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49MB ,
资源ID:995361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953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作业:第二章 高效作业8 第2课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焰色试验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作业:第二章 高效作业8 第2课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焰色试验 WORD版含解析.docx

1、高效作业8 第2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焰色试验(见学生用书P103)A级新教材落实与巩固1下列各组物质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B)A过氧化钠:供氧剂B烧碱: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C小苏打:发酵粉的主要成分D纯碱:除去物品上的油污【解析】烧碱(NaOH)为强碱,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小苏打(NaHCO3)。2下列溶液能用于“捕捉”二氧化碳的是(D)AKNO3溶液BCaCl2溶液CCuSO4溶液 DNa2CO3溶液【解析】KNO3溶液、CaCl2溶液、CuSO4溶液均不能与CO2反应,A、B、C项错误;Na2CO3溶液能吸收CO2,反应原理:Na2CO3CO2H2O=2NaHCO3,

2、D项正确。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可用于制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 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两种氧化物均可作潜艇中的供氧剂 焰色试验体现的是元素的性质A BC D【解析】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可用于制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正确;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过氧化钠能与水或CO2反应产生氧气,因此可作潜艇中的供氧剂,但是氧化钠与水或CO2反应无氧气产生,不能作供氧剂,错误;焰色试验体现的是元素的性质,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正确。4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正确的是(A)用BaCl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用观察法鉴别Na2O和Na2O2

3、用MgCl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用稀盐酸鉴别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A BC D【解析】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而NaHCO3溶液与BaCl2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Na2O为白色固体,Na2O2为淡黄色固体,可以用观察法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都能与Mg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不能用MgCl2溶液鉴别;可以根据稀盐酸与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的快慢鉴别两溶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纯碱溶液显碱性,纯碱属于碱B纯碱溶液不能与其他碱溶液发生反应C向纯碱溶液

4、中滴加盐酸,立即产生气泡D用氯化钡溶液可鉴别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解析】纯碱是Na2CO3,属于盐,A项错误;纯碱溶液可以和Ba(OH)2溶液或C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沉淀,B项错误;向纯碱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开始时生成NaHCO3,无气体产生,随着盐酸的滴加,纯碱全部转化为NaHCO3后,NaHCO3和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C项错误;氯化钡和烧碱溶液不反应,和纯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可鉴别,D项正确。6下列有关焰色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A焰色试验中需用盐酸洗净铂丝B焰色试验可以鉴别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C焰色试验只能鉴别金属单质D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溶液,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说

5、明原溶液中一定含Na,不含K【解析】焰色试验中需用稀盐酸洗净铂丝,是由于金属氧化物溶于盐酸,且盐酸受热挥发,A正确;焰色试验是金属元素的性质,不能用于鉴别非金属元素,B错误;焰色试验主要是根据某些金属或者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会呈现出不同颜色的火焰, 而对这些金属元素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C错误;由于钾元素的焰色呈紫色,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所以当焰色为黄色时,则一定有钠元素,但钾元素不能确定,D错误。7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在外观上与食盐相似,可用于洗涤,如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等。区分厨房中的食盐和碳酸钠的方法有很多,下列方法中不能区分两者的是(D)A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尝一下两者的

6、味道B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滴加醋酸溶液观察现象C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用pH 试纸分别测两种溶液的pHD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再加AgNO3 溶液观察现象【解析】在厨房中,各取少量品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有涩味的是碳酸钠,能区分,故A正确;食醋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与食盐不反应,能区分,故B正确;食盐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两种溶液的pH大小不同,能区分,故C正确;食盐溶液与AgNO3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碳酸钠溶液与AgNO3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银沉淀,实验现象相同,不能区分,故D错误。8下列实验方案用来鉴别Na2CO3和

7、NaHCO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C)A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B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C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D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解析】A项,向等量的Na2CO3和NaHCO3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NaHCO3产生气泡快,Na2CO3产生气泡较慢,可鉴别;B项,相同条件下溶解度:Na2CO3NaHCO3,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溶解多的为Na2CO3粉末,溶解少的为NaHCO3粉末,可鉴别;C项,Na2C

8、O3和NaHCO3均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D项,NaHCO3不稳定,受热可分解产生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Na2CO3加热不分解,没有明显现象,可鉴别。9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反应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A)ANa2O与CO2 BNa2CO3与HClCNaOH与CO2 DC与O2【解析】A项中反应只生成Na2CO3;B项,HCl少量时生成NaHCO3,HCl过量时则生成CO2和H2O;C项,CO2少量时生成Na2CO3,CO2足量时生成NaHCO3;D项,O2足量时生成CO2,O2不足时生成CO。 10有四种钠的化合物W、X、Y、Z,它们之间存在

9、如下关系:WXH2OCO2ZCO2XO2ZH2OYO2XCa(OH)2YCaCO3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W、X、Y、Z的化学式:W_NaHCO3_、X_Na2CO3_、Y_NaOH_、Z_Na2O2_。(2)以上四个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填序号),反应中氧化剂是_Na2O2_(填化学式,下同),还原剂是_Na2O2_。【解析】根据反应可确定W为NaHCO3,X为Na2CO3,Z为Na2O2,根据反应可确定Y为NaOH。 11现有NaHCO3和Na2CO3xH2O的混合物,为了测定x的值,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CaCl2、碱石灰均足量)。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的作

10、用是_加热,使NaHCO3分解,使Na2CO3xH2O失去结晶水_。(2)B装置的作用是_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水_。(3)C装置的作用是_吸收反应中生成的CO2_。(4)若在装置A的试管中装入NaHCO3和Na2CO3xH2O的混合物3.7 g,用酒精灯加热至反应完全,此时B装置增重1.89 g,C装置增重0.22 g,则x的值为_10_。(5)该装置还不是很完善,可能使测定结果偏小,应如何改进?_在C装置后再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_;理由是_为了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C装置干扰实验_。【解析】加热时,A装置中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Na2CO3xH2ONa2C

11、O3xH2O,H2O被无水CaCl2吸收,CO2被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会进入C装置中干扰实验。B级素养养成与评价12节日燃放的烟花利用了“焰色试验”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焰色试验属于化学变化B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C某样品的焰色为黄色,则该样品仅含有钠元素D焰色试验时金属丝应用硫酸清洗并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再蘸取样品灼烧【解析】焰色试验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NaCl与Na2CO3都含有钠离子,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B项正确;某样品的焰色为黄色,说明该样品中含有钠元素,也可能还含有其他元素,C项错误;焰色试验时金属丝应用盐酸

12、清洗并在外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样品灼烧,D项错误。13如图是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Na2O2NaNaOH2OHNa2CO2CO3NaHCO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B)A反应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B反应说明NaHCO3的稳定性强于Na2CO3C反应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D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解析】反应:2NaOHCO2=Na2CO3H2O,NaOH为碱,Na2CO3为盐,因此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A项正确;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说明Na2CO3比NaHCO3稳定,B项错误;反应分别是2Na2O22H

13、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因此反应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C项正确;反应为分解反应,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为置换反应,D项正确。14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A图,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B图,检验Na2O2与H2O反应有O2生成C图,观察纯碱的焰色试验D图,比较Na2CO3、NaHCO3的稳定性【解析】钠与水反应放热,导致大试管中气体压强增大,U形管中的红墨水出现液面差,A项正确;Na2O2与H2O反应有O2生成,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项正确;铁丝的焰色为无色,可用来做纯碱的焰色试验的载体,C项正确;套装小试管加热时温度较低,应

14、将碳酸氢钠放在套装小试管中,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比较Na2CO3、NaHCO3的稳定性,D项错误。 15NaHCO3(过量)和Na2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混合加热后,最后排出气体,残留的固体是(B)ANaOHBNa2CO3CNaOH和Na2CO3DNa2CO3和NaHCO3【解析】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氢钠过量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均过量,则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中不可能存在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则最终产物为碳酸钠,故选B。16化学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部分变质为碳酸钠的某小苏

15、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1)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仪器a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恒重,冷却,用托盘天平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操作,计算。仪器a的名称是_坩埚_。(2)方案二:称取此混合物9.5 g溶于水中,配成100 mL溶液。利用化学反应把CO完全转化为沉淀,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由此计算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w(Na2CO3)。取配制好的溶液于烧杯中,滴加足量沉淀剂,把溶液中的CO完全转化为沉淀,应选用的试剂是_A_(填字母)。ACaCl2溶液BNa2SO4溶液CNaCl溶液DBa(OH)2溶液过滤,提取沉淀,则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有_漏斗_。将沉淀

16、洗涤,并充分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5.0 g。由此可以计算w(Na2CO3)_55.8%_(结果精确到0.1%)。(3)方案三: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B装置内所盛试剂是_浓硫酸_。D装置的作用是_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CO2进入C装置_。某同学认为上述测定结果_偏高_(填“偏高”或“偏低”),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缺少一套将A、B装置内的CO2气体驱赶到C装置中的装置(合理即可)_。【解析】(1)用于灼烧的仪器为坩埚。(2)欲使CO转化为沉淀而HCO不受影响,应选用CaCl2溶液。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根据Na2CO3CaCO3可知,w(Na2CO3)9.5 g100%55.8%。(3)根据实验目的可知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故选用浓硫酸;由于该方案是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确定物质的质量分数,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CO2进入C装置;由于系统内残留有二氧化碳,因此C装置测定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低,相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比碳酸氢钠少,从而导致碳酸钠的含量测定结果偏高,因此该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缺少一套将A、B装置内的CO2气体驱赶到C装置中的装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