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078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十月月考试卷生物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形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A. 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 B. 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 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内皮素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受体是细胞膜外侧具有识别作用的结构,所以体现的是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和细胞膜上

2、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关,A错误。不能说明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B错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但该例子不能说明,D错误。2.根据下列概念图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 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B. 乙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固醇类物质(b)的关系C. 丙图表示糖类(b)和糖原(a)的关系D. 丁图可体现出细胞(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

3、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糖类的种类: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详解】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等,其中细菌又包括乳酸菌等,因此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A正确;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B错误;糖原属于糖类中的多糖,C正确;核糖体和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生物学中某些概念的从属关系,明确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但是蛋白质不一定是酶。3.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

4、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A. 染色体被破坏 B. 高尔基体被破坏C. 中心体被破坏 D. 分泌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影响【答案】D【解析】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需依次经过内质网的加工、高尔基体的进一步修饰加工后才能成为有活性的分泌蛋白。若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地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会直接导致分泌蛋白的合成受到影响,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名师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的过程、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抓住题意中的 “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

5、落下来” 这一解题的切入点,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4. 下列实验中,材料必须自始至终保持活性的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A. B. C. D. 【答案】C【解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是死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活细胞,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是活细胞,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死细胞,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是活细胞。5. 下列关于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相关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使用苏丹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

6、料上的浮色B. 无水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C. 探究酵母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精会变成灰绿色D. 在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可用酒精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答案】D【解析】在使用苏丹鉴定脂肪的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A正确;由于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无水乙醇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B正确;探究酵母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精会变成灰绿色,C正确;在观察细胞内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可使用盐酸而不是酒精来改变细胞膜通

7、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D错误。【考点定位】生物实验中酒精的作用【名师点睛】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等。6.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检测还原糖时最好用番茄汁代替苹果汁做实验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时,可看到细胞壁、细胞膜和染色体用纸

8、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运用模拟的方法,可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时,应保持细胞的活性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以看到呈蓝绿色的线粒体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番茄汁呈现红色,对还原糖检测的结果所呈现的砖红色产生干扰,因此不能用番茄汁代替苹果汁,错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时,可看到细胞壁、细胞膜,但看不到染色体,错误;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胡萝卜素扩散速率最快,说明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正确;可以用不同体积的琼脂块模拟细胞的大小,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正确;在观察洋葱鳞片

9、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时,其实验程序为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在制片环节用酒精灯烘干涂有细胞的载玻片时已导致细胞死亡,错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呈现蓝绿色,正确。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检测生物组织还原糖、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相关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7.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10、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对生物都是有利的 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以无限增殖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少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的发育、内环境稳定和抵御外界环境干扰非常重要,正确。体外培养给于适宜条件,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正确。在个体细胞分化不可逆,正确。癌细胞恶性增殖,细胞周期变短,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少,容易转移,错。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错。细胞衰老时,细胞

11、核的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错。综上所述,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8.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气缺乏时,马铃薯块茎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自细胞质基质B. 细胞周期的分裂期没有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C.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水解病毒或细菌D. 胰岛B细胞不能合成血红蛋白,是因为没有血红蛋白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二氧化碳只能由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细胞周期中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贯穿在整个细胞

12、周期中;吞噬细胞内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吞噬细胞将侵入人体的细菌或病毒吞噬后形成吞噬泡,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可以将细菌或病毒水解消化;人体所有的细胞都含有全套遗传物质,但是不同的细胞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详解】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A错误;细胞周期的分裂期没有DNA的复制,但是有蛋白质的合成过程,B错误;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病毒或细菌,C正确;胰岛B细胞存在血红蛋白的基因,但不能合成血红蛋白,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细胞器的功能、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分

13、化等知识点,进而根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9.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B.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C. 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D. 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综合考查细胞分裂、分化、癌变和凋亡等生命活动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水平。【详解】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存在细胞凋亡的现象,说明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A项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所以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表达,B项错误;细

14、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C项错误;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使不同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种类出现差异,D项错误【点睛】重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细胞中正常的基因;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基因选择性表达,使得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的种类产生了差异。10.在人体细胞正常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 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B. 细胞器数量发生改变C. 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 D. 细胞核DNA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分化是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现象,A和C正

15、确;由于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产生了差异,故与此相关的细胞内细胞器数量也有所差异,B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因而不同细胞内mRNA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但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均相同,即未发生改变,D错误;答案是D。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相比,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增强B. 与的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也相同C. 虽然已失去分裂能力

16、,但其细胞内的物质合成与分解仍能进行D. 细胞的衰老与死亡通常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答案】C【解析】与相比,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减弱,A错误;过程进行细胞分化,细胞中遗传物质,分化的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所以蛋白质不同,B错误;是活细胞,可进行细胞呼吸和蛋白质合成,所以细胞内有物质合成与分解仍在进行,C正确;细胞的衰老与死亡不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分化【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以及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1)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转录出不同的mRNA,控制合成

17、出不同的蛋白质。(2)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不断地更新,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但从整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12. 遗传信息遗传密码遗传的基本单位分别是指信使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转移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遗传信息、密码子、基因三个相近概念的考查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信息是指

18、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密码子是mRNA上能编码一个氨基酸的三个连续相邻的碱基解: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是信使RNA上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错误;遗传信息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正确;密码子位于mRNA上,不是D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错误;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正确;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转运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是反密码子,错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遗传信息、基因、密码子、反密码子的概念,对于几个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解析

19、时要与DNA、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转录、翻译过程联系起来系统分析、归纳,采用比较的方法,深刻领会相关概念13.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 )携带遗传信息 上面有密码子 能转录产生mRNA 能进入核糖体 能运载氨基酸 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概念、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携带遗传信息,正确;密码子位于mRNA上, 错误;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是以DNA(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

20、A的过程,正确;在翻译时,tRNA分子的一端携带相应的氨基酸进入核糖体,错误;tRNA分子是运载氨基酸的工具,错误。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点睛】易混点辨析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比较如下:项目存在位置含义生理作用遗传信息DNA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直接决定mRNA中碱基排列顺序,间接决定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密码子mRNA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直接决定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反密码子tRNA与密码子互补的三个碱基识别密码子14. RNA的功能不包括A. 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B. 作为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C. 催化某些代谢反应D. 作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信使和转

21、运工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少数酶是RNA;基因表达过程先合成信使RNA,在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在翻译过程中需要tRNA运输氨基酸;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选B。考点:本题考查RNA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 精子:A 、a、B 、b B. 精子:Aa、BbC. 精子:AB 、aB 、Ab、ab D. 精子:A 、b【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

22、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和a、B和b是两对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能产生四种精子,即AB、Ab、ab、aB,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

23、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而能判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16. 某种植物的株高受三对基因(A、a,B、b,C、c)控制,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三种显性基因以累加效应来增加株高,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现将最矮和最高的植株杂交得到F1,再将F1自交得到F2。则F2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株高相同的概率为A. 15/64 B. 12/64 C. 6/64 D. 3/6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将最矮(aabbdd)和最高(AABBDD)的植株杂交得到F1基因型为AaBbDd,再将F1自交得到F2,则F2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高度相等的个体含有的显

24、性基因数为2,分别是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比例为1/4*1/4*1/4*3+1/2*1/2*1/4*3=15/64,故选A。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基因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AABBDD最高,aabbdd最矮,即植株的高度与显性基因的个数呈正相关,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植株增高一定的高度。17.将一对遗传因子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F3中纯合体的比例是A. 1/8 B. 7/8 C. 9/16 D. 6/17【答案】B【解析】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杂合子自交n代,在Fn

25、代中纯合体比例1-(1/2)n若自交3次,则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1-(1/2)3=7/8.故选:B.【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18.据图判断,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A/a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A错误;B/B与A/a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A/a与C/c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C/c与D/d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

26、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19.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不正确的是( )A. 甲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B. 乙图中黑色表示患病,该病肯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C. 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根据孩子性别即可知这个孩子是否患遗传病D. 若甲图为某生物体细胞,则该生物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高度不育【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可知,该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乙图是遗传系谱图,由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该家系中男患者多,因此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但是也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图是伴X隐性遗传,后代的基因型为XA

27、Xa和XaY,分别表现为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患病。【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图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病,但是也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丙图后代女性全部正常(携带),男性全部患病,因此根据孩子性别即可知这个孩子是否患遗传病,C正确;由于甲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其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发生紊乱,形成正常配子的几率很低,因此是高度不育的,D正确。【点睛】对于染色体组的概念、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特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图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

28、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0.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在下列情况下:组全部让其自交;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两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A. 1/9;1/6B. 1/6;1/9C. 1/6;5/12D. 3/8;1/9【答案】B【解析】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AA占1/3,Aa占2/3;配子概率是A=2/3、a=1/3,因此组全部让其自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2/31/4=1/6;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1/31/3=

29、1/9,故选B。21.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可遗传变异中,只有基因突变才会产生新的基因B. 单倍体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其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 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不一定会引起性状的改变D. 多数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可遗传的变异中,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是将原有的基因重新组合,可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变异基因的整体变化过程,没有新基因产生,A正确;单倍体植物的体细胞可能有同源染色体,如四倍体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对应的氨

30、基酸可能不变,性状不会改变,C正确;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基因突变则看不到,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2. 下列关于人体内某些生理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与分离均发生在内环境中B. 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而导致靶细胞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C. 垂体通过控制下丘脑分泌相应的激素调节性激素的分泌D. 神经递质一经突触后膜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迅速灭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和分离都发生在细胞内,故A错误。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而导致靶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故B错误。下丘

31、脑通过控制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调节性激素的分泌,故C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就会被灭活,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代谢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23. 长期使用杀虫剂,家蝇、蚊子出现了抗药性并越来越强,其原因是A. 害虫对杀虫剂进行了定向选择B. 杀虫剂的使用导致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 杀虫剂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D. 害虫对杀虫剂产生了隔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

32、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名师点睛】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24. 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点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 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 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 不变,

33、不变;增大,不变 D. 不变,不变;不变,增大【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AA=16%,aa=36%,Aa=1-16%-36%=48%,由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公式可知:A的基因频率=16%+1/248%=40%,a的基因频率=36%+1/248%=60%;自由交配后后代的基因型为:AA=40%40%=16%,aa=60%60%=36%,Aa=240%60%=48%,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不变,基因频率也不变;若种群进行自交,AA、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因此自交后代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16%+4

34、8%1/4=28%,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36%+48%1/4=48%,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48%1/2=24%,自交后代是基因频率是:A=28%+24%1/2=40%,a=48%+24%1/2=60%,因此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不变、不变;增大,不变。故选C。【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变化25.下列过程不会导致生物进化的是()A. 在红眼果蝇的群体中,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B. 小麦Aa连续自交,后代个体中AA所占比例越来越髙C. 濒临灭绝的江豚,有些个体得不到交配机会使部分基因消失D. 某公园不断有灰喜鹊迁

35、入从而引起喜鹊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在红眼果蝇的群体中,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则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了,A正确;小麦Aa连续自交,后代个体中AA、aa所占比例越来越髙,Aa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但是

36、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不会导致生物进化,B错误;濒临灭绝的江豚,有些个体得不到交配机会使部分基因消失,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发生了进化,C正确;森林公园不断有灰喜鹊迁入从而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了,D正确。26.下列过程能双向进行的是()A. 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 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D. 代谢废物在淋巴和组织液间的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来运输;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

37、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详解】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单向的,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A错误;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代谢废物在淋巴和组织液间的运输,只能由组织液运输到淋巴,D错误。27.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幼嫩的胚芽鞘尖端细胞能合成生长素,该细胞中一定有色氨酸B. 效应T细胞是通过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进而裂解靶细胞,所以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

38、死C. 被蛇咬伤要迅速注射抗蛇毒血清,其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D. 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引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一定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答案】A【解析】幼嫩的胚芽鞘尖端细胞能合成生长素,该细胞中一定有色氨酸,A正确;效应T细胞是通过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进而裂解靶细胞,所以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被蛇咬伤要迅速注射抗蛇毒血清,其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上称为抗体,C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引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不一定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28.某些生物概念之间有一定的包括关系。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图所示的选项是(

39、 )A. a、b、c分别是体液调节、激素调节、体温调节B. a、b、c分别是神经系统、脑、大脑皮层C. a、b、c分别是免疫调节、过敏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D. a、b、c分别是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答案】B【解析】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A项错误;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又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 B项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属于过敏反应,而属于自身没有免疫病,C项错误;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D项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和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及其关系、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组

40、成、免疫功能异常及其所引发的常见疾病。29.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胞吞是细胞把大分子颗粒依附细胞膜的表面,然后内陷形成由膜包裹的泡;胞吐则是细胞内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然后和细胞膜内表面结合,通过膜的运动,把包裹的物质释放到细胞外面,胞吞和胞吐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与细胞膜的结构的流动性有关解: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是胞吐作用,A错误;B、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不是胞吐作用,

41、B正确;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是胞吐作用,C错误;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是胞吐作用,D错误故选;B考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30.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 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C. 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只有d过程存在碱基互补配对D. 如果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代表抗体

42、【答案】B【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神经调节、激素的分级调节、基因表达和免疫调节,图中a、b、c应表示可能存在的结构、细胞或物质,d、e表示可能存在的相关物质。【详解】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是通过神经递质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并且在突触上发生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误;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d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e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a代表DNA的

43、,b代表RNA,c代表蛋白质,d代表转录,e代表翻译,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如果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而c不可能是抗体,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中由浆细胞分泌,D错误。31.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 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答案】C【解析】作为信号分子的激素可以在细胞间传递信息,酶在细胞内、细胞外或体外都可起作用,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A错误;绝大

44、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性激素是固醇,而神经递质有多种有机物,B错误;激素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行使调节功能,酶与相应的底物结合才能行使催化功能,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C正确;酶在反应后仍然保持活性,递质和激素在起作用后会失活,D错误。32.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胰岛A细胞、干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细胞产生的物质M

45、是信号分子,能被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物质N识别。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内,错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肺结核杆菌表面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正确;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垂体细胞表面的受体,正确;传入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传出神经元产生表面的受体,错误。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免疫调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名师点睛】本题以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血糖平衡调节、免疫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清相关的知识脉络,构建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

46、,结合图示分析准确判断各选项。33.2010年我国不少地区出现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是()A. B细胞大量增殖分化成浆细胞B. B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C. 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肠道病毒特异性结合,并清除病毒D. 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并消灭抗原【答案】A【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详解】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正确;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B错误;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增强免

47、疫细胞的功能,与肠道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C错误;当某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D错误。34.如图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营养不良,中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C. 正常情况下处的CO2浓度低于处D. 饭后4小时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处【答案】D【解析】依题意和分析图示可知: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表示毛细血管的动脉端;为肝细胞;为淋巴;为组织液;为血浆。若营养不良,则会导致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进而导致中的组织液增多引起组

48、织水肿,A项正确;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B项正确;正常情况下,血液由流动的过程中,肝细胞产生的CO2不断进入血液,因此处的CO2的浓度低于处,C项正确;饭后小时,因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不断进入血液,导致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处,D项错误。【点睛】本题结合“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综合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此题,需要理清脉络,建立知识网络;此外还需要与细胞呼吸、血糖平衡调节等知识建立联系。35.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

49、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 局麻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 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图2可知,局部麻醉药可与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关闭,导致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即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项正确;根据图1可知,-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使Cl-进入细胞内,导致静息电位加大,不利于产生动

50、作电位,进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项正确;-氨基丁酸属于神经递质,而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二者作用效果相同,但是作用机理不同,C项错误;神经细胞静息时的电位是内负外正,兴奋时的电位是内正外负,故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神经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识图能力。36.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A.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

51、.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答案】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由刺激部位向两侧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即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据此分析: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产生的兴奋只能传到甲电流表的左电极,不能通过突触传到甲电流表的右电极以及乙电流表的两极,因此甲电流表指针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37. 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

52、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B. 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C. 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D. 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答案】D【解析】图1中B为动作电位,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A错误;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则适宜条件刺激下,膜外钠离子内流量下降,造成动作电位偏低,故图2中点下移,B错误;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一定强度刺激,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C错误;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是由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

53、外流,导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D正确。【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38.把小鼠从25的室温中移至5的环境中,耗氧量、尿量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 )A. 增多、增多、不变 B. 增多、减少、不变C. 减少、增多、降低 D. 减少、增多、不变【答案】A【解析】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小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耗氧量增多;环境温度降低时,小鼠皮肤排汗减少,为了维持体内水平衡,因此尿量会增多;小鼠属于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小鼠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体内酶的活性保持不变。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

54、识记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同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当小鼠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情况。39.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a引起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B. b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C. c引起下丘脑分泌胰高血糖素 D. d引起下丘脑产生电位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某区域兴奋,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上升。【详解】a过度紧张会引起下丘脑分

55、泌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最终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A正确;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B正确;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C错误;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d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产生电位变化,D正确。40.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A. 背地(心)生长B. 水平方向生长C. 向光生长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处于失重状态,生长素的分布主要受光的影响,植物的茎向光弯曲生长。【考

56、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第卷填空题41.下图为植物和高等动物(如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1)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都是重要的“能量转换器”,其中在甲细胞器中完成的能量转换的过程是_,乙细胞器内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_。(2)图中甲、乙两种结构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甲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乙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3)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如适当提高空气中的CO2含量,短时间内C3含量将_。(4)人如果一次摄入大量糖类,血糖首先通过(填序号)_过程合成糖原。(5)发生在高等动物细胞结构乙中的生理过程是(填序号)_,在缺氧情况下,物质A可通过过程形成物质B(

57、填名称)_。(6)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玻璃罩内,黑暗处理1h,罩内CO2含量增加了25mg;再给以1h的充足光照,罩内CO2减少了36mg,共合成葡萄糖45mg。若呼吸底物和光合产物均为葡萄糖,则光下呼吸作用强度为_CO2/mgh-1。上述连续2h的实验,植物净积累葡萄糖_mg。【答案】 (1). 光能ATP中活跃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2). 有机物中化学能,部分转化成ATP中化学能,部分转化热能 (3). 类囊体的垛叠形成基粒 (4). 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 (5). 上升 (6). (7). (8). 乳酸 (9). 30 (10). 7.5【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是叶绿体,是光

58、合作用的场所;乙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表示合成肝糖原;表示肝糖原分解;表示合成肌糖元;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的物质A是丙酮酸;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物质B是乳酸、C是酒精;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表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够将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化学能,再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乙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够将有机物中化学能,部分转化成ATP中化学能,部分转化热能。(2)叶绿体通过类囊体的垛叠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3)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如适当提高空气中的CO

59、2含量,则利用五碳化合物固定二氧化碳生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增强,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基本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短时间内增加。(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当人体摄入的葡萄糖过多时,会通过过程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5)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结构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即图中的过程;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物质A是丙酮酸,物质B是乳酸。(6)根据题意分析,黑暗处理1h,罩内CO2含量增加了25mg;再给以1h的充足光照,罩内CO2减少了36mg,共合成葡萄糖45mg,由于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6分子二氧化碳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则实际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45180264=66mg,因此下

60、呼吸作用强度=66-36=30CO2/mgh-1。上述连续2h的实验,植物净消耗的二氧化碳量=36-25=11mg,因此净积累葡萄糖量=11264180=7.5mg。【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发生的场所,能够根据图示判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和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42.图为某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1表示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据图回答: (1)该图细胞名称为_,该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_对,1表示X 染色体,则2和3叫做_。(2)写出该生物可以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_。(3)如果该生物进行测交,另一亲

61、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应是下图中 的哪一幅?_。【答案】 (1). 极体 (2). 0 (3). 常染色体 (4). BdXA、BdXa、bdXA、bdXa (5). 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其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且该动物是雌性的,因此该细胞是第一极体。【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细胞为第一极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若1表示X染色体,则2和3都是常染色体。(2)结合以上分析可知,A、a基因为X染色体上,则该生物的基因型为BbddXAXa,则其可以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BdXA、BdXa、bdXA、b

62、dXa。(3)与该生物进行测交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ddXaY,如图A所示。【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和该细胞的名称。43.图甲、乙分别是一个反射弧及其部分结构放大模示图。请回答问题:(1)甲图中E表示的结构是_,图乙的结构名称是_,其分布于图甲中的部位_(填字母),结构_中含有递质(如乙酰胆碱)。(2)当手指无意触到针尖时,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_形式传导的。在A、B、C之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用字母和“”表示)。(3)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手指时,并未发生缩手反射,原因是该反射受

63、到_的控制。【答案】 (1). 效应器 (2). 突触 (3). D、E (4). 突触小泡 (5). 局部电流(电信号、神经冲动) (6). ABC (7). 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A表示传入神经元,B表示中间神经元,C表示传出神经元,D表示神经中枢,E表示效应器;图乙所示结构是突触,分布于图甲中的D神经中枢中,突触小泡中含有作为信号的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经过突触前膜由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中的E表示效应器;图乙表示突触,主要分布于图甲的D神经中枢中,结构突触小泡。(2)在缩手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

64、以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因此在A、B、C三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传入神经元B中间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3)取手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手指时,并未发生缩手反射,是因为该反射的神经中枢脊髓受到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突触的结构,能够准确判断图甲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结构的名称和图乙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突触的结构的名称。44.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生理活动,试回答:(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

65、是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填下列代号)A吞噬细胞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E浆细胞F效应T细胞(4)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_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相应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_吞噬消化。(5)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内后,首先通过_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_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答案】 (1). 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2). 淋巴因子 (3). A (4). E (5). BCDF (6). 血清(或血浆) (7). 抗原 (8). 吞噬细胞 (9). 体液 (10). 细胞【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

66、吞噬细胞吞噬抗原,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表示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表示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并使得靶细胞裂解。【详解】(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二次免疫应答。(2)据图分析,T淋巴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产生了某物质,因此该物质为淋巴因子。(3)A吞噬细胞可以处理并呈递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E效应B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因此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A(吞噬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的是E(浆细胞

67、),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能力的是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F(效应T细胞)。(4)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5)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于活细胞,因此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内后,首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再通过细胞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过程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5.人体内存在着许多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1

68、)信息分子A代表_,“骨骼肌战栗”的原因是骨骼肌细胞产生了兴奋,此时骨骼肌细胞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状态为_。(2)合成信息分子B的部位是_,使其分泌量增加的原因是_升高。(3)体内信息分子C被运往_,只有_细胞膜上含有该激素的受体。(4)信息分子E代表_,在其刺激下,B淋巴细胞将增殖分化成_。【答案】 (1). 神经递质 (2). 内正外负 (3). 下丘脑 (4). 细胞外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5). 全身各处 (6). 甲状腺 (7). 淋巴因子 (8). 浆细胞、记忆细胞【解析】【分析】据图分析,传入神经与下丘脑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所以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B能促进肾小管细胞重新吸收水

69、分,所以B是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C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只有甲状腺细胞膜上含有该激素的受体;D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T淋巴细胞合成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所以E是淋巴因子。【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骨骼肌兴奋时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信息分子B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增加。(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信息分子C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只有甲状腺细胞膜上含有该激素的受体。(4)信息分子E为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神经调节的过程、水盐调节的过程、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进而判断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信息分子的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