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2019-16苏教版(无)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
2、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补充音节: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m_ b_ z_ q_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
3、,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妙 饼 凿 区二、填空组成语:( )风( )浪 一本( )( ) ( )山( )野( )云( )雾 引人( )( ) 成( )结( )( )耳( )铃 ( )腔( )势 爱不( )( )( )入黄鹤 ( )
4、( )学舌三、 仿写句子:1.树在向我们招手。_2.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_3.底是否每哟一点声音呢?不是的。_4.飞流直下三千尺。_四、阅读(一):1.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是:_、_、_、_。2.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 )的作品。请你写出他的另外两部作品_、_。3.李白有( )之称。杜甫有( )之称。二人合称李杜。被称为小李杜的是( )和( )。4.补充古诗:吹灯窗更明,_。桃花流水窗然去,_。人间四月芳菲尽,_。等闲识得东风面,_。最是一年春好处,_。黑发不知勤学早,_。如今直上银河去,_。今春看又过,_。5.请你写出李白的两首古诗:_6.写出你对学而时习之,不易悦乎?的理解。7.阅读
5、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盲 童 的 画在少年儿童画展色彩缤纷的画幅中,我看到一幅没有色彩,线条也极为简单的画。那是一幅盲童的画。雪白的纸上,用圆珠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座小屋。小屋前有一条小溪,还有一棵小树。寥寥几笔,勾画了一个和平幸福的人家。从这里走过的人,都会细细的看看这张没有色彩的画。好像是透过这张画,触到了这个盲童的心灵世界。1.这是一张怎样的画?请简单的写出来。2.读了短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感觉!请你把自己的感觉写出来。3.文章结尾是什么意思?五、作文 同学们,你有没有特别想写的内容?这次习作,请你把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介绍家乡的景物;可以作自我介绍,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如这就是我,还可以写一写你会做些什么?如:我学会画画,我学会游泳等等,请任选一个题材写下来吧!题目自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