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一调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3190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一调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一调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一调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一调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一调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一调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一调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一调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良渚古城遗址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家。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符合世界遗产标准中的( )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的杰出范例,展现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文学艺术作品有

2、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A、 B、 C、 D、2、考古学有几个常用的定义:“资料”是研究历史的客观基础;“技术”是取得资料的手段;“方法”是研究资料的手段;“理论”是研究人类历史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下列属于考古学“方法”的是( )A云南元谋人遗址发掘原始人类头盖骨B运用DNA解码技术探究人类祖先由来C运用专用金属探测仪寻找古墓内部遗存状况D对人类遗存特征的研究揭示当时社会特征3、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距今(2019年)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这些文化遗存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

3、活和社会组织生活。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A时间早 B一元化 C独特性 D多元化4、如图,出土于仰韶文化的陶盆内壁上部绘有人面、鱼纹、花纹的组合图形,人面的双眼表现出一种安详静穆、若有所思的情态,好像是陶醉于鲜花的芬芳,又像是在谛听游鱼的细微动静。这体现出新石器时代的艺术品()A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B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如实反映C重在表现高超的制作技艺 D是生产力低下的一种自然回应5、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原义是指耕作、种植、栽培、教育等意思,主要是指土地的开垦、植物的栽培。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A.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 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

4、出的夏朝C.进入青铜时代后的商朝 D.封邦建国体制确立后的西周6、丁酉年(2017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的主题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这主要是因为黄帝()A.发明了文字、编制了乐谱 B.是古华夏部落民族的“共主”C.他曾经打败过炎帝和蚩尤 D.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7、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况的是( )A.姜寨遗址 B.炎黄传说 C.二里头遗址 D.尧舜禹传说8、礼记礼运中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这种“天下为家”的时代开始于( )。A.新石

5、器时代 B.夏朝 C.西周 D.秦朝9、禹死后,启杀死了部落联盟会议推举的继承人东夷的伯益。之后,启又击败了东夷的部落有扈氏,稳定了东部边疆。这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夷夏之防”的开始。由此可知,“夷夏之防”最初主要是指( )A.边疆问题 B.民族问题 C.文化问题 D.尊卑问题10、 “帝”本指天神而非人王,商王死就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贞咸宾于帝”,商晚期,人王开始称帝,如帝甲、文武帝、帝乙、帝辛,王名加“帝”从实质上反映了( )A商朝晚期神权政治的色彩开始淡化 B伴随社会变化商朝晚期王权的加强C奴隶社会后期的政治制度发生剧变 D此时社会经济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11、尚书酒诰在追述商朝的制度时说:

6、“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这反映出商朝实行( )A.王位世袭制 B.内外服制度 C.封建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12、“商朝的外服主要是指一些慑于商王武力强大而服属于商王的时叛时服的异族邦;而在西周,(诸侯国)则成为周王朝在边疆有力的屏藩。”由此可见,与商朝相比,西周王朝( )A.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构建了大一统的国家 D.淡化了宗法血缘关系13、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 )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

7、 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14、周代宗法分封制,打破了远古以来方国之间政治相互独立的格局,以周王室为中心,联结许多有亲缘关系的诸侯国,形成在统一版图之内的强大统治机体。 据此可知,周代分封( )A出现了君主专权的局面 B有助于亲缘关系的形成C建立起国家政治新秩序 D产生了中央集权新体制15、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

8、统治16、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儒家学派的是()A用仁政治理天下 B倡导改革和法治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17、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六国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18、战国时期,商鞅针对当时“法力不张,法度废弛”,特别是贵族高踞于法之上的横行给社会造成的动乱,提出“壹刑”的主张,特别提出“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

9、其意在( )A.以人人平等来维护法律的公正性B.修正功过相抵所带来的系列弊端C.限制贵族特权以实现法律的公平D.加强对百姓的控制实现富国强兵19、从春秋后期开始,齐国大夫田氏长期专擅国政。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册命田和为齐侯,田氏正式取代了姜氏在齐国的统治,史称“田氏代齐”。这表明( )。A.册命齐侯凸显君主的集权统治 B.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C.周王室开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D.官僚政治已经取代了血缘政治20、学者许倬云指出,春秋时期因诸侯争霸形成的霸主制度,不仅减少了华夏诸国的文化差距,同时同化了楚国与吴越,扩大了华夏文化圈的范围;战国时期虽然征伐不已,七强之间几乎不存在华夏、蛮夷的区

10、别。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统一的中华民族开始形成 B.诸侯国普遍接受大一统理念C.华夏文明进一步发展巩固 D.为秦统一全国提供了可能性21、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青铜器的制造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22、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

11、为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文化觉醒的基本条件是( )。A.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形成 B.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C.诸侯争霸对人才的需求 D.社会大裂变对文化的破坏23、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上,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额项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涉”,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2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12、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秦始皇( )。A.忠于职守,政务缠身 B.大权独揽,控制朝政C.皇帝至尊,君临天下 D.忧国忧民,勤于政事25、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知识分子不满 B秦朝的统一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C秦灭六国引起人民不满 D秦朝的暴政26、秦始皇废止六国旧钱,通行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该措施有利于()A秦国最终完成统一 B彻底消灭六国势力C加强经济交流联系 D鼓励商品经济发展27、秦始皇虽以法家手段统治中国,“焚书坑儒”禁绝百家,但是正如李斯撰稿的碑文的陈述,秦王朝高举的意识

13、形态,其实与儒家价值相当符合,也是着重于儒家提倡的孝、悌、忠、贞。这反映了秦朝()A注重规范伦理秩序 B儒法价值趋向融合C统治思想发生变化 D始终坚持外儒内法28、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后来,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律九章”。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 )。A.严刑峻法的治国方针 B.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C.法不阿贵的法治观念 D.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29、后汉书仲长统传说:“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此时的“台阁”( )。A.是丞相等三公的下属机构 B.是

14、对中外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C.完全掌握了国家决策权力 D.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的雏形30、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子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C.以政治地位为标准 D.以儒家思想为准绳31、战国时期,商鞅针对当时“法力不张,法度废弛”,特别是贵族高踞于法之上的横行给社会造成的动乱,提出“壹刑”的主张,特别提出“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其意在(

15、)A.以人人平等来维护法律的公正性B.修正功过相抵所带来的系列弊端C.限制贵族特权以实现法律的公平D.加强对百姓的控制实现富国强兵32、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 )A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B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D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33、“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材料主要表明秦朝()A.创立官僚政治体制B.监察体制

16、正式形成C.等级制度日趋固化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34、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掌监察,“ 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据此可知,在秦朝( )A.君主专制制度创立B.三省彼此牵制监督C.“三公” 分工明确D.地方自主权力过35、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 )A.太尉B.廷尉C.丞相D.御史大夫36、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

17、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37、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38、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A.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B.由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C.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39、著名财经作

18、家吴晓波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由此可知()A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 B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C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 D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40、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反映出()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C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 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41、下列对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汉对匈奴的反击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战役 B反击匈奴

19、后,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C反击匈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同西域的关系 D与匈奴的和战、友好交往是主流42、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术重在“尊”,这主要表现在()A提高儒学地位,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B将儒家经术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C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唯一内容 D采用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43、2019年1月18日,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汇集,使之成为让人充满想象的发展空间。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44、

20、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45、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旱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 B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 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46、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威阳十二万户”,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 B.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

21、.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7、楚汉战争期间,刘邦欲拜故秦骑士李必、骆甲为骑将,两人以“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相拒。有学者据此推论,秦朝的统一形态是不完善、不完备、不彻底的。该推论的研究视角是( )A.军事制度 B .法律制度 C.政治制度 D.文化心理48、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地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表明( )A.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 B.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C.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 D.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49、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

22、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C.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 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50、两汉三国学案记载:“夫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这表明( )A.儒学统治地位已确立 B.儒学被运用于国家政治生活C.汉代社会秩序较混乱 D.儒家理念成为日常行为规范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51、(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公元前6世纪至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题的广泛讨论和议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

23、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二 先秦之时,政府对于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品,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均输平准,也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召贤良、文学处京师,“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摘编自侯家驹著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与汉武帝的经济主张

24、的不向。(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各自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16分)5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摘编自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日:“。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

25、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摘自汉书诸侯王表序(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5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5分)答案110 BBDAA BABAB 1120 BBDCA ADCBC2130 DACBD CABBD 3140CBACD DDCAB4150CBBBD CDDCB51、(1)儒家主张藏富于民,政府对于经济事务干涉甚少

26、;(4分)汉武帝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民争利,政府对于经济事务干涉甚多。(6分)(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频繁;社会生产力进步,农工商业发展,经商逐利思想渐浓,小农经济产生;为实现富国强兵、赢得战争胜利,需重视耕战。(6分)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富商大贾实力强大,影响中央集权;王国问题待解决;对抗匈奴的战争导致财政困难;重农抑商思想影响。(10分)52、(1)西周疆域辽阔,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2分)(2)郡县制。(2分)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了统一。(3分)(3)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2分)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