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四光周恩来评价李四光为科学界的一面旗帜“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这是李四光为悼念自己一个学生写过的诗句。实际上,这也是他自己为事业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为探索地质科学新理论,李四光付出了全部的精力。然而,只有在新中国的怀抱里,在周恩来的亲切参与帮助下,他的研究成果才真正发挥作用,他的报国心愿才得以真正实现。这是李四光最开心的事。难怪古人常说:人生乐在相知心!1948年,李四光作为中国地质学会代表,应邀参加在伦敦举行的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学会。以后,他就旅居国外。随着国内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政府的中央研究院南京办事处令其下属地质研究所迅速南迁。当时还担任着该研究所所长的李四光得到消息后,立即从
2、国外打电报、写信给所里同事,力阻这一行动。由于李四光的力阻和地质研究所南京同仁的努力,反搬迁斗争取得了胜利。南京解放时,地质研究所完整地回到了人民手里。周恩来为此称赞李四光是个有骨气、有志气的人。实际上,周恩来一直密切地关注着李四光,因为他的眼中已看到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深深地知道,建设事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像李四光这样有爱国心的、正直的知识分子,一定要让他回到新中国的怀抱。1949年4月初,周恩来让赴布拉格出席世界和平大会的郭沫若给李四光写一封信,请李四光尽可能早日回国,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周恩来,李四光并不陌生,他们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相识。第一次见面,对周恩来就有了一种信任感。他曾
3、对夫人许淑彬说:“我从周恩来先生身上产生了一个最大的感觉: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因此,李四光接到这封信后,怀着这种希望着手回国的准备。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周恩来提名李四光为政法办委员,并提名李四光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0月,李四光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新中国的召唤,使李四光回国的心情更加迫切。正当李四光以喜悦的心情等待着启程日期时,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这位朋友告诉他,国民党外交部密令其驻英大使,要李四光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否则,就有可能通过英国当局将李四光扣留,送往台湾。迫于这种情势,李四光只好携夫人秘密离英,辗转回国。行前,他给国民党
4、驻英大使郑天锡写了一封信,表示决不会按他们的要求去做,并劝其看清时局,不要再帮国民党政府做坏事。李四光离开伦敦的消息传到大陆,周恩来极其关切李四光的旅途安全。11月15日,他致电当时任新华通讯社驻布拉格分社社长的吴文焘等,要求安排保护李四光回国。电文中称:“李四光先生受反动政府压迫,已秘密离英赴东欧,准备回国,请你们设法与之接触。并先向捷克当局交涉,给李四光以入境便利,予以保护。”由于李四光绕道几个国家,搭乘的又是到香港的货轮,有一段时间得不到李四光的消息。有人便传言李四光不回来了,去台湾了。周恩来却说:我相信他不会去台湾,现在没有回来,一定是给什么困难耽误了,指示解放后的第一次全国地质会议一
5、定要等李四光回来再开。李四光回国后得知这件事,深为周恩来的信任感动不已。历尽艰辛的李四光终于回来了。1950年6月,李四光和夫人住进北京饭店的第二天,周恩来前往看望。他握着李四光的手连声说:“李老,欢迎,欢迎啊!祖国需要你。”李四光也很激动,他仔细端详着周恩来说:“总理,你好啊。看来你精神很好,比在重庆时也胖了。”他们共同回忆起抗战时期在重庆相见的情景。接着,周恩来关切地询问了李四光和许淑彬的健康情况,还特别提到了李四光的心脏病和许淑彬的高血压,劝他们抓紧治疗。周恩来说:“现在和在重庆时不同了,我们有自己的人民医院了。”这次见面,周恩来谈得最多的是新中国当前的迫切需要。他希望李四光在科学院协助
6、郭沫若(中国科学院院长)作好自然科学方面的工作,并征询了李四光对如何组织地质工作机构的意见。他们的谈话进行了近3个小时。周恩来的关怀和信任给予李四光巨大的力量,他决心为发展我国的地质科学加倍地努力。周恩来对科学事业,特别是我国自己发展起来的学科,非常重视。1952年李四光被任命为地质部部长。在周恩来的支持下,他先后主持组建了地质力学研究室、地质力学研究所,为开展地质力学的研究创造了条件。他曾兴奋地说:“我已不再是单干户了,我的伙伴逐渐增加了。”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终于发展起来。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天然石油资源探明的储量远远落后于工农业建设和国防建设发展的需要。为此,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把李四
7、光请到中南海,征询他对我国石油资源的看法。李四光根据数十年来对地质力学的研究,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指出:在我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是很丰富的。目前关键的问题是要抓紧做好地质勘探工作。周恩来很赞成李四光的意见。他在国务院司局长以上的一次干部会议上说:石油在我们的工业中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首先是勘探的情况不明。地质部长很乐观,对我们说,地下蕴藏量很大,很有希望。我们很拥护他的意见。以后,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继发现,证实了李四光的科学论断。周恩来在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也作了充分的肯定。他说,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
8、发现的。周恩来不仅在事业上支持李四光,而且在思想上,在健康状况上也时时关心着他。1956年8月,周恩来到北京医院看望正在那里住院的李四光,鼓励他要与疾病作顽强的斗争。1957年1月,经组织批准,李四光去杭州疗养,住在南山招待所。早春三月的一天,李四光正在院子里散步,突然看见一辆小汽车停在山坡下。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健步向他走来。当他看清是周恩来时,高兴地迎了上去。周恩来边走边大声地说:“李老,我来看你来了。”原来,周恩来是利用陪同捷克政府代表团到杭州参观的机会特意抽空来看望李四光的。周恩来关切地询问了李四光的疗养情况。尔后,又直率地说:“李老,这么多年未曾见你向组织提出过入党申请,不知你对参加共
9、产党有什么想法?”望着周恩来诚恳的目光,李四光感动了,禁不住将久蓄心底的愿望和为什么迟迟没有向党提出申请的原因和盘托出。他说:在旧社会,我缺乏觉悟,没有投身于革命队伍中,已深感惭愧;革命成功后虽然对国家建设出了一些力,但离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仍相差甚远;况且自己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入了党不一定能起到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听了李四光的话,周恩来诚挚地说:不要爱面子嘛,爱面子可不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态度。又说,现在搞社会主义建设,很需要知识分子为党工作。你可以考虑考虑,和地质部党组、科学院党组的负责同志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次谈话,使李四光打消了顾虑。不久,他即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7月,李四光转
10、青岛疗养后发现左肾有一肿块。7月返京住进北京医院,准备做切割手术。一天,周恩来披着一件医院的白大褂,出现在李四光身边他带来了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周恩来对站在身旁的李四光的女儿说:“一定要照顾好你父亲,这是党交给你的一个重要任务。”李四光手术前一天,周恩来不放心,又来到医院。他亲自审阅了手术方案,询问了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处理办法。他鼓励李四光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后,周恩来第三次来到医院,探望李四光。他看到李四光精神很好,极为高兴,祝贺李四光闯过了手术这一关。交谈中周恩来又问起李四光的入党问题,问他考虑得怎么样了?李四光激动地说:“我的入党申请书已经写好了,请党考验我吧。”1958年底,
11、李四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名爱国知识分子,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曾感慨地说:“我入党了,这是我一生中最愉快不过的事情!我活了70岁,到现在,才找到了归宿。”1965年2月,李四光在北京医院体检时,又发现左下腹有一搏动性肿块,确定为左骼骨总动脉瘤。周恩来得息后,立即指示要减少李四光的工作、会议和外事活动,还特意请邓颖超几次去看望他,劝其安心治病。李四光把周恩来的关心视为党的关心。他对人说:“党这样关心我,只要我活着,有一口气,就要把一切献给党。”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当天,周恩来召开紧急救灾会议,李四光也参加了。在听取中国科学院及其他单位汇报时,周恩来几次问
12、及搞地震预报问题。有的同志认为,这个问题比较难,因为国际上还没有解决。李四光则认为,国际上没有解决,不一定我们就不能解决。周恩来称赞李四光的独排众议。第二天,周恩来冒着余震的危险,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赶赴灾区视察灾情,慰问群众。他号召灾区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战胜困难,提出了“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口号。3月22日,邢台地区又发生了强烈地震。周恩来第二次赶赴邢台震区。他对科学工作者作了明确指示:这次地震代价极大,必须找出规律,总结经验。为了研究邢台地震发展的趋势,周恩来几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周恩来考虑到李四光体弱多病,让他将意见转告其他出席会议的同志,自己就不必出席了。但李四光
13、坚持亲自参加,同时,他也被周恩来不顾个人安危亲赴灾区视察的行为所感动,坚持要去灾区看一看。他对劝阻他的医生说:你们不要再拦我了。总理都冒着生命危险去了灾区,我是做这个工作的,怎能贪生怕死!他果真以77岁的高龄去了灾区。1969年,渤海地震后,成立了中央地震领导小组,周恩来亲自委派李四光任组长,对李四光寄予了厚望。李四光承担这一任务后,加紧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对攻破地震预报的难关充满了信心。但不幸的是,这以后不久李四光的病情加重了。病危期间,他流着眼泪对夫人说:“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是周总理交给我的任务,死之前完不成这个任务,怎么对得起总理啊!我真想多活几年。”就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对守候在床边的女
14、儿说:“我已经82岁,死也不算早,就是有件事放心不下,这就是周总理交给我的地震预报工作还没有过关。”李四光生命的最后几年,正是林彪、“四人帮”猖狂之时,李四光也免不了受到冲击。有的“造反派”公开讲李四光是“反动权威”。1970年2月7日,周恩来接见全国地震会议全体代表时说:李四光同志是个权威,但不是反动权威,是革命的权威,并要陪同他的李四光讲话。周恩来还多次在公开场合称李四光是地质界、地质队伍的老前辈,说他是很光荣的人物,是有创造性的,要地质工作者将他的东西很好地继承下来。周恩来的话语给了李四光巨大的鼓舞。他以多病之身顽强地坚守在领导和科研工作的岗位上。1971年4月24日,李四光突然高烧不退
15、,再次被送进了北京医院。29日,由于动脉瘤破裂,李四光休克。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指示医务人员,实施最后的抢救,但终未奏效,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5月2日,周恩来冒着霏霏细雨,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参加李四光的遗体告别仪式。当得知没有为李四光准备悼词时,周恩来严厉地批评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他站在麦克风前,对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人说:我们国务院的工作没有做好,没有给李四光同志写悼词。早上我收到李四光女儿的一封信,刚才和一些同志商量了一下,决定就用这封信作为悼词。他从口袋里拿出信,十分沉痛地念了起来。这封信记述了李四光逝世前一天的遗言,记述了近几年他经常思考的地震预报、地热利用以及海洋地质等
16、方面的问题。周恩来念完信后,走到李夫人面前,握着她的手说:“许姐,你要节哀,要保重身体。”他走到李四光的秘书面前嘱咐道:一定要把李四光的遗著整理出来。他又问在场的人:“搞地震的同志来了没有?”说“现在任务就交给你们了!”遗体告别仪式的第二天,邓颖超受周恩来的委托来到李四光家,表示慰问,并再次转达了周恩来一定要把李四光遗著整理出来的意见。后来,李四光的遗著地质力学概论等陆续整理出版。对李四光,周恩来曾给予高度的评价,称他为科学界的一面旗帜。当我们认真回顾李四光坎坷奋斗的一生时,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说李四光是科学界的一面旗帜,那么扶起这面旗帜的人就是周恩来。学以致用材料一 1922年,美国斯坦福
17、大学教授莱克韦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就提出了“中国贫油论”。多少年来,国际“权威”们论断:“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结构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材料二 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陆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提出:“可以这样考虑: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已用上,看来是有意义的。”请回答:(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什么不同?(2)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李四光对我国石油勘探的贡献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
18、到什么启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得的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考查学生的基本阅读概括能力,属于简单题。第(2)题考查李四光利用地质力学理论为石油勘探作出的贡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才能得出答案。第(3)题需要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透过表面现象找出问题的本质。答案:(1)材料一认为中国没有石油;材料二认为在中国能够探测到石油。(2)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探索地质现象的本质、地壳结构及构造规律,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的石油探测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在其理论指导下,我国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发现了大型油田。(3)在科学研究上,不要迷信“权威”,而应根据客观实际作出自己的判断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