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三语文答案论述类文本阅读1.A2.C3.B1.A 项正确。“昊天罔极”意伟“天空广大无边,比喻父母的恩德极大”,“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意思是“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诗经“蓼莪”篇,可以说是一首抒发不能终养父母痛极之情的感人诗篇,有对父母养育之恩的赞颂,有对父母辛劳的感慨,也有不能尽孝的悲伤。B 项错误。原文中说,尚书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历史文献总汇,而不是选项中的“最早的历史文献”。C 项错误。原文中说,可见我国最初定义“孝”就不仅是一般的奉养,态度还要恭敬和美。这与后来孔子论语为
2、政篇所说的孝不仅是“能养”,还要“敬”父母是一脉相承的。可见,我国最初定义的“孝”,并没有经过孔子的完善,就包含“能养”,还包括“敬”父母。D 项错误。是孔子将“孝”提高到了极致,孟子说得更具体。2.A 项正确。文章先通过诗经“蓼莪”篇中赞颂父母的养育之恩谈起,自然而然谈论到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孝”,再谈到孝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老思想。然后,谈论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汉代养老制度的形成,隋唐,和此后,宋、元、明、清各朝代对不孝罪的惩罚,用法律震慑力保障了孝道的推行,强化了孝文化的地位。再接着指出中华传统养老文化的先进性。最后总结,几千年来,孝老文化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今天的意义。B 项正确。
3、王杖十简内容涉及对侮辱受杖老人的犯罪者的处罚案例,王杖诏书令册有处决殴辱受杖老人的罪犯等内容,处罚严厉,足以说明推行崇孝尊老制度的坚定性。C 项错误。文章并没有把我国的福利制度和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比较。D 项正确。文章第一段引用诗经,说明了“孝”文化的悠久历史。第二段引用礼记乡饮酒义,证明养老尊老上升到安邦定国的高度。第三段的引用“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书令册”。论证了以法律震慑力保障孝道的推行。3B 项错误。文章第四段提到,以法行道、以法保孝,用法律震慑力保障了孝道的推行,强化了孝文化的地位。我国孝文化的推行及地位的强化,也是法律保障的结果。实用类文本阅读4.C(参考答案:A“全球”错。中
4、疾控分离的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是“中国”的而非“全球”范围的;B.“在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中“”“普遍出现”错。文中指在“国药集团”进行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中,而非所有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而且这一试验结论是针对 60 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研究数据,而非“普遍出现”;D.因果关系不成立。“美国拒绝加入该计划”,不是因为“自己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5.B(“恢复部分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错。应为“部分恢复老年人的免疫功能”)6.材料三侧重说明我国新冠疫苗研制的基本态度和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的目的和意义;材料一侧重叙述我国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进程;材料二侧重介绍为提高新冠疫苗在老年人群的效果所采取的方法。(
5、共 6 分。每点 2 分)文学类文本阅读7.答案:D(解析:“委婉批评了村长工作能力的不足”分析错误,是着力表现乡村干部工作不易)8.心地善良。当村民交税有困难时,能体谅村民的难处,选择让步,甚至垫出自己的钱。直率、急躁(火爆)。在与会计吵嘴中,火气渐涨,两人矛盾才逐渐升级,直至“砸骨头”殴斗。能自省。与会计“砸骨头”后笑着和解。(每点 2 分,意思接近即可)9.缓和紧张气氛,暗示情节转变。村长与会计打斗正酣,转而写环境,色调温暖,气氛缓和,暗示情节会有转变。引出村民群像,为下文情节发展铺垫。由河滩景色引出河滩上围观的村民,使后来村民被村长、会计二人的行为感动,村民进而转变态度做法的情节发展不
6、突兀。凸显人性之美,深化作品主题。景物充满生机富有暖意,寓示虽生活艰难,但村长、会计和村民都不失正直善良的性格、互谅包容的温情。(每点 2 分,意思接近即可)古文阅读:10.B原文是: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籓,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11.B乡试在各省城(包括京城)举行12.C“移风易俗”错误,由原文中的“因俗化导”可知,王守仁是根据当地风俗对当地人加以教化引导的,“移风易俗”指的是改变旧的风俗习惯。13.(1)守仁病得很重,上奏疏请求告老还乡,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得分点:笃、乞骸骨、命,句意 2 分)(2)忽然悟到推究事物规律从而
7、获得知识,应该从内心去寻求,不应该从外物去寻求。(得分点:格、诸、句式各 1 分,句意 2 分)【参考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他的父亲王华,成化十七年考中进士第一名。王守仁十五岁时,到居庸关、山海关访游客居。时常擅自远出边塞,放眼纵观山岳江河的壮阔优美。二十岁时乡试中举,学业大有所进。只是更喜欢谈论兵法,并且擅长射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向皇帝上奏章营救,刘瑾发怒,在朝廷上当众杖打他四十棍,将他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草木丛杂,苗族、僚族人杂居一处。守仁根据他们的的风俗教化引导,这些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相继砍伐树木建造房
8、子,给守仁居住。兵部尚书王琼一直认为守仁的才华不同寻常。十一年八月被擢拔做右佥都御史,巡视安抚南州、赣州。当时,南州盗贼蜂拥而起。第二年正月,守仁亲自率领精锐的士兵驻扎在上杭。守仁假装退兵,出其不意,直捣敌巢,俘虏、斩首七千多敌人。后向大庾进军,总共攻破敌巢八十四个,俘获、斩首六千多人。守仁所率领的都是文职官吏和偏将小卒,平定了(为患)几十年的大寇贼,远处和近处的人感到惊讶,把他当作神明。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守仁快速奔赴吉安,征集调用军队和粮食,备办兵器和船只,并发布檄文揭露朱宸濠的罪行,让地方长官各自率领官兵救援朝廷。七月日,宁王偷袭攻下九江、南康,出兵大江,迫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
9、庆,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被敌军掌管,我军跨过南昌和敌人在江上僵持,两郡兵力断我军后路,这样会腹背两面受到敌人夹击。不如直接攻打南昌。敌人的精锐部队全部出动了,守御戒备力量不足。我军刚刚聚集,气势锐利,进攻一定能攻克。敌人听说南昌被攻克,一定会解除包围来自救。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取胜的道理。”宸濠果然从安庆撤兵而回,将船连起来结成方阵。官兵用小船载着木柴,趁着风势放火。宸濠的船搁浅,匆忙换船逃跑,(王守仁)追上逮捕了他。总共三十五天敌人就被铲平了。守仁病得很重,上奏疏请求告老还乡,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守仁走到南安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守仁天资聪明。被贬谪到龙场的时候,穷荒
10、之地无书可读,每天推究以前所学的知识,忽然悟到推究事物规律从而获得知识,应该从内心去寻求,不应该从外物去寻求。叹息说:“道就在这里。”就坚定信念,不再疑惑。求学的人一致听从他,世间于是有“阳明学”。有人称赞说:“王守仁最初因刚正不阿的操守而著名。等到被委以边境事务时,率领一支战斗力弱小的军队,跟随几个读书人扫除多年的流寇,平定藩王的叛乱。整个明朝一代,调兵遣将取得胜利的文职官员,没有比得上王守仁的。诗歌阅读14.B解析:“何日”句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切,期盼他早日回到汴京。15.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写清洛思君其实在写诗人的思念,且期盼友人早日归来。对友人被外放扬州的遗憾。即将
11、受到重用时又被贬官外放,含有无限感慨。宽慰友人,关切之情。希望他在扬州借歌吹消解愁绪,喝酒享乐而得到慰藉。(每点 2 分,意思接近,内容合乎诗意即可)语用题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虽不能察,必以情17.B(3 分)【解析】重足而立,形容非常恐惧;不合语境。摩肩接踵,形容人很多,很拥挤。如履薄冰,形容非常谨慎、小心翼翼的样子。不能用来形容“形势”。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徒劳无益:没有一点儿好处或成效。徒劳无功,白费力气没有成就或好处。强调没有“成就”,更合乎语境。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
12、待。形容心情急切。不用于形容“问题”。18.C(3 分)(文中的引号表示强调。A 项引号表讽刺、反语;B 项,“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墙壁,而是虚指父子间存在厚厚隔阂,引号的作用是表述特定含义。引号表特殊含义;C 项“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与原文一致;D 项引号表引用。)19.C(3 分)【解析】C 项中“这种可能性”是对上文内容的概括。因此 C 项的内容与上文衔接最紧密。A 项中“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宇宙是无限的”逻辑混乱。B 项中“由于宇宙是无限的,所以我们还是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存在”因果关系牵强。D 项与 C 项相比,C 项逻辑更通顺,语言更简练。)20.答案示例:是
13、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脑每天都要消耗很多能量脑组织缺氧很容易造成脑损伤(每空 2 分,共 6 分)【解析】第空,根据后文“机体所需能量的 50以上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的”此处应对碳水化合物在机体中生命活动中的地位作出判断,故可填“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或与之意思相近的语句。第空联系前后文可知,此处填写的内容与“能量”有关,再结合后文“看大脑消耗的能量”可知,此处可填写“大脑每天都要消耗很多能量”或与之意思相近的语句。第空根据后文可知,此处填写的内容与“脑损伤的形成原因”有关,再结合后文“而脑组织细胞内贮存的糖原极少”可知,此处可填写“脑组织缺氧很容易造成脑损伤”或与之意思相近的语句。21.“各班团支部”要顶格;“莘莘学子们”改为“我校学生”或者删去“们”;“围绕”改为“以”;“括号”要紧跟在“美文诵读”后;“美芹之献”改为“宝贵意见”。(每点 1 分,共 5 分)写作22.三人作为各异,都是奉献国家功勋卓著的优秀人物。选哪个人发表看法,可见仁见智。审题难度不大,写作限制不多,要求与日常一致,写作自由度比较大,只要结合材料内容、合乎写作要求、言之成理都可以。参 考 高 考 作 文 评 分 标 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