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语文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实验探究摘 要:大学语文校本课程设计是以教材为基础,以关注学生的各方面需要、学习兴趣及民族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将与学生专业贴近的艺术门类和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课本内容进行改编和加工,对授课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用以促进学校课程的优化、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关键词:大学语文 校本课程 牡丹亭 昆曲艺术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问题的提出大学语文是公共课的必修课,它承载着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积淀艺术底蕴,提高其对文学艺术的鉴赏力与审美能力的教育与文化使命。通过中外名家名作的欣赏与体味,对学生间接体验人生、感受人物命运之变奏、了解生活之百味均大有裨益,该课尤其为
2、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提供不可或缺的丰富养料。但是,由于进校前一直接受应试教育,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大学语文课由于缺乏立竿见影的实用性而受到冷落。此外,接受式为主的学习方式、程式化的教学设计、标准化的培养方式、低阶能力的目标倾向等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要改变大学语文课边缘化的状态,就要以开发贴近学生经验与兴趣的校本课程为切入点,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转变其对大学语文课的学习态度。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并存的一个课程板块,它的开设是“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
3、要求”。首创者之一麦克米伦将校本课程开发定义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开发工作,该课程开发工作大部分依赖学校教职员工及学校的现有资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试验的价值取向有以下三个方面:1.关注学生成为“整体的人”。关注学生不仅是学习成绩,而且是他们的社会需要、心理需要、生理需要和认知需要。学生刘苗苗曾在一篇习作中写道:“教育不可像麦当劳一样把本不相同的物质和原料加工成同样的沙拉鸡腿和汉堡。如果是这样,学校变成了生产学生的麦当劳,教师变成了操作工人和机器人,学生则成了失去生命活力的任人捏造的面团。”“有人关注我的成绩,有人关注我的书包,却没有人关注我情感的苍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
4、洛曾提出过关于人类需要的经典理论,这些需要依其重要性,按等级分为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各层次需求只有在低一层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需求才会发生。这一相信人类情感重要性和基于爱和信任的方法论的理论对教与学均具有深远意义。教师和课程编写者把学生视为积极主动、目的明确地参与生活经验的一个完整的个体。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验使学生具有心理满足感,即对学习的良好的感觉、好奇心和动机、自信与渴望等,这些影响学习的因素恰恰是我校有些学生所缺失的。2.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兴趣。学习经验是影响学生形成对课程内容的态度及最终对其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也是
5、学生通过该实验获得学习心理满足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塔巴指出:“在实践一个大范围的目标群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经验,而不是内容,除了知识和理解能力,学习经验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我在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时,参照了国外选择经验有效性的标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基于学生的专业学习经验,同时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源于兴趣、满足兴趣并拓宽兴趣。有效学习是在知识对学生的生活有意义时才会发生的,该实验的内容能与学生专业学习内容联系起来,所以“选择的内容和经验能为学生提供继续深入探究的途径,这些内容和经验将影响学生的情感层面从而激发他们参与这样的探究”。3.关注本土知识和民族传统文化。昆曲作为国粹,是
6、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遗存,也是独特而宝贵的本土知识资源,但是该本土知识在大学语文教材中处于缺失的状态,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知之甚少。而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更注重对本土知识的选择。它是安置本土知识的理想家园,缘此,我进行了牡丹亭惊梦课程整合教学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接触传统戏曲文本,在情景化的学习氛围中,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零距离感受、体验它的独特魅力。三、校本课程开发实验设计与实施1.昆曲牡丹亭惊梦校本课程的设计(课程整合)。我校大学语文教材选用的是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三版),但选文中没有戏剧文本,这对于艺术学院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各种艺术门类是一种缺憾。牡丹亭是中国戏剧史上最
7、伟大的作品之一,其游园、惊梦等出戏是京、昆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之作。作为学艺术的大学生,尤其是本校又有得天独厚的戏曲艺术底蕴与教学资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领略“音颂”昆曲优雅婉约的独特魅力,对于他们文学修养的培养、拓宽艺术领域知识、促进他们心灵成长及培养高阶学习能力均有益处。我对牡丹亭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到该课的授课对象是文博专业与音乐表演、音乐伴奏专业的学生,他们作为未来的艺术从业者,应该对昆曲形式及牡丹亭有所了解。因此,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1)邀请天津京剧著名编剧来院给学生讲讲戏剧写作与改编的基本知识。(2)用访谈的形式,邀请昆曲名师仝秀兰、杨玉成一起聊聊、唱唱昆曲,欣赏青春
8、版牡丹亭惊梦片段,再说说此剧赏析的要点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3)学生在大学语文教材中任选一篇课文改编成剧本,字数不少于 2000 字,剧本改编将占学期成绩的 70%。(4)在改编剧本中遴选出较好的修改后排演,争取在全院范围内公演,并以此创建学院独特的校园文化。2.牡丹亭惊梦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此次牡丹亭惊梦赏析讲座名为“青梅煮酒话牡丹”,意为在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访谈的形式活泼亲切,不拘一格,与校本课程多以活动课的样式出现相吻合。此次讲座特邀了两位专业老师:我院昆曲名师仝秀兰和笛子伴奏杨玉成,专业课老师和基础课老师一起讲戏,这种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优势互补的综合课程在学院尚属
9、创举,一时传为佳话。讲座伊始,大屏幕映出杜丽娘舞出长长的水袖递向柳梦梅,因为选用的是青春版牡丹亭剧照,所以演员青春靓丽、服饰精致优雅,一下子就拉近学生与剧中人的时代距离。我先请仝老师就“中国戏曲之母”昆曲的来源、京剧和昆曲的区别及昆曲的艺术特色等问题侃侃而谈。然后请杨老师为音乐系的学生讲讲昆曲音乐同民乐、西洋音乐的区别。当学生得知昆曲音乐只用五个音就完成所有剧目的创作时,尤其是亲耳听到“水磨腔”昆曲细腻婉转悠扬的笛音时,无不对古代艺术家充满敬服之情。我用课件展示加语言描述生动地讲述了牡丹亭的传奇故事,学生唏嘘感慨杜丽娘为了真情至爱由情而梦、由梦而死、又死而复生的真性情,其后又一起欣赏青春版牡丹
10、亭惊梦的视频片段,使学生对昆曲载歌载舞的演出形式、婉转悠扬的念白、唱腔、优雅迷人的服饰等有直观的感受。其后我就杜丽娘为什么做梦把她同西厢记的崔莺莺作了比较:“封闭的环境杜绝了她与青年异性发生爱情的一切机缘,使她合理的人生愿望都只能化为徒然的渴求。所以她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都只能在梦中实现。她还不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能在佛殿与张生一见钟情。礼教对她的禁锢实在是太厉害!但是杜丽娘又比崔莺莺离经叛道,更具有叛逆精神,一旦走出深闺,来到春光明媚的后花园,就走上了一条反抗与叛逆的不归路。”昆曲的语言优美高雅,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随后我选取【绕地游】、【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等经典唱段进行了具体的
11、赏析。先由仝老师声情并茂地演唱,杨老师珠联璧合地吹笛子伴奏。每表演完一个唱段,我就讲析一段。古老的昆曲艺术之音回荡在当下现代的艺术校园里,令人耳目一新。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高潮迭起、精彩不断,会心的笑声、由衷的赞叹声不绝于耳,场面非常火爆,学生通过牡丹亭惊梦的赏析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讲座达到了高潮仝老师演唱【皂罗袍】中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全班跟着兴致勃勃地学唱;我还让学生穿上戏装摆出剧中人的经典造型找感觉,现场效果非常热烈,学生感觉这样的课既新鲜有趣,又近距离地接触传统文化,是一次有益且有趣的课。最后我给他们留了一个剧本改编的作业在大学语文课本中,任选一篇课文改编成剧本,计划
12、从中遴选出基础较好的本子,经修改后进行排演。四、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的成效1.促进了学校课程的优化。由于一线教师最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兴趣,自身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所开发的课程是在课堂中切实可行的,提高了校本课程的适切性。而我开发的课程内容紧密围绕学生所学专业,是专业课的关联课程和整合课程,是使基础课与专业课均受益的双赢课程。90%的学生认为校本课程的学习对大学语文课和专业课都有益处,实验促进了学校课程的优化,有益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请看同学们的反馈:“课程改革可以说是一次创新,这样的创新,不仅是教学上的,更是教育领域里吹来的新鲜、健康的空气,把纸上的文字拿到讲台上去演,
13、这是很少见的,感觉很神奇哦!”(索淼淼)“此课之改革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希望老师多组织些此类课程。”(孙大伟)“课程安排新颖,古典戏文较难理解,通过戏曲表演等生动的形式使同学们吸收理解了,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印象很深刻。师生间也达到了很好的互动。”(陈卓)2.教师角色的转换使师生关系变得唇齿相依、和谐融洽。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由“教”转向“导”,这意味着教师的角色由主角变成了配角。教师的引导、指导、诱导、辅导和教导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由无所不知的权威变成“平等中的首席”,这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打破了师生间的“厚障壁”,营造了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师生间
14、平等地对话,坦诚地交流,并通过头脑风暴法,使学生共享集体的思维与智慧,主动地建构知识。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对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通过课程实验,增进了师生间的深入了解,甚至改变了我对某些学生的印象。例如品质的改编者金鑫栎印象中是一个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而这篇作品却以“回忆”、“现在”、“两年以后”等时间为序来安排时间和人物,这种如茶馆般电影胶片式的一个个场景的组合,构思上有独到之处。剧本写了四千多字,态度很认真,确实令我刮目相看。而金鑫栎也从我对他的作品
15、评价中,感受到老师对她的赏识和尊重,转变了对大学语文课的学习态度,现在我感觉学生都非常愿意和老师亲近。与此同时,这一实验过程在客观上对教师的教学视野、专业能力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亦带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对于改变“知识本位”的单一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3.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向度,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由于传统教学以传授“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为主,因此学生习惯于认同教师给的统一标准答案,习惯于对知识机械地识记,缺乏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设计能力和问题求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所以,在此次试验中,我有意识地通过相关的思维训练弥补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之不足,让学
16、生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生成重新组织的学习经验,富有创造性地发挥潜能。例如我在辅导时就启发他们凶犯写人与人之间因社会地位、教养等差异而难以沟通,那你可以把家乡中熟悉的村民变成剧中人;又可以把“瓦尔登湖”化身为美丽的环境女神,同作者梭罗展开对话令人欣慰的是,我果然收到了郝逾丹改编的中国版凶犯侦讯官变身为警察局局长、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变成了中国乡村的毛三儿,可见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已经初见成效。因此,专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激发了学生们参与教学的欲望与创造力,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参考文献:1戴士弘,毕蓉,选编.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2王斌华.校本课程开发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3张雪梅,等.特色校本课程开发范例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6.4林华,主编.艺术设计赏析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