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四校2016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2016.3 长沙市一中、长郡中学、师大附中、雅礼中学联合命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38年“郑子产作丘赋”。对此,现代学者解释说:“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据此分析,子产推行军赋改革的进步性在于()A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 B为争霸战争准备了条件C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税收入 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到
2、封建土地私有制 【解析】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首先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和人口,不属于进步范畴,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仍为奴隶社会,故C项错误;子产的军赋改革有利于新土地的开垦,冲击井田制,向土地私有转化,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答案】D2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 C政治主张 D公民意识【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3、苏格拉底思想主张 【解析】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雅典道德沦丧,孔子则面临礼崩乐坏,两者都面临着世道的沉沦,所以两者都“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即批判现实,以唤醒国人,重建道德,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先哲自由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先哲政治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先哲的历史责任感而非公民意识,故D项错误。【答案】A3战国时期,今天的湖南省区域属于楚国,所以湖南也称“楚地”。观察下面汉代某时期政区示意图,汉朝时对“长沙国”的称呼可能是()A西楚 B南楚C东楚 D楚国【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 【解析】注意地图中“楚国”的位置,“长沙国”在其南面,所以应称南楚,选择B
4、项符合题意。【答案】B4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火),千里不贩籴(买人粮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司马迁瞧不起商贩 B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C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D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交通不便对商业发展的制约 【解析】司马迁的货殖列传是为善于经商的人包括商人立传,材料并未体现瞧不起商人,故A项错误;“百里“、”千里“说明路途遥远,影响了商业贩卖,反映了交通与商业的关系,故B项正确;谚语反映了民间的经商经验的总结,并未体现百姓普遍视商为末,故C项错误;民间谚语能反映时代风貌,直接或者间接反映社会经济,故D项错误。【答案】B5根据下面示意图
5、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B元朝的行政制度改革 C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 D清朝的国家机构设置【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中央和地方官制的调整 【解析】北宋通过把兵权收归中央,政治上文官任知州、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大部分由中央掌控等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裁撤中书省”“废行中书省”以及结合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改行省制为三司制等相关史实等可知是明朝对元朝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故C项正确;材料与清朝国家机构设置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6清代学者赵翼指出汉初“布衣将相”现
6、象是“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现象说明了()A西汉的统治基础是下层民众 B贵族社会的进一步解体C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 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布衣将相”现象 【解析】西汉的统治基础是地主阶级,故A项错误;汉初多“布衣将相”,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表明贵族政治局面被打破,故B项正确;市民阶层形成于唐宋之际,始终未能掌握国家政权,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农民反抗地主压迫,故D项错误。【答案】B7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憨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书中或神
7、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A明朝时佛、道、儒开始融合 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C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西游记)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儒开始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崇儒抑佛思想,故B项错误;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世俗化形象,迎合了市民阶层的趣味,反映出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C项正确;佛、道、儒均属于中华文化体系,故D项错误。【答案】C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
8、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 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C单一税种,没有差等 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9右图为高中历史课本插图浙海关商照,其中可辨认文字有“通船人名册”“实”“乾隆”“廿五”“巡抚浙江部院”“行”。据此推理,它()A是乾隆帝颁给民间商人的海船营运证B是清朝时外商递送给浙江巡抚的照会C反映了近代中国的“闭关锁国”D能反映当时的经济和政治【考点】“海禁”政策 【解析】根据“乾隆”、“廿五”可知是乾隆二十五年颁发的,只是文书的格式,并不能确定是乾隆帝颁发,故A项错误;根据“通船人名册”、“实”可以判断是通关凭证,并非照会,故B项错误;根据“乾隆”、“廿五”可判断是古代中国,故C项
9、错误;该图反映出商人经营海船需要凭证,反映了乾隆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状况,故D项正确。【答案】D10在近代城市化进程中,北京与上海的近代化各具特色,也各有困境。整体而言,与上海比较,北京()A失业与贫穷问题较为突出 B缺乏统一市政设计与管理 C受海派文化冲击文化没落 D成为“冒险家的乐园”【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城市近代化(北京与上海的比较) 【解析】上海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经济比较发达,相对而言北京工业发展有限,就业机会少,失业与贫穷问题较为突出,故A项正确;北京的市政设计与管理比较统一,反而是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租界众多,无统一管理,故B项错误;北京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海派
10、文化兴起的同时京派文化也有长足发展,故C项错误;上海作为经济发达的新兴城市,机会众多,成为“冒险家的乐园”,故D项错误。【答案】A111878年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出任驻英法公使,出行前与法国沟通,提出公使女眷只能跟对方的女宾往来,不与对方男宾握手、同宴,指出这是中国“名教攸关”。法方表示接受,眷属往来,敬礼有加,而绝不干预跳舞宴会。这主要反映出()A中国外交官对西方礼节缺乏了解 B政治斗争决定中外礼仪 C中外文化冲突中的“求同存异” D纲常名教扼杀女性独立【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外交礼仪 【解析】曾纪泽提出公使女眷“不与对方男宾握手、同宴”表明他知道西方有握手、同宴的礼节,故A项
11、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外交礼仪而非政治冲突,故B项错误;中方基于文化习惯提出女性方面的礼仪,法方表示接受,这是在中外外交礼仪冲突下的“求同存异”,故C项正确;中方女眷不与法方男宾握手、同宴表明中国女性不独立,但这并非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答案】C12“第一期为军政府督率国民扫除旧污之时代;第二期为军政府授地方自治权于人民而自总揽国事之时代;第三期为军政府解除权柄,宪法上国家机关分掌国事之时代。”孙中山所倡导的走向民主宪政的三步曲()A依次称为训政、军政、宪政 B明确以三权分立为建设目标C以人民实施地方自治为基础 D均以理想化的军政府为前提【考点】孙中山的民主宪政理想 【解析】三步依次应为军政、训
12、政、宪政,故A项错误;“国家机关分掌国事”并未明确为三权分立,孙中山所提倡的是五权分立,故B项错误;人民实施地方自治是训政时期的目标,是一个过渡,故C项错误;三步中均已军政府为主体,而缺乏对军政府本身的思考,故D项正确。【答案】D131913年,宋教仁在国民党宴会上说:“就吾党与民国政治之关系而言,不过昔日在海外呼号,今日能在国内活动,昔日专用激烈手段谋破坏,今日则用平和手段谋建设。”两天后,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身亡。这折射出当时的国民党()A从革命斗争向政治建设转型艰辛 B倾向改组为四大阶级的革命联盟 C仍属于进行“破坏”的革命政党 D尝试用政治手段逼袁世凯退总统位【考点】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
13、的斗争国民党的转型(宋教仁案) 【解析】宋教仁致力于“用平和手段谋建设”,表明国民党从一个革命性政党向议会政党方向转型,但宋教仁被暗杀,说明转型道路不平,故A项正确;改组为四大阶级的革命联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B项错误;“用平和手段谋建设”表明国民党已经不再是进行“破坏”的革命政党,故C项错误;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宋教仁推动国民党转型目的在于建立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而非逼袁世凯退总统位,故D项错误。【答案】A14下表为国民政府对二十二个省农村情况的数据统计,这组数据反映出()时间合计自耕农半佃农佃农1912年1004923281931年1004623311936年100462430
14、1947年100422533A平均地权得到一定实施 B土地兼并现象明显C中共土地政策冲击农村 D小农经济稳固如山【考点】中华民国时期的土地兼并现象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农村农民阶层身份的比例,不能体现平均地权的实施,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自耕农的比例减少,半佃农、佃农的比例增加,说明有更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故B项正确;中共1931936和1947都进行了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农民,自耕农比例应该增加而不是减少,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村农民阶层身份的比例,并不能反映小农经济稳固,故D项错误。【答案】B151938年,苏联军官巴季茨基曾来华担任第二战区阎锡山将军的军事顾问;194
15、9年5月,已是中将的巴季茨基来华协助建立防空部队,为保卫上海免遭空袭作出贡献。巴季茨基两次来华,都是为了()A协助国民政府的军事建设 B壮大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C帮助中国抵抗外来的侵略 D服务于中苏两国的国家安全【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苏联对华援助 【解析】巴季茨基第二次来华是帮助共产党保卫上海,故A项错误;巴季茨基第一次来华是帮助国民政府抗日,故B项错误;巴季茨基第二次来华是帮助共产党保卫上海,属于国共内战而非抵抗外来的侵略故C项错误;苏联第一次帮助中国抗日是为了拖住日军避免日军入侵苏联,第二次是为了帮助中共,加强中苏关系,在冷战背景下共同构建两国国家安全,故D项正确。【答案】D161962年
16、3月,湖南省委总结浏阳一些社队自发推行多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经验,并派出工作组到黔阳秀建大队搞产量责任制试点,探索农业发展道路。如此探索是因为()A人民公社制度遭到否定 B责任制起到解放生产力的作用C“共产风、浮夸风”盛行 D生产合作化运动遭遇阻力【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国民经济调整(“联产计酬责任制”) 【解析】当时并未否定人民公社制度,故A项错误;1960年底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而“联产计酬责任制”就是解放生产力的尝试,故B项正确;“共产风、浮夸风”盛行与大跃进时期,此时已认识到大跃进的失误
17、,不再盛行,故C项错误;生产合作化运动出现在三大改造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B17粉碎“四人帮”时,胡耀邦提出自己的治国建议:“我以为当前有三大事特别重要: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二、冤狱一理,人心大喜;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针对当时国情该主张侧重于()A拥护邓小平的领导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拨乱反正,顺应民心 D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考点】“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 【解析】拥护邓小平只体现了第一件大事,故A项错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故B项错误;文革动乱刚结束,首要任务就是稳定人心,使社会迅速安定,胡耀邦所说的三件大事都是围绕拨乱反正、安定人心,故
18、C项正确;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故D项错误。【答案】C18现代法学概念中的“国际私法”主要负责调整涉外法律关系中的民事和商事,有的国家称其为冲突法。在全球化的时代,它在更大范围内保护人民的权利,具有重要的司法实践意义。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古代罗马的()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考点】罗马法万民法 【解析】“国际私法”是“涉外”法律,习惯法、公民法和万民法都不“涉外”,古罗马时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张,异邦人的法律逐渐得到承认,诞生了万民法,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19右图5分面值的欧元硬币上的图案是一位女性,名叫玛丽安娜(Marianne),她是法国的国家象征。学者莫里斯
19、阿居隆认为,其寓意形象恰恰象征着对于男性主导的“旧制度”的破坏。由此看来,她代表着()A民族解放斗争的精神B人格化的共和制度 C妇女权利运动的成果D宽容与合作的品质【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解析】根据材料“象征着对于男性主导的旧制度的破坏“可知是对法国旧制度的反对,并非民族解放斗争,故A项错误;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旧制度”,最终结果是建立了共和制,玛丽安娜是法国的国家象征,当然代表着共和,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妇女权利运动,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突出她的个人品质,故D项错误。【答案】B20“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
20、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A欧洲宗教改革 B美国南北战争 C英国光荣革命 D法国启蒙运动【考点】启蒙运动 【解析】根据“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可知这种诉求既反对国王又反对神父,即既反对世俗专制政权又反对宗教专制权力。宗教改革并不直接反对世俗专制政权,故A项错误;美国南北战争既不反对世俗专制政权又不反对宗教专制权力,故B项错误;英国光荣革命仅反对专制政权,故C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既反对世俗专制政权又反对宗教专制权力,故D项正确。【答案】D21英国以1813年特许状法案剥夺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特许贸易权,马克思指出:“英印之间的商业在短期内增加了三倍以上迄181
21、3年,印度大体上是一个出口贸易国,但现在已成为进口贸易国。”这一变化说明英国()A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遭受打击 B对印度转为直接掠夺策略C工业资本发展处于上升时期 D开始采用资本输出的手段22为反对学院派独霸艺坛,也为争取艺术独立,一群美国画家在20世纪初走到了一起,他们以真挚、热情的态度描绘贫穷肮脏的现代城市角落,被评论家称为“传播丑陋的人”,被嘲讽为“垃圾箱画派”。从艺术风格上,他们应属于()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独立主义【考点】19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现实主义美术 【解析】根据“20世纪初”、“描绘贫穷肮脏的现代城市角落”、“传播丑陋的人”等关键信息可知此派画家真实
22、描绘了现实社会,揭露了城市生活的阴暗面,属于现实主义画派,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23右边的地图反映出某一历史时期的欧洲状况,从图中深色区域的国家分布判断,这张地图的主题应是()A法西斯在欧洲的局部扩张B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 C北约军事组织最初的成员D欧洲共同体最初的成员国【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图中德国一分为二,故A项错误;图中出现明显的西欧与东欧的区别,西欧几乎都是深色区域,而东欧和苏联是浅色区域,符合马歇尔计划的特征,故B项正确;北约最初的成员应包含美国,故C项错误;欧洲共同体最初的成员国只有六个,故D项错误。【答案】B24欧洲最高人权奖又名萨哈罗夫奖。萨
23、哈罗夫是苏联“氢弹之父”,后来反对核扩散,促成1963年禁核条约的签署;70年代,他创立莫斯科人权委员会,反对政治迫害,于1975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起伏的人生经历折射出“二战”后()A科技进步瓦解着两极格局 B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成效C人类对战争和极权的反思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波折【考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二战后人类对战争和极权的反思 【解析】两极格局1991年才瓦解,故A项错误;萨哈罗夫创立莫斯科人权委员会是出于对极权的反思,而非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故B项错误;萨哈罗夫反对核扩散是出于对战争的反思,莫斯科人权委员会是出于对极权的反思,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国际共产主义运
24、动的波折,故D项错误。【答案】C25面对滞胀危机,80年代的里根政府削减开支、放松管制、控制货币供应量,结果经济困难仍旧。1982年,美国又通过增税法案,美联储也放松银根。与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相比,此时的美国政策()A采用了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相结合的办法 B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深刻地检讨,反其道而行之 C完全以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观点作为理论依据 D缺乏解决危机的方向性,无法推动经济走出低谷【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里根经济政策 【解析】“削减开支、放松管制、控制货币供应量”属于新自由主义的做法,“通过增税法案、放松银根”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回归,故A项正确;1982年
25、的做法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回归,故B项错误;1982年的政策依据是凯恩斯主义,故C项错误;80年代末美国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故D项错误。【答案】A此资料来源于: (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第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9分,第27题21分,第28题10分,共计50分。)26(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党,原为周代乡下基层组织,“五族为党”。后延伸为以类相从之意。尚书把“无偏无党”作为政治标准;孔子提出:“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东汉后期,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大夫,引发党锢之祸,东汉衰败。唐代后期出现“牛李党争”,科举出身
26、的庶族官僚和士族出身的世家官僚为如何选官和对待藩镇斗争不休,加剧唐朝政局混乱。北宋欧阳修作朋党论,指出君子因志趣一致结合,相互补益,共同为国做事,这是真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结合,彼此勾心斗角,是假朋党,因此建议君王支持真朋党安定天下。不久北宋出现以是否支持王安石变法为区分,彼此相争相互打击的的熙丰党人与元祜党人。而明末曾出现崇尚气节实学,主张开放言路、反对阉党专权的东林党人。清朝雍正皇帝亲自写御制朋党论批评欧阳修观点为邪说,其道是小人之道。指出朋党培植党羽以营私利,不惜损害公义,达到互相扶植、提携,有事相互关照之目的,暗地干扰皇帝决策。摘编自杜秀芳“圈子”与“朋党”等材料二 1913年,北洋政
27、府推动制定正式宪法,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国民党主张进一步加强议会权,以便通过多数党组阁制,同掌行政、立法两权;而倾向总统制的进步党等与北洋集团强调,在当时情况下需增强行政权。国民党主导的国会推出一个议会权比同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更强的天坛宪法草案。袁世凯反对,谓“民党议员,干犯行政,欲图国会专制”。11月,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剥夺国民党籍议员资格438人。南方国民党人匆忙起兵反袁,遭全面镇压;舆论上,政权过渡刚完成,人心思定,多数人不愿支持国民党。 摘编自章永乐近代中国宪政建设中的政治吸纳、整合、缺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朋党”屡遭打击的原因,并比较欧阳修与雍正观点的异同。(9分
2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党”的变化并简要评述其“党争”。(10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朋党”(2)辛亥革命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尚书和孔子的观点可得出“朋党” 违背儒家传统观念,根据“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大夫,引发党锢之祸”得出宦官专权打压士大夫,根据唐代“牛李党争”得出官僚集团政治主张彼此尖锐对立,根据雍正皇帝的观点得出君主专制的强化打压朋党;第二小问异同,欧阳修主张为国家利益而不是为私利结党,而雍正帝反对一切朋党,因此两者观点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抨击为私利勾心斗角的朋党现象,不同之处在于,欧阳修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希望君王支
29、持真朋党,而雍正帝从巩固皇权出发,坚决打击一切为私利抱团,阻碍政令通行的行为。(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中的朋党是专制社会的产物和民国初年的“党”是近代化政党的史实可得出从共同利益观念的朋党到近代化政党政治下的党派,从植根于专制集权制度到立足于民主选举的代议制;第二小问评述,先叙述党争现象,概括材料二国民党和进步党主张的对立及政党政治破裂的结果即可,民初政党政治的出现是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结果,国民党和袁世凯的冲突表明各方力量缺乏必要的妥协,而袁世凯解散国民党一方面说明行政权缺乏有效制约,另一方面也表明民初政党政治脆弱,民主宪政道路坎坷。【答案】(1)原因:违背儒家传统观念;(1分)宦
30、官专权,打压士大夫的抗争;(1分)官僚集团政治主张彼此尖锐对立;(1分)君主专制的强化与腐朽。(1分)比较:同:抨击为私利勾心斗角的朋党现象。(1分) 异:欧阳修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1分)希望皇帝选贤任能,“朋党”反而有利朝政;(1分)雍正从巩固皇权角度出发,(1分)坚决打击一切为私利抱团,阻碍政令通行的行为。(1分)(2)变化:从共同利益观念的朋党,到近代化政党政治下的党派;(2分)从植根于专制集权制度,到立足于民主选举的代议制。(2分)评述:国民党力主扩大议会权力,强化责任内阁制;进步党主张加强行政权力,强化总统制;国民党与袁世凯矛盾尖锐,政党政治破裂失败。(3分,分述党争现象)辛亥革命
31、后临时约法颁布,国会选举;各方力量缺乏有效整合和妥协,行政权力缺乏有效制约;政党政治脆弱,民主宪政道路坎坷。(3分,分析党争因果)(注:因考试时间是高考的近两倍,因此,非选择题试题26、27题答案容量设计较大,按每点1分给分。)27(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
32、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
33、改革开放 材料二 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但是,60年代下半叶开始,出现日益严重的“英国病”,即一方面发展停滞,另一方面物价飞涨。70年代经济不断下滑,失业增加,罢工浪潮活跃。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
34、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两次经济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10分)(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3分)【考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英国经济改革(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5、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英国经济改革【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得出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根据“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得出改革重点从农村深入到城市,根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得出“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进行体制探索;第二小问原因,从社会主义建设失误的历史教训,政治上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实行、改革不断深化,经济上经济不断发展,思想上邓小平南方讲话解放思想等方面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特点,1945年后的改革政
36、府颁布法律和实行国有化,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说明是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加大国家干预,实行混合经济,撒切尔夫人改革则实行货币主义,减少国家干预,推行私有化;第二小问作用,1945年后的改革,根据所学可知推动战后经济恢复发展,改善国计民生,建立“福利国家”,同时也造成“滞胀”局面,根据“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可得出撒切尔夫人改革走出“滞胀”,经济发展,改善就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削减各种福利开支”、“ 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可得出民众的福利与权益受到一些抑制。(3)根据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和英国两次改革可得出两国都根据国情及时调整基本指
37、导方针;中国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英国撒切尔夫人改革以货币主义为指导,两者都减少国家的干预,注重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进行体制探索;(1分)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转变;(1分)改革重点从农村深入到城市。(1分)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前20年“左”倾错误严重,经济发展受阻;(1分)“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1分)不断深化改革,勇于突破传统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1分)经济不断发展;(1分)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思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分)(2)特点:(概括归纳,纯抄具体措施建议不给分)1945年后:实行凯恩
38、斯主义,刺激消费;(1分,实行福利国家制度也可)加大国家干预,实行“混合经济”。(1分,推行国有化也可)1979年后:实行货币主义,减少开支;(1分,可摘抄二、三点撒切尔改革措施)减少国家干预,推行私有化。(1分,可摘抄一、四点措施)作用:1945年后:推动战后经济恢复发展;改善国计民生,建立“福利国家”;(2分)造成“滞胀”局面(“英国病”)。(1分)1979年后:走出“滞胀”,经济发展;改善就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分)民众的福利与权益受到一些抑制。(1分)(3)共同:根据国情及时调整基本指导方针;(1分)减少国家的干预;(1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1分)28(10分)阅读
39、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阶段特征15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地理大发现;出现日心说及近代地理学18世纪中叶至1870年代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国际关系概念成型、国际展览举办1870年代至1920年代中期垄断资本主义扩张;全球交往频繁;国际社会意识加深192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末战争、危机、对抗;第三世界形成;资本主义“黄金时代”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世界经济滞胀;殖民体系彻底瓦解;全球性机构涌现;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划经济国家的大规模经济转轨资料来源于美罗兰罗伯森等人作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历史现象。(说明:既可以是对现象本身提炼出一个主题
40、或观点;也可以对材料进行修改、补充、否定并另外确定一个主题或观点。但都要求进一步补充史实进行论证,并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第一小问主题或观点,根据材料可概括出全球化的基本历程、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关系曲折与发展等主题,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相应的观点;第二小问史实论证,结合近现代世界史的相关史实论述即可。【答案】评分要求:主题或观点,(2分)如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历程;国际关系曲折与发展;历史上的全球化现
41、象溯源;近代以来全球联系的演变;浅析全球化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等等。要求能够涵盖全球性的、包括了近代和现代史阶段的主题,可以是政治、经济单个领域,但不能是局部阶段。史实与论证,(6分)应用的史实包括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战争、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历次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不同阶段的国际关系体系和世界格局、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等。用材料中的史实或补充的史实都要求有正确的评论,不一定是一个史实对应一个评论,可以是列举一类或多个史实后,再总括性地评论。层次与结构,(2分)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规范使用名词术语。此资料来源于: (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
42、转载。=湖南省四校2016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ABBCBCBDACD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DBCDBDCABC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9分,第27题21分,第28题10分,共计50分。)26(19分)(1)原因:违背儒家传统观念;(1分)宦官专权,打压士大夫的抗争;(1分)官僚集团政治主张彼此尖锐对立;(1分)君主专制的强化与腐朽。(1分)比较:同:抨击为私利勾心斗角的朋党现象。(
43、1分) 异:欧阳修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1分)希望皇帝选贤任能,“朋党”反而有利朝政;(1分)雍正从巩固皇权角度出发,(1分)坚决打击一切为私利抱团,阻碍政令通行的行为。(1分)(2)变化:从共同利益观念的朋党,到近代化政党政治下的党派;(2分)从植根于专制集权制度,到立足于民主选举的代议制。(2分)评述:国民党力主扩大议会权力,强化责任内阁制;进步党主张加强行政权力,强化总统制;国民党与袁世凯矛盾尖锐,政党政治破裂失败。(3分,分述党争现象)辛亥革命后临时约法颁布,国会选举;各方力量缺乏有效整合和妥协,行政权力缺乏有效制约;政党政治脆弱,民主宪政道路坎坷。(3分,分析党争因果)(注:因考试时
44、间是高考的近两倍,因此,非选择题试题26、27题答案容量设计较大,按每点1分给分。)27(21分)(1)特点:“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进行体制探索;(1分)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转变;(1分)改革重点从农村深入到城市。(1分)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前20年“左倾错误严重,经济发展受阻;(1分)“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1分)不断深化改革,勇于突破传统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1分)经济不断发展;(1分)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思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分)(2)特点:(概括归纳,纯抄具体措施建议不给分)1945年后:实行凯恩斯主义,刺激消费;(1分,实行福利国
45、家制度也可)加大国家干预,实行“混合经济”。(1分,推行国有化也可)1979年后:实行货币主义,减少开支;(1分,可摘抄二、三点撒切尔改革措施)减少国家干预,推行私有化。(1分,可摘抄一、四点措施)作用:1945年后:推动战后经济恢复发展;改善国计民生,建立“福利国家”;(2分)造成“滞胀”局面(“英国病”)。(1分)1979年后:走出“滞胀”,经济发展;改善就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分)民众的福利与权益受到一些抑制。(1分)(3)根据国情及时调整基本指导方针;(1分)减少国家的干预;(1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1分)28(10分)评分要求:一、主题或观点,(2分)如概述经济全
46、球化的基本历程;国际关系曲折与发展;历史上的全球化现象溯源;近代以来全球联系的演变;浅析全球化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等等。要求能够涵盖全球性的、包括了近代和现代史阶段的主题,可以是政治、经济单个领域,但不能是局部阶段。二、史实与论证,(6分)应用的史实包括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战争、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历次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不同阶段的国际关系体系和世界格局、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等。用材料中的史实或补充的史实都要求有正确的评论,不一定是一个史实对应一个评论,可以是列举一类或多个史实后,再总括性地评论。三、层次与结构,(2分)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规范使用名词术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