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专题七 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7516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专题七 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专题七 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专题七 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专题七 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专题七 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专题七 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专题七 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专题七 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专题七 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专题七 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专题七 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专题七 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专题七 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专题七 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学考选考“斯大林模式”c戈尔巴乔夫改革c考点一(选考)“斯大林模式”(c)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1)1925年的苏联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3)1924年,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2.目的: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3.方针: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4.实施:19281932年,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31937年,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5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6.成就(1)1937年,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并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2)工业总产值到1937年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工业强国。7.弊病: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二、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宣布苏联的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2.特点(1)经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国家对经济采取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2)政治: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3)思想文化:个人崇拜盛行,用行政手段处理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3.影响(1)积极影响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开辟了

3、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使苏联免受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为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2)消极影响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生活上: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导致民主法制不健全,引发了苏联历史上的大清洗运动。思想上:思想理论单调划一,文化创造力受到极大压制。要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影响史料一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

4、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世界历史史料二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段炳林世界当代史思考(1)据史料,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2)史料二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在发展经济问题上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1)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2

5、)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基本上实现工业化,工业生产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轻工业发展缓慢。1.(选考)(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辟的不同于西方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其特征是()A.依靠本国积累工业发展资金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计划协调发展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D.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析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可知,

6、该模式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其特征是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靠本国积累工业发展资金,故A项正确。答案A2.(选考)1929年斯大林说:“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到那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落后的国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先进的国家。”由此可知斯大林()A.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 B.对苏联工业化充满信心C.反对农业集体化 D.帮助西方摆脱经济危机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斯大林强调发展工业是改变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径,故选B项。答案B考点二(选考)戈尔巴乔夫改革(c)1.背景(1)勃列日涅夫改革后,苏联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各种社会矛

7、盾不断滋生和积聚。(2)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2.内容阶段领域措施具体内容结果第一阶段经济领域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以经济管理方式取代行政命令方式各项改革措施难以奏效,经济改革陷入困境第二阶段政治领域改变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背离社会主义道路,造成思想混乱;反对势力迅速发展成难以控制的政治力量改变党的地位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党和国家管理权分开,实行总统制动摇苏联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改变国家体制提出“更新联盟”构想,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分裂运动加剧,苏联成为松散的邦联3.影响: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

8、宣言,苏联完全解体。要点戈尔巴乔夫改革史料1991年12月27日,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对德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愧”和“耻辱”。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说:“造成苏联今天局面是谁的错?谁应该受到责难?苏联的解体是公开性时期开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独立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灭了这个帝国。”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思考根据史料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提示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的混乱导致了苏联的解体。1.(选考)苏联最后一任国家最高领导人是()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故选C项。

9、答案C2.(选考)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20世纪80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B.放弃政府的宏观调节手段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解析戈尔巴乔夫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但最后失败。答案A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1.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教材第136页)提示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高积累政策;农民的贡献;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等。2.斯大林模式具有哪些特点?(教材第138页)提示政治方

10、面: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经济方面: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对经济实行直接计划管理;排斥市场调节,广泛采用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手段;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思想文化方面:大搞个人崇拜,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主要靠行政手段来管理。【自我测评】(教材第140页)1.在评价农业集体化时,有的同学认为它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为工业化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因而是成功的;有的同学提出全盘集体化没有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而且没有使农业生产得到提高,所以是不成功的;还有的同学认为,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富农阶级被消灭,这是值得肯定的。你赞成哪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提示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可任选

11、一种观点说明理由即可。或者从以下角度说明:三位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做出了评价,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评价又不够全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苏联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一场政治经济改造运动,它闯出了农村社会改造的新道路;支持了工业化计划的实现,成为斯大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农业集体化又是对农民小私有权的剥夺,农业集体化、农民缴纳“贡税”,成为20世纪苏联完成原始积累的独特方式。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结合当时的形势谈谈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和弊端。从长远看,这种模式对后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提示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高度集中。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它在经济方面的

12、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化。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是一种准军事制的国民经济体系。它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党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了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首先,这一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文化落后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它基本适应了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斯

13、大林以此把苏联建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国力的迅速增强,为有效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过积极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强大的国防为基础,二战期间苏联要打退法西斯的侵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不敢想象的。其次,正当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双重打击的时候,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苏联,如日出东方给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不仅仅是理想,而且可以变成现实。但斯大林模式的缺点和弊端非常明显。它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根据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水平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也没有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

14、的趋势,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样样管,统统包,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这是造成后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140页)1.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苏联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况如何?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苏联的经济发展情况是煤钢产量与欧美国家相比落后不少,机器制造业水平更低。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煤、钢、石油、生铁等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汽车和拖拉机等机器制造业增长明显。2.从上表中,你发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工业发展存在着什么

15、不足?提示从上表中看,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重工业发展较快,铁路和棉织品等轻工业发展较慢,几乎停滞不前。3.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际完成数来看,初步方案和最佳方案哪个更切合苏联实际?联共(布)十六大上追加的指标最终有没有完成?这种结果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提示初步方案更切合苏联实际。联共(布)十六大上追加的指标没有完成。这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中出现盲目追求高指标和高速度的情况和凭主观意志的冒进行动。【学习思考】结合以前所学内容和本课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苏联解体的原因的认识。(教材第144页)提示存在70多年且唯一能与美国实力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大国解体了,其解体原因是复杂的。(1)历史原

16、因:长期以来形成的与社会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政治经济体制,使其在国际竞争的进程中停滞不前,陷入了经济困境难以自拔。长期以来存在的民族问题。(2)近因:苏共领导集团主要领导人在改革进程中的操作问题,仅从宏观方面看:经济改革不得力,经济发展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在此形势下又大张旗鼓开展政治体制改革,造成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失控。在激进改革派的推动下,急于求成。然而70多年来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上的问题却不是在短时间内能扭转的。美国及西方长期渗透、推行和平演变的影响。【自我测评】(教材第145页)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什么特点?如何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整个历程?提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根本上否定了斯大林

17、模式,实行政治的多元化、经济的私有化,实际上是否定社会主义。认识: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对传统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但是积重难返,进展缓慢,步履维艰,收效甚微,使苏联的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快速的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事业,必须具备求真务实的精神。【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146页)阅读以上两段材料,结合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情况以及政治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认识。提示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8、,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和僵化的经济模式阻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必须不断进行改革;传统的苏联模式缺乏民主,破坏法制,极大地损害社会主义的声誉,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教条主义和学术领域的批判运动,窒息了马克思主义的战斗气息和创造精神;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妥善解决民族问题;执政的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课时演练一、选择题1.(选考)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评价某位苏联领导人:“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是指()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C.列宁 D.斯大林解析

19、斯大林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把苏联变成了世界工业强国。答案D2.(选考)斯大林认为:“富农是吸血者、蜘蛛和恶魔,是最残忍、最粗暴、最野蛮的剥削者”,“是苏维埃的敌人”。为此,苏联开始()A.实现工业化 B.完成农业全盘集体化C.消灭富农阶级 D.确立斯大林模式解析从题干材料中的“剥削者”“敌人”可知,斯大林将与富农阶级的矛盾视为敌我矛盾。为此,苏联开始了消灭富农阶级的斗争。答案C3.(选考)苏联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分别占全部投资的84.2%和82.8%,这反映了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A. B.C. D.解析两个五年计划表明苏

20、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用于重工业的投资比重巨大说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B4.(选考)“富农们被扫地出门,财产被没收,有的被处死,有的被驱逐到边远地区,他们连加入集体农庄的资格都被取消了。”苏联这么做的实质目的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以配合国家工业化B.没收富农资产为工业化积累资金C.把富农驱逐到边远地区开发边疆D.出于阶级斗争的需要,镇压反革命解析注意材料中的“他们连加入集体农庄的资格都被取消”,可判断此事与农业集体化有关,究其实质目的,苏联这么做是推行农业集体化以配合国家工业化。其余三项都只是表面现象。答案A5.(选考)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也存在严重问题。从整体

21、史观来看,最主要的问题是()A.片面发展重工业B.缺少与世界经济的联系C.经济效益低下D.忽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解析关键信息是“从整体史观来看”。整体史观即全球史观,只有B项符合要求,其他几项都与苏联本身关系更为密切。答案B6.(选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遭受经济危机打击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由“在西方的经济遭受经济危机打击”可知此时应是20世纪30年代初,此时苏联正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

22、义建设,形成斯大林模式。A、B两项时间不符,D项是斯大林模式的表现。答案C7.(选考)与赫鲁晓夫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突出特点是()A.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B.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C.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D.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改革从经济开始、以政治为重点,对政治、经济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答案C8.(选考)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

23、的原因归结为()A.斯大林模式 B.苏联政局的动荡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私有化,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允许私有,政治上实行民主化改革,故选D项。答案D9.(选考)以下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前后的社会现状的是()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了巨大混乱长期争霸而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出现动荡A. B.C. D.解析可结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来分析。苏联在争霸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发展科技,出于争霸的需要,苏联在科技上的投入是很大的,特别是在军事方面,错误。答案A10.(选考)“改革不是某种心血来潮,不是恍

24、然大悟改革的实质恰恰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实践上完全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材料中所说改革的情况是指()A.斯大林改革 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材料内容谈到政治改革,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涉及政治领域,而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仅限于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斗争与平反冤假错案,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把社会主义与民主结合起来,但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答案D11.(选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解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对该改革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B.政治领域改革失败后被迫转向经济领域改革C.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代

25、替原先的苏联D.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了“科学社会主义”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先在经济领域进行,未取得进展的情况下,转向政治领域。答案B12.(选考)前苏联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说:“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他“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导致的直接结果是()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C.冷战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形成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选考)工业化进程是指从以农业占主导的社会经济向以工业占主导的社会经济转变。在近现代史上,实现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材

26、料一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爆发了产业革命,这次工业化是从英国的纺织工业部门开始。自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机的时代,它改变了人类以人力、畜力、水力作为主要动力的历史,使各种机器有了巨大的动力,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为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示范。英国工业化的几个特点材料二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对于工业化问题,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工业化必须高速度。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与苏联相比有何不同?(2)结合十月革命后苏俄(联)面临的历史背景,分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

27、原因。简要评价苏联的工业化。答案(1)英国的工业化从轻工业开始,而苏联则优先发展重工业。(2)原因: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评价:一方面,苏联的工业化使其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14.(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苏联大事年表1988年67月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19891990年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1)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2)苏联的解体与“斯大林模式”有何联系?答案(1)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