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158.86KB ,
资源ID:9995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9950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与提升研究.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与提升研究.pdf

1、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与提升研究朱礼杰 李作然 郭小燕【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与提升途径。要开设专项信息素养课程,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加强专业课程中的信息素养培育。要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与提升机制。尤其作为大学生来说,要通过不断学习、善假于物、躬身自省来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提升途径国家信息化战略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

2、的新阶段。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要想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就必须在信息化人才和人才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构建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为补充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中设置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支持与海外高水平机构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全面实施,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与提升的目标和内容。对于应用型人才的最终要求就是解决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

3、育与提升就要着力于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把这一过程具象化、程序化,使问题的解决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提升大学生对信息处理过程各环节能力,这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非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帮助。一、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信息处理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直接、最一般的工具,是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信息的过程。信息处理能力就是在信息处理过程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包括能够了解信息提供系统、能够鉴别信息的价值、能够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能够掌握获取和

4、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和重组、能够深层次地分析信息以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我们依据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能力的体现编制了大学生信息素养基本情况调查量表,该调查量表设置问题 30 个,单选题 20 个,多选题 7 个,填空题 2个,排序题 1 个,针对大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鉴别、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决策、信息安全等内容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形式,共有商丘工学院 6 个学院 21 个专业 990 名在校大学生参与,男生383 人,占比 38.69%,女生 607 人,占比 61.31%。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如下:其一,学生信息意识薄弱,信息敏

5、锐度较低。学生对信息的特征和信息处理的认识相对不足,不能充分意识到信息的作用和价值,缺乏对信息时代的认知。其二,信息需求不明确,问题转化能力弱。对于遇到的问题不能准确地转化为相应的信息需求,不能根据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信息获取计划,进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进程。其三,信息获取途径固定,信息工具利用不足。超过 80%的同学第一信息获取途径是百度,超过 44%的同学不能准确地获取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不能综合、有效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制定相应的信息获取策略。其四,信息鉴别标准不明,鉴别方法不准。对信息鉴别的原则和方法不能准确掌握和灵活应用,有 37.9%的同学有过相信虚假信息并上当受骗的经历。其五,信息整理能力和

6、工具操作水平有待提升。对常用的分类、排序、描述、评价等信息整理方法掌握不足,文字处理软件如 Word、数据处理软件如 Excel操作水平一般。其六,信息分析方法单一,分析能力较弱。对信息分析仍以传统的比较法、分析综合法、推理法为主,对于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了解较少,也极少使用。其七,信息传递方式多样,准确性差。信息口头传递、书面傳递、电子传递等方法使用较为广泛,特别是电子传递方法如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QQ、微信)等使用较多,但是对信息传递的规范和要求认识不足,不能准确、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其八,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较强。对计算机病毒、木马认识充分,能够安装杀毒软件并

7、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对 U 盘使用和来源不明网址的操作正确,但是对信息备份认识和操作不足,22.4%的同学从不进行信息备份。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与提升途径1、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与提升的内容应用型本科教育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总体要求是:敏锐的信息获取意识,精准的信息捕捉能力,能够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准确的判断,能够在纷繁复杂、混乱无序的信息海洋中洞察先机,对海量的信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寻找并选择正确的信息,能够熟练地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搜集、获取、整理、鉴别、分析和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做出决策。(1)信息意识的培育。所谓信息意识就是指人们对信息及其相关技术的态度、情感、观念、意识和道德规范的综

8、合,它是信息素养的先决条件和源泉动力,也是指人们从信息的角度去认识、理解、感受和评价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即面对未知的事物和问题,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知道从哪里、用什么方法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它包括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和对信息的态度。由于人们对信息的认识能力有明显的主体性、意向性和情绪性,因此,信息能否被了解和认识、能否起作用,起什么样的作用,并不完全取决于客观信息,而取决于人们对这些客观信息所持的态度。对大学生信息意识的培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准确、科学地确立相关的信息问题;第二,能够精确、高效地获取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第三,能辩证地批判和评价信息及其来源

9、;第四,能够有效分析和综合利用信息,并创造性地产生新信息;第五,能够利用多种方式与他人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递。第六,能够辨明信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在获取和使用信息中遵守相应的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2)信息能力的培育。所谓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利用各种工具、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搜集、获取、整理、鉴别和分析信息资源,以文本、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形式为载体,对信息进行整理、传递和展示的能力。对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获取识别信息的能力;其二,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其三,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四,创造和传递新信息的能力。2、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与提升的途径(1)开

10、展专项信息素养课程。信息处理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交叉领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也迫切要求高校开展专门的相关课程以培养大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敏锐的信息处理意识,提高大学生使用信息处理工具的技能和应用水平,以便获取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2)优化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大学生必修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基本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育教学效率。(3)加强专业课程中的信息素养培育。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课堂,

11、是培育学生解决专业问题能力的主阵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信息素养培育,把一般问题的解决与专业问题的解决进行有机融合,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专业课程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養,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学生对专业知识和问题的需求,培养学生查找、评价、利用、创造信息的能力。3、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与提升的机制构建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可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进行。(1)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对社会的要求。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信息的竞争,谁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谁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谁在竞争中就必将拥有更大的优势。由于信息量的大爆炸,现在每天

12、的信息量都是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完全掌握的,大量的信息充斥在我们的周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又推动了这些信息的高速传播,每个人都被淹没在无穷无尽的信息海洋,这虽然给人们获取和利用信息提供了便利,但大量虚假、无用的信息也干扰了人们的思想。这就要求国家和社会对信息的产生、传播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规范,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小其消极效应。(2)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对学校的要求。首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大学学习较之基础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学习目标、技能掌握情况等方面来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这也就要求大学生要具有更高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13、学校要根据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具体要求和特点,适当、及时地开展信息素养的教育。对刚入学的新生,尚未建立信息检索的概念,缺乏最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因此,可以对新生开展最基本的图书馆入馆教育和基本的信息检索知识培训,以培养他们的信息观念和最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对大二、大三的学生,他们处于专业课程学习的关键时期,可以定期进行信息检索技巧和方法的培训,如网页搜索工具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搜索引擎的使用,文献数据库知网和百度学术的使用,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把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学科知识相融合。其次,重视图书馆藏建设,优化校园信息环境。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备受学生青睐的地方。学校不仅要重视数字

14、化图书馆的建设,更要关注传统图书馆的建设,前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广泛、便捷的信息来源,后者可以给学生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此外,图书馆还是学校人文建设最为重要的精神体现,它能够反映大学的精神面貌。随着现代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不仅各高校之间,包括高校的各部门之间都应该加强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为图书馆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信息素质教育全面地、持续地、稳定地发展。(3)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对个人的要求。一是要不断学习,提高信息素养。终身学习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大学生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甚至利用现有的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大学生有一种勤

15、于探索、勇于攀登、善于思考、躬身实践的热情和激情,要始终坚信自己、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二是要善假于物,提高信息素养。国家、社会和学校有很多信息资源,如各地免费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网络上各类信息网站和数据库等,社会上开展的各类信息培训,学校的图书馆资源、信息技术课程、文献检索课等。对于这些资源大学生应该善于利用,提升自己的信息意识、培养自己的信息能力。三是要躬身自省,提高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报告中提出了信息素养的 9 条标准,学生可以参考这些具体的标准和指标,检验自己在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

16、个方面的能力,结合自身情况,不断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最终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参考文献】1 国家信息化发展纲要.2016.2 许湘岳.信息处理教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3 赵雅萍.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4 贡元菲.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5 房瑷.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6.6 莫慧.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新思路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7 丁红.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8 王文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

17、006.9 杨立力,周源.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及策略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0 郭太敏.大学生信息素养一体化教育体系及其构建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11 刘航,刘秀丽,王江.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J.情报科学,2013(11).12 乔惠.浅谈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作者简介】朱礼杰(1983.7)男,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商丘工学院基础教学部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育与计算物理。李作然(1989.12)男,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商丘工学院基础教学部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育与计算物理。郭小燕(1984.12)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本科学历,商丘工学院医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护理管理与护理教育.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