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4 ,大小:608.18KB ,
资源ID:999636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9963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PDF版附解析).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PDF版附解析).pdf

1、高二历史试题第 1页,共 8页南阳一中 2022 年秋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命题人:选择题(1-40)黄文龙材料题(41-43)王娟一、单选题(每小题 1.5 分共 40 题总计 60 分)1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 0.001%;而从公元前 9000 年到公元前 3000 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 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 30 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农业的产生B铁犁牛耕的应用C生产能力的提高D水利工程的修建2新航路开辟后,新引进的美洲农作物在改善欧洲人膳食结构的同时,也使一些曾长期在欧洲肆虐的疾病失

2、去了往日威风。尽管欧洲近代早期的人口出生率没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死亡率的降低使得欧洲人口迅速增长。由此可见,欧洲引进美洲农作物A拓宽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B彻底改变了传统饮食结构C提升了欧洲人的身体素质D外来农作物开始影响欧洲3“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 2000 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由此可知,土豆的种植推广A推动了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B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C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D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4某历史学家在考察某一经济作物的传播史后,认

3、为该作物富有全球史意义。它最初可能从印度、波斯传到埃及;中世纪时,穆斯林将其引入地中海地区和伊比利亚半岛;16世纪起,西班牙与葡萄牙在中南美洲殖民地,利用非洲奴工大量种植,再将加工产品运回欧洲。这种经济作物应是A棉花B甘蔗C胡椒D烟草5“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新一轮的物种交流,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和自然环境。”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后A人类的地理知识不断丰富B出现了全球性的物种交换C世界彻底连成了一个整体D欧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6杰里本特利在简明新全球史一书中指出,1500 年,亚欧大陆从黑死病的折

4、磨中复苏,人口约为 4.25 亿。到 1600 年,人口达到 5.45 亿,1800 年人口突破 9 亿,人口的增加大部分要归功于由全球交流带来的饮食营养的改善。材料反映了A工业革命推动人口增加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全球贸易体系有序发展D物种交流推动社会进步7食物物种的培植和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下列关于人类重要食物物种起源的描述,正确的有小麦原产于小亚细亚半岛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原住民最早种植了甘蔗中美洲是胡萝卜、甘薯的原产地高二历史试题第 2页,共 8页咖啡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传到欧洲A1 处B2 处C3 处D4 处8“四合一”储粮技术在 2010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等奖。它是指综

5、合运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测温、谷物冷却四项技术保管粮食的方法。这种储粮技术A得益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B有效提升粮食安全储存和保鲜C体现了中国科技独立研发能力D解决了我国粮食食品安全问题9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 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 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B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C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D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10为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的国际组织是ABCD11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糖画

6、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糖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该场景反映了汉代A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生产关系革新后农民积极生产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D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12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下表所示的工具和技术,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时期生产工具及技术曲辕犁、简车、支钉石制农具、陶纺轮、犁耕双长辕犁、翻车、水排铁齿耙、闸钵、灌钢法ABCD高二历史试题第 3页,共 8页13汉代盐铁论水

7、早中提到,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种手耨,土樱(农具)淡食”。这说明汉代A铁农具便利但使用范围有限B传统工商食官制度得到恢复C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极端低下D手工业发展滞后于农业生产14伦敦的一位医生发现,在 1795 年和 1796 年这两年里,他的病人中共有 246 人死亡,其中死于结核病的高达 77 人,占总死亡人数的 31.4%。此外,1839 年,根据注册总处总登记官的分析,死于结核病的人口在总死亡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 17.6%。这一现象揭示出A工业革命伴生的社会问题B城

8、市化发展降低了人口死亡率C英国政府不重视民众生命D公共事件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1519 世纪中期,英国一位正在替妻子补袜子的男人对来访的朋友说:“我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活,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我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她早就成了家里的男人,我却成为女人了。”据此可知,工业革命A冲击了旧有的家庭结构B抬高了工人的就业门槛C改变了传统的等级观念D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16依据下表中的信息,确定最恰当的主题是时间事件1814 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1878 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1896 年大清邮政官局成立A技术变革改变了社会生活B工业文明推动民主化进程C工业革命加速城

9、市化进程D工业文明推动近代化进程17工业革命前,英国海滨城市主要是英国贵族和乡绅度假娱乐的地方;19 世纪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和工人开始到海滨城市享受新鲜空气。这些城市修建了大量的休闲设施,如剧院、咖啡屋等,价格昂贵的温泉浴场成为富人的首选。这一变化体现出工业革命A促进了城市化逐步提升B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推动了休闲方式商业化D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18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其著作中写道:“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5:45 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 打铃吃早餐;9:00 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

10、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A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B工业革命促使工厂制度的建立C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D工厂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高二历史试题第 4页,共 8页19下面是 1851 年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表明A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胜于农业文明B中西方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道路明显不同C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西方主动而中国被动D中西方的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20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时间科技发展战略20 世纪

11、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20 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20 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211992 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的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语“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22研究表

12、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23周礼关于西周都城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以次叙分地而经市,以陈肆辨物而平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以商贾阜货而行市”。材料反映出,当时西周A实行“工商食官”B城市经济有所发展C市场管理完善D商品交易受到限制24有学者对古巴比伦时期的租赁契约进行梳理后发现,其基本模式主要包括对房屋的描述(房主、面积等)房屋

13、租赁的双方当事人、租期、租金、证人、契约签订的时间等契约条款。这些契约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盛行B避免了租赁双方的纠纷高二历史试题第 5页,共 8页C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D适应了商业贸易的发展25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本质上反映了A国家货币体系的完备B商品经济的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D银钱矛盾的激化26在一部反映宋朝时期历史的电视剧中先后出现了以下几个情节,其中情节与史实相符的是A倭寇猖獗导致政府下令实行“海禁”B一商人在戌时与朋友逛市场,进瓦舍C某青年读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感慨万

14、分D家人围坐品尝玉米、甘薯,品味丰收的喜悦27据元史食货志所载元朝中期商税数字,大都一年的商税为钞 103 万余锭,超出全国绝大多数行省一省的商税额,仅落后于江浙、河南行省。这表明A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城市的商业职能突出C南北经济差距逐步缩小D大都是全国经济中心28人类社会的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下列关于商贸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远距离商业贸易活动的广泛开展推动了早期城市的产生B商贸活动是以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产生为基础C丝绸之路是贯通亚洲、欧洲、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D货币促使商业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转向逐利增财291172 年,威尼斯采取崭新的融资方式一

15、发行公债,17 世纪初,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立;19 世纪,伦敦的银行发展模式深深地影响了世界;20 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这些可以用来佐证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B凯恩斯主义影响力增强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世界贸易格局变化显著30大帆船贸易是西班牙 16 世纪中后期开通的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其贸易路线和往来商品见下表。这一贸易A将明清中国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促使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C是早期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致使西班牙完全垄断了对中国的贸易3118 世纪 20 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了频繁的贸易活动

16、,把产自中国的大量茶叶带入欧洲。荷兰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依据自身习俗形成“茶室”。下表为荷兰茶叶贸易中绿茶和红茶进口变化情况。材料折射出1720-1722 年1730-1732 年高二历史试题第 6页,共 8页绿茶60.4%15.6%红茶39.6%84.4%饮茶从上流社会向普通民众普及国际贸易伴随着文化的交流传播荷兰人的饮茶喜好已经发生改变东西方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ABCD3217 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小麦养活了国内消费者,于是更多的荷兰人成为商人、银行家和手工业者,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到 18 世纪,由于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

17、出现,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这主要反映了A资本主义扩张手段发生变化B荷兰经济转型得以完成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扩大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3316 世纪前的葡萄牙,原产印度的胡椒售价昂贵,用胡椒入菜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17 世纪后,胡椒价格却逐步走低,开始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这种变化是因为A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B商业革命冲击西欧传统市场C威尼斯香料垄断地位被打破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341531 年,世界上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也办起了综合交易所。1609 年,荷兰建立阿姆斯特丹银行和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A新型

18、股份贸易公司在欧洲普遍建立B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重大变化C价格革命对欧洲封建经济制度的冲击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5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迅猛发展,世界贸易总额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图)。这一变化的实质是A世界各地间的贸易额增长迅速B工业革命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的形成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36有学者认为,20 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A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B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C大国关系

19、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D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联系密切高二历史试题第 7页,共 8页37从 1929 年开始,欧美国家奄奄一息,有能力贷款的客户越来越少,西方银行家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巴不得苏联多贷点。据统计,西方国家至少向苏联提供了 7 亿美元的贷款,大大加快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其主要目的是A协助苏联建设 B建立世界市场C获取垄断利益D缓解金融危机38在大萧条时期(1929-1933 年),美国的结婚率显著下降,到 1934 年才逐渐上升。同时,离婚率也呈下降趋势,从 1928 年到 1933 年下降了 43%。这反映了A重情轻利思想影响深远B经济危机冲击了婚姻观C世风日下享乐主义盛

20、行D政府积极调整婚姻政策39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以来,发达国家一直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而当别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获益能力越来越强,并与自己发生利益分配冲突时,发达国家逐渐转向贸易保护主义。这反映出A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发展的必备条件B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利更多C国际贸易中南北贸易冲突不可调和D世界各国利益和机遇的不平衡性加强401947 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不是“国际法人”,算不上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1995 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具有国际法人资格条件,其地位对所有成员国家和地区均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据此可知,这一变化A弱化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B有利于国际贸易更加有序发展C保证了自由贸易下

21、交易的公平D实现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公正化二、材料分析41.(共 14 分)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格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宋元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

22、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民谚也变为“湖广熟,天下足”。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材料二 一位外国人在考察了湖北地区种植情况以后说:是处播植,如所见小麦、油菜、蚕豆各种子,并不选择坚好肥硕之品,甚至杂有草种。其所用农具,颇欠精良。所见棉花较美国远逊,其故殆由排种太密,不知选子,且地气嫌太湿、太冷、太酸。耕地之法似欠讲求,所用齿钯、锄、犁等具,均甚笨拙,翻土既不能深,碾土又不能细;所用耕牛大车,蹇缓无力。外国耕地多用马,中国马少,倘不能改用,宜用壮健之牛,或一犁双牛,较可得力。至农具尤亟应改制精

23、良,庶几事半功倍。这种说法大致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状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些问题对当时社会的影响。(6 分)高二历史试题第 8页,共 8页42.(共 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 16 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

24、银荒危机,从 16 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材料二1816 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 19 世纪 70 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 19 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5、(6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7-19 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8 分)43(共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人在 1846 年着手制定了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1860 年,法国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摘编自【美】帕尔默等工业革

26、命:变革世界的引擎材料二 1946 年开始,英国工党政府用两年就完成了对煤矿、民航、铁路、公路、运输、煤气、电力等部门的国有化。美国政府主要运用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税收等财政政策对社会生产进行干预。1960 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 1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增长一倍的规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 世纪中期自由贸易政策被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接受的主要原因。(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及表现。(6 分)高二历史答案第 1页,共 6页南阳一中 2022 年秋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答案1A【详

27、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9000 年到公元前 3000 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远远高出旧石器时代早期到中期即采集和渔猎时期,主要原因在于原始农业的产生,A 项正确;公元前 3000 年以前,铁犁牛耕尚未产生,排除 B 项;原始社会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有限,并非人口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排除 C 项;石器时代人类修建的水利工程极少,对世界人口增长的影响有限,排除 D 项。故选 A 项。2C【详解】据题干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农作物的引进,改善了欧洲人的膳食结构,增强了体质,减少了疾病带来的灾难,使得欧洲人口迅速增长,C 项正确;题干没有拓宽东西方贸易通道的相关信息,排除 A 项;“彻底改变了

28、传统饮食结构”不符合题干主旨和史实,排除 B 项;外来农作物早就已经影响到欧洲,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故选 C 项。3D【详解】根据材料“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 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可知,土豆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不可或缺的食物,种植土豆的国家几乎不会发生饥荒,说明土豆的种植缓解了世纪的粮食问题,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粮食结构,D 项正确;推动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 A 项;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在材

29、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 项;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C 项。故选D 项。4B【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它最初可能从印度、波斯传到埃及;中世纪时,穆斯林将其引入地中海地区和伊比利亚半岛;16 世纪起,西班牙与葡萄牙在中南美洲殖民地,利用非洲奴工大量种植,再将加工产品运回欧洲”信息可知该作物应该是甘蔗,B 项正确;古今中外,人们驯化栽培的棉花有亚洲树棉、非洲草棉、中美洲陆地棉和南美洲海岛棉,棉花的种植条件及其使用价值影响了棉花的向外传播,排除 A 项;一般认为胡椒原产地在东南亚热带地区,其生长所需的温湿度及阳光制约着其传播,排除 C 项;烟草的原产地在美洲,排除 D 项。故选 B

30、 项。5B【详解】根据材料“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新一轮的物种交流,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和自然环境”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促进了物种的交流,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地理知识的进步,排除 A 项;C 项太绝对,还有很多地方并没有被发现,排除 C 项;D 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6D【详解】根据材料“1500 年.,人口约为 4.25 亿。到 1600 年,人口达到 5.45 亿,1800年人口突破 9 亿,人口的增加大部分要归功于由全球交流带来的饮食营养的改善。”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间的物种交换和人口的迁移,世界各大洲之间的

31、物种的交流,提高了人们的饮食和营养,推动人口的增加,D 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 18 世纪中后期,排除 A 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排除 B 项;全球贸易体系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形成,排除 C 项。故选 D 项。7A高二历史答案第 2页,共 6页【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麦原产于小亚细亚半岛,正确,印度最早种植了甘蔗,错误,玉米原产地是中美洲,错误,咖啡原产于非洲,错误,只有一处正确,A 项正确;排除 B、C、D 三项。故选 A 项。8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合一”储粮技术综合多种技术,可有效提升粮食安全储存和保鲜,B 项正确;机械通风和谷物冷

32、却技术产生于二战后,并非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排除 A 项;机械通风最先由美国人发明,谷物冷却的首创者是德国人,排除 C 项;“四合一”储粮技术提升了保管粮食的技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食品安全问题,排除 D 项。故选 B 项。9B【详解】根据材料“18001850 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 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可知,随着英国工业革命进程的推进,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工资基本保持稳定,人们的收入增加有限,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业革命的影响,B 项正确;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排除

33、 A 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民购买力提高,排除 C 项;圈地运动是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0A【详解】通过观察四幅图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标识,该组织即为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的国际组织,A项正确;第二幅即 UNHCR 是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的标识,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第三幅为世界卫生组织会徽,与世界粮食安全无关,排除 C 项;第四幅为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世界贸易组织即 WTO 的徽标,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1C【详解】根据材料“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糖地。前方有三人持锄

34、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可见男女各有劳动分工,体现出劳动生产中的分工协作,C 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农业生产中的分工协作,而非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排除 A 项;生产关系三要素即为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汉代生产关系并未发生改变,且看不出农民积极生产的内容,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2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犁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水排出现在东汉时期,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曲辕犁是唐朝时期的,时间先后顺序应为,B

35、 项正确;排除 A、C、D 三项。故选 B 项。13A【详解】本题考查汉代农业经济。根据材料信息“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种手耨,土援淡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铁农具便利但使用范围有限,A 项正确;工商食官制度盛行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营手工业的出现,以及官营手工业效率低下,至战国后期,彻底终结,排除 B 项;材料只是提到盐铁的经营,没有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极端低下的信息,排除 C 项;材料并无对比,无法得出手工业发展滞后于农业生产,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4A【详解】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期,结核病死亡率在英国死亡率中占比较高,

36、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民众生命健康遭受威胁等社会问题相伴而生,A项正确;城市化发展降低了人口死亡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B 项;材料并未体现英国高二历史答案第 3页,共 6页政府漠视民众生命,排除 C 项;公共事件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 项。故选 A 项。15A【详解】材料“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我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传统的家庭结构产生冲击,女性开始参与社会生产,A 项正确;材料与提高工人就业门槛无关,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对传统等级观念的冲击,排除 C 项;材料体现的妇女的经济地位提升,非政治地位,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37、【点睛】16D【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信息,1814 年的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是工业革命的成就,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是法国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确立的标志,1878 年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是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1896 年的大清邮政官局成立清朝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这些事件都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下的工业文明下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主观或客观对近代化历程起到推动作用的重大事件,故 D 项正确;题干主要表明的是工业文明对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不仅仅是改变社会生活,故 A 项错误;材料不仅仅是对民主化进程的推动,还包括经济近代化,故 B 项错误;题干未体现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38、,故 C 错误。故选 D。17C【详解】根据材料“英国海滨城市主要是英国贵族和乡绅度假娱乐的地方”、“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和工人开始到海滨城市享受新鲜空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工人也开始进行娱乐休闲活动,还修建了大量的相关设施,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了休闲方式商业化,C 项正确;材料没有数据可以证明城市化提升,排除 A 项;B 项太过绝对,排除B 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阶层分化,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8D【详解】据材料“早晨 5:45 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 打铃吃早餐;9:00 打铃上班”“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可知

39、,该工厂通过严格的纪律约束实现了生产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这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增长和经济发展,D 项正确;“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是材料的表象,而非本质,排除 A 项;B 脱离材料主旨,排除;C 是题干现象,排除。19A【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851 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英国、法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展,这表明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胜于农业文明,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20B【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的时间和发展战略内容,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是同当时国内外的大背

40、景下,为促进国家的发展而调整的,B项正确;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主要是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排除 A 项;材料科技战略调整无法体现意识形态的导向,排除 C 项;材料未体现突出服务民生”的信息,排除 D 项。故选 B 项。21D【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的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于是出现“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过分劳累的美国人”“过劳死”,这些都反映了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必须相应地作出调整,故 D 项正确;ABC 项都不属于本质,排除。22C高二历史答案第 4页,共 6页【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

41、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 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 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 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 选项排除。23B【详解】依据材料“匠人营国,方九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说明西周出现了固定的商品交易场所,“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以次叙分地而经市,以陈肆辨物而平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以商贾阜货而行市”说明有专门管理市场的官员和管理市场的规则,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B 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

42、西周工商业由政府控制,排除 A 项;材料中没有具体数据的比较,无法体现生产管理“完善”,排除 C 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市场交易有相应的规则,并不是限制商品交易,排除 D 项。故选 B 项。24D【详解】由材料信息可以分析出,契约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平等,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 项正确;租佃关系指的是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他们与佃农就形成租佃关系,排除 A 项;避免了说法太绝对,契约避免不了租赁双方的纠纷,排除 B 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阶层的分化,排除C 项。故选 D 项。25B【详解】依据材料“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

43、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白银的货币化,B 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国家货币体系的完备,排除 A 项;重农抑商政策应是强化,排除 C 项;材料未涉及银钱之间的矛盾,排除 D 项。故选 B 项。26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人可以在晚上戌时逛市场,进瓦舍,是宋朝时期才出现的现象,B 项正确;倭寇猖獗导致政府实行“海禁”,发生在明代,并非宋代史实,排除 A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感慨,源于明末清初顾炎武的主张,排除 C 项;玉米、甘薯等原产美洲作物,直到明朝中后期才传入中国,排除 D 项。故选 B 项。27B【详解】根据材料“大都一年的商税为钞 103 万余锭

44、,超出全国绝大多数行省一省的商税额”可知大都商税额较高,说明城市商业活动多、商业繁荣,城市的商业职能突出,B 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均未改变,排除 A 项;“南北经济差距逐步缩小”材料未能体现,排除 C 项;南宋以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全国的经济中心应该在南方,排除 D 项。故选 B 项。28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贸易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早期城市的产生,A 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A 项正确;商贸活动是以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产生为基础、丝绸之路是贯通亚洲、欧洲、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货币促使商业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转向逐利增财说法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 项

45、。故选 A 项。29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发行公债融资,证券交易所成立,银行产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这些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商业经营方式和金融业的发展创新,A 项正确;凯恩斯主义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发行公债融资、证券交易所成立、银行产生未受到凯恩斯主义影响,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经营方式和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与世界高二历史答案第 5页,共 6页市场形成和世界贸易格局变化关系不大,排除 C 项、D 项。故选 A 项。30C【详解】依据材料“大帆船贸易是西班牙 16 世纪中后期开通的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推动

46、下,大帆船贸易的兴起,促使美洲市场与亚洲市场的交流,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所以该贸易是早期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C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 A 项;材料不能得出世界贸易中心的变化,排除 B 项;“完全垄断”表述绝对,排除 D 项。故选 C 项。31D【详解】材料体现不出饮茶从上流社会向普通民众普及,排除;根据材料“.频繁的贸易活动,把产自中国的大量茶叶带入欧洲。荷兰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可分析出国际贸易伴随着文化的交流传播,正确;根据材料“荷兰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依据自身习俗形成茶室。”可分析出荷兰人的饮茶喜好已经发生改变,正确;材料“荷

47、兰东印度公司开始了频繁的贸易活动,把产自中国的大量茶叶带入欧洲。”可分析出东西方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正确。综上,材料折射出,D 项正确;排除 A 项、B 项、C 项。故选 D 项。32C【详解】荷兰从亚非拉进口原料,大宗商品出现,世界贸易发展,这些都是世界市场扩大的表现,C 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扩张手段有变化,排除 A 项;17、18 世纪的荷兰重视贸易,材料没有讲经济转型,排除 B 项;到 20 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才最终确立,排除 D项。故选 C 项。33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商品种类增多,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材料“17 世纪后,胡椒价格却逐步走低,开始大量进入

48、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体现的是商业革命对西欧传统市场的冲击,B 项正确;材料与民众消费观念变化无关,排除 A 项;C 项也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排除 C 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 D 项。故选 B 项。【点睛】34B【详解】由“1531 年”“荷兰”可知此现象的背景为新航路开辟。由“粮食交易所”“综合交易所”“股票交易所”可知欧洲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出现变化,B 项正确;材料仅提及荷兰,不能反映新型股份公司在欧洲普遍建立,排除 A 项;材料所述是商业革命的表现,而非价格革命,排除 C 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 D 项。故选B 项。35C【详解】

49、世界贸易总额的增长说明各地之间商品交流、资本交流增多,实际上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表现,C 项正确;贸易额的增长是表现,不是实质,排除 A 项;BD 项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不是这一变化的实质,排除。故选 C 项。36A【详解】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意味着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一定的突破,体现出全球化由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说明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A 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排除 B 项;二战后美苏两国出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从战时合作关系走向了战后对抗关系,排除 C 项;由于冷

50、战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联系并不密切,排除 D 项。故选 A 项。高二历史答案第 6页,共 6页37D【详解】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欧美国家,为了缓解金融危机,西方国家加大了对苏联的贷款,D项正确;A 项不是西方国家对苏联贷款的目的,排除;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就已经建立,排除 B 项;材料现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金融危机,不是为了获取垄断利益,排除 C 项。故选 D 项。38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30 年代前期即大萧条时期,结婚率和

51、离婚率显著下降,反映出经济危机恶化了美国的经济和生活环境,冲击了婚姻观,B 项正确;重情轻利思想影响深远与美国人结婚率下降不符,排除 A 项;美国人对婚姻和生活的保守态度不能说明世风日下享乐主义盛行,排除 C 项;政府积极调整婚姻政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D 项。故选 B 项。39D【详解】根据材料中当别国与发达国家发生利益分配冲突时,发达国家从“一直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逐渐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可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利益和机遇的不平衡性逐渐加强,故选 D 项;题干没有反映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否会影响世界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排除 A 项;在世界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

52、中,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是最大的受益者,故排除 B 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虽有冲突,但可以通过世贸组织等机构进行对话协调,故排除 C 项。40B【详解】根据材料“算不上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对所有成员国家和地区均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相比关贸总协定,对成员国有更严格的约束力,有利于发挥其作用,有利于国际贸易有序发展,B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美国经济是否弱化,排除 A 项;保证公平这一说法有误,排除 C 项;D 项说法有误,世界经济秩序仍在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排除 D 项。故选 B 项。41.(共 14 分)(1)特点:突破了单一的自给自足性质

53、的经营格局;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专业化、区域化趋势;粮食生产纳入市场网络,生产中心发生转移;商品性农业获得较大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4 分,任答 4 点)影响:推动了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手工业加工工业的增长;促进了传统农业结构的转型;顺应了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趋势;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4 分,任答 2 点)(2)问题:传统农业技术条件差,耕作方式落后。(2 分)影响:导致农业发展迟缓;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和沉沦。(4分,任答 2 点)42.(共 14 分)(1)对中国的影响: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缓解了通货膨胀;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推动中国加强与

54、世界经济的联系。(6 分,任答 3 点)(2)变化:金本位制取代银本位制;英镑成为中心货币(英国在国际货币关系中占统治地位)。(2 分)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殖民霸权的建立使英国拥有了大量的黄金储备;世界市场形成;清朝经济实力下降(4 分,任答 2 点);变化:以美元为中心(1分);趋势:多种货币并存。(1 分)43.(共 12 分)(1)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完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英国的提倡、推动。(6 分,任答 3 点)(2)变化: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 分)表现:企业国有化;制定指导性的经济计划;利用税收、兴办公共工程、扩大开支等财政政策调节生产。(4 分,任答 2 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