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巧构思,妙呈现手工艺人在制作木艺品谈及文化、谈及传承,有时候不免让人产生无力之感。经常有关于非遗艺术手艺后继无人的报道见诸媒体,清贫、辛苦、寂寞之类的状态似乎与真正的艺术生产过程相依相伴。而今,这一现状正在慢慢发生改变。在宏观政策的大力推动之下,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开始在艺术传承领域发热发光,他们通过自己的匠心巧妙运作,以别具特色的产品形态,把不可见的传统文化直观明了地可视化、市场化,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茶和南京成语故事看到眼前这份伴手礼,估计大多数人会眼前一亮。乍一看,你会以为是一套南京成语故事书,再仔细一瞧,原来,书是由茶制作而成。这套南京成语故事茶礼便是由南京领读者文化创意有
2、限公司(下文简称南京领读者)出品。这份礼物巧妙之处在于,把中国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和可见有形的产品融为一体:茶,乃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城墙建筑的典范,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南京成语故事茶礼将茶、南京明城墙和成语故事三者完美结合,以一层环保的艺术宣纸配一层防潮铝箔纸,将优质红茶包装成 25 个小城砖样式;每张茶纸上印有与南京相关的成语故事的水印,并配以成语标题;再将茶包以明城墙城砖的修葺排列方式放于包装内。人们打开包装之时,和南京相关的成语故事,如六朝金粉、空前绝后、入木三分、迷途知返等便跃入眼帘。饮茶的过程被赋予了文化的内涵,妙趣横生。除了这份南京成语故事茶礼之外,南京领读者还创
3、意出品了南京传世名著书香茶砖。2015 年,南京市通过公众投票和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从近万种南京的传世作品中,推出了 24 部“南京传世名著”。人们耳熟能详的红楼梦儒林外史桃花扇本草纲目等均在其中。这 24 部名著茶砖全部用手工包制,以书架排列方式列于形似古书的蓝色包装盒内,每块 30 克的小砖方便品饮,人们也完全可以把它列于书柜之中长久收藏。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文化,茶仅仅是一片树叶。但通过别具一格的文化包装,使饮者顿时变身为读者,同时沉浸于书香茶香之中,陶冶性情便不再是一句空谈,而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便在这个文创产品之中,得以很好地彰显和展示。在这个创意茶文化产品的背后
4、,是创始人对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积淀深厚。南京领读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崔波自己就是个资深的饮茶人,他的“老崔茶馆”在金陵饮茶人当中知名甚广。他创办南京领读者的目的就是在老崔茶馆优质的茶文化载体上,进行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创意制作和文化活动。南京领读者成立之后,依托老崔茶馆旗下台城之“台城书房”、牛首山佛顶宫之“牛首烟岚禅茶院”、玄武湖内“后湖书院”和南师大之“随园书店”等多处风景优美的茶馆,邀请文化名人组织近百场文化活动,并代表南京市政府出访亚欧美非多国进行茶文化交流。他和团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和南京独有的地域文化相结合,以此为原点,他们开发了包括南京成语故事、南京传
5、世名著书香茶砖在内的,多款有南京特色的茶文化及相关产品,令市场耳目一新,获得多方好评。木盒和天工锦合在老门东,游客们可以遇到天工锦合。两百多平方米的店堂内,设计精巧的木头制品有序地陈列着,常常令人驻足流连。在门口的木框广告牌中,他们这样介绍自己:“南京锦合艺术包装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型生产企业。”创始人沈刚介绍,如果从诞生之日算起,这个品牌已有十多年历史。沈刚任高校设计专业教师已逾二十年,在培养设计人才的同时,他自己也已专业“玩木”二十多年,木头是他的设计语言。2005 年前后,沈刚夫妇创立“天工锦合”品牌及创意工场,最初设计制作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实木收
6、纳包装制品。沈刚制作的木盒子,继承传统,同时也颠覆传统,将古典精髓融入现代表现形式之中。这些木盒子在保留原有的收纳功能之余,其艺术装饰的特征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雅致、精巧,颇具收藏价值。事实上,在老门东的体验店里,以“木”为载体的艺术品远不止各式各样的盒子,木头雕塑,木和金、银、铜等金属的搭配,同样能演绎出万种风情,“木”是天工锦合出发的原点,其辐射的范围非常宽广。其中,名为“木读”音箱的产品便相当引人注目。木读是沈刚通过南京创意设计中心的平台,与南大五维科技(曾成功推出藍牙磁悬浮音响)合作,把木器和音响做成一个跨界的整合,实现了文创与科技成功嫁接。一方面,木读是沈刚运用木材完成的设计作品;另
7、一方面它还有着过硬的声学技术体现。木读的外形似虎丘斜塔、比萨斜塔般“斜而不倒”,这是沈刚游走于中国与意大利之间、寻访创作元素的收获。它的形态可以变化,使用者可按自己的喜好任意造型摆放。而它浑朴精巧的模样,无论放在何种风格居室的任何角落,都能与环境和谐相融,没有一丝突兀。随便选一首曲子,木读的演绎都令人耳目一新。在这款音箱上,人们甚至看不到任何按钮。据介绍,木读在 2016 年 8 月隆重上市,并在苏州的诚品书店进行首发,而早在诚品开业之初,沈刚原创的另一个品牌“木头帮”就作为首期邀约品牌进驻诚品书店,在线上,木读进入京东和苏宁平台的自营渠道同时发售。2016 年 9月,“木读”还现身(献声)英
8、国伦敦 100%设计展。木读是沈刚和天工锦合投向文创科技领域的有益尝试。沈刚的初衷是以此为契机,激发不同领域艺术家们的玩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艺术特长,围绕不同的艺术形态进行创作,最终生成可见可触可感的不同产品,让艺术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艺术产品的延伸事实上,无论是崔波的茶和南京成语故事,还是沈刚和他的天工锦合,他们给人们呈现出来的都是一种尝试,一种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巧妙平衡的尝试。艺术通过崔波和沈刚们的创新和打造,不再如空中楼阁一般让普通百姓难以接近,恰恰相反,艺术变得可亲可近。崔波是以书友会为思考的原点,让书香和茶香汇于一处;沈刚则以木制品的设计创新为出发点,让艺术品的功能性进一步拓展
9、,艺术原来也可以这么“有用”。仔细分析,也不难发现,外在呈现出来的艺术产品形态仅仅是这些“有心人”打造出的艺术商业生态中的一个小小环节。在产品的背后,还有原创、设计、体验、交流、互动、展销等一系列的艺术商业化运作。我们可见的这些产品,并不是简单的商品,它们背后依托的是全新的“文化运作商业模式”。沈刚在被采访中这样称,他的天工锦合不仅仅产销原创的木头设计产品,他希望这里发展成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呈现出一切有意思、有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眼下,就有近 20 多年品牌的合作商参与其中。这里不仅能展示出艺术产品,甚至兼具“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让普通消费者亲自设计、制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天工锦合是传统力、设计力、文化力、科技力快意组合,创意和文化是真正的内核。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一直以来面临诸多挑战,并非易事,但我们相信,崔波和沈刚们的巧妙构思,悉心打造,无疑为这一难题提供了独到的注脚,打开了一扇窗。原来,传统文化确确实实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不缺,缺少的只是让它变现的视角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