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009.50KB ,
资源ID:9914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9148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2.通过实例分析,说出区域发展的各个阶段,认识区域发展的自身规律。3.分析“匹兹堡的发展过程”案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独立查阅材料,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并说明各个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一、初期阶段和成长阶段(一)初期阶段1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2人地关系(二)成长阶段1特点2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3主要问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匹兹堡最初只是个印第安人的小村镇,18世纪中叶,人们在该地发现

2、了大型富铁矿和煤矿,钢铁工业随之兴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匹兹堡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被称为美国的“钢都”。材料二五大湖附近的工业分布图。(1)五大湖南部沿岸地区是美国最大的工业区,其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2)五大湖沿岸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生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区域内的人地关系怎样?为什么?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有五大湖和运河的廉价、便利的水运条件;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作用;欧洲殖民者的最早落脚点,开发较早,工业基础好。(2)美国五大湖沿岸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空间结构也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

3、展局面。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因为五大湖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自然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也受到制约,需要从区外输入大量资源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大量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故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知识点拨“钢都”匹兹堡兴起的条件(匹兹堡的初期阶段)“钢都”匹兹堡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期间,其兴起的条件如下图所示: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出现的临海布局的工业也属于传统工业区。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大型传统工业区中,不是依靠本区资源发展起来的是()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B美国东

4、北部工业区C英国中部工业区D俄罗斯的欧洲工业区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丰富的煤、铁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丰富的水能资源优美的环境条件ABCD3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在初期阶段的是()答案1.A2.C3.C解析第1题,日本国内资源贫乏,主要依靠进口原料、燃料发展工业;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和俄罗斯的欧洲工业区都是建立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区。第2题,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同时,便利的水陆运输也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3题,在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由于资源开发的规模较小,资源

5、能够满足生产,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只形成了数量较少的城镇,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比较简单。二、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一)转型阶段1特点2人地关系:人地矛盾加剧。3主要问题: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4发展要求:调整区域产业,寻求新的发展。(二)再生阶段1特点:区域又产生新的增长活力,区域经济复苏。2主要措施(1)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2)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3)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3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思考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和转型阶段存在的问题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案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的问

6、题主要是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加剧,所以主要体现为生态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导致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衰败和萎缩;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问题主要是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1填写框图,探究转型阶段区域衰落的主要原因和表现。答案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工厂倒闭高失业率人口外迁2阅读教材P19的知识窗和图134“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本土人口分布的变化”,分析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人口迁移的方向有何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由美国东北部五大湖沿岸工业区向南部和西部地区迁移。东北部老工业区经济衰退,生活水平下降,南部和西部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收入高

7、,而且环境优美,气候温暖。3设计框图,从发展环境和产业转型两个方面,探究匹兹堡从“困惑”中走向“知识城”的道路。答案知识点拨区域发展各阶段的特点阶段主要特点(表现)发展条件(措施)或面临的问题人地关系初期阶段城市较少,产业结构单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协调成长阶段经济繁荣,形成工业带和城市群,产业结构渐趋复杂资源、交通、人口、市场等区位优势集聚比较紧张转型阶段区域经济整体衰败,工厂倒闭,失业率高,人口外迁原有区位优势丧失紧张再生阶段经济复苏,环境改善优化区域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协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中部,过去是一片茫茫的荒原,人烟稀少。随着油田的开发,

8、大庆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城”,目前人口已经达到280多万。(1)大庆从1959年第一口井喷油至1967年,石油产量增长_,属于区域发展_阶段,19671976年,石油产量_增长,此后石油产量稳定在5000万吨,累计27个年头,属于区域发展_阶段。(2)大庆市经济结构中,A为_,B为_,C为_。(3)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庆市经济结构有哪些突出问题?(4)为改变结构性矛盾,大庆市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1)缓慢初期快速成长(2)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3)存在结构性矛盾,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第三产业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4)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培育“百姓经济”,以小

9、补大;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完善城市功能,以城养城等。解析第(1)题,仔细阅读“大庆油田石油产量的增长”图,可得出答案。第(2)题,大庆是在石油资源开发基础上形成的工业城市。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第(3)题,第三产业比重过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第(4)题,结合教材内容回答。知识小结1有关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多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C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D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答案D解析在区域开发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

10、,空间结构比较简单。2有关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B区域内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有些区域形成城市群或工业带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答案C解析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有些区域形成城市群或工业带,如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在这一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明显加强,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3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阶段,主要产业部门为制造

11、业B阶段,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C阶段,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保持同步答案B解析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以农业或资源型工业为主体;阶段为成长阶段,产业部门以制造业为主体,并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时期为再生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人地关系逐渐协调。读图可知,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并不同步。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区域空间结构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45题。4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ABCD5图中发展阶段表明()A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B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

12、经济差异比较小C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D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答案4.C5.B解析第4题,城市化发展初期,城市规模较小,彼此之前联系少,因此出现最早,之后中心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是。第5题,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应以非农经济为主体,A错;阶段各城市规模都较小,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B正确;阶段只有少数城市之间有联系,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还未形成,C错;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符合区域城市发展的规律,区域处于平衡状态,D正确。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打开绥芬河政府网站,有如下一段文字:“绥

13、芬河,一个东北亚合作中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地方!绥芬河,一个俄罗斯人最多,总想再来的地方!绥芬河,一个文化多元、风情万种的地方!”绥芬河市被誉为“百年口岸”“国境商都”“木业之都”,绥芬河市利用全国最大进口木材集散地的优势,积极辟建木材加工园区,主要产品销往日、美、韩、欧洲和北京、西安、福建等地。材料一东北某区域地理位置图。材料二2012年绥芬河产业结构比重图。材料三满洲里口岸贸易产品构成图。材料四该区域沼泽地广布,下图为区域东北部沼泽地的开发方式。(1)材料一图中A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是_,绥芬河市的气候类型是_,简述从海参崴到绥芬河到哈尔滨到满洲里一线气候特征的差异。(2)阅读材料二,说出201

14、2年绥芬河市产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分析其形成原因。(3)阅读材料三,比较该口岸中俄进出口贸易产品构成的差异,并从俄罗斯产业结构、资源状况方面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4)依据材料四,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角度简述该沼泽地利用方式有何利弊。答案(1)亚寒带针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降水总量越来越少、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越来越大。(2)特点:第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二产业比重小。原因:绥芬河位于边境,与俄罗斯接壤,是重要的边境口岸;有铁路直接相通,成为重要的物流中心,木材集散地;旅游资源独特,旅游业发达。(3)进口产品以矿产品、木及制品、化工产品为主;出口产品以机电及轻工产品为主。

15、原因:俄罗斯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薄弱;俄罗斯资源种类多,总量大。(4)利:从经济效益看,因地制宜利用沼泽地,发展种植、养殖取得了经济效益;弊:从环境效益看,破坏沼泽,破坏生态系统,使沼泽调节气候、调蓄水文等功能下降。解析(1)读图,材料一图中A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是亚寒带针叶林,绥芬河市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从海参崴到绥芬河到哈尔滨到满洲里一线,随着距海洋渐远,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降水总量越来越少、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越来越大,气候大陆性增强。(2)根据材料二图,绥芬河市产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第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二产业比重小。主要因为绥芬河位于边境,与俄罗斯接壤,是重要的边境口岸;有铁路

16、直接相通,成为重要的物流中心,木材集散地。旅游资源独特,旅游业发达,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3)根据材料三图,中国进口产品以矿产品、木及制品、化工产品为主。出口产品以机电及轻工产品为主。因为俄罗斯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薄弱,所以轻工业品依赖进口。俄罗斯资源种类多,总量大,资源丰富。(4)读材料四图,从经济效益看,该地因地制宜,利用沼泽地,发展种植、养殖取得了经济效益。从环境效益看,破坏沼泽地,开垦为旱地,破坏了生态系统,使沼泽调节气候、调蓄水文等的功能下降。专项提能3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发展而发

17、展。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一年两熟或三熟,降水集中于春、夏两季。农业发达,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从图中找到区域位置信息。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地区,地处我国的中东部地区。分析区域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土壤、地形、水文、水系、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人文地理环境(人口、科技、经济发展、社会问题等)。自然地理条件: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土质黏重;水文:河流、湖泊和沼泽广布。人文地理条件随社会进步不断变化。综合考虑其社会经济的演化,描述区域不同时期发展的有利

18、条件和不利条件,同时根据制约因素探寻区域发展的对策。区域发展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了交通阻隔;土壤黏重、开垦困难阻碍了农业的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土壤被改造成适合种植水稻的水稻土,农业发展较快。区域发展中期:人口南迁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种植经验丰富,精耕细作,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的粮食、桑蚕、棉花生产基地。区域发展晚期: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且零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商品率低,粮仓地位被取代。下图为“某一地区的区域发展过程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可以反映出()A区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B产业结构优化,第二产业比重逐渐提高C区域交

19、通网络系统不断完善D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加,与区外联系逐渐减弱(2)在区域发展晚期()A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外围空间B区域发展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增大D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答案(1)C(2)D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不出区域的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可反映出交通网络系统不断完善,与区外联系不断增强。第(2)题,在区域发展晚期,呈现出以下特点: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趋缓,而外围空间的发展呈加速趋势;区域处于一个整体协调发展状态;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明显减小;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40分钟课时作业读“伊比利亚半岛地形图及气候资料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甲、乙

20、两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西风影响,两地夏季降水较少B受西风影响,两地冬季降水较多C受地形影响,甲地气温年较差高于乙地D受海陆位置影响,甲地年降水量少于乙地2关于图示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高差较大,河流流程较短B地形复杂多样,内陆多沙漠分布C植被覆盖率高,常绿阔叶林为主D海洋温暖广阔,珊瑚礁发育良好答案1.B2.A解析第1题,甲、乙两地都位于北纬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甲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多,气温年较差低于乙地。第2题,该岛屿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急促;地中海气候条件下降水较多,流水地貌发育,植被为亚热带常绿

21、硬叶林;该区域纬度较高,不利于珊瑚礁发育。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数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34题。3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主要发展()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技术工业4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形成了集聚效益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ABCD答案3.B4.D解析第3题,该地发展初期利用当地的资源(煤)优势发展高耗能工业,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以

22、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第4题,从该地近几年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该地发展过程中既注意保护环境,比如把固体废弃物进行填埋和回收利用,又注意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多种开发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体现了循环经济过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57题。5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6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7在日资

23、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答案5.B6.A7.D解析第5题,家电组装企业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且图中工厂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可知影响家电组装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第6题,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是因为其劳动力价格更低,但工厂数量远少于中国,是因为中国市场规模大。第7题,家电组装厂是劳动力指向型企业,发展趋势就是向劳动力价格低的地区转移,我国家电产业应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读下

24、图,完成89题。8下列问题中,图示区域表现比较突出的是()A劳动力资源短缺B煤炭资源日趋枯竭C土地资源减少D地质灾害日益频繁9有利于该地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ABCD答案8.B9.D解析第8题,图示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区内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开采,煤炭资源日趋枯竭。第9题,为解决资源枯竭的问题,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增强创新能力。读“某区域图”,完成1012题。10图中A地所在的区域是()A上海旧城区B天津塘沽区C浦东新区D深圳经济特区11关于图中区域的叙述,不正确

25、的是()A有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B面对华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该区域受到空前挑战CA地的开放开发为整个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D本区域有丰富的能源和水源,工业发达12目前,占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产业是()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一、第三产业之和答案10.C11.D12.B解析第10题,图示A地所在区域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位于黄浦江以东地区,故判断为浦东新区。第11题,根据图示的长江和黄浦江的分布判断,该地区为长三角地区,该地区工业发达,但资源和能源不足。第12题,该区域的主导产业为工业。13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

26、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什么?答案(1)矿产资源工业化(2)环境污染加剧,资源过度开采,湿地破坏。(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企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的河流下游方向迁移,并趋于集中;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合理规划交通和城市功能区等。解析根据区域发展的“双轮驱动”理论,工业化往往成为区域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城市有较高的收入

27、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对农村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2)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促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培育了更加广阔的市场,集聚了更多的区位优势,社会协作条件不断改善,反过来吸引了更多企业的涌入,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由图可知,本地煤炭资源丰富,而且当地的主导产业与煤炭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说明了工业化是推动当地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特征,以及图像信息,可以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进而提出该地区整治的主要措施。14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落实

28、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5年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状况与全国的比较。材料二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的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2)依据材料二,说明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形成怎样的产业格局,这种格局有什么意义?答案(1)三大区域的第一产业比重均低于全国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均高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比重,珠三角和长三角高于全国水平,京津冀低于全国水平。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状况优于全国,经济发展程度在全国位于领先地位。(2)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促进了经济增长、效益提高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解析第(1)题,注意读图,全面比较,对三大区域的三大产业结构状况与全国三大产业结构状况进行比较,比较共同点与不同点。第(2)题,注意材料中“壮大支柱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这些信息,可以分析出该地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