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一、作者名片莫言(1956),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小学五年级辍学后,回乡务农近十年。19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1年开始创作,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1985年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国作家1985年2期)轰动文坛。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代表作还有金发婴儿红高粱等。先后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红高粱家族等,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丰乳肥臀等。其中红高粱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
2、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二、内容链接红高粱以抗战初期的山东高密的一个小山村为背景,叙述了一部民间自发的为生存而奋起反抗侵略的苦难历史。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苦难,更是展示了中国人民豪放、顽强拼搏、爱国的品质,同时也讴歌礼赞了自由奔放、热血沸腾的生命,赞扬了我们的人民战胜这种苦难的精神,呼唤美好的新生活。红高粱的叙事呈现出非常自由的时空结构,并不按照一般小说的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情节。节选部分是小说的第一章中的第二、三节。节选部分前的情节(第一节):土匪司令余占鳌(我爷爷)带着儿子豆官和自己的队伍,在公路旁边的高粱地里等待伏击日本鬼子的车队
3、。节选部分后的情节(第四节):余占鳌等人在公路边埋伏;追叙奶奶拉着余占鳌和另一支抗日队伍(国民党系统的冷队长)一起喝掺有罗汉大爷血的高粱酒,共同明誓,为罗汉大爷报仇,打日本鬼子;再追叙罗汉大爷怎样被日本鬼子活活剥皮杀害的。三、人物长廊1“我奶奶”在“我奶奶”的身上表现出了敢爱敢恨敢说敢做,用自己传奇的生命历程砸碎了传统的纲常伦理道德规范。她敢于释放自己,追求自由,勇敢地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利。她看透了父亲唯利是图的本质,便断然与之划清父女界限;她看到了余占鳌的强悍野蛮、敢作敢为,是条硬汉子,便同他在高粱地里毫无禁忌地野合;她看清了父母包办婚姻的罪恶性,于是,当得知单家父子被杀,酒房被烧,她毫无内疚
4、之心,反而重整旗鼓与杀死自己丈夫的仇人共同生活。她为了报复余占鳌的移情,甘愿委身于“黑眼”。她为了获得爱情,对“我爷爷”及其婚外恋情人(恋儿)进行疯狂的报复。但奶奶在战场上又以不畏生死的态度体现出女性的光辉形象。正如她临终时的对天呼喊:“天,什么叫贞洁?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世界,我的天哪”她的身上很难看到传统妇女所具有的“优秀品格”,但我们又能感觉到她是
5、可爱的,正像文中所说“她老人家不仅仅是抗日英雄,也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妇女自立的典范”。2“我爷爷”作者塑造了具有强烈野性的自由精灵“我爷爷”。“我爷爷”是一个劳动者、杀人犯、通奸者、土匪司令,还是一个抗日英雄。小说模糊了善与恶、好与坏的界限,并且似乎有意把它们相融合。小说写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我爷爷”也同样是这样一个善与恶的结合体,但是,小说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爷爷”的肯定和自豪。究其原因,是“爷爷”身上散发着顽强生命力的光辉。“我爷爷”为了健康的性爱杀死单家父子,为了复仇杀死冷麻子,为了弄到
6、打鬼子的枪支又去绑架胶高支队的领导人江小脚和冷支队。胶高支队是共军,冷麻子是国军,他们之间为了扩张势力互相厮杀,企图吞灭对方,斗得你死我活,尸横遍野。一旦日本人踏入他们的领地,他们又能彼此默契地配合,一致对外,保家卫国。他们的行为很难用惯常的伦理道德规范去衡量,他们的价值就是他们的自身。我们有理由推断:当民间社会为外敌入侵、天灾人祸、社会动荡所影响时,民间社会传统的价值判断体系便会被打破,因为生存成了本能,人们统统都处在一种“集体无意识”当中,惯常的伦理规范、美丑善恶便会被强大的生命意识碾碎。如,余占鳌是土匪,也是抗日的大英雄,他是顺世的贼首,也是乱世的枭雄,他生命的血液里流淌的是自由的精神。
7、余占鳌说:“谁是土匪,谁不是土匪,能打日本鬼子就是中国的大英雄。”3余大牙余大牙,余占鳌的叔叔。他好色贪酒,强奸民女,杀人放火,十恶不赦,最终被自己的亲侄子枪毙,这似乎是大快人心的事;但当他面临死亡的那一刻所表现出的视死如归、慷慨激昂却又给人一种崇高感:“开枪呀,兄弟!难道还要我自己崩了自己吗?”尤其是当他唱出那支“高粱红了,高粱红了,东洋鬼子来了,东洋鬼子来了”的歌时,我们不禁会产生由衷的敬意,正如作品中所说的“余大牙毕竟是高密东北乡的种子,他犯了大罪,死有余辜,但临死前表现出了应有的英雄气概,父亲被他感动得脚底生热,恨不得腾跳”。同时,余占鳌手刃自己的叔叔这一有悖纲常伦理的举动并没有引起我
8、们的斥责,正像文中任副官所言“是大英雄者自风流”,这句话适合于作品中所有高密东乡纯正的人种。张闳先生说:“在红高粱中,参与那场英勇战斗的主角,是一帮由土匪、流浪汉、轿夫、残疾人之流凑起来的乌合之众。然而正是在这些粗鲁、愚顽的乡下人身上,莫言发现了强大的生命力。”1东北乡,人万千,阵势列在墨河边。余司令,阵前站,一举手炮声连环。东洋鬼子魂儿散,纷纷落在地平川。女中魁首戴凤莲,花容月貌巧机关,调来铁耙摆连环,挡住鬼子不能前答案这首描述打死鬼子少将的墨水河伏击战的民歌,新鲜而活泼,带有浓郁的高密东北乡地方色彩,且含有不规则的押韵,俗雅结合。这些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语言使莫言的作品带有一股强大的生命力,
9、显得真实而新鲜。2奶奶在罗汉大爷的血头上按了两巴掌,随即往脸上两抹,又一把撕散头发,张大嘴巴,疯疯癫癫地跳起来。奶奶的模样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答案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奶奶”的机智与勇敢,正与小说中奶奶性格中的狂放不羁相映衬。这是一个充满血腥与危险的场面,但是作者描写的时候却是那样的冷静,冷静中带着欣赏,仿佛在观看艺术表演。而“奶奶”不也正是历史舞台上最美的演员吗?3你怕了吗?畜生!你的威风呢?畜生!你这个忘恩负义吃里扒外的混账东西!你这个里通外国的狗杂种!答案句中问号、感叹号的连用,表示感情的强烈。罗汉大爷把对鬼子、汉奸的满腔仇恨全都在此发泄到了这两头骡子头上。像罗汉大爷一样的农民未必预先怀
10、着悲壮感投入战争,却以本色的行动完成了悲壮;他们未必是清醒的抗争者、理智的爱国者,却以自己的热血和牺牲维护民族的尊严。罗汉大爷从屈辱和“不理解”到头脑中“升起紫色的火苗”,直到“怒铲骡蹄”的与汝偕亡的决绝反抗,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这种美是悲剧性的,带给人们的是灵魂的颤动。4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案一方面,“我”是一个大半个世纪后的叙事者,是一个隔代的、身为人物们之“不肖子孙”的叙事者。这就表明一种历史的、文化的、祖孙的、心理的距离,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形成一种断裂又共时的生命感受。另一方面,“父亲”不但是小说中的人物,而且也是作为“目击者”的第一叙述人,作为儿童,同“爷爷奶奶”的生活经历之
11、间,也构成了距离感。作者让人物站在一个任意的时间点,由此奔向一个更遥远的时空,继而又让感觉带领着回到比参照时间点更近的现实当中,这就形成了一种“复调”叙述。复调的叙述是“把不同的声音结合在一起,但不是汇成一个声音,而是汇成一种众生合唱;每个声音的个性,每个人真正的个性,在这里都能得到完全的保留”。“父亲”的非理性的儿童式的感受方式,构成了英雄崇拜的浪漫记忆;而“我”当代性的身份构成对这种神话世界与浪漫记忆的想象、评述和抒情,并对当代文化进行反思。通过二重奏“把永远死不了的过去和永远留不住的现在联系在一起”。5课文是怎样写罗汉大爷由顺从到反抗的变化过程的?答案罗汉大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雇工,他忠诚
12、、坚忍,同时也具有中国劳动人民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起初,罗汉大爷几乎没有怎么反抗,就被日本鬼子和伪军带到了工地上。面对监工的藤条和充满霉气的米饭,罗汉大爷只有忍受。罗汉大爷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农民,正是日本鬼子毁掉了他安宁而自由的生活,而后来的反抗也正是为了重新夺回这种生活。因此,罗汉大爷“那簇紫红的火苗子灼热地跳跃着”,“跑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他惦记着十几里外的村子里,属于他的那个酒香扑鼻的院落”。一、字音识记1单音字魁首(ku)痉挛(jn lun)楸树(qi)袒露(tn) 倔强(ju) 碌碡(li zhu)血痂(ji) 烙铁(lo) 累赘(zhu)2多音字累糊二、字形辨认3 三、词语积累4词语释义花容月貌: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踉踉跄跄:走路不稳、摇摇摆摆的样子。麻木不仁:肢体麻痹,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吃里扒外: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