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春中考语文模拟演练试题(五)(pdf).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0225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中考语文模拟演练试题(五)(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春中考语文模拟演练试题(五)(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春中考语文模拟演练试题(五)(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春中考语文模拟演练试题(五)(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五第 1 页(共 8 页)中考模拟演练试题(五)语文题号一总分得分二三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得分评卷人一、读书(12 分)1.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体会下面书法作品的含义,并把作品中的四个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 分)2.读下面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文语句写在横线上。(10 分)(1),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2),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报君黄金台上意

2、,。(雁门太守行李贺)(4),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白居易)(5)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晏殊)(6)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7)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以古代先贤自比的句子是:“,。”(8)登高是流传千古的习俗,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得分评卷人二、读思(43 分)(一)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蹂契蹂(ln)契契(zh)热契热(bn)射踉契踉(lin)跄跄B.酝契酝(nin)契酝(ku)视倔契倔(qin)契倔(yo)无音信C.喧契喧(xio)契喧(ji)责杀契杀(l)万契万(

3、li)俱寂D.缥契缥(mio)枯契枯(h)契枯(n)尬契尬(q)而不舍4.文中画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 分)古往今来,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充盈内心,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在大风大浪的生活中,都要保持心中。而水灵动、润泽万物的特征,正是恰当的范本。水既有容纳并滋养万物的气度,又不失的灵动。水的哲学在中国古代思想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次的倡导,是对“心纯净,行至美”的响应与呼吁,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A 汹涌澎湃灵活机动不但而且B 波澜不惊随机应变不仅更C 静若止水一成不变不是而是D 波涛汹涌刻舟求剑如果就5.阅读文段,下列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

4、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则是一望无际、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寞。唯有读书,才能跨越屏障,直抵那美丽的殿堂 一个精神的殿堂。A.“荒凉”“寂寞”“美丽”都是形容词。B.“一道屏障”“一望无际”“一样的气象”与“一道鸿沟”的短语结构相同。C.画线句子的主语是“阅读与不阅读”。D.“唯有读书,才能跨越屏障,直抵那美丽的殿堂 一个精神的殿堂。”这句是条件关系的复句。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A.繁星和春水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两部诗集,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B.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

5、部代表作,祥子因为养了多年骆驼,所以大家叫他“骆驼祥子”。C.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作品,主人公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了约二十八年。D.毛宗岗评价三国演义中有“三绝”,其中“义绝”是关羽,“智绝”是诸葛亮。语文五第 2 页(共 8 页)线封密学 校班 级姓 名准考证号线封密学 校班 级姓 名准考证号线封密学 校班 级姓 名准考证号线封密线封密线封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 78 题。死里逃生张纯如最著名的是李秀英的事迹,她在与日本士兵的搏斗中身受 37 处刀伤,却坚强地活了下来,在近 60 年后的今天依然精力充沛,且能生动地描述自己的遭遇。1937 年,18 岁的李秀英新婚不久,丈夫是中国

6、军队的技术人员。当中国政府撤离南京时,她的丈夫也坐在满载中国士兵的火车顶上离开了南京。当时李秀英已有六七个月的身孕,这种身体状况下乘坐拥挤的火车会有危险,因此只好留下。同许多其他留在南京的中国平民一样,李秀英和父亲逃到了外国人管理的国际安全区。他们躲在一所改建为难民营的小学地下室里。但同安全区的其他难民营一样,这里也一再遭到日军的检查和侵扰。12月 18 日,一群日本士兵闯进来,将年轻的中国男子拖出学校。翌日清晨,他们又回来抓捕妇女。由于担心日本士兵对孕妇图谋不轨,李秀英做出一个冲动的决定,她猛地将头撞向地下室的墙壁,企图自杀。当她恢复意识后,发现自己躺在地下室的一张帆布小床上。日本士兵已经走

7、了,但他们抓走了好几名年轻妇女。如果她跑出去,也许是自投罗网,会遭到日军强暴;如果什么也不做,只是坐以待毙,也许日本士兵还会回来找她。李秀英最后决定留下。如果日本士兵不来,当然一切都好;如果他们回来,她将拼死抗争。她告诉自己:宁可一死,也不能被日军强暴。很快她就听到了三名日本士兵下楼的沉重脚步声。其中两名士兵抓走了几名妇女,这些妇女惊恐地尖叫着,被拖出了房间。另一名士兵死死盯着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李秀英。有人告诉他李秀英病了,他却把其他人都踢到房间外面的走廊上。这名士兵一边慢慢地来回踱步,一边打量着她。突然,在他还没弄清发生什么事之前,李秀英迅速出击。她从床上跳下来,夺过对方腰间的刺刀,并迅速靠

8、在墙上。“他吓坏了。”李秀英回忆道,“他万万想不到女人也会反击。”他抓住李秀英拿着刺刀的那只手的手腕,但李秀英用另一只手抓住了他的领子,并用尽全身力气咬他的胳膊。尽管这名士兵全副武装,而李秀英穿着行动不便的棉旗袍,但却在搏斗中占据了上风。两人扭在一起,相互踢打,最后这个士兵被打败,号叫着寻求帮助。其他日本士兵冲进来,显然他们也不敢相信眼前的情景。他们端起刺刀向李秀英刺去,但由于顾及自己的同伴,他们都刺不到她。李秀英的对手又矮又小,她完全可以把他举起来当作盾牌,以抵挡其他日本士兵的攻击。但后来,日本士兵拿刺刀对准她的头部,在她脸上乱砍,将她的牙齿打掉了。她满嘴是血,朝日本士兵的眼睛唾去。“墙上、

9、床上、地板上,到处都是血。”李秀英回忆说,“我满腔怒火,一点儿都不害怕。我唯一的念头就是与他们拼命,将他们杀掉。”最后,一个日本士兵用刺刀刺中她的腹部,她眼前一黑,昏死过去。他们以为她死了,便扬长而去。当李秀英被抬到她父亲面前时,她父亲已经感觉不到她的呼吸,便做了最坏的打算。他请人把女儿抬到学校后面,挖了个坑,打算将她安葬。幸运的是,有人在下葬前发现李秀英还在呼吸,血泡从她的嘴里冒出来。朋友们立即将她送到金陵大学医院,医生为她缝合了 37 处刀伤李秀英相信,与生俱来的个性和特殊的家庭背景给了她反击的意志她来自一个完全没有女性影响的家庭。她的母亲在她 13 岁那年就去世了,李秀英不得不在一个只有

10、男人的军人家庭中长大。她的父亲、兄弟和叔伯们不是军人就是警察,在他们的影响下,李秀英变得很男性化。早在少女时代,由于她脾气暴躁,父亲不敢教她武功,无疑担心她会欺负附近的小孩。将近 60 年之后,李秀英已经儿孙满堂,但她仍然身体硬朗,热爱生活,甚至还保持着脾气火暴的名声。她说,自己的一大遗憾就是当初没有跟父亲习武,不然,她早就将那三名日本士兵杀掉了。(节选自南京大屠杀)7.请你以李秀英的口吻向大家概括叙述这件事的经过。(使用第一人称,字数在 150 以内)(8 分)150 字8.在李秀英的身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精神。如果“李秀英”被推选为“巾帼英雄”,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她写一段颁奖词。(

11、80 字左右)(6 分)80 字(三)9.下列对古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A.过零丁洋中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B.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这首词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的愤懑和思乡忧国的情怀。C.己亥杂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和仍然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奉献精神。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离京而产生的消极悲伤的感情。语文五第 3 页(共 8 页)语文五第 4 页(共 8 页)线封密线封密线封密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012 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12、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

13、逐之。”1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A 又何弗间焉(参与)B 必以弗信(相信)C 虽不能弗察(明察)D 小大之弗之(案件)11.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 分)A.小惠未,民弗从也。小恩小惠没有偏向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看到他们车轮轧出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A.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前提是取信

14、于民。B.鲁庄公虽然平庸,但他能够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所以取得了战争的胜利。C.曹刿是一个具有爱国心、军事才能突出的人。D.本文主要叙述了齐鲁之战的经过,略写了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314 题。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1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A.大司马绩固谏

15、曰固,执意B.弗弗听弗,否定词,不C.楚人未既绩济济,救济D.宋师绩败绩绩败绩,溃败14.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3 分)A.从文章看,宋襄公是一个一意孤行的人。B.从文章看,大司马是一个在军事上有才能的人。C.战斗开始前,宋国的军队先排好了阵列。D.战斗结束了,宋军大败,宋襄公伤了屁股。得分评卷人三、读写(65 分)15.这是 2017 年九寨沟地震期间在网上流传的名为“最美的逆行”的照片,请你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受。(60 字左右)(5 分)60 字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 16 题。读书之道:广博与精深朱家莹博览与精读,是读书的两个法门,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就像论语里关于思与学

16、的关系一样,精而不博则执,博而不精则散。杜甫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语道出了博览的意义,读书就像人生行路,走多了,看多了,自然会有对于人生的领悟。博览是为了提升眼界,拓展知识面,不博无以广知。清代军事家胡林翼曾说:“读书当旁搜远览,博通天人,庶几知上下古今之变,而卓然成家。”博览是为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最终为己所用。但是博览不可博而不思,郑板桥的打油诗“读书破万语文五第 5 页(共 8 页)语文五第 6 页(共 8 页)线封密线封密线封密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便嘲讽了这种书呆子,读书不能一味求多,主要得抓住要领,得其精髓,弃其糟粕。正如曾国藩所言:“

17、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广博之余也需清楚,读书唯精,是加强某一方面知识能力的必经之路。怎样精,如何熟?大儒朱熹给了答案,“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唯有功耳”。读经典书,必须专心致志,虚心探索,反复研读,没有捷径。毕淑敏一部童话故事海的女儿都能常读常新,品出幻想、爱情、亲情、坚持等诸多滋味,足以见不同时期不同际遇,或者经过世事的变迁,再读同一本书,总能有不同的体会,得到更多的收获。所谓温故而知新,即如此矣。博览与熟读,看似矛盾,实则一体两面,缺一不可。鲁迅先生说:“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博览是熟读的基础,书读多了才能读深,书读深了,才有可能达到东汉郑

18、玄所谓“举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的境界。于是,不如像梁启超先生学习,将博览群书与熟读相融合,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总之,开卷有益,领袖毛泽东曾直白地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读书是为了活着,是为了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或博览,或精读,既博览又精读,生命不息,读书不止。(摘自青年文摘2019 第 23 期)16.学校读书会上,林美纹同学向大家推荐了这篇文章,请你仔细阅读,完成下列问题。(15 分)(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要表达的观点。(3 分)(2)本文作者引经据典,左右逢源,请你补充一条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本

19、文中“热爱读书”的论据。(3 分)(3)班级召开辩论会,甲方的观点是“开卷有益”;乙方则认为如果不是有意识地进行选择,读了一些不健康的书籍,那么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了。如果你是乙方队员,请你以“开卷未必有益”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发言稿。(9 分)写作提示:要围绕论点摆事实、讲道理;不少于 100 字。100 字17.某校“知行文学社”刊物知行向全体同学征稿,知行的主要栏目有“校园生活”“诗韵悠长”“文学园地”“考场作文”等。请你写一则征稿启事。(10 分)要求:内容应包含:征稿要求及交稿方式。语言要有个性,具有吸引力。150 字左右。150 字18.大作文。(35 分,含书写分 5 分)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摘自白岩松:中国人需停下来等一等灵魂)生活中,许多时候就是这样,多一点耐心等一等,事情的真相就会出现;等一等,结果就会完全不同;等一等,阴云就会散尽,太阳就会出来;等一等请以“等一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语文五第 7 页(共 8 页)语文五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