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2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教材解读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空气的有关内容,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学生凭着生活经验,能确信氧气的存在。这节课内容所接触的是抽象的分子,正如学生对空气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便于学生对抽象知识及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也为将来化学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也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对继续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分子的存在
2、,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和变化。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实验现象获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类等方法处理信息。2.通过对分子性质的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2.建立“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难点重点: 分子的概念和特性。难点: 利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释某些现象。案例一 导学设计案例探究点一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情景展示问题探究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吗?思考交流
3、_归纳提升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但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离子构成的。课堂速记 _探究点二 分子的性质情景展示 1 1问题探究 一个水分子有多大呢?思考交流 _归纳提升 在 4 时,20 滴水的体积约为 1 mL,质量为 1 g,一滴水中约含有 1.6710 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质量很小,体积很小。课堂速记 _情景展示 2 2 (视频情景详见光盘内容)问题探究 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用大烧杯罩住的烧杯A 中的酚酞溶液与烧杯 B中的浓氨水没有混合,为什么浓氨水也会变红呢?思考交流 _归纳提升 氨水能使无色酚酞
4、溶液变红,烧杯 A 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是由于烧杯B 中的浓氨水扩散出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氨分子)进入到烧杯 A 中,使烧杯A 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了,该实验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课堂速记 _情景展示 3 3 (视频情景详见光盘内容)问题探究 为什么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为什么密闭注射器中的空气容易压缩,而水却很难压缩呢?思考交流 _归纳提升 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不同的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密闭注射器中的空气容易压缩,而水却很难压缩,说明气体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液体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课堂速记 _探究点三 从分子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情景展示 (
5、视频情景详见光盘内容)问题探究 物质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思考交流 _归纳提升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仍然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改变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课堂速记 _课后反思点1学生是否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2在通过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时,是否还有更好的设计或完善的实验?3学生是否学会了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4学生是否理解了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