801996年某城市人口变化”不符,故B项错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

29、区,再到内地;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与材料中“1996年”不符,故C项错误。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材料中“1996年”不符,故D项错误。4导致如图1992年至2000年中国市场化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推动解析:选D材料给定时间为1992200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是在1978年,故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故B项错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

30、出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故D项正确。5邱家洪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演进路径与未来走向一文中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目标探索、框架构建和完善体制三个阶段,19781992年是目标探索阶段;19922002年是框架构建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改革()A实现了重心向城市转移B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厘清了计划与市场之间关系D开辟了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解析:选C实现了重心向城市转移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故A项错误;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4年,故B项错误;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此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故

31、C项正确;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是20世纪80年代开放,故D项错误。专题过关高分练(时间:45分钟满分:57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计划经济模式尚未确立B公私合营已经全面展开C土地革命任务业已完成 D工业化已具备初步基础解析:选A材料信息表明当时处于1950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只有A项符合该阶段经济

32、发展特点。2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其票面图案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开始印制,1955年3月发行。如图是第二套人民币的部分票券和相关内容介绍。从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货币是商品流通的媒介,有利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新中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C一五计划及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了工业建设的巨大成就D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建立了中苏友好关系解析:选A5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票面反映民族区域自治精神,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时间和票面内容反映一五计划成绩,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苏联进口较多反

33、映外交的“一边倒”,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1955年,毛泽东指出,农民的出路主要还是在农村,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与广度进军。毛泽东意在鼓励农民()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C成立农村人民公社 D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B此时土地改革运动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与广度进军”,说明毛泽东鼓励农民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故B项正确;农村人民公社出现于1958年,故C项错误;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于改革开放以后,故D项错误。4下表为19521978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

34、产品产量数据表(单位:百万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粮食总产量163.42195.05194.53304.77棉花1.301.642.092.16原油0.141.4611.31104.05钢1.355.3512.2331.78A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长期停滞B“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C国企改革使工业生产迎来了生机D“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解析:选D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长期停滞与表格中的数据不符,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与史实和表格数据不符,“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B项错误;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故C项错误;“

35、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是因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表格的数据也反映出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故D项正确。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A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B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C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D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解析:选A二者都在正确认识国情基础上对主要矛盾做出了正确判断,故A项正确;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展开,但中

36、共八大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的分析是正确的,八大的决策并没有造成经济建设的冒进,故B项错误;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材料中“1956年”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生产关系始终是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6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作出的决议指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下列口号能反映上述“形式”的是()A“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D“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解析:选C从题中所给

37、信息“1958年8月”和“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判断应为人民公社化运动。A项是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生产合作社的形式。B项是“大跃进”中关于农业发展的口号。C项符合对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的特点描述。D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口号,时间不符合。7人民公社推行后,出现了“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出勤不出力,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景象。这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B生产关系脱离了现实C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 D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解析:选B材料现象反映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消极怠工,这实际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结果,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信

38、息中无体现,无法说明材料主题。8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科学的指导思想B中国共产党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D八字方针助长“左”倾错误蔓延解析:选C“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表明中国共产党没有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放弃苏联经济模式,这也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1961年,对经济进行八字方针调整,但又没有放弃

39、“三面红旗”,说明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曲折发展,故C项正确;八字方针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故D项错误。91960年我国工业固定资产使用率为68.8%,1961年上升为74.5%,1962年进一步上升为79%。这说明()A工业化建设规模扩大 B农民的经济负担加重C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 D国家的财政开支加大解析:选C固定资产使用率的提高说明闲置资产的减少,这必然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故C项正确;固定资产使用率提高不等于建设规模扩大,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农民经济负担的加重与否,故B项错误;固定资产使用率的提高与国家财政开支加大无关,相反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故D项错误。10如图反映了新

40、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单位:亿元)。对图中“CD”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A“大跃进”运动促使农业产值提升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C国企改革推动轻重工业比例协调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效解析:选B重工业产值在C点后急剧下降,表明是十年探索中1960年开始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的效果,故A项错误;CD段产业协调较好,表明调整政策起到了作用,故B项正确;1984年后国企改革,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以后,故D项错误。11如图为1980年10月16日我国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当时我国()A单一所有制结构已发

41、生变化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D公有制经济逐步失去主体地位解析:选A题干中“1980年10月16日”,并允许个体工业户存在,此时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单一的公有制被打破,故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在21世纪初,故C项错误;公有制经济逐步失去主体地位不合史实,故D项错误。12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的某宣传标语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时对这句标语表示了肯定。这表明()A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得以改变D计划经济下的价值观被冲破解

42、析:选D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是在1992年以后,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体现了新的价值观,是对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价值观的突破,故D项正确。13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改革计划体制有了更明确的思路,要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决定()A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B突破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C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解析:选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在中共十四

43、届三中全会,故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还是计划经济,文件体现了对市场调节作用的认识,故B项正确;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党的十二大,故C项错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1992年的十四大,故D项错误。141992年,人民日报刊发了“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观念正在改变的文章。此文客观上反映了()A浦东经济仍然落后于浦西B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C上海经济的区域差距加大D上海的经济重心完全改变解析:选B材料中的“观念正在改变”是1990年浦东开发后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由于浦东经济迅速发展,浦东与浦西的经济地位趋平,故A、C两项错误;材料

44、信息未体现上海经济重心的改变,故D项错误。15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持续增长的因素有()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融入区域经济集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A BC D解析:选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与材料中“19922002年”不符,故错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与材料中“19922002年”相符,故正确;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推动“19922002年”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故正确;1995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在全国

45、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与材料中“19922002年”相符,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2分)16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政策随着社会变化而不断调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如果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不再统一起来,势必加剧市场无政府状态,国家就不可能灵活地调动国家所掌握的现金和物资,不能保证对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人民政府于1950年3月颁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商业在商品零售额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长,而私营商业则逐年下降。1955年冬,由于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割断了资本主义同农村的经济联系,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到1956年底私营

46、工商业全部变为公私合营企业。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90年代初)材料二中国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还是发展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制度。而这套制度又由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作用,又在不付出相应成本的同时,兼具了西方制度的优点。当然任何制度都需要时时演变,相对而言,以实用理性为传统的中国相对于更擅长抽象思辨的西方来讲,更有光明的未来。摘自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体制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制度”的表现。分析“以实用理性为传统的中国更有光明的未来”的含义。(5分)(3

47、)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如果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不再统一起来不能保证对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可从由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到转变为计划经济体制方面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新中国成立,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1955年冬,由于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到1956年底私营工商业全部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可概括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结合所学可知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和“一五计划”的完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国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还是发展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民

48、主法制建设的完善、改革开放政策、科技教育体制等方面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方面进行思考作答。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党的正确领导、结合国情、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思考作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答案:(1)变化:由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转变为计划经济体制。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和建设国民经济(稳定市场)的需要;苏联模式的影响;“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表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科技教育体制的调整。含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辉煌成就。(3)认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立足国情,顺应潮流,及时改革与调整;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