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0087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章质量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3题。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A)固定表土减少径流沉积泥沙降低风速A BC D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D)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C)

2、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项正确。第2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A、C两项错误。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D项正确,B项错误。第3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自然环

3、境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项正确。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45题。4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由材料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虽然降水集中在夏季但蒸发量大,土壤中水分含量低,

4、故排除B。我国西北秋季降水量少,以晴天为主,蒸发量大,土壤干燥,故C错。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说明降雪量大且稳定,但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少,故D错。直到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融水下渗到土壤中,是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故A项正确。5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B)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防风固沙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解析沙漠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风沙较大,植被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防风固沙,B项正确。该地区水资源缺乏,沙漠中不适宜发展种植业,C错误。梭梭等植被量少,起不到增加降水,调节气候的作用,故A错。沙漠地区没有洪灾,故D

5、错。(2020全国卷)如下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68题。6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D)距水汽源地远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地势南高北低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A B C D7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A)A苔原带 B森林带 C森林草原带D草原带8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B)A沼泽分布少

6、 B太阳辐射强C河流向北流 D远离北冰洋解析第6题,东欧平原降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较大,降水较多,而西西伯利亚平原由于距离水汽源地较远,且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使得其大部分地区降水比东欧平原少。第7题,苔原带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热量不足,土壤冻结,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物种比较单一,受地形的影响较小,所以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苔原带。第8题,影响一个地区干湿状况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蒸发。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太阳辐射强,蒸发强。横断山区由南北走向的7条山脉6条大江构成了山高谷深、相间分布的地貌,多地分布着干热的河

7、谷,形成了“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景观。下图为金沙江(28N)某地两岸植被的垂直分布情况。据此完成910题。9干热河谷中“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C)全年受干热的东南风影响越过山体的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致使河谷干旱即“焚风效应”显著受山谷风环流的影响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ABCD10干热河谷成为一种珍稀的资源,阿署达是位于金沙江畔的一个彝族小山村,全村靠种植芒果致富。据图推测,该村芒果集中种植的海拔高度在(D)A1 5002 700 mB2 7003 100 mC1 5003 100 mD1 500 m以下解析第9题,横断山区的河谷不仅仅受到东南风的影响,还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8、的影响,因此说法错误;并不是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且“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景观的形成与副高无关,说法错误;横断山区的干热河谷位于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影响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说法正确,故C正确。第10题,芒果是热带作物,热量是决定芒果自然分布的主要因素,海拔较低处热量条件好,故D正确。丹霞地貌大多在海拔 300400 m,山体相对高度也大多不超过 200 m。丹霞地貌山块往往四面陡崖,山块之间也因此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沟谷中植被多表现出雨林植被的特征,被称为 “沟谷雨林”。读我国东南部某地丹霞地貌局部区域的植被分布图,回答1112题。1

9、1形成“沟谷雨林”的主要原因是(A)A土壤水分充足B全年降水量丰富C太阳光照强烈D海拔低,气温高解析图示位于我国东南部某丹霞地貌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沟谷中植被多表现出雨林植被的特征,形成“沟谷雨林”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水分充足,A对。季风区的降水量季节变化大,B错。沟谷中太阳光照不如山脊处强烈,C错。位于亚热带,气温不是雨林形成的主要因素,D错。12图中甲、乙处的植被分别为(D)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高山草甸B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高山苔原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解析根据图例,图中甲地位于缓坡沟谷和平缓山脊之间,甲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0、B,C错。乙处位于堡状山顶,下面相邻植被类型是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乙地植被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D对。不可能是高山草甸、高山苔原,A错。(2020山东卷)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1315题。13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B)A垂直分布高差大 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14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

11、该山区 (A)A山体陡峭 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 D热量充足15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B)A光照条件不同 B水热组合不同C耕作技术不同 D耕种历史不同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垂直分布范围小,高差小;总分布面积占比小;1 000米以下没有分布;面积占比最大处为2 2002 400米处,而黔桂喀斯特山区面积占比最大处在600800米处。第14题,黔桂喀斯特山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较低海拔地区水热充足,农耕条件相对优越,农田总占比较大,但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峰丛洼地广布,异常陡峭,陡峭的地形加上较多的农耕活动,导致该地较低海拔地区水土流

12、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较贫瘠,持水能力较弱,而针叶林较其他树种耐旱、耐瘠薄、适应性更强,所以在此处占比较高。第15题,影响农田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自然条件,图示黔桂喀斯特山区农田分布上限高,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充足,水热条件好,而太行山区纬度较高,高海拔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不足。二、综合题(4个小题,共55分)16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1)结合图中资料,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推断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说明气候变化对野象分布

13、的影响。(4分)(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区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4分)(3)请你根据统一演变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的统一演变过程。(3分)水土流失(4)黄土高原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后,地理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从河流、动物、地下水、土壤等方面分析)(4分)答案(1)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气候越是温暖湿润,野象的分布范围越能扩展到更高纬度。(2)该区域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发育;气候逐渐干冷的变化趋势导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4)河流:径流量变化加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泥沙淤积越来越严重。动物

14、:栖息地被破坏,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可能减少,即多样性减少。地下水: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土壤: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肥力下降。解析由野象在中国的分布北界变化示意图判断,商周时期气候和现在相比温暖湿润。由区域位置、气温、降水图判断该区域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联系该区域土壤特征分析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17(2017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

15、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4分) 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_000米2_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未遭

16、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_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3分) 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3分) 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苔原带底部地区,由于少数植

17、物获得竞争优势,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增加,到了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读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阳坡2 000米2 300米之间,植物多样性少,而在2 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 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强,2 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少,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第(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阳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阴坡。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

18、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和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18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

19、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材料二下面两图为天山自然带示意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图乙)。(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4分)(2)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类全,试分析其原因。(4分)(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并简要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6分)答案(1)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适合牧草生长;山地面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的水源,牧草繁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

20、,牧草种类依地区、季节不同而有差异,种类繁多。(3)过程: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冬季在山麓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评价:转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同时也保护了草场资源,维护了生态平衡,促进了草场可持续发展。解析第(1)题,自然带差异可从自然带多少、具体类型及其分布、海拔等方面分析。第(2)题,注意问题包括三方面:地广、质优、种类全,可从气候及地形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分析即可,注意气温变

21、化是其转场的根本原因。19(2020黑龙江重点中学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上帝的荒野”“众神的领地”,这是人们对澳大利亚北部的卡卡杜国家公园的美称。作为该国最大的国家公园,那里保存着罕见的澳大利亚原始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有着难以计数的独特的动植物种群。卡卡杜国家公园内地势高低不平,分为几个不同地区:由沙滩和丛林构成的海潮区;雨季时变成沼泽的水涝平原区;小山和石峰耸立的低地区;古老的高原区。该地的年平均气温为34 ,年降水量为1 1001 500 mm,有界限分明的干季和湿季。全年9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3月。每年4月到9月是干季,很少有

22、降水,土地非常干旱。材料二图1为卡卡杜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图2为公园某处河流景观图。(1)试指出卡卡杜国家公园的气候类型,并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该地雨季洪水的形成原因。(4分)(2)公园某处,河流两岸是呈带状分布的绿色灌丛植被,在四周褐色荒漠的映衬下,像一幅色彩艳丽的油画。推断图2景观出现的季节(干季或湿季),并分析图示景观的形成原因。(4分)(3)试分析卡卡杜国家公园生物种类繁多的原因。(4分)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湿季,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带来大量水汽,并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形成大量降水,易发生洪灾。(2)干季。该河段地处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地形对河水的限制小;河水侵蚀,导致河道变弯;河流凸岸以

23、沉积为主,凹岸以侵蚀为主,长年累月,弯曲的河道形成。干季降水极少,蒸发旺盛,土地干旱,植被稀少;沿河地区水源丰富,植被生长茂盛。(3)地貌多样,高低不平;常年高温,干湿季分明;位于沿海,是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因此每种生物都能找到自己最理想的栖息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人烟稀少,经济活动较少,人类干扰小;相对封闭,很长时间与世隔绝,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和完整性。解析第(1)题,从材料得知,卡卡杜国家公园有干季和湿季,且该地纬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卡卡杜国家公园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从气候角度分析主要是从降水、气温角度分析,而降水和气温受位置、地形等因素影响。该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湿

24、季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带来大量水汽,并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形成大量降水,易发生洪灾。第(2)题,灌丛仅分布于河道两侧,周围广大地区为褐色荒漠,说明当时降水稀少,因此该景观出现的季节应为干季。景观包括两个要素:弯曲的河道、河道两侧的灌丛。河道的弯曲主要考虑流水的侵蚀与沉积作用,一般可以从地形、气候等角度思考。气候对植被的影响:灌丛仅分布于河流两岸,应考虑当时该地处于干季,灌丛的发育依靠河水滋润;干季降水极少,蒸发旺盛,土地干旱,沿河地区水源丰富,植被生长茂盛,远离河道的地区土地干旱,植被稀少。第(3)题,生物种类繁多说明当地水热条件好,地貌类型多样,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由材料可知,该地地貌多样,高低不平;常年高温,干湿季分明;位于沿海,是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因此每种生物都能找到自己最理想的栖息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人烟稀少,经济活动较少,人类干扰小;相对封闭,很长时间与世隔绝,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