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单元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 和世界市场的拓展阶段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核心内容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伴随着荷、英等国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不断拓展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在英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列强加紧对外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单元主旨经过新航路开辟和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西方国家率先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考题序号考查内容命题视角考查热度2018全国文
2、综,33西方国家殖民扩张以黑奴贩运贸易为背景材料,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018全国文综,42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为背景材料,考查获取材料信息、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2017全国文综,33意大利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以佛罗伦萨的城市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2018全国文综,34工业革命以对工业革命发生原因的认识为背景材料,考查史学素养2017全国文综,33工业革命以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和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为背景材料,考查辨别历史事件和历史解释、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2016全国文综,33来源:学_科_网Z_X_X_K工业革命
3、带来环境污染以英国人口死亡率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2016全国文综,3319世纪60年代美国铁路轨距建设以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为背景材料,考查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2015全国文综,32工业革命以茶叶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为背景材料,考查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2017全国文综,42近现代科技革命以钟表的演变为背景材料,考查获取材料信息、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高频考点开辟新航路,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命题特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近几年全国文综卷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一般出现在第32题或第33题,以考查工业革命居多,考查角度多变。同时还出现了以钟表的演
4、变为切入点考查工业革命的历史作文题,涉及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如2018年全国文综卷第34题通过工业革命考查史学理论,2017年全国文综卷第33题考查工业革命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2017年全国文综卷第42题通过钟表的演变考查工业革命和近现代科学技术备考启示资本主义的发展植根于殖民扩张和掠夺,熟练掌握新航路开辟及其之后的殖民扩张的相关史实,在此基础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化,从工场到工厂以及垄断组织的出现,都是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需要。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进一步发展,把握经济发展与科技革命的联系。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历史作文的写作方法,如开门见山
5、地提出论点,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分析全面,多角度论述,文末升华论题考点1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解析】奴隶贸易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手段,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B项错误;英国通过殖民战争成为“日不落帝国”,C项错误;17、18世纪发展奴隶贸易不仅仅是为了开采白银,D项错误。【答案】A考点2工业革命2.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来源:Zxxk.Com数额(百万英
6、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来源:学科网ZXXK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解析】依据表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同步增长的,A项错误。英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B项错误。工人实际工资在17971835年之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得到明显改善,C项错误。工人工资水平的增长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加
7、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项正确。【答案】D3.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解析】材料中关于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原因,传统观点是从“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观察,而后来有研究者从政治前提和“煤铁资源”等自然条件的视角来研究,拓展了传统研究的视角,故B项正确
8、;A项说法过于绝对;“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包含了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比较,C项错误;材料均是研究者的观点,从材料中看不出哪种更可信,D项错误。【答案】B一开辟新航路1.原因(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3)直接原因: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4)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2.条件(1)政治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的支持。(2)生产力的发展与知识的进步。(3)技术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3.过程时间航海家支持国家新航路14
9、87年迪亚士葡萄牙开辟了沿非洲西海岸到好望角的新航线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开辟了由欧洲到美洲的航线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开辟了由欧洲绕道非洲到达印度的航线15191522年麦哲伦西班牙麦哲伦船队绕道美洲南端,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4.影响(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正确。1416世纪,欧洲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地方,他们
10、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这一时期,欧洲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贪婪。错误。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进取,是为了积累原始资本,发展资本主义。这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进取思想。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条件地理优势濒临大西洋来源:学+科+网Z+X+X+K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经济优势手工业发达,商业活动频繁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政治优势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独立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概况在非洲:夺取好望角殖民地在亚洲:夺得马六甲和锡
11、兰,一度占领中国领土台湾在美洲: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通过英荷殖民战争,夺取新阿姆斯特丹,并将其改名为纽约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获得新法兰西,在印度迅速扩张其势力结果成为17世纪的商业殖民帝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中期,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国2.世界市场的拓展(1)方式:西欧国家通过建立殖民地与世界各地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2)手段:抢掠、欺诈等。(3)罪恶:抢夺大量财富,屠杀印第安人,进行黑奴贸易,洗劫印度国库。(4)影响对殖民国家: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对殖民地: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对世
12、界: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西欧早期殖民扩张与争夺1.特点(1)殖民国家主要有首先开辟新航路的西班牙、葡萄牙,较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荷兰,地处大西洋沿海的英国及欧洲大陆的法国等,他们主要占据了非洲、美洲等地区。(2)以殖民扩张、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贩卖黑奴、殖民战争等为主要方式。(3)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2.荷兰、法国与英国的殖民争夺先后失败的原因及认识(1)荷兰战败的原因:自然资源缺乏;商业资本发达,工业基础薄弱;重视发展航运,忽视发展海军。说明:商业资本不敌日益发展的工业资本。(2)法国战败的原因:典型的封
13、建专制统治;工业倾向于奢侈品的生产;法国发展重心在欧洲大陆的争夺方面。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3)认识:殖民扩张与争夺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殖民竞争,不仅是军事的竞争,更是经济和政治实力的竞争。3.英国能够确立殖民霸权的优势(1)制度优势: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必修1)(2)经济优势:英国手工工场发展程度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快,工业基础雄厚。(必修2)(3)军事优势:英国注重发展海军。(必修2)(4)思想优势:经过宗教改革,思想意识得到解放。(必修3)(5)地理优势: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英国民众有浓厚的海洋意识。(必修2)(6)政府支持:英国政府一贯积极支持本
14、国的海外殖民活动。(必修2)4.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对中国以及其他的影响中国:(1)经济上,使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亚洲。我国在明清时期引进并推广种植了这些作物,使不适宜种植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欧洲人在中国购买商品,也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2)对外关系上,葡萄牙、荷兰等国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葡萄牙侵占中国澳门,荷兰侵略中国台湾,中国开始了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清朝建立后,一度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3)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并把西方的天文、
15、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到中国。中国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入了西方的泰西水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引入了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其他:(1)促进了农作物、疾病、天主教的传播。传染病传播到新地区,由于当地人对新病的免疫力差,危害更大。(2)导致人口大迁移、人种分布大变化、种族大灭绝。(3)激发了虚构传奇文学的创作:如拉伯雷的巨人传、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等。(4)给欧洲人的日常生活带来变化。餐桌上出现了玉米、土豆、西红柿等食物。咖啡(非洲)、可可(美洲)、茶叶(亚洲)等饮料也相继传入欧洲。(5)促进了全球性的文化交流:西学东渐
16、、中学西渐、兰学东渐等。1.英国战胜荷兰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错误。英国战胜西班牙、法国,从本质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荷兰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但以商业立国,缺乏工业基础作为其海外扩张的后盾,英国战胜荷兰体现了工业资本国家对商业资本国家的胜利。2.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但还不是世界霸主。英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是在19世纪中期,即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而不是基本形成。正确。新航路开辟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融
17、合交汇,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大大促进了各地间的贸易发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即19世纪中期。三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条件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本许多人把在殖民掠夺中获得的财富用于投资手工工场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2.过程(1)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2)主要发明: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3)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3.影响(1)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组织形
18、式:工厂出现,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社会经济结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国家政策: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国家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社会生活:人口流失快,时间观念增强,等等。(2)对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在亚、非、拉美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
19、市场之中。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工 业 革 命1.从纵向和横向的视角审视工业革命(1)从纵向发展来看,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资本、市场和劳动力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的必然发展。同时,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从横向发展来看,欧美开展工业革命后,加快了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亚非拉国家日益贫困,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2.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条件(1)制度先进: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2)殖民霸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于18世纪中期掌握
20、世界殖民霸权。(3)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4)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全面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促进了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3.多视角审读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上,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业时代到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工厂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地理结构和分布,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政治上,确立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19世纪中期);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关系变革,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3)外交上,改变了世界形势,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一
21、个整体,开始了全球化时代。1.“工场”和“工厂”在组织形式上是一样的。错误。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后者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2.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错误。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1)欧美各国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取得丰硕成果。(2)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2.成就成就表现电的广泛使用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等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汽车和飞机化学工业的发展从煤和石油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传统
22、工业的进步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使用钢材取代木材和铁3.影响(1)垄断组织的出现: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一些大企业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2)世界市场的拓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贸易额成倍增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亚非拉美大部分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1.过程时期推动因
23、素主要资本主要特点主要途径阶段进程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商业资本以暴力手段残酷掠夺殖民扩张和掠夺初显端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凭借工业优势以炮舰和商品进行不平等贸易初步形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最终形成2.原因(1)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2)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3)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助推剂。(4)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3.实质:资本主义初步
24、确立对世界的统治。4.动力: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5.特点(1)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2)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3)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4)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的进步。(5)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6.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
25、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2)消极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的基础上,是一种不公正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7.多角度全面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
26、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工业革命与近代中国的落伍1.第一次工业革命(1)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因此它们对当时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
27、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2)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近代化发展举步维艰。2.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推动了西方殖民者经济上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还是获得了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之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28、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获得了一定发展。(2)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的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对科技革命成果的吸收、转化,中国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帝国主义列强继续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继续服务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要。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能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唯一途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错误。
29、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而不是唯一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资本的流通等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主题一从英国妇女地位的提升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情境再现】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由此聚集了一大批人才。“蓝袜”是一种文化沙龙,上层妇女伊丽莎白蒙塔古被称为“蓝袜女王”。世人评论说:“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了新女性的诞生。”这说明()。A.工业革命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B.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的平等C.男女平等思想在英国迅速普及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发生了改变【专家解读】读史技法史料主旨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的“蓝袜”文化沙龙提取信息“
30、19世纪初”“女性举办文化沙龙”“新女性的诞生”解读归纳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女性追求社会权益的呼声日益高涨素养连线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题干反映了英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可知,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妇女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女性追求社会权益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这说明工业革命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对唯物史观素养的考查其他方面根据题干时间信息“19世纪初”、空间信息“英国”,可以推断这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相关,体现了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
31、去,本身就宣告了新女性的诞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女性追求社会权益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故A项正确;B项表述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题干没有涉及男女平等思想在英国迅速普及的相关信息,而是强调工业革命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英国早在16、17世纪就进行了国教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A【视角出新】右图名为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骑自行车的妇女,图中的现象可以说明()。A.工业革命增强了妇女经济和社会的独立性B.宪章运动促进了男女平等观念的产生C.女王执政提高了英国上层妇女的社会地位D.议会改革有利于中下层妇女参政议政【解析】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
32、所学知识可知,18371901年属于工业革命时期,骑自行车的妇女体现了妇女在一定程度上有经济和社会的独立性,故A项正确;宪章运动爆发之前就已经产生了男女平等观念,故B项错误;在维多利亚女王执政之前就已经有英国女王执政的历史,故C项错误;议会改革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与妇女骑自行车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主题二全球史观视角下的新航路开辟【情境再现】史料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进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
33、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摘编自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史料二自公元1500年以来,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摘编自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史料三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开始沟通起来,这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加强联系的第一步。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
34、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了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麦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摘编自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手段有何不同?从全球化的角度评价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活动。(2)根据史料三,概括欧洲商业革命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欧洲的主要影响。【专家解读】读史技法史料主旨史料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史料二:欧洲
35、国家寻求霸权史料三:欧洲商业革命提取信息史料一:“促进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史料二:“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史料三:“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开始沟通起来”“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解读归纳史料一:经济文化交流、和平友好、平等贸易史料二:武力征服和经济扩张史料三: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增强;商品种类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素养连线唯物史观唯物史观
36、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发展过程中有规律可循,唯物史观要求史学研究整体的历史,即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系统和整体的研究。本题要求从全球化视野出发,即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活动,体现了对唯物史观素养的考查其他方面本题对比了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商业革命,但由于时空不同,西方征服世界的手段与中国相比有所差异,体现了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要求概括商业革命的含义并分析其影响,又体现了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解析】第(1)问第小问,史料二“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
37、根必要支柱”体现了武力征服和经济扩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资本主义扩张的两个阶段归纳。第小问注意限制词“全球化的角度”,可以结合全球的联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回答。第(2)问第小问依据史料三中“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开始沟通起来”“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以及美洲、非洲与欧洲粮食经济作物的交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概括即可。第小问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角度思考。【答案】(1)不同:军事手段武力征服;经济手段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评价积极影响:使世界各地逐渐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列强的殖民征服带来先进的思想观念、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
38、累。消极影响:列强的殖民征服给殖民地人民和地区带来深重灾难。(2)含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或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增强);商品种类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视角出新】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由此可以看出()。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C.18世纪
39、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的存在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解析】材料中“(1763年以前)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对欧洲入侵者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表明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有影响,但并非“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故A、C、D三项错误;材料中“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极其看不起他们”表明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故B项正确。【答案】B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C.
40、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D.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解析】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不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欧洲的价格革命出现于16世纪,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寻金热”,“寻金热”的出现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到东方去寻找黄金,故C项正确;欧洲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C马克思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由“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动力是()。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的开展C.世界市场的形成D.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建立【解析】马克思认为推动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历史,推动世
41、界走向一个整体的动力是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C项错误;19世纪中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建立,故D项错误。【答案】A世界是平的一书提到,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此时推动全球化的力量主要来自()。A.个人B.企业C.国家D.国际组织【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492年”“持续到1800年前后”可知,这一时期为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薄弱,资产阶级个人不具备推动全球化的能力,故A项错误;企业作为
42、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B项错误;工场手工业时期,欧洲国家纷纷推行重商主义,推动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故C项正确;国际组织推动全球化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D项错误。【答案】C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与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A.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B.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C.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D.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以海
43、上掠夺为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可知,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是材料现象的直接反映而非特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管理殖民地”可知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答案】C公元10001750年,西欧国民收入人均年增长率低于0.1%;18世纪下半叶,这一增长率提高到1%1.5%;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年增长率为3%。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欧美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形成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西欧疯狂的殖民扩张【解析】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始于罗斯福新政,故A项错误;欧美主导的
44、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正好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西欧进行殖民扩张是在17世纪,故D项错误。【答案】C1999年,利物浦市政厅正式就那段历史道歉,“为城市在这样一场人类悲剧的贸易中扮演的角色表示羞愧和懊悔”。利物浦过去扮演“人类悲剧”的角色指的是()。A.在非洲进行奴隶贸易B.在大洋洲进行欺诈贸易C.在美洲掠金夺银D.在远东建立东印度公司【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后,英国取代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角。再结合利物浦的地理位置可知,它是英国第二大港,正好位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
45、上。由此可以推断出,利物浦是奴隶贸易重要的中转站,并占据着特殊地位,故A项正确。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最早开始于新航路开辟时期;D项最早是荷兰人的行为,排除。【答案】A“1820年到1860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增长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导致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A.机器的发明和使用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交通运输工具革新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解析】根据材料“1820年到186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剧增,故A项正确;“世界工厂”侧重世界贸
46、易的一面,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交通运输领域,故C项错误;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故D项错误。【答案】A成立于1903年的福特汽车公司于1913年便开始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从而使汽车普及并成为美国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福特汽车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A.蒸汽机的发明B.内燃机的发明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D.“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解析】蒸汽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但与材料中“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不符,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开始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从而使汽车普及并成为美国人重要的交
47、通工具”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采用了规模化的生产方式,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互联网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故D项错误。【答案】C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解析】材料中“欧洲人侵略的开端”与“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相矛盾,不可能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故A项错误;“均缺乏史料实证
48、”与事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反映出印第安人遭受了残酷的种族灭绝的苦难,不能以其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来无视殖民灾难,故C项错误;材料中“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有的史学家”表明对同一历史事物,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史料会得出不同的解释,故D项正确。【答案】D据统计,14921595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的金银,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的金银,仅占5%。材料说明西班牙()。A.确立殖民霸主优势B.未完成工商业发展的资本积累C.处于贸易中心地位D.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解析】“西班牙从美洲运回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的金银”没有涉及西班牙是否已
49、经是霸主,故A项错误;由“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的金银,仅占5%”可见财富流向了其他国家,本国财富积累少,故B项正确;“运回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的金银”,仅从掠夺财富的数量无法确定西班牙是否处于贸易中心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4921595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的金银”不能确定西班牙是否发生了价格革命,故D项错误。【答案】B16世纪,美洲白银产量约为17 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 000吨,其中有31 000吨运抵欧洲,而欧洲又将约40%的白银运往亚洲。材料主要反映了()。A.欧洲列强加紧对外输出资本B.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的残酷剥削C.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
50、亚洲D.欧洲同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日益密切【解析】根据材料“美洲白银其中有31 000吨运抵欧洲,而欧洲又将约40%的白银运往亚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输出资本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白银的流通问题,不能说明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的残酷剥削,故B项错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仍然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故C项错误;白银在美洲、欧洲、亚洲之间流通,说明欧洲同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日益密切,故D项正确。【答案】D16世纪,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40摄氏度严寒中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托运的货物,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
51、,遇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但是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荷兰()。A.殖民扩张的野心B.商业立国的理念C.资本输出的要求D.世界工厂的自信【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殖民扩张的野心,故A项错误;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使他们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体现出荷兰商业立国的理念,故B项正确;资本输出的要求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C项错误;16世纪的荷兰并未成为世界工厂,故D项错误。【答案】B荷兰海运博物馆馆长舍肯伯鲁克说过,16世纪荷兰商船有1 800多艘。从船的造价上看,荷兰一条商船的造价是英国的60
52、%65%,“在英国商船上,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需要坚硬的木头,而荷兰商船是没有武器装备的”。这说明()。A.英国工业发达,荷兰造船业较落后B.荷兰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风险大C.荷兰以小商业为主,英国的海外贸易规模大D.英国靠海盗抢掠起家,荷兰以贸易获利【解析】材料反映了荷兰商船造价低,而且没有武器装备,可以运载更多货物,并不能说明荷兰造船业较落后,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荷兰商船没有武器装备,可以运载更多货物,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容易遭遇海盗袭击,风险大,故B项正确;材料中荷兰商船的设计是为了运载更多货物,但不能说明荷兰以小商业为主,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英国的海盗抢掠,故D项错误。
53、【答案】B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B.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C.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D.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而不是中世纪晚期,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没有涉及劳动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可以得出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乡村制造业活动”,没有提及农村经济转型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C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
54、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促使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大航海时代的海外殖民活动B.美国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的推广C.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01年”可知,当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使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需要大规模投资,故C项正确。A项发生于新航路开辟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 应排除。B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应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答案】C一战前,英
55、国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食利阶层,这一阶层向国外投资大幅度增加,以此获取利润,在国内大量修建狩猎场和赛马场。这一变化反映英国()。A.国际金融竞争力下降B.丧失经济霸主地位C.社会创新氛围不足D.第三产业得以兴起【解析】材料“一战前,英国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食利阶层,这一阶层向国外投资大幅度增加”说明英国资本充足,因而不会出现国际金融竞争力下降的情况,故A项错误;一战前英国依然是世界经济霸主,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英国食利阶层把剩余资本投向国外以获取利润,而在国内则修建狩猎场和赛马场等玩乐场所,并没有把资本用于更新本国的工业设备,这说明英国社会创新氛围不足,故C项正确;尽管材料体现了食利阶层大
56、量修建狩猎场和赛马场,但这并非第三产业的兴起,故D项错误。【答案】C在18001870年,按当年的价格计算国际贸易额增长了6.7倍,如果扣除价格下跌的因素,实际贸易额增长了9.6倍,而在17201820年国际贸易额仅增长了1.74倍。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剧变C.“电气时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D.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界贸易额不断增长,可知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增强,这表明世界各地联系增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际贸易状况,与政治格局无关,故B项错误;此时尚未进入“电气时代”,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
57、促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D项错误。【答案】A下面是英、美、德、法和其他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图。其变化反映出()。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缓慢B.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C.英国依然保持全球贸易垄断地位D.自由主义国际经济交流准则确立【解析】不能从世界贸易比重的变化图中判断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美、德、其他国家等相对上升,体现出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故B项正确;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下降,没有形成垄断地位,故C项错误;自由主义国际经济交流准则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确立
58、的,故D项错误。【答案】B赫尔德等著全球大变革中收集了18201931年英美进口关税率(%)的相关数据(如下表),对该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国别1820年1875年1913年1926年1931年 英国455500417 美国34454050332053 A.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竞争力大大增强B.英国从此只奉行自由贸易C.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就经济实力而言,美国与英国的差距在拉大【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8751913年英国的进口关税率为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生产力大大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盛行自由经营、自由贸易,故A
59、项正确;B项中“只”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C项错误;题干表格反映的是英美两国的进口关税率,并未牵涉两国经济实力的差距,故D项错误。【答案】A“新能源被开发出来,钢新工业时代生产的关键的生产得到飞跃发展。在主要的欧洲强国中,德意志当时正在加速迎头赶上。非欧洲国家得到资金并进行建设。”在这样的“新工业时代”()。A.钢铁工业成为新兴的工业生产部门B.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C.德国率先研制出新式交通工具飞机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解析】科学技术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新兴的工业与材料中“新工业时代”即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符,故A项错
60、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就已经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与材料中“新工业时代”即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符,故B项错误;美国率先研制出新式交通工具飞机,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与材料中“德意志当时正在加速迎头赶上。非欧洲国家得到资金并进行建设”相符,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D项正确。【答案】D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整个漫长的16世纪,欧洲和东方都很落后,与19世纪的欧洲中心主义者相反,那时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所以那个时期的欧洲反而是具备“世界”和“世界史”视野的,漫长的16世纪可以说
61、是“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历史”,那个时候西方人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东方杂种”。材料二从全球社会结构运动的视野来看,16世纪后期这种结构性的供求关系一旦形成就对于全球物质生产、环境生态以及社会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两条发展道路或两个世界之间的“大分流”也因此而形成:一条是亚洲式的,通过追求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大来节约资本,从而以市场扩张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条是欧洲或西方式的,通过追求资本的利润率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不断变迁的世界“资本中心”外围的结构,并利用这个资本中心,对广阔的外围和“边缘”加以排斥和剥削。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
62、界(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原因及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二,分析“亚洲式”和“西方式”发展道路的特征,并概述两条道路对东西方发展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问第小问根据材料一“整个漫长的16世纪,欧洲和东方都很落后”“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状况回答;第小问结合16世纪中西方交流的表现回答。第(2)问第小问根据材料二“一条是亚洲式的,通过追求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大来节约资本,从而以市场扩张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可以得出亚洲式发展道路的特征;根据“另一条是欧洲或西方式的对
63、广阔的外围和边缘加以排斥和剥削”可以得出西方式发展道路的特征。第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东方不利的角度和对西方有利的角度去思考。【答案】(1)原因:16世纪的中国农耕经济发达,商品经济繁荣;中央集权强大;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本、原料和市场。体现:正当的东西方贸易;早期的殖民扩张;传教士来华。(2)特征亚洲式:以追内国内市场为主,带有封闭性和内向性;西方式:以追求世界市场(或资本积累)为主,具有开放性和侵略扩张性。影响东方: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使东方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方:有利于资本积累,推动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西方逐渐领先于世界潮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400
64、年到1800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根据材料中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1518世纪世界白银流向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世界白银流向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材料图片呈现的是白银的流向:从美洲流向欧洲,之后流向亚洲;材料文字则是在突出同时期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吸收白银的能力,并陈述原因即可。【答案】示例观点: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有一部分从欧洲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评析: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新航路开
65、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其原因是明清时期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对外国有吸引力,使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历史时段单元线索历史特征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世界市场拓展(15、16世纪18世纪中期)(1)15世纪末至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航路的开辟及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2)17、18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荷、英、法等国的殖民扩张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1)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2)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满足积累资本的要求;
66、(3)世界市场随着新航路开辟而出现雏形,西欧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1)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初期,扩展到欧美,促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的发明与使用为显著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与世界体系最终确立(1)处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2)两次工业革命是生产力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且引发社会经济、阶级结构的巨变;(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连成密不可分的整体主线一运用多种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和
67、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1)从革命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2)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径,世界逐渐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并得以拓展。(3)从文明史观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4)从现代化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5)从社会史观看新
68、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真题训练(2015.全国文综,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解析】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明显淡化”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的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B项错误;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
69、距不是日益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项错误;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英国与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茶叶价格不断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能消费的产品,从而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D项正确。【答案】D主线二多元史观下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为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
70、)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的问题。(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真题训练(2016.全国文综,32)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
71、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1816年以后”特别是“18311841年”,人口死亡率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有关,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人口膨胀食物短缺”,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医疗技术水平应该高于18世纪,故D项错误。【答案】A预测押题一全球史观新航路开辟1.下列插画出自欧洲不同时期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第一幅插画中的人物都穿着中世纪欧
72、洲的服饰,第二幅插画中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主义影响了绘画的风格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形成C.东西方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D.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解析】图1和图2两幅插画的风格都受到了人文主义的影响,所以人文主义不是变化的原因,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只是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而不是形成,另外,插画上人物的服饰显示了不同的地区风貌,不能体现世界市场的形成,故B项错误;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游记等反映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但不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故C项错误;从欧洲人对中国人物都穿着中世纪欧洲服饰的误解到欧洲人心目中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说明世界相对孤
73、立的状态被打破,故D项正确。【答案】D预测押题二大国崛起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2.布罗代尔说:“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宗教改革派还是归属西班牙人,归属西欧人还是归属伊比利亚人。”“这场战争”()。A.使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B.使荷兰获得了独立,成为“海上马车夫”C.使英国获胜,开始确立海上霸权地位D.导致西班牙战败,丢失了海外广大殖民地【解析】A、B两项均与材料中“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宗教改革派还是归属西班牙人”不符,故错误;1588年,西班牙派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讨伐英国,遭到惨败,从此,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而材料中“宗教改革派西欧人”指
74、的是英国人,“西班牙人伊比利亚人”指西班牙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西班牙丢失海外广大殖民地,故D项错误。【答案】C一、中西方航海的对比郑和下西洋迪亚士、哥伦布等航行目的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等等掠夺财富;扩张领土;占有市场;传播天主教;等等性质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贡赐贸易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影响消极国力不堪重负,远洋航海业衰落造成亚非拉地区的长期贫困落后积极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和友谊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阶段早期殖民扩张19世纪的殖民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背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
75、义工场手工业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进行资本输出主要国家西、葡、荷、英、法等国英、俄、法、美等国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扩张地区大多只占有沿海地区,未深入内地进行全球殖民扩张,深入内地全世界范围方式公开的殖民掠夺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条约武力扩张,资本输出,划分势力范围,分割世界(续表)阶段早期殖民扩张19世纪的殖民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活动抢夺金银、贩卖黑奴、垄断商路、欺诈性贸易在殖民地进行商品倾销,掠夺原料进行资本输出,商品倾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结果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推动了各国工业资
76、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国家逐渐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将世界瓜分完毕,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促使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认识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在亚非拉地区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猛烈地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意识,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一些地区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推动这些国家逐渐走上近代化道路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线索阶段推动事件主要特征重大作用雏形出现新航路的开辟萌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足以改造全世界促进了世界
77、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推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壮大;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进一步拓展早期殖民扩张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依靠便捷的交通和廉价的商品,以武力和实力作后盾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手段四、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异前提和条件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后,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方面条件只有英国都具备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工业革命后的资本、市场、劳动力和技术等
78、方面条件欧美许多国家都具备生产关系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确立了大企业制度、公司制、垄断制以及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技术发明与工业结构技术发明来源于少数技师和工匠;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侧重于轻工业领域;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大多来源于实验室中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应用为标志;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部门,如钢铁、石油、电气、化工、汽车、航空等世界影响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开辟了“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产生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迎来了“
79、钢铁时代”和“电气时代”;促使企业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凯恩斯主义”产生;促使企业日趋国际化特点技术的突破者是熟练工人和技师;技术和科学没有真正结合;由一国向多国扩展;发明少,应用慢紧密性:科学与技术、生产的结合更紧密;广泛性:在多个国家发生,在多个领域突破;交叉性: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发明多,应用快同两次工业革命都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本质上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五、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对比1.进步性和负面性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
80、命进步性影响对欧美: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引起资产阶级革命和变革对殖民地:带来了灾难;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对世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对欧美: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关系调整,垄断组织出现对殖民地:带来了灾难;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对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负面性影响蒸汽机和内燃机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快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环境恶化;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利用,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塑料、电池、机器的噪音、工厂的粉尘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2.史观透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史观认识整体史观(全球史观)两次工业革
81、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文明史观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在奴役东方国家的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文明现代化史观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生态史观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但也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革命史观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国际工人运动兴起社会史观人们
82、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进步,社会习俗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六、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类别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垄断组织区别时期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手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力规模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而言,规模较大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而言,规模较大、工人集中垄断组织是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的,规模空前强大影响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联系都是资本主义生
83、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场手工业为工厂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的影响时间推动力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影响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雏形开始出现葡萄牙强租澳门,中国面临来自欧洲的威胁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荷兰侵占台湾;“西学东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起步(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人民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84、;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新思潮萌发、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中体西用”);衣、食、住、行观念近代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起来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发展到制度层面(“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校园”等);生活习俗近代化20世纪4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明显加速初期中国再次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推动了现代化建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生活
85、习俗现代化(教师用书独有)1.地圆说古代希腊地理学家早已提出地圆学说。早在公元前3世纪,埃拉斯托塞尼斯就认为地球是圆的,地球上的海洋实际是连成一体的。他第一个提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也提出地圆说。他们都推算过地球的周长。公元1410年左右,托勒密的地理学被译成拉丁文,地圆说因此流传更广。当时绘制的地图就把中国和印度画在大西洋的对岸,表明向西航行就可以抵达印度。但是许多人依旧认为地球还是有边缘、有尽头的,直到麦哲伦船队的航行最终证明地圆说的正确。2.史学界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有着不同的评价第一种观点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对人类社会的交往做出
86、了特殊贡献。美洲的发现,使世界贸易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从美洲掠夺的黄金等财富,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西欧和世界的进步。第二种观点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航行美洲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场灾难。其航行美洲的目的是掠夺黄金,到达美洲后对印第安人大肆屠杀,把美洲作为征服和血腥掠夺的对象。此后,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了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在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下,美洲土著种族几乎灭绝。第三种观点依据“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
87、。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但是,正是殖民、掠夺、抢劫大大促进了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这也客观上为美洲带来新的生产方式,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3.圈地运动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国际上贸易的扩大,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一些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甚至把他们的房屋拆除,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则变成无家可归的流
88、浪者。这就是圈地运动。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圈地运动还消灭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失去土地的农民开始依赖市场,从而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4.工具和机器的区别工具一般指人从事劳动、生产所使用的器具,它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如斧头、钳子、缝纫针;而机器一般是由三部分即工具机、传动机和动力机组合而成的。凯伊的飞梭不能算作是完全意义上的机器。珍妮机虽仍使用人力,但具备动力、传动、工具三个部分的装置,已经是一台机器,因此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作为工业革命的开端。5.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联系与区别所谓世界市场,
89、是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新航路开辟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已经开始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地理条件;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它一方面指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被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沦为其经济附庸,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原料、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另一方面指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增强,贸易往来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它开始形成于新航路开辟之后的1
90、6世纪;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中后期;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20世纪初。其形成过程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全球的侵略扩张逐步实现的。所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政治制度体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三者的总称。资本主义世界政治制度体系最终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两者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所以,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才得以最终确立。6.运用新史观构建世界历史知识新体系对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认识及把握离不开一定史观的指导,不同的史观对历史的认识不同,对基础知识的整合也不同。
91、史观是认识历史的重要方向,也是整合历史素材的重要指针。本文以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中常见的几种史观为线索,构建世界史知识新体系。(1)现代化体系现代化史观以现代化理论为基础构建世界历史体系,它认为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种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社会生产力:原始生产力、农业(含畜牧业)生产力、工业生产力。我们通常所说的近代历史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两次发展浪潮:第一次大浪潮(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是以英国工业革命为开端,向西欧扩散的早期工业化过程;第二次大浪潮(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是工业化在整个欧洲、北美扩散并取得成功的过程,同时对非西方世界产生巨大冲击,拉开非西方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序幕。现代化
92、在西方国家的成熟,使世界进入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方面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社会方面的世俗化、城市化;文化方面的商业化、大众化在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也出现了“反现代化”的现象,即它们出于抗拒西方的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扭转现代化的方向,把“现代化”转变成一种维护传统价值和社会结构的手段。“反现代化”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也有发生,但自19世纪中期以来,却最常在非西方国家中出现。(2)文明史体系文明史观认为,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史。世界文明史可以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工业文明时代以
93、机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工商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支柱,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在文明的发展中起着火车头的作用。民主成为政治的最大诉求,科学和理性日益主宰人类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3)全球史体系全球史观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为叙述对象,超越以国家为单位的叙事传统,以不同人群、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为切入点,开辟了考查世界历史的新视角。全球史观善于对“世界横向联系”的考查,从近代早期几种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就可以看出全球史观的价值:(1)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在地理大发现之前,除美洲、非洲南端和大洋洲以外,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存在着不同规模的跨文化交流和不同社会之间的互动,甚至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网络
94、,尤以环印度洋地区最为显著。而在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人没有开辟跨文化交流的网络,而是利用原有的网络,他们使这一网络进一步延伸,密集和系统化。(2)关于对欧洲的评价。在对东西方实力对比的判断上,1750年以前亚洲的经济水平整体高于欧洲,至1800年,欧洲经济与亚洲相比也没有任何优势。以往对欧洲“先进”原因的刻意挖掘,导致学者们夸大了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等事件的资本主义性质。(3)关于世界近代早期的历史定位。公元15001800年非资本主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仅与欧洲的挑战毫无关联,而且内部发展势头依然强劲,这说明近代早期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并不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延伸
95、,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不同步。既然如此,把欧洲发展为中心作为世界近代早期定性就非常不妥。(4)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了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4)社会形态史体系社会形态史体系按照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世界近代历史属于资本主义时代。近代历史包括三个阶段:工场手工业时期,这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期,带有不成熟性;“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将人类从农业文明带入工业文明,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成为19世纪人类历史演变的主要趋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
96、步形成;19世纪后期,西方先进国家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资本主义迅速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和政治模式基本成型,近代历史结束。20世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不断进行调整与创新是该时期最为突出的特点。20世纪上半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资本主义在经历了短暂的和平与繁荣之后,于1929年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实行了以国家调控经济为主要手段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家则力图以对外扩张寻求
97、出路,并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以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局面。尽管二战结束后不久便进入“冷战”时期,但是世界在整体上保持了和平状态。在这种和平环境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自我调节措施,使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也在改革中曲折前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某一种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世界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改变
98、旧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7.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国际经济格局等方面分析)(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时期(1416世纪):资本主义处于手工劳动时期,简单协作。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工业、商业,然后在农业中出现,欧洲自然经济走向解体;商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新航路的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贸易中心转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1618世纪):资本主义仍处于手工劳动时期,分工协作;商业资本主义控制着手工业的生产,重商主义盛行,欧洲封建自然经济日益瓦解;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先是西班牙、葡萄牙领先,再是荷兰称雄
99、,继而是英国后来居上。世界市场不断扩大。(3)“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初至70年代):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人类历史由手工时代进入“蒸汽时代”。自由资本主义盛行,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开始出现,世界各地的封建自然经济日益瓦解。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独占鳌头,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历史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形成,资本主义进入了成熟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发展迅
100、速,后来居上;英法发展缓慢,被美德超过;俄日发展速度加快,但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5)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经济(19141945年):一战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格局,英法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美日两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债权国,实力大增。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恢复。经济危机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德、日、意国民经济军事化;美国建立起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二战中,除美国的经济外,其他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6)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1945年以后):战后初期经济恢复时期(美国是继续发展期),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确立;20世纪50年代初到20世
101、纪70年代初是“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80年代初,是危机和“滞胀”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开始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之势;20世纪80年代是经济复苏期;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稳定发展期,美国开始了知识经济的新时期。8.中国在三次工业革命中都“迟到”的原因(1)第一次: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具体表现为“两基两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科学技术缺乏迫切要求的推动力;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基础,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和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同西方的文化交流,使中国失去了吸收西方科技成果的条件。(2)第二次:
102、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导致的。具体表现:列强侵华升级,瓜分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清政府战败赔款,洋务运动失败,“百日维新”和“新政”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工业革命出现了缺企业、缺资金、缺制度的“土、肥、水”三缺的局面;民族工业虽有所发展,但受到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侵略的阻碍,发展程度不高,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也没有迫切的要求。(3)第三次:从根本上来说是内外局势导致的。具体表现:19451949年,我国正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的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导致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打击了一大批科技人员;十年“文化大革命”导致国家自我封闭,限制了中外科技交流。外部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封锁;苏联企图控制中国,导致中苏关系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