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思政背景下切实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胡钰辛 田菁 赵微 杨佳欣 段乃睿摘要:大思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中依然存在着大学生在大思政推广中主体性发挥力度不足的问题,文章旨在从完善激励机制、建设校园文化、增进专业联系方面建言献策,以期为大学生在大思政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提供参考。关键词:大学生主体作用;大思政;對策“大思政”格局是一种主张开展全面建设思想政治体系的策略,本文对“大思政”格局的涵义界定主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即:“大思政”教育格局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
2、程育人”的德育方法论相结合,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参与的思政育人新模式。人的主体性是指能自觉认识、掌握、超越各种现实客体的限定和制约,能在与客体的关系中取得支配地位,能按照自主的目的能动地改变现实客体的一种人的特性。具有主体性的人是集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一身的人,是在客体面前拥有主动权和自由的人。人的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主动参与是个体的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人只有通过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实现个体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在此语境下,大学生主体性可以理解为大学生主动参与大思政建设,并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承担相应的责任。
3、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应该遵循育人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多元价值追求。一、以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主体性发挥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与鼓励。从管理学角度上来看,激励是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激发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在具体的职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相当重要,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以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为吸引,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潜能,以竞争的方式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效果。高等学府处于社会的大环境中,大学生为了实现各种各样的目标而进行彼此间的竞争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行
4、之有效的激励制度已经成为牵引大学生参与竞争的主要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大思政的推行就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的建立,从大学生的对于激励的需要出发,对以主体性参与到大思政中并且有优异表现的大学生进行激励具有极大的必要性,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的自身需要,而且可以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促进大思政的开展。(一)以精神激励唤起大学生主体性精神激励也叫精神鼓励,精神鼓励也就是对于作出重要贡献的先进分子授予各种荣誉,给予多种表扬,包括发给奖状、奖牌和授予各种光荣称号等,来激励人们努力进取,提高思想境界,多做贡献。大学生身处象牙塔,拥有区别于社会环境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有理想有追求的群体,也在大学时期高频率
5、地接触不同的群体、接触各种各样的圈子。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会极度渴望外界的认同感,极度需要精神激励以唤起自身对于具体事务的热情与能动性,更不用说如何推动其主体性在大思政中发挥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合理的精神激励制度的建立不可避免,如何让激励制度发挥作用同等重要。首先,建立合理的精神激励制度。保证激励手段的多样化以及过程的公开透明。其次,从精神层面唤起大学生对于大思政的能动意识。采用学院内部宣讲、班级活动、专业课老师引导的方式将大学生在高校大思政推广中的重要性传播给广大学子,使其意识到自身在大思政实行中的重要地位,并认为“参与大思政”是一种可以发挥自身价值的行为,愿意以团队
6、或者个体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大思政的施行中。再次,在小范围内以精神激励充分唤起大学生对于大思政的重视程度。在班级内部评选“大思政模范生”,主要目标是在大思政施行中积极参与的学生,模范生产生后,需要在班级内部对其事迹进行展示,颁发相关的证书或者奖状,此举不仅对模范生自身思想境界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更多的是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最后,以在学校范围内进一步扩大精神激励的影响力。使用微信推送、报纸报道、新闻采访等方式,对于在大思政中有突出表现的同学进行广泛的宣传,并提出表扬,以促进更多的学子意识到学校对于大思政的重视程度,意识到自身主体性对于学校大思政的促进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大思政建设。(
7、二)以物质激励提升主体性发挥效果物质激励也叫物质鼓励,如果说精神激励是“软激励”,相对应的物质激励也叫“硬激励”。相比精神激励来说,后者起到的效果更为直接,对于物质的直接追求也更具有说服力。所谓物质鼓励,就是指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对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全面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先进分子,给予实物奖励,包括颁发奖金、奖品和实物。高校的物质激励一般包括学分增加制度、奖学金制度、奖品或者实物奖励等,这是鼓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理由,也是促使学子在大学激烈竞争的导火索,由此也可见物质奖励的重要性。不可否认,即使作为象牙塔,大学也依然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场所,每个人在大学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学习与生活压力。物质激励对于
8、大学生具有更为现实的激励意义,对于改善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状况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大思政施行中建立合适的物质激励制度不可缺失,同样的,需要注意让物质激励机制发挥作用,切实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首先,建立合理的物质激励制度。尤其注重评选过程的公开透明化,对大学生主体性在大思政中出现的效果采取量化考核的方式,分等级进行奖励,主体性发挥取得的效果越明显,奖励层次越高。其次,以学院为单位对于具体的物质激励措施进行透明化公示,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对激励措施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以主体性进行大思政的参与,并根据要求自觉做到最好,以实现提升主体性发挥对于大思政的效果。最后,以多种活动为载体进行物质激
9、励。大学生参与大思政需要有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支持,而不是大学生的自发参与以致于容易导致混乱,因此,需要有相关的活动为载体。二、以建设校园文化促进主体性发挥校园文化包括校园中的诸多层面,例如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大学生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场所,大学校园氛围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情操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层次影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区别于社会与家庭的特殊环境,良好的学风推动着学生自主好学,奋发向上,良好的校风为大学生带来精神层面的自我陶冶和心灵上的自我治愈。大思政的推广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同向作用
10、,作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的重要举措,其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结合可以有效的推动大学生对于大思政的主动了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并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说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有效的促进大思政的推广,大学生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如果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大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大思政建设将得到最好的实现效果。因此,在大思政的推广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推动全校形成良好的思政课学习风气高校大思政的主阵地在于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推广大思政部得不重视的一环,也是促进大思政与校园文化结合的基础,课堂上的大量理论知识
11、是大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大思政中去的基础步骤,可以说,课堂上的思政知识的学习保证着大思政推广中大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方向,确保着做好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本分,推动全校形成良好的思政课学习风气迫在眉睫。首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发展。以河南大学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视程度为例,2014 年,河南大学响应社会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哲学与经济管理学院中分离出来,成立单独的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 年,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下增添干部教育方向并进行招生,此外,河南大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与专业课放在同一水平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其次,以改变老师的授课方式渐进式去除
12、思政课“枯燥乏味”、“纯抽象概念”的负面标签。“两课”老师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过程性考核的方式代替“一考定终身”的期末考,或者采取两者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方式例如: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正能量的含义丰富的视频制作、分小组以学生自主讲课的方式展示课本的具体章节、在班级内以小组的方式有组织的举办关于热点话题的辩论赛等等,项目采访发现,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采用多种过程性考核的思政课堂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在一个充分受到尊重的空间中也更容易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最后,发挥走廊文化的作用。在教学楼走廊部分设置有吸引力的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新闻、事迹、活动展示的模块,以帮助营造
13、重视思政课的良好风气,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无形中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二)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及社团的引领作用校园文化与大思政的融合不能仅仅依靠学生的自发性,而应该是有参照的。大学生在大思政建设中需要带头人,学生党员、干部以及社团在发挥主体性方面极其具有优势,有效的发挥其引领作用可以建设更好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与大思政的有序融合。首先,以一个合格的党员的言行举止去影响身边的人。党员的准入标准不同于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入党往往具有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自觉产生入党的积极观念,需要通过党课的系统培训,甚至需要通过考核等等,一系列程序下来,我们可以说一名合格的学生党员往往拥有更高的思想觉悟
14、,他们需要并乐于做到对自身保持高要求。党员要做到在学校内部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高觉悟的状态,自己首先发挥主体性融入大思政建设,并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学习逐渐影响到身边的同学,达到“近朱者赤”的效果。其次,学生干部要积极策划更多有趣的与大思政相关的班级活动。学生干部毕竟作为学生,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大学生的兴趣点,可以有针对性的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来组织相关的活动,以便于使班级活动取得最好的效果。学生干部需要勇于尝试,在开展团日活动等班级活动的时候,充分尝试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同时积累经验,收集学生对于活动的评价,形成良性的不断改进团日活动的循环机制。与此同时,学生干部在辅导员与广大同
15、学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应该将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反馈,及时解决。最后,学生社团应该举办更多关于大思政的相关活动。社团是大多数学生交友、锻炼合作能力的场所,社团可以通过开展与思政相关的活动,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大思政建设。大学社团种类繁多,也是大部分大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期出入的组织,相比其他,举办与大思政相关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更可以直接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性。单纯的理论性社团举办活动的形式会稍显单调,但是文艺类的社团可以跟理论性社团联合举办活动,不仅让活动形式更加新颖,而且会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例如,理论性社团可以跟戏剧性的社团进行结合,举办一场正能量的表演活动,并号召广大学子积极参与比赛或者观
16、看比赛。(三)鼓励大学生发挥主体性参与校风建设校风,也就是校园的风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体现在教师的教风、各班级的班风、学生的学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务和环境之中,是学校经过长期的积淀而成的,融合着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一旦形成,很难轻易改变,在精神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校风本身就在无形中孕育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对于大思政的传播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鼓励大学生发挥主体性参与校风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大思政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并反过来促进主体性的发挥。首先,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参与校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不在小事上设限,减少大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阻力,充分尊重大学生在参与大思政推广中的创造
17、性与能动性。例如学校可以提高活动申请宣传场所、举办场地的办事效率,并力所能及的提供相关的设施,为学生顺利开展与大思政相关的活动提供硬件支持。其次,引导大学生做大思政推广中的执行者。校园本身存在着很多元素,例如树木、建筑物、指示牌、石碑等等,诸如此类的元素在无形中塑造着校风,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刺激大学生时刻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感受到心灵上的洗礼,始终铭记自己是社会主義接班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讲文明树新风。例如有关部分可以在学校较为醒目的位置画板报,在视觉层面宣传大思政的推广,引导学生参与到大思政中来,推进校风建设。最后,引导大学生积极地传播大思政相关的理念。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掺杂
18、着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传播,大学生在做到亲力亲为建设大思政的同时,可以积极通过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主题,在校内校外隐性地传播大思政教育,扩大影响的宽度。例如大学生在学校内已经形成了有利于大思政推广的价值观念,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注意言行举止或者发散自己已有的气质,以自身的行为影响身边的人,做到积极地传播大思政的同时,扩大校风的影响广度。三、以增进专业联系推动主体性发挥大思政强调全方位育人,并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更不能说大思政是针对思政专业学生的专门举措,大思政注重调动学校内不同专业的课堂阵地传播思政,是为了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以提高思政教学效果,
19、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培养对党和国家、社会发展真正有用的人才。积极地促进专业间的互通有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想法传递,寻找共同感,推动主体性的发挥。增进专业间的联系主要是增进思政专业与非思政专业之间的联系交流,此举可以提高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思政专业的了解程度,打破对于思政专业的刻板印象,也更容易促进其他专业的学生与思政专业学生形成伙伴关系以与大思政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共同参与到大思政中来,完美提升主体性发挥在大思政推广的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一)多方式促交流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储备相比于其他专业大学生要更为丰富,通过开展或建设相关的校园活
20、动、校园组织、校园团体,广泛宣传,可以增进思政专业大学生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的交流,不仅可以增进思政专业大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更可以促进其他专业大学生对思政专业的深入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双方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首先,为专业间交流提供载体。专业间的交流并不是口说无凭的,也并不是学生之间自发的交流,而应该是在相关人员的支持下在具体的场所进行的有组织的大规模的交流活动,以此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由团委牵头以“饺子宴”为载体举办专业间的联谊会,学生可以在包饺子做活动的同时,积极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帮助别的专业学生了解思政,还思政一个原本的面貌。如在开展知识竞赛、创新创业活动、辩论赛过程中,加强引导
21、,设立相关专题,加强思政大学生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的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思政教育,丰富巩固大思政建设。其次,以网络为载体促进沟通。不同专业间的交流不是一朝一夕的,线下的活动交流固然重要,但是因为时间、场地以及人员流动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很难做到更大范围的覆盖,这就需要发挥网络载体的作用。这是一个社会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不少 APP 应用都可以进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运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交流将会扩大交流的覆盖面。例如在腾讯 QQ 平台上建立交流群,确保每一个群聊只有思政专业学生与其他的一个专业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思政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更好地进
22、行有关大思政参与方面的解惑。最后,鼓励其他专业与思政专业学生进行交流。学校以及老师可以从官方层面对学生进行劝说的方式,鼓励其主动与思政专业学生进行交流,以更好的适应大思政的推广。(二)学术交流体系化制度的体系化往往可以促进相关活动开展的有序性和高效性,无论是对于公司运营或者是政府部门的运转,都需要制度的体系化以确保长期稳定的效益或者口碑。对于大思政来说,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学术交流活动涉及到学生双方主体、时间、场地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因此思政专业的大学生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的交流应当做到体系化以确保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建立交流的长效机制,更切实际
23、的使不同的交流能够联系起来。首先,在交流之前拟定方案。没有游戏规则的游戏是无法进行的,在学术交流之前应该拟定可行性的具体方案,提前告知双方应该在交流的过程中遵守的规则,保证过程的有序性,避免交流的过程中出现诸如人身攻击的过激行为。例如当采取不同专业学生之间进行辩论的方式进行有关大思政的交流时,应当使双方明确辩论的规则,避免双方争执不下诉诸武力的结果,保证交流过程顺利开展。其次,在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的感受。一方面,从制度的设计初衷开始兼顾交流的趣味性與学术性,保证交流的量与质;另一方面,如果存在学生出现了上述辩论赛过程中的暴力行为,应当及时给予制止,并与学生积极地进行心灵沟通,给问题一个最
24、优化的解决方案。最后,在交流之后做到及时的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往往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完善作用,有关人员可以通过反馈知晓大学生在主动的学术交流出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相关工作的整改,以便于后续对于交流形式进行更好的补充,保证下一次的交流效果,使交流充分发挥促进大学生在大思政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教育论坛大思政背景下切实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参考文献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新疆人民出版社,习近平,2017.2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2001.3立德树人:党的十六大以来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
25、发展M.上海人民出版社,翁铁慧主编,2009.4张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机制的理论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04).5张群,陈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体性发挥问题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3).6包华军.结合地域文化差异加强大学生主体性德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01).7辛世俊.牢牢把握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N.河南日报,2018-09-05(010).8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010).9坚持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N.本报评论员.人民日报.2016-12-09(001).基金项目: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高校“大思政”发展中大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路径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课题编号:2019103001(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4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