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57KB ,
资源ID:994944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9494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五 第8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五 第8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

1、一、选择题11840年11月18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这表明()A中国主权的丧失B天朝体制逐步崩塌C中西方地位平等 D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解析:材料主旨是英国要求中国政府不能再歧视它,不要再把它当作蛮夷看待。材料没有涉及不平等条约内容,没有体现出中国主权的丧失,故A项错误;材料“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可看出天朝上国的观念受到了冲击,天朝体制逐步崩塌,故B项正确;此要求反映出当时中西方地位不平等,故C项错误;此要求反映的是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凌驾于西方之上,故D项错误。答案:B2鸦片战争

2、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 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 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破坏了广州的对外贸易,但不是导致广州对外贸易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同时作为通商口岸被开放,因此广州对外贸易受到新通商口岸冲击,故C项正确;D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C3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

3、破坏,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据材料“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可知清朝并没有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故A项错误;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故C项正确;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有绝对化倾向,故D项错误。答案:C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

4、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的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解析:据材料“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的予以接受”可知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清政府非常顽固的坚持所谓的“礼制”,故C项错误;清政府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是在总理衙门成立后,故D项错误。答案:B5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钦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

5、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A践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C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D缺乏近代国家主权的意识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伊里布并非地主阶级抵抗派,故A项错误;固守天朝上国观念的表现是闭关锁国,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题目牵涉的协定关税,并非最惠国待遇,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协定关税侵犯了中国的关税主权,而题目中清政府的官员却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故D项正确。答案:D6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

6、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这一规定()A扩大了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B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解析: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材料中没有涉及领事裁判权,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材料只是说清政府按照近代外交规则和美国进行交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美两国平等外交往来不会实现,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材料只是说清政府按照近代外交规则和美国进行交往,按照国际惯例和外国交往,不能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故C项错误;清政府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根

7、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政府被迫接受了近代外交规则,故D项正确。答案:D7“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派遣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B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解析:“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清政府没

8、有彻底放弃,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表明清政府外交衙门的建立是被动的,故C项错误;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名称上看,衙门体现了封建性,总理各国事务体现了殖民地的特征,故D项正确。答案:D8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A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B清政府对外自主意识增强C李鸿章意识到国家主权问题D李鸿章否认领事裁判权解

9、析:根据材料的时间是1875年,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对外自主意识增强,只是说明反对外来的侵略,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体现了意识到国家主权问题,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领事裁判权,故D项错误。答案:C9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乡绅何玉成在其一诗中写道“下以保家室,上以纾国忧”。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A初具民族主义观念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饱读儒家经典著作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材料“下以保家室,以上纾国忧”反映了保家卫国的爱国思想,

10、体现了初步的民族主义观念,故A项正确;B、C两项所述均不符合史实及材料信息,故排除;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尚未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故D项错误。答案:A10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忧虑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并未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俄入侵我国,对中国的边疆、沿海均造成威胁,故B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与清政

11、府的“海防”和“塞防”无关,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在19世纪90年代末,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11899年,美国政府提出了如下对华政策:各国要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该政策有助于()A实现各国利益均衡B维护中国主权完整C平息列强在华矛盾D扩大美国在华利益解析:该政策是美国提出的,不可能是要实现各国利益均衡,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这个政策也是对中国的瓜分,不是要维护中国主权,故B项错误;平息列强在华矛盾,不是美国的本

12、质意图,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之前美国由于忙于美西战争,在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狂潮时没有赶上,这样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从而获得美国商品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机会,故D项正确。答案:D12一场中日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A中日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B中日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解析:本题考查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13、。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对中国其后20年的影响,没有体现洋务运动破产的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可知,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和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不符合史实,故C、D两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英天津条约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但无具体细则。奕奏请制定长江通商章程,将条约的这一内容转化为中国法律,予以颁行。咸丰帝降谕:“所有一切章程,必须按照条约,与之妥为商定。”随后在奕所定长江通商章程的基础上,清政府颁布了长江各口通商暂订章程,并一再修改。此类章程虽属

14、中国法律,却不能自主颁行,须与各国商议,取得同意。摘编自郭卫东不平等条约与近代中国材料二乾隆时期正式颁布的大清律例是清朝的基本法律。其中有“略人略卖人”条目,对拐卖人口订有详细条例。由于中国法律不能有效地约束外国人,所以在中外条约订立过程中,中方代表努力将大清律例的这一内容写入中外条约之中。北京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华招工,同时为“保全”华工,限以“华民情甘出口”的条件、随后中西和好贸易条约规定:“不得收留中国逃犯及另有拐卖不法情事。”如有此类情弊,一经中国地方官知会领事馆,“即行查出送还中国完办,不得拘留”。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外条约与中国法

15、律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外条约对中国法律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关系,根据材料“中英天津条约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但无具体细则。奕奏请制定长江通商章程,将条约的这一内容转化为中国法律,予以颁行”可知中外条约转化成中国法律;根据材料“此类章程虽属中国法律,却不能自主颁行,须与各国商议,取得同意”说明中国法律也必须经外国同意,所以中国法律实质上也是中外条约。综合可知近代中外条约与中国法律之间是相互转化的关系。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外条约转化为中国法律的原因有列强的利益要求;条约内容不够具体;清政府逐渐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

16、具。中国法律转化为中外条约的原因有清政府司法主权的丧失;清政府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治安的需要;清政府对国际社会的主动融入。(2)影响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来答,积极性有推动了中国法律对中外关系的关注;改变了政府对法律的认识;客观上刺激了晚清法律的革新和进步。消极性有破坏了中国的司法自主权,造成了中国法律的半殖民地化色彩;限制和阻碍了中国独立自主地走向法律近代化。答案:(1)关系:相互转化。原因:中外条约转化为中国法律:列强的利益要求;条约内容不够具体;清政府逐渐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法律转化为中外条约内容:清政府司法主权的丧失;清政府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治安的需要;清政府对国际社会的主动融入。(

17、2)影响:推动了中国法律对中外关系的关注;改变了政府对法律的认识;客观上刺激了晚清法律的革新和进步;破坏了中国的司法自主权,造成了中国法律的半殖民地化色彩;限制和阻碍了中国独立自主地走向法律近代化。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上的一个死结,西方外交要求平等,天朝体制讲究藩属,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乾隆时代(1793年)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咸丰时代(1860年)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同治时代(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终于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1873年被称为

18、大清朝“礼崩乐坏”元年:清廷将觐见礼仪问题下放给大臣们商议。翰林院编修吴大澂激烈反对外国使节用平等礼仪觐见同治皇帝,理由是破坏了祖宗旧制,会改变清朝的政体。浙江道监察御史边宝泉激烈要求外国使节行跪拜礼仪,用中国臣子跪拜之礼要求外国使节是一种优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认为,国家正面临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朝廷礼制应随情势变通,既然已将西方诸国“许为敌国,自未便以属国之礼相待”。摘编自腾讯历史转型中国18641949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清末礼崩乐坏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充分运用材料信息,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解析准确,阐释充分,逻辑严谨

19、,表述清楚)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要认识清末礼崩乐坏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拟定论题,可从礼崩乐坏与中国的近代化转型过程,礼崩乐坏与中国的外交等角度进行论证,论证过程中要结合材料提供的史实,分析其背景和影响,最后总结提升即可。答案:论题: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的艰难;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礼崩乐坏表明中国外交由宗藩外交逐步转向近代外交。举例: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的艰难。乾隆时代,坚持马戛尔尼行跪拜礼以及擅改外交文书,表明清政府闭目塞听,闭关锁国,完全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仍然坚持藩属外交,进一步反映了清政府的愚昧腐朽,背离了近代化的潮流。同治时代,外国使节终于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反映了中国外交终于由宗藩外交转向近代外交,是社会转型的表现。但是清政府内部在这一问题上的激烈争论表明,保守愚昧势力仍然强大,近代化进程面临严重阻碍。外交礼仪的争执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缩影,这一过程表明,尽管面临重重阻力,但近代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