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1.理解海浪、潮汐、洋流的概念及分类。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3.运用资料,说明海浪、潮汐、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浪、潮汐、洋流的概念及分类。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归纳法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1944年,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此战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行动,便于爆破队破坏德军在海岸带布置的障碍物,保护登陆舰安全靠岸;陆军登陆部队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动,减少士兵在
2、海滩上:暴露的时间;空降部队要求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便于识别地而目标。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为什么选择这一 天?新课教学:(板书)一、海浪海水运动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板书)1.概念: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板书)2.分类:风浪: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浪高越高,能量越大。海啸:还有海底运动(火山喷发、海底地震等),会导致海水大范围、大面积波动,从而引发能量极其惊人的海浪,在远海察觉不出来,到了近海海浪被抬高,也就形成了海啸。(板书)3.主要影响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
3、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例如,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则应避开大的海浪。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板书)二、潮汐(板书)1.概念: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板书)2.成因:潮汐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
4、汐,合称潮汐。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板书)3.主要影响: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诺曼底登陆指挥部就是在综合考虑天气、海况等因素后,利用潮汐规律,把登陆时间选择在潮汐现象最为明显的月圆之夜。(板书)三、洋流(板书)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洋流的规模巨大,远超过河流的流量。(板书)2.分类:按海水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一般来说,从水温高的海城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叫作暖
5、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叫作寒流。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于形成大的渔场。按成因分类。风海流:大部分洋流属于风海流,如北大西洋暖流。密度流:因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导致的洋流,如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海域海平面降低,相邻海域的海水流过来进行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为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秘鲁附近海城存在明显的上升流。3. 分布规律:(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
6、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2)中、高纬海区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3)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4.主要影响:洋流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但是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挟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课堂小结: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联系了实际生活,让学生的口、眼、手、脑动了起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知识难度适宜,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本节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大部分环节都为教师讲解,而学生的水平能力有限,个别知识点可能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适时的进行补充与引导,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板书: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一、海浪1.概念2.分类3.主要影响二、潮汐1.概念2.成因3.主要影响三、洋流1.概念2.分类:按海水温度按成因分类3.分布规律4.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