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山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第I卷一、 选择题(60分)。1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答案】B219世纪2050年代,美国民主党和辉格党在全国范围内就总统、国会议员、州政府和州议会中的职位进行了公开竞争,使几乎所有的白人男性公民都获得了选举权。这反映出美国A所有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B种族歧视问题积重难返C政党政治推动了民主的发展D民主的性质发生
2、了转变【答案】C3下表是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比例分配表,这说明此时的中国类别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百分比44%56%民主党派工人、农民代表和无党派人士30%26%A新生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B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C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D资产阶级在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答案】A4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唐(830名进士)宋理宗宝祐四年(570名进士)士族子弟小姓寒素家庭子弟三代不仕父亲有仕(官职多属低品)其他70.96%13.14%15.9%53.86%22.63%24.51%A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有失公允B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C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大
3、为减少D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答案】B5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9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文官进行了重大改革,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近代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结构变动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C内阁地位发生变化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答案】A6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反映出唐律的主要特点是A轻罪重刑B礼法结合C细密严苛D条文清晰【答案】B7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但是日耳曼各国纷纷尊奉罗马为正统,特别是各个日耳曼王国将各自
4、部落的习惯,借助于罗马法的某些术语,并吸收罗马法的一些原则,编纂为成文法典。这说明A罗马法丰富了其他民族文明的成果B罗马法的适用地域和对象不断扩大C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D被征服地为罗马法的完备发达折服【答案】A81954年4月美国(华盛顿郎报刊载的一幅赫伯特布洛克创作的漫画。画面中,美、英、法等大国正在讨论“向印度支那地区提供援助”的议题;在英、法、美等代表身后,抗议者举起“独立”大旗,并表示“把这面旗帜送给他们怎么样?”该漫画意在说明A殖民主义政策不得人心B西方大国主导东南亚事务C和平主义成为社会共识D马歇尔计划遭受舆论嘲讽【答案】A9清代的政府灾害救助,一般要经过严密的报灾、勘灾
5、、审户和放赈救助程序。在此过程中,募款、司账、运解、发放等环节相互分开,各有专人负责。这种做法A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B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C规范了救灾赈灾行为D避免了官员的贪污腐败【答案】C10下图是甲骨文中的“高”字。“高”字反映的是一种建筑在土台上的房子,其下部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从这一文字的结构状况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A从商朝开始建筑房屋定居生活B当时社会各阶层共同享有财产C当时已实现居者有其屋且宽敞D当时已经开始进行粮食储存【答案】D11据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记载,“1762年英国一位农业雇工家庭的饮食开支包括:面包、面粉、燕麦片、马铃薯、蔬菜、蚕豆、豌豆、水果、牛奶、牛油
6、、奶酪、肉、啤酒、舶来品、醋、香料”等。该饮食开支表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趋完善B人民大众消费水平普遍提高C家庭饮食结构营养摄入均衡D工业化食品改变了生活习惯【答案】A12“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都江堰的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答案】C13下图反映了英国从1750年到1865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状况。对此状况出现原因的解读有误的是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吴象婴、梁赤民译:
7、全球通史A工业革命的推动B政府政策的支持C垄断资本的出现D殖民市场的开拓【答案】C14宋之前,人们择偶往往强调门第、身份、地位,严格遵从等级规定。而到了宋代,人们择偶则打破“门阀”等级局限。宋仁宗下令,宗室嫁女时,“择士族之有行义者;敢以财帛为婚,御史台、街司察举之”。这一变迁主要源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科举制度的完善C君主专制的强化D程朱理学的影响【答案】A15下表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表(部分)。时间事件外交谈话提要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人下”2015年巴基斯坦议会演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016年在伊
8、朗发表署名文章“信则立,不信则废”2017年金砖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国之交在民相亲”“以和为贵,协和万邦”2018年博鳌论坛“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据此可知,习近平外交思想( )A倾向于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B借助传统文化树立大国意识C倾向于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D借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答案】D16下图是汉朝货币五铢钱(铢,计量单位,24铢等于1两)的图片。汉武帝即位后不久,下令禁止民间私自铸造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通行全国。由材料可知,五铢钱A与秦朝货币半两钱的重量相同 B圆形方孔的形状从没有出现过C影响深远一直沿用至近代以前 D为解决货币私造的弊端而铸造【答案
9、】D19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从社会政治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一制度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C导致人地矛盾的激化 D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答案】D20大明会典载: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还规定: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其官司妄准脱免及变乱版籍者,罪同。明朝此规定意在A变革元朝的户籍制度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10、C规范户籍登记与管理D放松人身自由的限制【答案】C第卷二、 简答题(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唐代进士科考试录取率极低,“岁取登第者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定制,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此外,废除了唐代的公荐制度,考试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殉私的新制度.时省试中多次落第者另立名册上报皇帝,特许他们可陪同参加殿试.考试及第后,考生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北方士人长于经学而短于诗赋,而南方士人则反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
11、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以便为变法培养和选拔人才。摘编自略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等材料二 康有为曾痛陈八股取士之祸.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通过光绪皇帝,废止八股文章.1901年,清廷宣布科举改制: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5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5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五经.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1905年清廷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原为科举而备的专项钱款均先后拔充兴办学堂之用.1895年以前,全国仅有新式学堂20所,1895一1898年又增19所,1905年达到8277所,以后每年增加10000多所。新式学堂学生从1904年近10万人
12、,1909年高达近164万之众.他们立志“以制造新国民为起点,以组织新政府为终局”,“把过时的满清君主专制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摘编自千年科举制的崩塌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在宋代的发展,分析出现这一发展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科举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简析晚清科举制改革的影响。(7分)【答案】(1)发展:录取范围扩大;考试机会增加;考试过程更严格;考试内容更实用化。原因: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笼络北方士人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国家政治变革选拔人才的需要;唐代科举制度的不完备。(2)特点:形式上废除八股;内容上中西结合.过程循序渐进。影响:有利于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13、有利于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有利于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有利于提高民众的参政意识;有利于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有利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22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唐到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
14、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
15、史材料三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
16、)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3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3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3分)(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并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5分)【答案】(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2)原因:地方出脱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
17、并州县。(3)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4)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但最终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三冗”“两积”局面。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规律: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
18、趋势: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3计时记时纪史.(12分)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184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4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1851年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答案】阶段和理由:(示例)第一阶段: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第二阶段: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历史条件: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