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39KB ,
资源ID:999384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9938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

1、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一年级12月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所谓“私”的问题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法的问题。我们传统的划法,显然是和西洋的划法不同。因之,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了。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

2、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我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合适,就是一个人可以参加好几个团体,而好几扎柴里都有某一根柴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人和柴不同的地方。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3、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

4、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格格不相入。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西洋社

5、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惟一特出的群己界线。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这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他们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等。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在这种差序格局中,不发生这问题的。(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减)材料二:差序格局在最近的30年里引起了许多学者的追随与广泛的应用,也引起了一些学者对它的发挥、想象与

6、批评。比如台湾社会心理学家黄光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人情与面子模式”,重点就是讨论中国人在进行社会稀缺资源交换中的“关系判断”,而这个判断的依据就是差序格局,由此演化出人情中的“情感性关系”、“混合性关系”与“工具性关系”;而黄氏的这一分类又启发了后来的“工具性差序格局”的说法;90年代中期,沿着这一资源分配的思路下来,孙立平在研究中国社会关系的变迁时也认为,中国传统的社会稀缺资源分配是通过差序格局来实现的,血缘和地缘从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而计划经济下的社会关系将这种资源转成由国家来控制,从而也就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迁。近来,阎云翔还提出一个颇为新奇的观点。他认为,包含上述学者在内的大多数学

7、者在解读差序格局时,往往只解读了其中的“差”,也就是以个体为中心的向外扩出去的社会圈,而这个格局其实是立体的,需要通过研究“序”来体现。这个序就是中国社会所讲究的等级与尊卑,由此而得出的观点是,差序格局存在两个维度,一个是人际关系上的建立,一个是社会结构上的构成。由于前者讨论的是平面格局,因此自然就忽略了立体的视角。(摘编自翟学伟再论“差序格局”的贡献、局限与理论遗产有删减)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捆柴来比拟西洋社会组织,让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但柴不可能同时属于好几扎柴,人却可以属于不同的团体。B. 地缘关系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

8、依着中心势力而定。就像红楼梦中贾家鼎盛时,凡拉得上的亲戚都包容得下;衰败时,缩成一小团。C. 西方社会里,任何个人无法逃出于团体之外,他们个人不得不把国家弄成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是因为有宪法、法律、国会的约束监督。D. 差序格局在中国传统稀缺资源分配中是不可或缺的,计划经济下的社会关系将这种资源转成由国家来控制,也就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迁。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社会,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相同的是体系,不同的是亲属,即便是亲兄弟他们的亲属也是不相同的。B. 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每一家不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所以有喜事不需要请酒,有丧事不

9、需要出来助殓,抬棺材。C. 差序格局常常要求一个人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现为由内向外的推浪形式,把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界定得很清楚。D. 阎云翔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差序格局不仅应解读“差”,还应关注“序”即中国社会的等级和尊卑,这样差序才能立体。3. “私”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下列俗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B. 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C.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D.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4.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重要的社会学概念,请结合材料一给这一概念下个定义。5.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差异在哪里

10、?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答案】1. C 2. A 3. C 4. “差序格局”是指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 5. 区别一:团体格局群己界限分明;差序格局中群己界限模糊。区别二:团体格局中的人彼此独立;差序格局中的人互相依存。区别三:团体格局的“国家”有制度和法律;差序格局的“天下”界限不清,克己成了最重要的道德。(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后一碟毛豆吕志军夏夜的楼下是一溜儿小吃摊,串串、烤肉、炒米皮、炸鸡柳十几家摊

11、子把夜市烘托得热闹了近百米,每天晚上来这里宵夜的,十一二点才渐渐消停。我不太喜欢吃夜摊,觉得不卫生,但耐不住女儿央求,在一家鸡柳摊子坐下。鸡柳是女儿的挚爱,每次逛街,只要碰见必会买,要么捧着袋子要么边走边吃,要么带回家慢慢品尝。鸡柳摊子在夜市最西头,倒也清静一些,偶尔听见聚会朋友的猜拳声,已是隐隐约约的了。女儿和妻子要了鸡柳,又去别的摊子选吃的。不多一会儿,鸡柳、烤肉、其它的小吃纷纷上了桌。我不喝酒,妻子点了小木屋,吃着喝着,时间慢慢消磨着。这时,有一个特别的声音在旁边响起:“麦豆,卖麦豆。”是一个半大小子。胳膊上挎着一只竹笼,竹笼里铺着塑料纸,上面盖着毛巾。小子念叨着“麦豆,麦豆”,一条腿一

12、拉一拉地从夜市东头往西头过来了。有人要了,他把笼放在地上,用碟子从笼里盛出“麦豆”来,抖抖索索地放在客人桌子上。显然,他不仅手脚有疾病,大脑也是有毛病的,说话都成问题,把毛豆说成了麦豆。待客人扫他胸前的二维码付了账,他又把竹笼像先前一样在胳膊上挎好,腿一拉一拉地寻找下一位买主,嘴里含混不清地喊着“麦豆,卖麦豆”。“不要买。”我提醒妻子。女儿喜欢鸡柳,妻子喜欢菜蔬,但晚上的毛豆让我一点也不放心。“是啊,他手那么笨拙,谁知道洗得净不净?”女儿很快和我达成共识。“毛豆要煮得好,味道很鲜的。”妻子说。“总之不要吃来路不明的东西。”我再次给她打预防针。“有一次咱们吃完夜摊,肚子”我继续说,妻子把我碰了碰

13、,她怕影响女儿的食欲。“麦豆,卖麦豆。”小子已经到了身边。他的脚拖拉着地,嘶嘶地响。灯光下,他其实并不是半大小子,而是二十出头的样子,胡子密密乱乱地,贴上去一样假,含糊不清的“卖麦豆”吆喝从这胡子下跑出来,加重了这种虚假感。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不买的念头。“最后一碟,麦豆,卖麦豆。”我们已是夜摊尽头,他似乎也希望在我们这里售罄毛豆。我掀开竹笼看了一眼,嚷道,“最后一碟?起码还有两碟!你还会骗人哩!可怜之人必有”妻子又把我碰了碰。“你看,你看,为了卖他的毛豆他真的骗人呢!”我对女儿说,力图证明我是对的。真的,笼底还有一些毛豆,绝不止一碟。“麦豆,卖麦豆,最后一碟。”男人并不和我争辩,他把笼子放下,毛

14、巾揭开,碟子铲下去,抖抖索索端出满满一碟毛豆说,“麦豆,最后一碟。”我们看着筐底剩下的毛豆哈哈大笑。这么明显的谎话,也只有他这样不够用的脑袋相信吧。我把空碟子铲下去,又是满满一碟。“这是几碟子?”“麦豆,最后一碟,卖麦豆。”男人盯着两碟子毛豆继续吆喝着。妻子尝了一角毛豆说,“很鲜的。来一碟。”我还没来得及阻拦,她已经扫码付了钱。男人给妻子鞠个躬,腿一拉一拉地走了。“你怜悯人,但不能纵容撒谎。”我说。“三块钱,就当你少抽了几根烟。真的很新鲜。”妻子愉快地吃起来,给我和女儿也递过来。我拒绝。这顿宵夜因为这碟毛豆而有些郁闷。临走,一个摊主把一包毛豆递到了妻子手中,“看您挺喜欢的,这点儿毛豆带回家吃吧

15、。”我们一家莫名其妙,因为这片夜市卖毛豆的只有那个残疾男人,摊主的毛豆哪里来的?摊主笑了,解释道,“我原来摊子也带卖毛豆的,他来了,我就不卖了。”“你也一样,怜悯一个骗子?”我反对道。“他哪是骗子啊。卖给你们的确实是最后一碟。他是孤儿,和奶奶过活,奶奶快八十了,就靠卖毛豆挣生活呢。奶奶淘洗干净煮好毛豆,他驮出来卖。他来了,我就不卖毛豆了,市场就这么大。作为感谢,他每天都要把最后一碟毛豆送给我。这就是他今天留给我的那一碟。”原来如此!我忽然脸烧烫起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女儿急急返回鸡柳摊子,买了一包炸鸡柳,向渐渐远去的那个腿一拉一拉的背影追去。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6、)A. 文中多次写卖毛豆的男子“腿一拉一拉地”走路的细节,意在暗示卖毛豆的男子出来卖毛豆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值得同情的。B. 小说写“我不太喜欢吃夜摊,觉得不卫生”,但毕竟女儿与妻子喜欢吃夜摊,为的是显示“我”是极爱面子的父亲与丈夫。C. 小说中的“我”与妻子喜好恰好相反,我不喜欢吃夜摊,而妻子偏偏喜欢,并且购买了小贩的毛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D. 小说最后写女儿买了一包炸鸡柳向小贩追去凸现女儿善良、富有同情心,同时也是女儿对小贩误解的一种心理补偿。7. 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夜市热闹的环境氛围,一方面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同时也从情节上为故

17、事的发生发展做好了铺垫。B. 小说标题“最后一碟毛豆”有突出核心情节,强化主题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最后一碟毛豆”的不同理解强化了平凡人的善良这一主题。C. 文章使用“误会”的方式层层铺垫,以至于“我”把残疾小贩误会成骗子,在结局处通过摊主的解释使情节发生突转,小说的主题也瞬间明朗。D.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反面角色,缺少悲悯心,不善同情弱者,文章正是通过“我”的不近人情反衬和凸显了妻子和女儿的善良。8. 小说中残疾小贩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成功的小说往往把“金子般的情节”放在结尾部分,好像相声抖包袱。这样的构思往往具有极佳的艺术效果,请赏析文中“摊主的出现”这一关键

18、情节的作用。【答案】6. B 7. D 8. 不计较、不辩驳、隐忍。通过当“我”认为小贩在骗人说这是最后一碟毛豆了,而小贩的表现可以看出其不计较、不辩驳、隐忍的性格特点;残疾小贩懂礼貌、识礼节。通过当“我”的妻子买完毛豆后小贩的表现可以看出来;残疾小贩命苦而又实在、坚强。孤儿、残疾,靠卖毛豆为生。 9. 出人意料的结尾,但又在情理之中,使故事情节发生突转,引发读者的深思;人物上,通过摊主,像我们塑造了一个知恩图报、简单朴素而有命苦的小人物形象;主题上,强化文章的主旨文章。通过对“最后一碟毛豆”的不同理解强化了平凡人的善良这一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

20、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选自战国策东周策)【注】醯壶酱甀:醋瓶子或酱罐子。漓然:流动的样子。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

21、/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B. 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C. 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D. 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是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象征九州。B. “周君患之”与“不患人之不己知”(论语学而)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C. 弊邑,破败的小城镇。文中因东周时期天下支离破碎,故称之。D. 殷,商朝盘庚迁都于殷,

22、商亦称为“殷”,后世称之为“殷商”。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秦国兵临城下索要九鼎的要求,周君忧心忡忡,将这件事告诉了颜率,颜率主动请求为周君去齐国借兵救援。B. 颜率为了让齐国发兵救援东周,承诺将九鼎送给齐国,齐王权衡再三后,派遣五万大军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C.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索要九鼎,让东周兑现诺言时,周君忧心忡忡,颜率再次请求出使齐国,并为周君解除了忧患。D. 颜率见到齐王之后,先表示东周甘愿把九鼎献给齐王,然后又极力陈说运送九鼎的难处,最终打消了齐王的念头。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

23、王图之。(2)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14. 颜率前往齐国借兵和让齐国放弃九鼎,分别采用了怎样的劝说策略?请简要概括。【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保全面临危亡的国家,这是美好的声名啊;得到九鼎,这是尊贵的宝物啊。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2)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出呢?我私下为大王担忧这事啊。 14. 向齐国借兵,诱之以名利。让齐国放弃九鼎,畏之以难。参考译文: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而且向东周君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将这件事告诉了颜率。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教。”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

24、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我们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保全面临危亡的国家,这是美好的声名啊;得到九鼎,这是尊贵的宝物啊。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一次忧心忡忡。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保全,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

25、借道梁国。”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不会再运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不行,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哪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

26、动用了九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士兵、工匠,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条件都具备才能完成此事。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出呢?我私下为大王担忧这事啊。”齐王说:“您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了!”颜率赶紧解释说:“我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们东周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杜甫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注释】表丈:即表伯叔。力疾:扶病强起。15.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

27、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标题可知这是一首酬和诗,诗人的表丈李都督写了早春诗给诗人,诗人便写下本诗来酬答;首联“来诗”二字亦可证明。B. 颔联“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紧承上联,诗人因读来诗,愁绪也因此更增,感伤自己年华老去,不免心生悲凉。C. 颈联“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虚写,“入”“归”二字传神地写出了早春的意蕴,体现了生命的复苏与萌动,反衬悲情。D. 整首诗基调沉郁,首联“悲早春”含伤春之感,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抒写心中无限幽思,尾联情感丰富而深沉。16. 本诗的尾联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 C 16. “望乡应未已”,写面对良辰美景遥念故乡从未中断

28、,诗人由眼前春景更触动思乡之情。“四海尚风尘”,想到四海之内仍战乱不已,风尘满布而产生世乱未靖之悲。(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17.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也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究辞官归田的原因。(2)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3)曹操的短歌行中“_,_”表达了对贤才在乱世中无处安身的惋惜之情。【答案】 . 少无适俗韵 . 性本爱丘山 . 别有幽愁暗恨生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绕树三匝 . 何枝可依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9、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所以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 的结晶。有文艺魅力的作品无一是内在充实的,凡是传世之作,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泻心血的作品。福楼拜说,写包法利夫人“有一页就写了5天”,“客店这一节也许得写3个月”。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正是有了这种 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才能打造出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凡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就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

30、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 ,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20. 文中画横线的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答案】18. 厚积薄发 精益求精 心甘情愿 19. 有文艺魅力的作品无一不是内在充实的,凡是传世之作,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 20. 不能调换。渐进、渐悟、渐成符合逐渐进步,再深入感悟,最后成功的发展规律。(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第七次全国人

31、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老龄化、少子化等结构性问题突出。化解人口难题,首先要面对该面对的。面对该面对的,就是承认老龄化、少子化是发展惯例,( ),因而只能面对。事实上,有效劳动力供给才是老龄化、少子化背后的真命题,要理性认识到劳动人口下降不可改变,但只要利用好现有人口资源,人口红利就会有所延续。 ?首先,我国超2.18亿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高学历人口无疑是劳动力金矿,关键是是否能将这个金矿的潜能逼出来。其次,我国有2.8亿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正处于回不了乡、进不了城的尴尬境地,要妥善解决他们的落户问题。最后, 。只要不把老年人当累赘,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豁然开朗。其实,老年人也渴望发挥余热,不想当年轻人的

32、累赘。从大学毕业生、外来务工人群到不服老的老人,以人才培养培训、合理分配来提升素质,以市场机制来激发个体潜能,那么, 。而素质红利的乘数效应,会有效延续中国的人口红利期。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寿命必然延长、生育率总会下降B. 寿命延长、生育率下降是社会到一定程度发展的必然C.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生育率总会下降、寿命必然延长D. 生育率下降、寿命延长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 A 22. 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人口资源 还有老龄

33、人口资源 就会产生素质红利的乘数效应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由于短视频的碎片化、互动性、丰富性、嵌入性等特征很好地迎合了青少年受众的网络社交需要,短视频逐渐成为青少年的“新宠”。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青少年作为我国网民占比最高的群体,占据了总量的26%,其中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有人认为,短视频给青少年提供了多样化信息,也有人认为,短视频有造成青少年对网络内容“单向化”吸收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现象,你所在的班级最近准备举办一次辩论赛,辩题是:短视频的火爆究竟体现了精神文化的丰富(正方),还是精神文化的匮乏(反方)。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请就你支持的一方观点写一篇开篇陈词,注意立场鲜明,做到有理有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