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第二节第2课时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练案5 基础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铵盐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C)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B检验铵盐中含有NH的操作是取少量铵盐放入试管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C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H2OD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解析:硝酸铵分解不生成氨气,NH4NO3N2O2H2O,A项错误;加入稀NaOH溶液,没有加热,氨气冒不出来,B项错误;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H2O,C
2、项正确;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可用热分解法分离,但不是升华法,D项错误。2下列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解析:Cl2和SO2都会使品红溶液褪色,A项错误;NO与空气中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项错误;干燥的NH3不会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C项错误;NH3极易溶于水,采用防倒吸装置,D项正确。3“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3,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A BC D不能确定解析: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烧瓶的容积相同,根据nV/Vm知,氨气、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因NO2能与水反应:
3、3NO2H2O=2HNO3NO,所以两烧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做完喷泉实验后,盛放氨气的烧瓶、含NO2的烧瓶中溶液的体积比为32,所以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二、非选择题4利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制取和收集纯净、干燥的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1)关闭装置中的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打开活塞,说明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分液漏斗内液面不再下降_。(2)利用装置制取氨气,不能选用的试剂为浓氨水和_C_(填字母)。A氢氧化钠 B碱石灰C硝酸钾 D生石灰(3)根据实验要求,仪器连接的顺序(用字母编号表示):a接_b_、_c_接_e_、_f_、接_d_。(4)收集氨气,按如图装置
4、进行NH3性质的探究实验。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_产生白色的烟_,原因是_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小颗粒,NH3HCl=NH4Cl,氯化铵小颗粒形成白烟(提示:A中气体压强大于B中)_,稳定后,关闭旋塞1;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_烧杯中的硝酸银溶液会倒吸入B瓶中,B瓶中生成白色沉淀_。5某兴趣小组周末去游乐园游玩,被游乐园中心美丽的喷泉吸引,联系到课堂中学习的氨气的性质,产生了探究喷泉产生原因的浓厚兴趣。该小组在实验室设计了如下3个装置。(1)图1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实验装置。利用图1中的A装置还可制备哪些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O22KClO32KCl3O2(合理即可)_(
5、2)一位学生用制得的氨气,按图2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实验的操作是什么?_打开橡皮管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_(3)另一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设计了图3装置。首先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产生喷泉的是哪组?(A)ACaCO3粉末和浓盐酸BNH4HCO3溶液与稀NaOH溶液CHCl和AgNO3溶液DHCl和酚酞溶液解析:(1)采用的是固固混合加热制气的装置,故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NH3,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用该制气装置还可以制备O2。(2)打开橡皮管的止水夹,挤压胶
6、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由于氨气易溶于水,使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引发喷泉。(3)图3是利用反应生成大量的气体,由气体自身产生的压强将液体压上去而产生喷泉,故A可以。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同学探究氨和铵盐的性质,相关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BC)A加热NH4Cl晶体制备氨气B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到白烟C将浓氨水滴到CaO上,会有氨气生成D除去碘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铵,可采用升华的方法解析: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二者遇冷又化合为NH4Cl,A错;浓氨水和浓硝酸都有挥发性,挥发出的NH3和HNO3反应生成NH4NO3固体而
7、产生白烟,B正确;CaO吸水并与水反应,浓氨水滴在CaO上生成氨气,C正确;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碘受热升华,D错误。2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AD)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NH3溶于水显碱性解析:NaOH固体上滴加氨水生成NH3,浓盐酸挥发出的HCl与NH3反应生成固体NH4Cl,产生白
8、烟,A项正确;NH3与浓硫酸反应生成(NH4)2SO4,B项错误;氯化物溶液遇NH3变浑浊,可能生成了Mg(OH)2或Al(OH)3,C项错误;NH3本身不显碱性,NH3溶于水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OH显碱性,D项正确。3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分析正确的是(A)A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液氨用作制冷剂解析:B项,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铵盐的水溶性与制氨气无关;D项,液氨用作制冷剂是利
9、用氨的易液化的性质,故B、C、D选项均错误,A项正确。4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生活中的合成纤维、塑料、染料的生产会应用到氨气。氨气还可以制备一系列无机物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具有还原性D上述转化关系中只有3个氧化还原反应解析:NH4Cl是常用化肥,而NaHCO3为小苏打,不能用作化肥,A错误;Na2CO3受热不易分解,B错误;NH3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故氨气具有还原性,C正确;上述转化关系中有3个氧化还原反应:NH3NONO2HNO3,D正确。二、非选择题5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
10、验:(1)甲同学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合理的是_B_。A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B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C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浓氨水中D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2)根据上述正确的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体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_C_。(3)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密度颜色溶解性热稳定性与氧气反应(4)下图是甲同学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d_,集气的原理是_利用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即可收集氨气_。(5)干燥氨气时可以使用什么装置_干燥管或U型管_。(6)NH3是一种污染性气体,为
11、避免污染空气,实验中多余的NH3应如何进行吸收处理_可采用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吸收_。试画出相应装置图:_常采用的装置有:_。解析:(1)加热氯化铵产生氯化氢和氨气,遇冷又转化为氯化铵固体,不能制取氯气;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制氨气时,将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更方便操作,而且节约氨水的用量;氨气极易溶于水,若用稀溶液制取,产量较少。(2)由所给试剂看,不需要加热条件。(3)收集气体可采用排空气法(密度与空气有较大差别、气体不能被O2氧化等),也可采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与其他性质无关。(5)干燥氨气时使用固体干燥剂,如碱石灰、氢氧化钠固体等,故仪器为干燥管或U形管。(6
12、)NH3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多余的NH3要吸收掉以避免污染空气。可采用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吸收等方法,注意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6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的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分液漏斗_;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_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_。(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_B、C_(填字母)。ACl2 BO2CCO2 DNO2(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粉末,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上述现象证明NH3具有_
13、还原_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3CuO2NH33Cu3H2ON2_。(4)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_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_。(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_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_。(6)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m g,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值为_(用含m、n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解析:(1)装置中仪器a为分液漏斗;仪器b是利用分液漏斗中滴入的浓氨水使b中的固体溶解放热促进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固体、碱石灰固体等均可。(2)制备氯气需要加热,且氯气为黄绿色气体,A不
14、符合;可以制备O2,利用MnO2和H2O2或固体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B符合;可以制备CO2气体,利用稀盐酸和大理石的反应,C符合;NO2是红棕色气体,D不符合。(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粉末,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说明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氨气被氧化铜氧化表现还原性,结合原子守恒配平写出化学方程式:3CuO2NH33Cu3H2ON2。(4)依据流程分析,E中浓硫酸吸收过量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影响实验效果。(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是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保持压强平衡再读数。(6)干燥管D增重m g,则水的物质的量,装置F测得气体(N2)的体积为n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依据元素守恒得到氮原子和氢原子物质的量之比(2)(2),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