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春语文必修3(粤教版)课后检测: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2503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语文必修3(粤教版)课后检测: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春语文必修3(粤教版)课后检测: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春语文必修3(粤教版)课后检测: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春语文必修3(粤教版)课后检测: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春语文必修3(粤教版)课后检测: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0春语文必修3(粤教版)课后检测: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0春语文必修3(粤教版)课后检测: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0春语文必修3(粤教版)课后检测: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0春语文必修3(粤教版)课后检测: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0春语文必修3(粤教版)课后检测: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0春语文必修3(粤教版)课后检测: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0春语文必修3(粤教版)课后检测: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0春语文必修3(粤教版)课后检测: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0春语文必修3(粤教版)课后检测: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科学朴素而美丽,纯洁而高尚。自古以来,人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科学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使科学水平逐渐提高,使新的科学技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就摆脱不了农业社会的贫穷与落后;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没有我们当今的电子时代和丰富多彩的舒适生活。美字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赏美文人体冷冻复活不是梦俄罗斯研究人体冷冻技术的科学家日前声称:让人体在冷冻后复活这项技术,将在50年内取得重大突破。这意味着人的不朽之梦有可能真

2、的变成现实。如果将人的体温降低两度,那么一个人便可以多活120年到150年。因为热量的快速散失阻止了人体的衰老和体重的增加。“人体冷冻”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主要研究体温对寿命的影响。俄罗斯科学院生化物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柳德米拉奥布科娃介绍,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她表示:“降低体温的实验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果将人的体温降低两度,那么一个人便可以多活120年到150年。果真如此,我们就能像圣经里说的那样,活到700岁甚至800岁。但是,实验刚刚开始,所以现在向世人宣称我们已征服了死亡还为时尚早。”冷冻疗法的概念是在1975年由日本一名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他在观察风湿性关节炎病

3、人时突然发现了低温对人体的正面影响。不久以后,医生们试着用冷冻疗法来治疗皮肤病、风寒、哮喘甚至打鼾。冷气桑拿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很好的刺激作用,同时对于人们减肥也很有帮助:热量的快速散失阻止了人体的衰老和体重的增加。将人体冰冻起来,再让他在未来某个时候苏醒。这种想法有可能变为现实。奥尔加戈里什娜娅表示:“冷气桑拿不是冷气克服死亡的唯一方法。科学家经常谈论人体冷冻术,设想将人体冰冻起来,再让他在未来某个时候苏醒。这种想法已经广泛被科幻小说采用,但现在它有可能变为现实。”人体冷冻可以被视为葬礼的一个变种。在美国,富人可以选择被埋在地里或被冻起来直到人类发明了重生的技术。但在自然死亡前被冰冻起来会

4、怎样呢?奥尔加说:“冰晶体不会损坏细胞,它们只是将其一分为二。你现在不可能让冰箱里的鱼再活过来,但它也不会变成其他的东西,因为它只是被简单地冻了起来。当然,让细胞不死,科学家们还需要创造更多的条件。”但科学家们相信,如果有人将“被冰分割”的细胞再“缝”在一起,它们是会活过来的。在微技术科学的指导下,此类方法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理论应用物理学研究所的鲁道夫涅兹梅洛夫说:“这取决于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科学仪器的发明。它的精确度要达到十亿分之一米。日本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分子大小的装有传感器和微型电脑系统的机器人。在这方面,俄罗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10年或15年后,对其他生物进行生命实验将成为

5、可能。如果成功,就会进行人类实验。分子治疗就是用特定分子对部分损坏的细胞进行人为的恢复,那或许会解决人类寿命的问题。”他说这种幻想是随着它的现实性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比如,人体在2003年被冷冻起来,然后在2033年解冻。一旦被冻上,分子机器人就会在体内运作,分析死亡、冷冻和保存期的损伤程度。机器人之间以及他们与体外的主控电脑之间都会有信息交流。据分析,机器人能够修复细胞损伤,治疗和再生细胞。专家提出“不朽社会”的观点。但一个经冷冻处理的人能适应100年或200年后的全新生活吗?俄罗斯内科医生米卡伊尔索洛维奥夫是人体冷冻的支持者之一,他提出“不朽社会”的观点。索洛维奥夫表示,为了研究人体冷冻,

6、科学家们需要建一些特殊用途的农场,里面安上生产液态氮的装置。人体冷冻这项服务对大多数人来说或许是很经济的:冷冻一个人体的价格大约为2 000美元。经过这样处理的人实际上便停止了死亡。这种想法在20年后也许真的会变成现实。人体冷冻术也面临着道德方面的问题。一个经冷冻处理的人能适应100年或200年后的全新生活吗?这不排除一个“复活”的人会对新生活感到绝望、发疯的可能性。在不朽人群出现之前,人们的确需要先考虑好这些问题。1作家以生动活泼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超低温世界的奇妙现象,也预测了超低温技术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美好前景。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发展是由无数的科学家呕心沥血、前赴后继来推动的,人类文明的

7、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索,这教育我们要打破权威、清除迷信和愚昧,高举科学的旗帜继续探究完成未知的重任。写作运用适用于“科学与人类文明”“探索无止境”“科技的力量”等话题。2不久,又有人发现,铅在超低温下,电阻也会消失。人们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用金属铅做成圆环,放在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中,这时,金属铅的电阻就消失了。人们在金属环上通了电流,然后截断电流,把整套仪器封闭起来。经过两年半以后,人们再把仪器打开,发现金属环里的电流仍在流动,电流强度没有明显的减弱!现在,人们发现,不只是水银、铅具有超导性能,而且铌、锌、铝、钽、锂、锡等23种纯金属与60多种合金,在超低温时也都具有超导性能。其中最为突出的

8、是铌,它在263.94就显示了超导性能,比其他纯金属、合金显示超导性能的温度高。写作运用适用于“发现”“循序渐进”“执着”“追求”等话题。示例一:我们问天问地,从包罗万象的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灵感。18世纪中叶,维也纳一名叫盎布鲁格的医生诊治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始终查不出症结所在。病人死后,经过解剖尸体才发现胸腔内挤满了脓水。他问自己,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最后他从用手指关节敲击酒桶的情景上得到启发,探索出胸部疾病和叩击音变之间的关系。我们问自己问他人,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深入探索。亚里士多德认为:推一个物体,当不再推它时,物体会归于静止。1 000多年后,这个似是而非的论断让伽利

9、略产生了疑问。他用理想实验推翻了这个结论,奠定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示例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社会、经济、文明带来空前的发展,但由于对科学技术的不合理滥用和无限制向大自然索取,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的不协调。人类在进行反思之后倡导了“绿色科技”,即能够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科技进步的绿色结果就是从传统科技转化为绿色科技,它标志着人类在世界观、自然观、科学观上的一次觉醒,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绿色革命,这次革命使人们重新深刻意识到,人类是自然之子,大地是人类的母亲。绿色科技的核心思想是利他的,其评价标准不仅要有利于环境、有利于生态、有

10、益于健康,而且要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我们的后代。所以,绿色科技所倡导的回归自然的思想是人类成熟的象征,它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规模空前、影响深远,极大地扩展和加深了人类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研究广泛开展,应用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的科学氛围越来越浓,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科学观念进一步牢固,科学精神得到广泛颂扬,全社会普遍倡导绿色科技。技术将得到合理利用,以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为崇高事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科学技术的绿色结果将使技术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精神。在科学发

11、展观的指引下,全社会推崇绿色科技,倡导绿色文明。在现代文明条件下,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展的文化教育,为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分享人类科学文化的成果,提高文化生活水平愈来愈成为人们的共同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将为绿色科技和绿色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理论导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是绿色科技发展的起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人们的观念将以绿色环保为标准,倡导绿色文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将生活在绿色文明的自然环境之中。进入21世纪,人们惊喜地发现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怀自然、关注地球、关心环境。调整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已成为科学家们的共同话题,而且成为各国决策者

12、、政治家和公众的共同话题。人们重新理性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科技在科技领域掀起的一场革命,将把人类带入一个绿色文明的新时代。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世界观、自然观的一个新跨越,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人类应该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最高准则,以不断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界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宗旨,利用科技与自然和平相处、和谐发展,努力避免负效应。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必然要受到自然的惩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和国际公约问世,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

13、为全世界共识。我们应站在人类绿色文明和科技进步的绿色结果的新起点上,实现传统工业文明向绿色科技文明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拥抱绿色科技的美好未来。(科技进步与科学发展观的展望)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液态(ti)石蜡(l)倔强(ju) 韧性(rn)B消耗(ho) 骚动(zo)栗子(l) 摄氏(ni)C氦气(hi) 氖气(ni)氩气(y) 冷藏(zn)D暂时(zn) 膨胀(zhn)冷却(qu) 镊子(ni)解析:A项,“态”读ti,“倔”读ju。B项,“耗”读ho,“骚”读so,“摄”读sh。C项,“氖”读ni,“藏”读cn。答案:

14、D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刚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

15、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A BC D解析:浩如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此处表示当地传统文化典籍十分丰富,使用正确。刮目相看: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此处成语不合语境,被误用来形容观众们欣赏小香玉的表演,句中并没有观众们用新眼光欣赏她的意思,使用不正确。一言九鼎:形容言语极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此处不合语境,被误用来形容藏族姑娘卓玛的诚信精神。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此处用来形容公安人员按照调查所得线索捉拿在逃人员,使用正确。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此处用来形容书法作品流畅飘逸,使用正确。涣然冰释:形容疑

16、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此处望文生义,被误用来形容春天冰雪融化,使用不正确。答案:B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叶永烈是上海作协一级作家、教授,新时期以来又写出一系列重大题材的纪实作品,已出版作品300多部上下。B这种放大器是现在世界上最灵敏的放大器,可以避免分子热骚动而带来的杂音,使微波得到有效放大的作用。C“天寒”系列超低温产品打破了我国某些超低温设备需求长期依赖进口,从而成为全球超低温类产品一支新生的力量。D如果能够找到这种金属或合金的话,那将引起电力工业上的一场划时代的革命。解析:A项前后矛盾,“多”与“上下”矛盾,应删去一个。B项“得到”与“作用”动宾搭配不当,可把“放大

17、的作用”改为“的放大”。C项成分残缺,应在“进口”后加上“的局面”。答案:D4下列关于实用文体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本人于昨日在小区花园捡到一个黑色钱包,里面有人民币185元。(招领启事)B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请将足下简历、联系方式邮递至本厂。(招聘启事)C希望广大读者惠寄“今日话题”和“文化茶座”两个栏目的文章。(征稿启事)D本人昨日在操场丢失一手提袋,内有校服一套,拾到者重金感谢。(寻物启事)解析:A项,因说了钱包的颜色和详细的款项,容易招致冒领;B项,文白夹杂,语体色彩混乱,将“足下”换为“您的”;D项,“重金感谢”,有点轻重失度。答案:C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厄

18、尔尼诺今年真的会来吗?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分地区海温,在今年5月份和常年平均值相比偏高0.5摄氏度以上,已经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并且未来有可能形成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简单来说是一个气候现象,它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飞说。郑飞指出,从监测数据来看,今年5月份已经进入到厄尔尼诺状态,在热带中东太平洋地区,平均海温相比常年平均值,超过了0.5摄氏度,但是这个状态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认定它是真正发生了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如果从5月份开始到7月份,这三个月一直维持在

19、正的0.5摄氏度以上的平均海温,可能到7月底的时候会认为发生了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如果7月份海温掉下来、8月份又升上去,又要从8月份重新开始算了,之前5、6月份增加的海温就不算了。”郑飞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院士指出,今年会不会发生厄尔尼诺事件,还要看7月的平均海温,目前认为有80%的可能性厄尔尼诺会继续发生,从大多数模式预测的结果来说,还是比较倾向于7月份基本上能够发生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通常厄尔尼诺年,世界各地灾害不一样,几家欢乐几家愁。”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郑大玮说。“从更长远来看,今年的厄尔尼诺的意义不在于今年,而在于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会不会扭转

20、全球变暖的停顿和趋缓的趋势,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丁一汇说。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分析指出,多年研究数据表明,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秋季我国南方可能出现低温阴雨,北方可能出现秋旱,东北初霜冻时间可能提前,不利于南方中晚稻和北方秋粮丰收。气象专家表示,根据国际最新统计,厄尔尼诺发生时,要造成玉米、春小麦、冬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减产2%左右。对于可能遭遇的厄尔尼诺事件对农业的影响,要高度重视、有所准备,但也不应过分惊慌。郑大玮指出,从历史上看,厄尔尼诺年对于北方的玉米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目前像华北南部偏西一点,旱象露头,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到盛夏、秋季有可能发生干旱。目前来看,黄淮地区,首先是把夏玉米抢时间

21、尽快种上去,并抓紧适时中耕。东北地区有可能发生冷害,要采取促早熟的措施,如适当地增加磷肥、控制氮肥等。对于南方地区,要注意对洪涝早做准备,提前疏通田间排水系统。要有蓄洪的准备,提前进行人员的疏散转移,做好补偿。充分利用蓄滞洪区和上游的水库蓄水、拦洪,必要时要牺牲局部、保全大局。针对很多湖泊已用于养殖的现实情况,要早有预案准备,确保能够及时发挥湖泊的调蓄功能,减轻损失。(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5下列关于“厄尔尼诺”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地处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水温度,今年5月份与往年平均值相比,偏高0.5摄氏度以上,表明已经进入厄尔尼诺状态。B厄尔尼诺其实是一种气候现象,发生的范围在

22、热带太平洋,表现为海水温度异常增暖,带来的大的影响可能是全球气候的变化。C郑大玮先生认为今年会不会发生厄尔尼诺事件,还不能明确回答,必须观察7月的平均海水温度,其发生的概率在80%。D一般情况厄尔尼诺年,世界各地灾害不一样,厄尔尼诺的意义在于更长远的未来是否扭转全球变暖的停顿和趋缓的趋势。解析:A项,混淆范围,原文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分地区海温”,选项忽略了关键词“大部分”。B项,“可能是”表述不准确,原文为“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C项,张冠李戴,观点应是“丁一汇院士”提出的,而非“郑大玮”。答案:D6下列对原文论证、论据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分析了发生

23、厄尔尼诺事件的前提,须观察海温变化,且有3个月以上的厄尔尼诺状态发生。B文章分析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气候进行了相关预测,有可能出现低温阴雨、干旱等状况。C文章综合郑飞和丁一汇的观点,指出厄尔尼诺有可能在7月份发生,在未来有可能造成中等强度以上的灾害。D文章论证了厄尔尼诺的到来对农业有一定影响,对此,我们不必惊慌失措,但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解析:根据原文“秋季我国南方可能出现低温阴雨,北方可能出现秋旱,东北初霜冻时间可能提前”,选项忽略了发生这些现象的条件是“秋季”。答案:B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会对农作物收入产生影响,玉米、春小麦、冬小麦

24、、水稻等作物会减产2%。B目前我国华北南部偏西一点,已经有了旱情的兆头,依照此趋势继续发展,到盛夏、秋季有发生干旱的可能。C为了规避危害,黄淮地区需要抢种夏玉米,并抢抓中耕,而东北地区须采取增加磷肥、控制氮肥等有效措施。D南方地区对于洪涝要有预案,充分发挥湖泊的调蓄功能,采取提前疏通田间排水系统和疏散转移人员等措施。解析:根据原文“要造成玉米、春小麦、冬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减产2%左右”,选项忽略了关键词“左右”,混淆了或然与必然的关系。答案:A三、创新语用8根据下面的文字信息,给“超导现象”下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义。1911年,荷兰低温物理学家卡曼林昂尼斯还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把水银的温度不断降低

25、,使它冻成固体,当温度降到269 时,它的电阻突然消失了!这种奇特的现象,叫做“超导现象”。答:_解析:给概念下定义,首先要找出这个概念所属的范畴,然后把这个概念和与之相近的概念的本质差别(本质种差)找出来,最后进行概括。答案:超导现象是指当某些金属、合金或化合物的温度降低到某一程度时,电阻突然消失的奇特现象。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与科普文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区别。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都追求真理的普遍性。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人文文化的侧重点是,_;科学文化的侧重点是,_;而科普文

26、化则致力于_,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解析:第处根据“人文”来阐述,可以填写“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营造”类似的句子;第处根据“科学”,可以填写“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类似的句子;第处根据“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可以填写写“传播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类似的句子。答案:(示例)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营造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传播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10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得当等。答案:“堵住”改为“堵塞”“管子”改为“管道”“换掉”改为“更换”“打算”改为“计划”或“拟定于”“正遇上”改为“恰逢”- 1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