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级 小组_姓名_自评_评价 三年级上册灰雀导学单(第一课时)【基础部分】(学习程序:独立完成导学案,时间约20分钟。课内小组交流基础部分,教师巡视,完成第二次学情调查。然后组织小展示、点评,时间约10分钟。1、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我已经把课文读了( )遍。(1)在预习中我能准确读准下列生字和词语:桦 胸 脯 婉 渣 郊外 散步 胸脯 仰望 欢快 面包渣 或者 严寒 自言自语 可惜 肯定 果然 欢蹦乱跳 诚实 我觉得这些词语比较重要的_、_、_。(2)这些字是比较容易写错的,我要写一写。【要点部分】(学习程序:先独立学习要点部分,再组内群学要点部分,时间约8分钟。然后按教师分配的任务重点探究,时
2、间约3分钟,最后再大展示、师生点评,时间约12分钟。)一、展示互动,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全文,尽量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2、再读课文:尽量做到连贯,流利。3、三读课文,组内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年冬天,列宁在公园里看见了_,他很_。经常给_带来面包渣和谷粒。一天,列宁发现_,他很_。这时,列宁遇到了一个小男孩,经过交谈,小男孩说灰雀一定_。第二天,列宁果然_ _。二、合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
3、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1、 小组合作读一读。2、 用横线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我们体会到了_。3、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用圆圈圈出来。我们能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4、我们能用“每次都”写话。_5、我要把这一自然段背出来。 【拓展部分】(学习程序:承接上面的内容,完成写话训练,约7分钟。)1、读拼音、写汉字。jio sn hu xing p( )外 ( )步 ( )者 ( )hun kui yn hn zh chng( ) ( ) 面包( ) 真( )2、加上不同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交_( ) 支_( ) 印_
4、( ) 查_( ) 昔_( ) 成_( )3、 我想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_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