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4023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6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页 共 22页第 2页 共 22页 内 装 订 线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卷考试时间:90 分钟;命题人: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1公元前 6 世纪初开始的梭伦改革为雅典开辟了一条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包括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缓和,稳定了社会,和谐了秩序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到了楷模作用ABCD2秦商鞅变法规定,没有军功爵的人不能当官,有爵才有官;到西汉初年,除保留“非列侯不得任宰相”外,其他

2、都是只提官而不提爵;到西汉中期,不是列侯也可以任宰相。这一系列变化反映出()A贵族爵制业已衰落B选官权集中于中央C官僚选拔注重才能D官员任用不看出身3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A参考多个观点就能发现真相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C历史评价必须具有多元性D历史评价往往具有主观性4哈佛中国史载:“王安石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他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

3、荣时,国家才能强盛。”以下措施与材料对应的是A保甲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 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 D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5某班同学对俄国 1861 年改革进行讨论时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A1861 年改革的目的是为满足资产阶级的发展要求B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尽可能多地照顾了地主的利益C1861 年改革客观上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D1861 年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沙皇的统治根基619 世纪 70 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A表达与旧制度决裂的决心B刚准备抵制西方侵略第

4、 3页 共 22页第 4页 共 22页C开启了近代化的建设道路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7康有为认为:“以皇上之圣武行之,中国之强,可计日而待也”。这种思维使光绪皇帝过分相信自己的皇威,在变法中不分轻重缓急,而是冒进改革,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不仅在宪法制度上力求速变,还在服式、发式、纪元等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上力求突变,结果逼得保守派疯狂反扑。这段话主要说明A变法内容无法满足社会要求B康有为为实现理想不避风险C封建保守势力坚决反对变法D当事人缺乏准确的国情判断8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曾宣布科举一律废八股,改试策论;1901 年清廷又下诏,乡试、会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上述决策A对国家教育具有反拨作用B直接推

5、动了新式学堂的普及C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标志着中国科举制成为历史9古代贤明的帝王常常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告诫臣下,与今天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根本不同点是A重视民生B维护统治C体现民本D继承传统10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史实可以表明唐朝A民族间矛盾已经消除B民族政策开明包容C对少数民族适当妥协D统治阶级内部团结11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 5 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B维护掌权者的权威C强调知识的作用D体现人道主义精神12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高度与下列思想相一致的是A知之为知

6、之 B因材施教 C学思结合 D举贤人13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哲学为王)。二者共同之处是A力图对现实社会问题给出解决路径 B宣扬哲学思想使更多子弟接受教育C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D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14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共性包括 对知识孜孜以求著书立说 都努力将自己的政治理想付诸实践 都热衷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都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精神ABC D1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社会中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第第 5页 共 22页第 6页 共 22页 内

7、 装 订 线 二等级是卫国御侮的战士,第三等级是劳动者。可见柏拉图在总体上主张A承认差距B勇敢顽强C规范秩序D发展经济16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柏拉图认为:“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这说明两人都A尊重法律B服从城邦C遵循真理D理性思考17英国两次内战后,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却进入到另一个人的独裁时期。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A与封建统治没有根本区别B自任第一执政后为终身执政C迎合了民众的心理需要D为旧王朝的复辟提供了机会18华盛顿受到美国人民的爱戴,被尊为“美国国父”,最主要的原因是

8、A领导人民打败英国取得民族独立B宣布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C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D华盛顿不恋权力的人格魅力19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甘地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下列项中,有关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甘地以国大党主席的身份领导运动 B起因于殖民当局颁布了食盐专营法C印度人民的武装反抗斗争空前高涨 D运动中甘地谴责人民突破暴力限制20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到了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广泛支持和响应,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印度各阶层人民对资产阶级抱有幻想 B非暴力就是印度争取独立的最佳方式C甘地得到印度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D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1

9、甘地曾说:“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由此可知,甘地A主张抵制西方工业制成品B排斥印度文明走向近代化C主张用道德力量治理国家D反对西方资本对印度控制22甘地认为,“以牙还牙”的报复原则,只能导致人类丧失理智,暴力只能孕育暴力,应当以仁慈来改造人类,他还说:“我相信菲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主张用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进行斗争 B“非暴力抵抗”不是对敌人的屈服C提倡用仁慈之

10、心来换取敌人的妥协 D“非暴力不合作”不利于印度自治第 7页 共 22页第 8页 共 22页23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与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蒸汽机和珍妮机消灭了奴隶制 B把人的解放建立在消灭农奴制基础上C把人的解放建立在物质技术基础之上 D以现实为基础就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241895 年,恩格斯指出“我们当时(1848 年)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完

11、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B尊重客观事实与时俱进C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D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5恩格斯说:“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在英国那样的君主国。”这表明恩格斯A反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B主张实现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C认可无产阶级采取议会合法斗争 D赞同资产阶级主导下的社会变革261919 年 9 月 23 日,列宁表示“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存时期,我们希望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

12、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这反映了列宁A努力争取美国对俄国革命的支持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本国经济C全面争取资本主义国家技术援助 D致力于与美国合作共建世界和平271943 年国民党挑起了一场“中国之命运”的论战,抛出了“哪个党能够救中国”的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组织多位理论家运用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进行反击。这场论战A有利于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B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奠定理论基础C.有利于“毛泽东思想”进一步传播 D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28下列关于“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时空框架中,对应不正确的是选项时间空间史实A1921 年上海参加中共

13、一大,从此走向革命道路B1935 年遵义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党内领导核心的地位。C1945 年重庆签订双十协定,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曙光D1956 年北京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 9页 共 22页第 10页 共 22页 内 装 订 线 AABBCCDD29下图为某革命纪念馆展出的革命年代湖南省茶陵县政府公文纸的条印图案。这一时期,毛泽东的主要革命活动应是A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B创建和巩固领农村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统一战线D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30作为革命战略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提出了许多伟大的战略口号,下列战略口号按提出时

14、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持久战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BCD31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对妥协的定义为:“妥协是国家、民族、阶级、政党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通过谈判、协商互相让步以缓和矛盾的一种行为。”但妥协更多体现的是艺术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妥协不等于放弃,因为妥协也是存在着政治底线。据此下列人物史实中存在着妥协的有重庆谈判,签订有利于国内和平的双十协定毛泽东积极推动国共合作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国家统一方案孙中山由“驱除鞑虏”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ABCD32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

15、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世界历史,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说明毛泽东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C找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33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是第 11页 共 22页第 12页 共 22页记述出处“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荀子儒效“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殷周制度论A强化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B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C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D

16、周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34西周时期的“礼”除了在刑法和行政方面有相应的体现落实之外,礼还要通过社会政治心理层面发挥作用和功能。礼治的实质就是治心,即心治。这说明西周时期A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B儒家德治思想影响广泛C认识到思想统治的作用D在礼制基础上形成分封等级制35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与神沟通则依赖于乐,所谓“乐以致神”;到了西周,周公在“制礼”的同时也不忘记“作乐”。这些现象说明“乐”A使王权充满神秘色彩B突出为政治服务功能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成为商周联系的纽带36明堂,最早在传说时代出现,专门用来祭祀,西周时“明堂”一般都建于城南,即所谓“布政之宫,在国之阳”,“明正教之堂”,是

17、为“天子之庙”,利用祭天的手段来辅佐君王统治。西周设立“明堂”的意义在于()A表明天子至高无上的的权威B借助神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C体现君权神授的教化功能D彰显周天子的“天下大宗”地位37东汉末年开始的割据分裂,历四百年至隋唐始又统一;唐中期开始的割据分裂,经二百年到北宋方告结束。由此至近代以前,中国再未出现因地方割据而导致的大分裂局面。这一过程反映了A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渐趋成熟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经解决C外部因素始终影响了政局的变迁D中央集权统治力度直线上升38东汉后期以来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主要是德才,尤其重德。然而世道颓废,名士们都“刻情修容,依倚道艺,以就其身价。这反映了东汉末期第 13

18、页 共 22页第 14页 共 22页 内 装 订 线 A儒家思想影响地方官员选拔B道家思想受到大族重视C务虚的人才标准不利于统治D贵族阶层普遍崇尚技艺39从图一(汉郡国并行图)到图二(元行省分布图)的变化,最能够反映出:A郡县制仍然是地方一级制度B中央集权力量大大加强C地方势力是中央集权的隐患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消除40明内阁与以往的三省和中书省不同,内阁大学士只对皇帝负责,只同皇帝发生工作关系。而不与六部、督察院等其他行政权力机关直接沟通和联络。这说明明朝A皇权统治得到进一步加强B剥夺了六部与督察院的权力C削弱内阁官员地位与权威D便于内阁成为全国行政中心41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划定

19、了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如图)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据此可知A华洋隔离很好地避免了中外的冲突B文化差异使列强不愿意与国人相处 C西方列强对地理风水缺乏正确认知D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主权意识4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对于中国人来说,19 世纪初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为社会转型提供客观契机C使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体系 D标志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第 15页 共 22页第 16页 共 22页43太平天国追求古

20、之“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社会集中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四有两无”中,而在这个理想的地上“天国”中却有着许多古代中国所没有的“圣库”、“礼拜堂”、“祈祷”等舶来品。这一理想“天国”是A阶级矛盾激烈碰撞的结果B农民阶级空想性的具体体现C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结晶D民族危机背景下的时代产物44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了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对西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45“这次历时十四年,纵横十八省的伟大运动,把历代农民运动推向最高峰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深远影响。”这一

21、“伟大运动”A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口号 B获得知识分子群体的支持C客观上推动洋务运动兴起 D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46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美国“礼义富足”,“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他注意到美国“邦长”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材料中的洪仁玕A体现了农民阶级认识的局限性 B对美国的政治制度有清楚的认知C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 D表达了对西方政治体制的认同471895 年日本

22、联合舰队司令在给丁汝昌的劝降中写道:“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这封劝降书客观上反映了中国战败的原因是A封建专制旧制度亟待革新B清政府部分官员腐败无能C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失败D中国将领对时局认识不清48下列是有关黄海海战细节的记述,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致远弹药尽,适与倭舰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第 17页 共 22页第 18

23、页 共 22页 内 装 订 线 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快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浅野正恭日清海成史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先行下沉。1895 年出版普拉茨塞海军年签A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B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C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D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49三国“干涉还辽”,让李鸿章构思出了一个“以夷制夷”的计划。1896 年 6 月 3 日,李鸿章在莫斯科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后来他对来访的黄遵宪不无得意地说:“20

24、年无事,总可得也!”这反映了A清政府达到了“联合沙俄、制衡日本”的目的B对外思想由“师夷长技以制夷”向“以夷制夷”转变C清政府对近代外交和对西方侵略的认识水平D李鸿章利用帝国主义矛盾维护国家利益的外交智慧50历史图片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下列历史图片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抵制西方文明B发展资本主义C维护国家尊严D反对封建统治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50 分)51对于义和团运动,陈独秀在不同时期的评价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材料一陈独秀认为,产生义和团这个怪物,原因在于:第一、道教;第二、佛教;第三、孔教;第四、以儒释道为精神的中国戏剧;第五、“仇

25、视新学妄自尊大的守旧党”。由这五个原因,“造成了义和拳大乱;以义和拳大乱,造成了一块国耻的克林德碑”。“照上列的事实看起来,现在中国制造义和拳的原因,较庚子以前,并未丝毫减少,将来的结果,可想而知。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要想义和拳不再发生,非将制造义和拳的种种原因完全消灭不可”。摘编自克林德碑,新青年1918 年第 5 卷第 5 期第 19页 共 22页第 20页 共 22页材料二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排外,看不见义和团排外所发生之原因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杀死德公使及日本书记官,看不见英人将广东总督叶

26、名琛捉到印度害死,并装入玻璃器内游行示众!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损害了一些外人的生命财产,看不见帝国主义军事的商业的侵略损害了中国人无数生命财产!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杀人放火的凶暴,看不见帝国主义者强卖鸦片烟、焚毁圆明园、强占胶州湾等更大的凶暴!义和团诚然不免顽旧迷信而且野蛮,然而全世界(中国当然也在其内)都还在顽旧迷信野蛮的状态中,何能独责义和团,更何能独责含有民族反抗运动意义的义和团!摘编自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向导周报1924 年 81 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义和团运动有何认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27、,指出 20 世纪初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4 分)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材料一乡里制度在清代有许多方面的变化。明代的保甲还未形成全国范围的乡里组织。到了清代,随着顺治至雍正、乾隆再至嘉庆诸帝的倡行和推动,以及李光型、包世臣、于成龙、袁枚等一大批保甲制度的热心者甚至力行者,使得保甲成为清代乡里制度中最为核心的制度,从而得以普遍实行。清代保甲对常住人口的流动进行严格管理,如在对乡里社会进行编甲后,“定更后,禁止夜行,如生产急病请稳延医之类,经保甲长验明给予夜行牌,方准放行,回时即将讲牌缴回”,若有造假、作弊,将予以定罪。对流动人口也严加约束,即便是乞丐也要实行

28、编甲。-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材料二真正代表民国以来乡里制度民主制的最为突出的是陕甘宁边区。总体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乡里制度可分为乡镇、村二级制,“乡镇”一般设专门的行政机构,而“村”一切事情由村群众大会讨论处理。乡正式成为一级权力机关,人民成为它的主人。民众参与政治,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边区,“实行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的地位”,边区人民不分民族一律平等。政府倡导乡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良耕种,增加农业生产,组织春耕秋收运动”“保育儿童”“抚恤老弱孤寡,救济难民”“发展民众教育,消灭文盲”。-摘编自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29、,指出清代乡里制度与前代相比有何新发展。(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乡里制度的特点。(6 分)53阅读下列材料:(14 分)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第 21页 共 22页第 22页 共 22页 内 装 订 线 语经、童子经等,书法、算盘和地理也是必修课程。其它如书信模板、商业用语模板、农业用语模板、木匠用语模板等,也都是全国性的共道教科书。(日)依田熹家日本通史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 1872 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

30、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 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 53%,其它的修身等科目占 7%。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寺子屋教育”的特点。(4 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式小学何不同?(6 分)(3)从材料一、二看出日本教育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趋势?(4 分)54拿破仑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阅读下列材料:(10 分)材料一18

31、 世纪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年轻的拿破仑成了卢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从热月政变到雾月政变期间,拿破仑的民主共和思想没有进一步深化,相反,民主的和专制的交错在一起。雾月政变后,随着个人权力的无限膨胀,拿破仑无限加强个人独断的特征,1804 年,拿破仑称帝,这样,他的民主共和思想丧失殆尽。郑佑断拿破仑与华盛顿的民主共和思想之演化材料二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的欧洲,在 1789 年法国大革命中兴起的拿破仑企图并在短期内统一了西欧和中欧大陆,统治的疆域直达沙皇俄国的边界。这个事实促进了民族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措施来消弭分裂和它的破坏性后果,这些都有助于欧洲经济和社会政治的进一步变革。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材料三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这样,他的民主共和思想丧失殆尽”是否正确。为什么?(6 分)(2)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