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选择题(40小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 春秋时,楚、吴、越“不服中国之号谥”,立国伊始其国君便称“王”,中原各诸侯国君本来只称 “公”,战国时也改称“王”。诸侯称王不能说明A王室衰微,周王形同诸侯 B分封制受到严重破坏C势力强大的诸侯谋求更高的政治地位 D出现了统一的趋势2.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作者马汉麟在该书中写道:“姓名、礼俗、宗法这是社会一系的内容。明星固然耀眼,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却是广大民众。”据此可以得知他强调研究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社会文明3. 秦庄襄王名楚,秦始皇称帝后,即下令将湖北楚
2、州改称荆州。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秦汉之际的策士蒯彻,死后又因汉武帝刘彻即位,而在史记、汉书中,被称作蒯通。这些事情反映了A避讳现象从汉朝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秦汉帝王将相的尊敬4.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5. 宋史纪事本末卷2 载:“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这段材料表明宋代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开始实行郡县制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 D郡
3、守县令由中央任免6. 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7.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以下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相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设置处理国政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
4、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 (见下图),对此表述恰当的是A图符合朱元璋真相 B图符合朱元璋真相C图图都毫无史学价值 D真相有待科学考证10.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力11.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
5、大宗的是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B C D13.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提高了行政效率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A B C D14.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分封制B
6、分封诸侯王 C. 颁布推恩令 D设置尚书令15唐太宗曾对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对唐太宗的话理解正确的是A中书省与门下省在运作过程中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B中书省与门下省分权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C中书省、门下省分权有利于加强皇权D认为中书省、门下省分权是完备权力运行机制16.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
7、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17.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18.唐中期历史学家杜佑在通典选举中写道:“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用非所习者也,故当官少称职之吏。”这表明作者认为唐朝进士科的弊端在于A重视人才,轻视德行 B脱离现实,学不致用C注重门第,
8、多不称职 D重视诗赋,无法选才19“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台湾学者侯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官僚政治影响经济发展 B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C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 D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20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过:“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的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本身”。下列不能为此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农耕文明的发达 C宋明理学的发展 D国家疆域的辽阔21元史中记载: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 “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
9、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元初A汉法与旧俗之争 B采用何种地方行政制度来管理国家的分歧C多民族国家巩固统一问题 D文明的冲突与融合22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有关的措施包括唐朝实行三省制 元朝实行行省制 明朝设立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A B C D2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24“中国人总是作为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
10、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2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相对密闭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该观点旨在强调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自然经济是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 D.乡土观念与世俗民风是宗族延续之本26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
11、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 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 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27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丞相诸大臣皆受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见A.世卿世禄制的终结 B.相权是专制皇权的一部分C.相权始终依赖于皇权 D.任人唯贤形成28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
12、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不科学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29周初,周公封儿子伯禽于鲁,要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唐睿宗时,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贺拔延嗣不同于诸侯伯禽的地方是A.与天子是否有宗法关系 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30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
13、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A.察举制的实行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C.科举制的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31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此大臣主张A.建立一省制提高行政效率 B.废除宰相制以强化皇权C.实行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 D.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32元朝“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关于行省
14、制度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实行省界犬牙交错,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B.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C.借鉴了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方法D.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33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以下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三省六部制的推行B.丞相制度的废除C.殿阁大学士的出现D.军机处的设立34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 削弱了
15、内阁的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A.B. C.D.35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的公共权力”的特征是A.外儒内法 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 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6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到某种治史方法时说,“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所论厥为自秦以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段分别。”这种治史方法是A.唯物史观B.文明史观 C.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37. 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
16、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宗法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D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38.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他所批评的应该是A. 春秋时期的王室衰微 B. 东汉时期的乡举里选C.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 D. 隋唐时期的科举仕进39.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是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 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元朝设立行中书省A B C D40.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A. 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 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C. 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 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