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均含有磷元素的是A. ATP和磷脂 B. 丙酮酸和氨基酸 C. 纤维素和性激素 D. 核苷酸和脂肪【答案】A【解析】ATP和磷脂组成元素均为C、H、O、N、P,A正确;丙酮酸只含C、H、O,氨基酸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B错误;纤维素属于糖类,只含C、H、O,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只含C、H、O,C错误;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D错误。2.某三十九肽中共有甘氨酸4个,现用某种水解酶去除其中的甘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下图,甘氨酸结构式如下图),如将原来多肽与4条
2、多肽总的原子数或结构数进行比较时,会出现下列4种情况中的肽键数目减少7个 C原子减少8个 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O原子数目减少1个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三十九肽中含有38个肽键,而这4条肽链中共有35个氨基酸,即共有31个肽键,因此肽键数减少7个,即正确;由于每个甘氨酸中含有2个C原子,因此四条肽链比原三十九肽少了8个C原子,即正确;四条肽链中,每个肽链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而原三十九肽中含有一个氨基和羧基,因此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了三个,即正确;据图可知,甘氨酸的位置在第8、18、27、39,共形成了7个肽键,因此需要7个水分子才能将该多
3、肽分解成4条肽链,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三十九肽+7个水分子=四条肽链+4个甘氨酸,由于每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因此四条多肽中的氧原子比原来少了1个,即正确,故D正确。【考点定位】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3.下图a、b、c分别是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以上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都是染色体B. 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该结构C. 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D. a、b细胞内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了生物膜系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看图可知,图a为植物细胞,图b是动物细胞,图c是原核细胞,那么a、b两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而c不是,故
4、A错误;a、c都有细胞壁,故B错误;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故C正确;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下图的实验装置中,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能催化蔗糖水解为单糖)。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 A.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B. 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C.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D. 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
5、图示分析可知:由于最初长颈漏斗中只有蔗糖溶液,蔗糖无法透过半透膜,半透膜内侧的浓度高,因此水分子主要向长颈漏斗中渗透,液面上升;加入蔗糖酶后,蔗糖会被水解形成两分子单糖,使两侧溶质分子浓度差继续加大,液面继续上升;但单糖可通过半透膜,所有随着逐渐单糖透过半透膜,使半透膜两侧浓度差降低,液面开始下降解:A、蔗糖是二糖不能穿过半透膜,所以水槽中没有果糖,漏斗中液面开始时上升,加酶蔗糖水解,水势减小,液面上升,但是葡萄糖和果糖能穿过半透膜,水势会升高,所以液面还会下降,A正确;B、由于半透膜只允许单糖分子通过,蔗糖为二糖,蔗糖酶为蛋白质,因此蔗糖和蔗糖酶不会进入到玻璃槽中,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
6、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上升后又下降,C错误;D、由于半透膜只允许单糖分子通过,蔗糖酶为蛋白质,不能通过,所以在玻璃槽中只能测到葡萄糖、果糖,不能测到蔗糖酶,D错误故选:A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5.201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Joachim Frank、Richard Herson 和 Jacques Dubochet 以表彰他们在冷冻电镜技术做出的贡畎,长期以来对于DNA和蛋白质结构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掲示了DNA分子的可能结构B.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存在关联C. 低温技术不会造成酶的变性失活,空
7、间结构基本不变D. 电子透过观察对象,或是被观察对象反射都能反映相关结构特征【答案】B【解析】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掲示了DNA分子的可能结构,A正确;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B错误;低温技术不会造成酶的变性失活,空间结构基本不变,C正确;电子透过观察对象,或是被观察对象反射都能反映相关结构特征,D正确。6. 图1为ATP的结构图,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图1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B. 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C. 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高效性D. 酶1和酶2的作用机理都
8、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A【解析】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b、c都为高能磷酸键,储存大量的能量,A错误;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也就是ATP的水解,图1中的c键断裂,也就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并释放能量,B正确;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和专一性,C正确;酶的作用于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得酶具有高效性,D正确;故选:A。【考点定位】ATP的结构。7.如图表示不同pH及温度对某反应产物生成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B. 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C. 酶的最适pH相对稳定,一般不随温度变化D. 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9、【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增大后降低,A错误;该图表示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剩余量越少,表示反应越快,但该图没有温度高于35的实验,所以不能得出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B错误;由图可知温度不影响酶的最适PH,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PH=8)保持不变,C正确;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增大后降低,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实验的两个自变量是温度和pH,根据曲线图的变化规律判断两者与酶活性的关系,明确图中温度取值有限,不能判断最适宜温度。8. 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
10、的环境下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下降B. 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C. 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强,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D. 由于氧气缺乏,导致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进入高原后,由于氧气气压下降,无氧呼吸增强,产生乳酸增加,但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值会下降,不会显著下降,A正确;由于氧气浓度降低,无氧呼吸增强,细胞产生的能量减少,B正确;C、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由于无氧呼吸增强,有氧呼吸减弱,因此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能量增加,线粒体产生的
11、能量减少,C正确;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的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氧气减少直接影响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可用蝗虫精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B. 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C. 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 用洋葱根尖易培养、数量多、染色体数量少,是理想的实验材料【答案】D【解析】蝗虫精母细胞和蚕豆花粉母细胞都属于原始的生殖细胞,可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A正
12、确;桃花的雄蕊是雄性生殖器官,能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而且数量多,适宜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桃花的雌蕊中1个大孢子母细胞经1次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3个退化,1个大孢子经3次有丝分裂形成8核胚囊,分裂细胞数目太少,不易观察到各个时期,一般不宜作为实验材料,B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C正确;洋葱根尖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D错误。10.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存在血红蛋白的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B. 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C. 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
13、亡D. 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产生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结果【答案】A【解析】只有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存在血红蛋白的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A正确;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变大,B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C错误;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生命历程。【名师点睛】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
14、性增殖细胞。癌细胞具有适宜条件下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等特征。11. 蝗虫精巢中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与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相比,相同的是A. 染色体组数B. 同源染色体对数C. 基因组成D. 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染色体组数分别是2组、4组,A项不同;同源染色体对数分别是0、加倍(22对),B项错误;由于染色体数目不一样,因此基因组成也不同,C项错误;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两个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都是1个,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5、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2.下列细胞为生物体的体细胞,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A. B. C. D. 【答案】C【解析】若生物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相关的性状分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亲本含有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问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
16、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与图示分析作答。13.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 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C.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 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答案】C【解析】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A错误;孟德尔依据
17、假说的内容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B错误;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正确;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个体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考点定位】孟德尔的实验研究过程 【名师点睛】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14. 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 )A. 和相间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
18、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 当DNA复制时,的形成需要DNA连接酶D. 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分析题图可知,是磷酸,脱氧核糖,是碱基,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形成的,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分析题图可知,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上的磷酸,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因此不能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是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氢键的形成不需要DNA连接酶,DNA连接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错误;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D正确故选:D15.下图为真核生物DNA复制的部分图解,为该过程常用的两种酶。下
19、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子链1的合成需要引物的参与B. 酶是解旋酶,作用主要是破坏两条链之间的氢键C. DNA复制时,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子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D. 酶是DNA连接酶,其作用是将多个游离的核苷酸连接成子链【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子链l的合成需要引物的参与,A正确;酶是解旋酶,其作用主要是破坏两条链之间的氢键,B正确;DNA复制时,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子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C正确;酶是DNA聚合酶,其作用是将多个游离的核苷酸连接成子链,D错误。16.某男孩的基因型为XAYA,正常情况下,其A基因不可能来自于A. 外祖父 B. 外祖母 C. 祖父 D. 祖
20、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男孩中的XA基因一定来自其母亲,而其母亲中的XA基因可能来自男孩的外祖父或外祖母,故AB不合题意;该男孩中的YA基因一定来自其父亲,父亲中的YA基因一定来自男孩的祖父,故C不合题意;综上所述,该男孩的XA基因和YA基因不可能来自其祖母,故D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7. 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 基因突变中的碱基缺失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C. 生物变异不可能用光学显
21、微镜进行检查D.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不利于生物进化【答案】B【解析】基因内部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属于基因突变,而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A项错误;基因突变中的碱基缺失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而是产生该基因的等位基因,属于新基因,B项正确;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C项错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均为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利于生物进化,D项错误。【考点定位】生物的变异【名师点睛】1变换角度理解三种变异的实质若把基因视为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染色体视为点所在的“线段”,则基因突变为“点”的变化
22、(点的质变,但量不变);基因重组为“点”的结合或交换(点的质与量均不变);染色体变异为“线段”发生结构或数目的变化。2利用4个“关于”区分三种变异(1)关于“互换”问题。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2)关于“缺失”问题。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DNA分子上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3)关于变异的水平问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属于亚细胞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4)关于变异的“质”和“量”问题。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不改变基因
23、的量;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一般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转基因技术会改变基因的量;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的质,但会改变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18. 南瓜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B. 由过程可知白色是显性性状C. F2中黄花与白花的比例是53D. F1与F2中白花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白花自交出现黄花,说明白花是显性,黄花是隐性,故B正确;亲本的黄花和白花杂交,F1中出现黄花和白花,说明亲本中黄花是隐性纯合子,白花是杂合子,即类似于测交,能用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4、故A正确;F1中黄花是隐性纯合子,白花是杂合子,比例为1:1,因此分别自交后,黄花的概率为1/21/21/45/8,从而得出白花的概率为3/8,故C正确;F2中白花基因型有纯合子和杂合子,而F1中的白花是杂合子,故D错。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19. 现有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个体的比例为A. 1/8 B. 1/4 C. 1/3 D. 1/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和双亲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比例为1/2*
25、3/4+1/2*3/4=6/8,故不同的占1-3/4=1/4,故B正确,A、C、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20.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不同岛屿的环境差别是地雀喙进化的内在因素B. 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可能产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并决定地雀的喙进化方向C. 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定向改变D. 不同岛屿的环境直接对地雀的基因型进行选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进化总是朝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走,当环境不断变化
26、的时候,生物的进化方向也在不断的改变,因此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是环境的差别,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地雀的喙进化方向,B错误。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定向改变,C正确。不同岛屿的环境直接对地雀的表现型进行选择,D错误。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二、多项选择题2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有关化合物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DNA是遗传物质B. tRNA分子中只含有三个碱基C. 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D. C、H、0、N是组成酶所必需的元素【答案】BC【解析】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tRNA分子中有若干个碱基,其中有三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B错误;每个ADP分子中只
27、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C错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者RNA,两者共有的元素是C、H、O、N,D正确。22.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A. 杂种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B. 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C. 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D. 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答案】BCD【解析】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杂种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A错误;杂种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为1:1:1:1,B正确;杂种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C正确;杂种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D正确。23.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
28、,下面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A. 产生的H可在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B. H经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C. 能形成ATP的过程有D. 长在向阳坡上的小麦比背阳坡上的小麦过程旺盛【答案】C【解析】解:A、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可在暗反应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故A正确;B、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故B正确;C、ATP形成的过程是光反应、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即,暗反应和多糖的水解需要消耗ATP,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故C错误;D、长在向阳坡上的小麦比背阳坡上的小麦光照强度较强,光反应速率较快,光合作用速率较快,故D正确故选:C24.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
29、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理论上不会出现的是A. 8种表现型B. 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C. 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D. 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假设豌豆红花A对白花a,高茎B对矮茎b,子粒饱满C对子粒皱缩c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AABBcc和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aabbCC植株杂交后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BbCc,等位基因对数 n=3。单独
30、考虑每对等位基因其后代都是出现2种表现型,则F2的表现型是2的n次方,即2的3次方等于8,共8种表现型,A错误;单独考虑每对等位基因,则其后代高茎:矮茎=3:1,子粒饱满:子粒皱缩=3:1,所以F1AaBbCc自交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9:1,B错误;单独考虑每对等位基因,则其后代高茎:矮茎=3:1,子粒饱满:子粒皱缩=3:1,再让两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C正确;单独考虑每对等位基因,则其后代高茎:矮茎=3:1,子粒饱满:子粒皱缩=3:1,红花:白花=3:1,所以 高茎子粒饱满A_B_C_;白花矮茎皱缩aabbcc=(3
31、33):1=27:1,D正确。25.下列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判断是A.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 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形成了物种【答案】BCD【解析】自然选择是通过对个体生存的选择作用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基因突变的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B错误;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虽然能杂交形成三倍体西瓜,但三倍体西瓜是高度不育的,因此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发生
32、了进化,并不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三、非选择题26. 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3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是指 膜(填细胞结构名称)。(2)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图膜上附着的 物质,有利于其反应进行。(3)图中和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物质外,还均可产生的物质是 ,由此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是 。(4)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四种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和相符,则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 ,当氧气浓度和物质X浓度超过一定值时,运输速率不再增加,此
33、时限制其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5)细胞膜及上图中生物膜功能各不相同,从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答案】(8分)(1)高尔基体 (2)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光合)色素和酶(缺一不得分)(3)ATP 进行能量转换 (4)主动运输 载体的数量(5)含有的蛋白质不同【解析】试题分析:(1)图中表示合成纤维素用于组成细胞壁,场所是高尔基体。(2)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图表示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因为该膜上附着的 (光合)色素和酶物质,有利于其反应进行。(3)图中和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物质外,还均可产生的物质是ATP,由此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是行能量转换。(4)图中在起始端内,物质
34、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达到饱和点后不再上升,这可能是受到载体蛋白或能量的限制,因此该图可以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中在起始端内,物质的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说明该物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可表示主动运输,因此与曲线和相符是主动运输。当氧气浓度和物质X浓度超过一定值时,运输速率不再增加,此时限制其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载体的数量。(5)细胞膜及上图中生物膜功能各不相同,从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含有的蛋白质不同,因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27.鼠尾藻是一种着生在礁石上的大型海洋褐藻,可作为海参的优质饵料。鼠尾藻枝条中上部的叶片
35、较窄,称之狭叶;而枝条下部的叶片较宽,称之阔叶,新生出的两叶颜色呈浅黄色,而进入繁殖期时阔叶呈深褐色。研究人员在温度18(鼠尾藻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等适宜条件下测定叶片的各项数据如下表。(注:光补偿点为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为总光合速率刚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叶片光补偿点(molm-2s-1 )光饱和点(molm-2s-1 )叶绿素a(mgg-1 )最大净光合速率(nmolO2g-1min-1 )新生阔叶16.6164.10.371017.3繁殖期阔叶15.1266.00.731913.5狭叶25.6344.00.541058.2(1)据表分析,鼠尾藻从生长期进入繁殖期时
36、,阔叶的光合作用强度_,其内在原因之一是叶片的_。(2)依据表中_的变化,可推知鼠尾藻的狭叶比阔叶更适应_(弱光/强光)条件,这与狭叶着生在枝条中上部,海水退潮时,会暴露于空气中的特点相适应。(3)新生阔叶颜色呈浅黄色,欲确定其所含色素的种类,可用_提取叶片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并观察滤纸条上色素带的_。(4)在一定光照强度等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对新生阔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从实验结果看,实验测定净光合速率时所设定的光照强度_(大于/等于/小于)18时的光饱和点。将新生阔叶由温度18移至26下,其光补偿点将_(增大/不变/减小),这影响了鼠尾藻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因此,
37、在南方高温环境下,需考虑控制适宜的温度及光照强度等条件以利子鼠尾藻的养殖。【答案】 (1). 增大 (2). 叶绿素a增多 (3). 光补偿点(或光饱和点) (4). 强光 (5). 无水乙醇(或丙酮或有机溶剂) (6). 数目(或颜色或分布) (7). 小于 (8). 增大【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分析,狭叶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最高,繁殖期阔叶的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根据坐标图分析,18时净光合作用速率最高,26时呼吸作用速率最高。(1)据表分析,鼠尾藻从生长期进人繁殖期时,叶绿素a增多,吸收光能增多,光合作用强度增大。(2)依据表中数据分析,可推知由于鼠尾藻的狭叶的光饱和点远远大
38、于比阔叶的饱和点,因此狭叶的鼠尾藻更适应强光环境,这与狭叶着生在枝条中上部,海水退潮时,会暴露于空气中的特点相适应的。(3)由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能够溶解叶片的色素,所以用无水乙醇来提取叶片中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观察滤纸条上色素带的数目或颜色或分布,可以确定阔叶中所含的色素种类。(4)图中曲线表示18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已经达到最大值,但是只有800多,小于表格中的1017.3,所以该实验测定净光合速率时所设定的光照强度小于18时的光饱和点。将新生阔叶由温度18移至26下,其呼吸作用速率升高,其光补偿点将增大,这将影响鼠尾藻对光
39、能的利用效率。28.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己被广泛应用(1)若用18O标记H218O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则18O最早出现在_(产物)中;若用18O标记H218O研究动物有氧呼吸的过程,则其出现在_(物质)中。(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因为_(物质)不含S。(3)利用l5N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唾液腺细胞的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则15N首先出现在具膜的细胞器是_,最终含15N唾液淀粉酶以_方式从细胞中分泌出去。(4)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 b同时含14N和15N, c只含l4N。将l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含l4N的培养基上连
40、续扩增了4代,则a、c两种DNA分子所占的比例依次是_、_。(5)用标记的胰岛素基因探针,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和胰岛B细胞进行检测。用探针探测细胞的DNA用探针探测细胞的RNA胚胎干细胞胰岛B细胞胚胎干细胞胰岛B细胞表格的空格中应填写的检测结果依次是_。(用“+”表示能检测到,用“-”表示未检测到)【答案】 (1). 氧气 (2). 二氧化碳 (3). 噬菌体DNA (4). 内质网 (5). 胞吐 (6). 0 (7). 7/8 (8). + + - +【解析】试题分析: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生成CO2;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41、;分泌蛋白质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小鼠体内的胚胎干细胞和胰岛B细胞均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它们所含的DNA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它们所含的RNA有所区别。(1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水在光下分解产生氧气和H,因此用18O标记H218O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则其出现在氧气中;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生成CO2,所以用18O标记H218O,则其最终出现在C18O2中。(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仅蛋白质中含
42、有S,而DNA中不含S,因此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3)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质,分泌蛋白质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利用15N标记氨基酸则15N首先出现在具膜的细胞器是内质网,最终含15N唾液淀粉酶以胞吐方式从细胞中分泌出去。(4)将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扩增了4代得到16个DNA分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其中有2个DNA分子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其余14个DNA分子只含则14N,所以a、c两种DNA分子所
43、占的比例依次是0、7/8。(5)小鼠体内的胚胎干细胞和胰岛B细胞均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它们所含的DNA相同,所以用用32P标记的胰岛素基因探针,在两种细胞中均能检测到胰岛素基因的存在;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才表达,所以用32P标记的胰岛素基因探针,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和胰岛B细胞进行检测,胚胎干细胞不能检测到胰岛素的RNA,但胰岛B细胞能检测出。29.如图为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D、d)两种单甚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6携带甲病基因,已知,当含有决定睾丸发育基因的Y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其它染色体上后,人群中会出现性染色体为XX的男性,请分析回答:(1)控
44、制乙病的基因为_性基因,判断的依据是_。该基因可能位于_染色体上。(2)5和6如再生一个孩子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若3、7均无甲病基因,2和3结婚,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3)若1为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2正常(不考虑甲、乙两病,色觉正常基因和色盲基因分别用B、b表示),则4的基因型为_,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_。(4)8的旁系血亲是_。【答案】 (1). 显 (2). 3与4有病,其儿子8正常 (3). 常、X (4). 3/8 (5). 7/16 (6). XBXB或XBXb (7). 0 (8). 9、10、4、5【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分析遗传图解可知,5和6都不患甲病,但他们却有患甲
45、病的儿子(2),则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6携带甲病基因,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和4都患乙病,但他们却有一个正常的儿子,乙病是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分析遗传图谱中的乙病,3与4有病,其儿子8正常,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5和6基因型分别是Aa、Aa,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41/2=3/8;由于4有甲病(aa),则10和4都是Aa,而3、7均无甲病基因(AA),所以8的基因型是1/2AA、1/2Aa,因此3的基因型是Aa的
46、概率为1/21/2=1/4,所以2(aaXbY或aabb)和3(A_XBXb或A_Bb)结婚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41/2)1/2=7/16。(3)4是由于含有决定睾丸发育基因的Y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其它染色体上后形成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性染色体为XX的男性。若1为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2正常XBY,则4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由于父亲提供了一个显性基因,所以4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0。(4)直系血亲是直接血缘关系,是指出生关系,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如爷爷与孙子是直系血亲
47、。旁系血亲是指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因此图中8的旁系血亲是9、10、4、5。【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遗传图谱中的典型特征“有中生无”或“无中生有”判断显隐性关系,再根据题干信息和患者亲子代的表现型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从而预测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做出相应个体的概率计算。30. 下图甲、乙可表示酵母菌或大肠杆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甲表示 菌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比较两图可见,两种生物在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明显的不同是 。从细胞结构上分析,形成这一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2)图甲中的与图乙中的 (填写图中字母)代表同一种物质,合成该物质需要 酶的催化。两图
48、所示生物细胞中,承担运载氨基酸功能的物质最多有 种。(3)图甲中两个核糖体上最终合成的物质的结构 (相同/不同)。(4)图乙中,存在碱基A与U配对过程的是 (填写图中数字序号)。【答案】(8分)(1)大肠杆菌 转录和翻译是否可同时进行 细胞是否具有核膜(或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B RNA聚合 61 (3)相同 (4)【解析】(1)图甲显示:无细胞核,转录还没有结束翻译已经开始,即转录与翻译同时进行,据此可判断:图甲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图乙显示:转录形成的mRNA经过核孔达到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后才开始翻译过程,表示的是酵母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比较两图可见,两种生物在
49、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明显的不同是转录和翻译是否可同时进行。从细胞结构上分析,形成这一区别的主要原因是细胞是否具有核膜(或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图甲中的与图乙中的B均为mRNA。合成mRNA需要RNA聚合的催化。承担运载氨基酸功能的物质是tRNA,最多有61种。(3)图甲中两个核糖体均与同一条mRNA结合,即翻译的模板相同,所以两个核糖体上最终合成的物质(蛋白质)的结构相同。(4)图乙中,存在碱基A与U配对过程的是转录和翻译。【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表达、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31.下图为某高等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是_
50、。甲细胞中含_个染色体组。(2)三个细胞都能在该动构体内的_(填器官名称)中找到。乙细胞的名称是_。(3)丙细胞中DNA、染色体及染色体单体的数目分别是_。利用辐射处理丙细胞,可导致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_变异。(4)丁细胞是乙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子细胞,请在方框中画出与之同时生成的另一个子细胞的示意图 _【答案】 (1). 甲 (2). 4 (3). 卵巢 (4). 第一极体 (5). 8、4、8 (6). 染色体结构(或染色体) (7).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
5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生物是雌性动物;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是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乙、丙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是甲,图中甲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2)由丙细胞可知该生物是雌性动物,三个细胞中既有进行减数分裂的,又有进行有丝分裂的,因此都能在该动物体内的卵巢中找到;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其名称是第一极体。(3)丙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和8个DNA。利用辐射处理丙细胞,可导致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4)由图可知,乙细胞
52、中的染色体已经发生过交叉互换,根据乙细胞和丁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知乙细胞形成的另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如下图: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判断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时期,根据细胞质的分裂方式判断该动物的性别。32.粘多糖贮积症患者因缺少粘多糖水解酶,骨骼畸型,智力低下,少年期即死亡。如图为某患者家族遗传系谱图,其中4号不含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问题: (1)5号的基因型为_(基因用 B-b表示),2号与3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2)7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育出携带者的概率是_若7号同时还携带白化病基因(用a表示),与只患白化病的男性婚配,生育出两皆患的男性后代的概率是_。(3)调
53、查发现,该病患者均为男性,而无女性.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_。(4)测定该病的有关基因,正常人与患者的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下:正常人:TCAAGCAGCGGAAA患 者:TCAAGCAACGGAAA由此表明,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_导致基因结构改变,进而使_不能合成。(5)为减少该病的发生,第代中的_(填写序号)个体应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答案】 (1). XBXb (2). 1/2 (3). 1/8 (4). 1/16 (5). 男性患者少年期即死亡,不能产生Xb的精子,从而人群中没有女性患者 (6). 替换 (7). 粘多糖水解酶 (8). 7、9【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
54、4、5正常,其儿子10号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4号没有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且2、5的基因型为都是XBXb。(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2、5的基因型为都是XBXb,则3号的基因型为是XBXB或XBXb,因此2号与3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2)同理7号的基因型为1/2XBXB或1/2XBXb,与一正常男性XBY婚配,生育出携带者的概率是1/21/4=1/8;若7号同时还携带白化病基因(用a表示),则基因型为1/2AaXBXB或1/2AaXBXb,与只患白化病的男性(aaXBY)婚配,生育出两皆患的男性后代的概率是1/21/21/4=1/16。(3)调查遗传病发病率
55、时发现患者均为男性,根据题干信息已知患者“少年期即死亡”,说明该现象可能原因是含有Xb的男性在少年期死亡,不能提供含Xb的配子,所以人群中没有女性患者。(4)由图可知G突变为A(碱基对的替换)导致基因结构改变,而使水解粘多糖的酶缺失,粘多糖大量贮积在体内。(5)第代中7和9可能是该基因的携带者,需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
56、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33.质彩棉是通过多次杂交获得的品种,其自交后代常出现色彩、纤维长短等性状遗传不稳定的问题,请分析回答:(1)欲短时间迅速解决彩棉性状遗传不稳定的问题,理论上可通过_育种方式,此育种方式依据的原理是_。(2)为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优质彩棉品种,研究人员以白色棉品种做母本,棕色彩棉做父本杂交,受粉后存在着精子与卵细胞不融合但母本仍可产生种子的现象。这样的种子萌发后,会出现少量的父本单倍体植株、母本单倍体植株及由父本和母本单倍体细胞组成的嵌合体植株。欲获得纯合
57、子彩棉,应选择上述_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的处理,使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如图是研究人员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的实验处理和结果,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效果的影响,实验效果最好的实验处理方法是_。欲鉴定枝条中染色体数目是否加倍,不借助于显微镜,可以通过直接测量_,并与单倍体枝条进行比较做出判断。(3)欲检测染色体数目已加倍的植株是否为纯合子,在实践中常采用_的方法,根据后代是否发生_作出判断。【答案】 (1). 单倍体 (2). 染色体变异 (3). 父本单倍体 (4). 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 (5). 0.05%秋水仙素,处理12小时 (6). 茎的粗细、叶
58、面积的大小(营养器官的大小) (7). (连续)自交 (8). 性状分离【解析】试题分析:单倍体育种过程:先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纯合体,最后筛选获得符合生产的新品种。分析题图:自变量有两个,即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且0.05%秋水仙素,处理12小时染色体加倍百分比最高。(1)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均为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可通过单倍体育种迅速解决彩棉性状遗传不稳定的问题,该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已知白色棉做母本,棕色彩棉做父本,要获得纯合子彩棉,应选择父本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的处理,使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59、加倍。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实验中自变量有两个,即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所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效果的影响。通过柱状图分析可知,用0.05%秋水仙素,处理12小时的实验效果最好。多倍体与正常个体相比,其植株的茎、杆粗壮,叶、果实大,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所以可以通过直接测量茎的粗细、叶面积的大小(营养器官的大小),与单倍体枝条进行比较作出判断。检验显性个体是否是纯合体,可以用自交法和测交法,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法,即让其连续自交,看其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单倍体育种的优点,并能够根据图形分析确定实验效果最好的实验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