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50.50KB ,
资源ID:9938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938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邗江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案 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邗江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案 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doc

1、编号: 011 授课日期: 9 月 26日课题第六课(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主备人吕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实践的含义及三个基本特点。知道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能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能力目标: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和历史上其他哲学派别实践观的比较,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2.通过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学习,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概括总结的能力。.全面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自己理论

2、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发展认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的观点,认清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区别。树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全面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确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指导实践,努力取得改造世界的有益成果。教学重点本框的教学重点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讲好这个问题,要从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认识的标准四个方面讲述。但是,在这四点中,更为重要的、根本的、起基础作用的,则是前两点,即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因为实践决定认识,主要在于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检验认识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是在前两点基

3、础上的引申和发展,没有前两点,就没有后两点。所以,本框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来源和动力上。教学难点第一个难点是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学习时,学生容易产生这二者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是用一个特征否定另一个特征的看法。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第二个难点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问题。该难点难在实际生活中有的认识暂时不能被实践所证明,甚至长时间不能被实践所检验,能否说这个认识不科学。另外,学习实践标准也不仅限于懂得认识如何被检验证明的问题,而是要使学生树立解放思想的观念,破除思想束缚,不断打破陈腐的、过时的框框、条条,更新认识,树立新的思想,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教学方法(一)教

4、法教学过程中注意贯彻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突出重点内容的讲解,通过事例分析、材料阅读、课堂讨论、典型观点辨析等方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二)学法按照导读提纲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现实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过程中,要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注意知识的迁移,准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加强对所学概念、原理的识记和理解,能及时提出疑难问题,并通过合作学习得到及时解决。做好课堂笔记,认真完成课堂反馈练习,发现并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是否有课件 有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授课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音乐视频导入:播放天路思考:从唯物论的角度说明

5、弘扬青藏铁路精神的哲学依据。以此导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课教学二、学生自学教材,探究问题展示片二:自主探究1、 什么是实践? 2、实践有什么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4、实践为什么是认识的基础?三:讲解(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巩固加深理解展示片三:对号入座 (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连线)构成实践的要素(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客观物质性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客观物质性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主观能动性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历史性受历史发展水平的

6、制约社会历史性判断: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3、老师讲课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6、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走进华佗东汉末年,战争频繁,受伤有病的人很多。当时没有麻醉药,手术时病伤员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名医华佗因一次饮酒过量发现:酒有麻醉作用。他就叫病人手术前先喝酒以减轻痛苦。可有的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后来华佗听说吃了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会人事不醒。他找来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好大的毒性呀!经过不同配方炮制,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

7、教师提问:1、华佗对麻醉药的认识是怎么来的?2、从中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来源于实践,而不是客观存在(2)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但来源仅是实践。走进科学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8、动力 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9、一标准 材料: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科研活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思考:人们获得对宇宙规律的认识的目的何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结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真题演练:对亿万农民而言,“一号文件”是一份亲切的文件,有着特殊的意义。某班组织学生对近年来中央的3个“一号文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理性总结。 时间主要内容2010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2011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2012年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请运用哲学实践的观点分析该班学生得出的研究结论。教师总结:历次“一号文件”的出台,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

10、革发展的需要,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三个“一号文件”的发出,体现了党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历次“一号文件”的出台,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对农村经济起到推动作用,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一号文件”总结了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课堂小结过渡: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展示片十一:知识梳理归纳: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 一个话题:人的认识从实践当中来两个方面: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三个小要点:含义、特点、基本形式(第一方面)四个小要点: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第二方面)结束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构建美好的“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衷心祝愿同学们都能够学有所成,都能用自己的知识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作业导学案的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参见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