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解诗歌鉴赏 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9568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解诗歌鉴赏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解诗歌鉴赏 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解诗歌鉴赏 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解诗歌鉴赏 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解诗歌鉴赏 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解诗歌鉴赏 人教新课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解诗歌鉴赏 人教新课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解诗歌鉴赏 人教新课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解诗歌鉴赏 人教新课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解诗歌鉴赏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解诗歌鉴赏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解诗歌鉴赏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讲解诗歌鉴赏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一讲 诗五首的探析及鉴赏一入门小测1.下面写作背景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陈子昂作为参谋,屡次向武则天进言,屡遭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B.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飞来峰。这首诗是他宦海浮沉多年的感怀之作。C.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浚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首诗作于次年春。D.己亥指清道光1

2、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答案】B这首诗是他初涉官场的感怀之作。2.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杜甫唐代诗圣B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唐宋八大家之一C游山西村陆游南宋爱国诗人D己亥杂诗龚自珍明代思想家、诗人【答案】D清代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答案】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二要点

3、梳理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前面看不到古代知人善任的君王,后面又看不到举贤授能的贤君。想到天地是那样永久长远,独个儿流下了悲伤的眼泪。【主旨】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要点】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及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望 岳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

4、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主旨】 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登飞来峰北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主旨】表达了不畏艰险

5、、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主旨】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已

6、亥杂诗清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主旨】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三查缺补漏(一)登幽州台歌题型一 理解性背默1.诗人俯仰古今,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之情的诗句是:,2.登楼眺望,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

7、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是,。3.本诗与屈原远游中:“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意境相近的诗句是:,【答案】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题型二 填空简答题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的感慨,抒发了_的思想感情。【答案】1.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分)2.“古人”“来者”指的是_ 。“独”字表现了作者_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 的感情基调。【答案】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孤独寂寞凄凉; 直抒胸臆;苍凉悲壮。3.

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答案】“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4.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答案】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二)望岳题型一 理解性背默1. 远望的句子是: , 。 2. 近望的句子是: , 。 3. 细望的句子是: , 。 4

9、. 表明愿望的句子是: , 。 【答案】1.远望的句子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近望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细望的句子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表明愿望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题型二 填空简答题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答案】望 高大雄伟2.“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 特点;【答案】高大雄伟3.“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的特点。(2分)【答案】神奇秀丽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答案】参天耸立5.“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 。【答案】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题

10、型三 辨析选择题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11、(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答案】1.B 2.D 3.D 4.B(三)登飞来峰题型一 理解性背默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哲理的句子:_,_。2.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_,_。3.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12、 【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题型二 填空简答题1.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 。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 。【答案】当时的保守势力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2.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 ”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答案】千寻(见日升)3.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答案】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4.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答案】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四

13、) 游山西村题型一 理解性背默1.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3.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是 , 。4.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 。【答案】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题型二 填空简答题1.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答案】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2.“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答案】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 3.本诗中哪两句流传

14、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答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4.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答案】“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5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答案】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五)己亥杂诗题型一 理解性背默1.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

15、身精神的句子是 , 。2.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 。3.同样是面对落花,晏殊说“无可奈何花落去”,龚自珍说“ , 。”【答案】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题型二 填空简答题1本诗开头两句,以 修饰离愁,以 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浩荡 白日斜或天涯2.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答案】以落花自比 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3.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答案】政治抱负

16、 个人志向 4.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答案】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四题型精练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这首古诗选自,作者是唐代的 。(2分)2.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

17、之意。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3.诗人登幽州台远眺,产生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4.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答案】1.陈子昂集 陈子昂2.D3.(4分)联想:大地苍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4.(2分)“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造化钟神

18、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2分)【答案】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答出“秀丽”、“高大”的意思即可)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答案】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近即可)3.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答

19、案】D(诗歌最后两句不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而是希望有朝一日,一定要登顶,俯视天下)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答案】D2.王安

20、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答案】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一个“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 ”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答案】足 疑2.从“丰年待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 的特点,全诗表现 的气氛。【答案】热情 热烈或和谐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

21、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4.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3分)【答案】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1分)【答案】龚自珍 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

22、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答案】D3.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答案】B 4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答案】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5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案】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答出比喻修辞方法给1分,答出表达的思想感情给1分,答出总体评价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