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4题:韩休,京兆长安人。休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他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与他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悲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
2、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且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新唐书韩休传)7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吏曰恐忤宰相意 忤:违反。B、嵩称休志行 称:推荐。C、室宅舆马僭法度 僭:触犯。D、不意休能尔 意:意图。答:( )8比较下列两组加线的字的意义和用
3、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以母丧解 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以休柔易 或大张乐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或”字不同。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或”字也不同。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或”字相同。D、两个“以”字相同,两个“或”字也相同。答:( )9为“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这一复句的译文加上关联词语,应当是A、只要就 B、如果那么C、因为所以 D、既然那么答:( )下列10-12题的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0休复执论 犯非大恶A、韩休又提出自己的见解 犯了过错很恶劣B、韩休反复坚持争论 犯了过错很恶劣C、韩休反复坚持争论 犯的不是大罪恶D、韩休又提出自己的见解 犯的不是大罪恶答:( )11免虢而
4、与他州,此守臣为私惠耳。A、免了虢州的税赋而把税赋给别的州,这是地方官谋求个人对百姓的恩惠罢了。B、免了虢州的税赋而跟别的州一样,这是地方官谋求个人对百姓的恩惠罢了。C、免了虢州的税赋而跟别的州一样,这是地方官为了个人得到好处罢了。D、免了虢州的税赋而把税赋给别的州,这是地方官为了个人得到好处罢了。答:( )12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A、刺史很幸运知道了百姓的困苦又不救助,怎么治理政事呢?B、刺史幸好了解了百姓的困苦却不救助,怎么治理政事呢?C、刺史幸好了解了百姓的困苦却不救助,难道为了政事吗?D、刺史很幸运知道了百姓的困苦,又不救助,难道为了政事吗?答:(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韩休刚正不阿的一组是休请均赋他郡。帝敕嵩举所以代者。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臣请先伯献,后美玉。休临事或折正嵩。已而疏辄至。A、 B、 C、 D、答:( )14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韩休出为虢州刺史,向宰相张说提出均赋他郡的请求,终于得罪了宰相而免去官职。B、萧嵩举荐韩休为相,后韩休认为大将军程伯献使李美玉犯罪,应先惩伯献后美玉。C、萧嵩因在政事上受到韩休反驳纠正而不满,宋璟得知后称赞韩休这样做是仁者之勇。D、皇帝曾在苑中打猎,总是大设音乐,可是稍微超过限度,就会有韩休上奏议劝止。答:( )7、A 8、C 9、B 10、D 11、A 12、B 13、D 1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